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

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法]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编,赵飒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19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2558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看看心理医生怎么做?
  ★独自面对痛苦、恐惧、耻辱、失败,怎样做到不消极、不纵容。

海报:

内容简介

  抑郁、焦虑、恐惧、痛苦……当患者向心理医生们讲述这些问题时,心理医生总是能够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讲述很多道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但当他们自身也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呢?
  我们总是很容易去劝解别人,但在自己遇到心结时却很难化解。其实,难劝的总是自己。
  《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在这本不一样的心理书里,20余位实践咨询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向读者坦露了他们心理脆弱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他们讲述了自己面对痛苦、恐惧、耻辱、失败时,怎样做到不消极、不纵容,如何迈过自己心里这道坎儿。
  这是心理医生为自己开出的秘密药方。他们真心而诚恳的叙述与建议,将启发我们去思考和领悟,更将成为我们的心灵向导。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法国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著有《心灵的状态》、《学着去淡定》等。
  除了对心理问题本身的研究之外,作者对心理医生本身的心理问题也产生了兴趣,经过多年的调查和联络,安德烈让心理医生们讲述自己的遭遇和心理问题,以及自我劝解的方法。当将自己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自身时,才真正发现哪些才是有用的。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谁都逃不掉的心理问题?
第一章 害羞、畏惧他人的目光与社交焦虑症
我是这样开始自我贬低的
自我肯定
一个受益匪浅的比喻
第二章 痛苦、恐惧和焦虑症
对疾病的焦虑是如何形成的
相信与倾听
“我决定要幸福起来,因为我想活得更久一些”
死亡总是让人不安
第三章 焦虑、恐慌和幽闭恐惧症
儿童时期的幽闭是恐惧之源
我反对弗洛伊德
我不是“正常人”
正视恐惧
安定片之旅
失调的化学物质
我们能变成哲学家吗
揭露……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四章 那些谁都难免的抑郁
我们能够驯服痛苦吗
抑郁症来袭
与糟糕的回忆和平相处
通过冥想来获得宁静并接受自我
这样摆脱抑郁
让生活慢一点:防止抑郁的复发
你是打不倒我的
第五章 没有恐惧便没有希望
问题往往会毫无征兆地出现
广场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这次经历教会了我什么
产生恐惧的生理因素
对抗而不逃避
第六章 学习和接受自我的漫漫长路
什么是内心斗争
“我想改变我所感知到的一切”
内心斗争到毒品成瘾
内心闭锁的形成
善意的目光助我改变
想通过离开来找回自己是不够的
分辨自我与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之间的不同
学习的漫漫长路
向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前进
改变内心体验?不如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七章 心理韧性与正能量
宽恕的自我治疗
追寻生存的意
发现正能量
我观察人类的视角:“乐观现实主义“
第二部分? 自我安抚与自我平衡?
第八章? 坦然接受变化
想要控制大脑里发生的一切是不可能的
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大不相同
长久存在的控制欲
如何坦然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第九章 摆脱负罪感,心怀感激
从负罪心理到心怀感激
我在自己身上实践认知行为疗法
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那么多美丽的邂逅
第十章 在工作中以身为女性而自豪,别处亦如是
何时才能实现“两性平等的合理利用”
谁来照看孩子
你不能感到痛苦
女心理医生是不是更容易摆脱困境
第十一章 如何无惧衰老与死亡
我所经历过的死亡
不同时代对死亡的理解
生命的必经之路:衰老
死亡的信仰
对死亡的恐惧
怎样才能无惧死亡
第十二章 放松、冥想
找到属于自己的行动指南
训练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
让想象力主宰你的生活
冥想训练让你不再去想痛苦之事
放松疗法和冥想训练带给了我什么
花一点时间充分体验生活
第十三章 与过去握手言和,才能活在当下
认识背负着的记忆
过去的痕迹
逃避又有什么用
靠近记忆,走下去
活在当下,才能治愈记忆的伤痛
第三部分 在人际交往中绽放自我
第十四章 自我揭示:欣赏自己的不完美
单词拼写并非我的强项
我也会脸红
使我焦虑的完美主义倾向
简单,却不总是容易
解释,有时会让情况更加复杂
自我揭示的四大好处
五个步骤教会你自我揭示
第十五章 由“不”引发的战 争:应对成长中的叛 逆行为
蒂博:我与“不”的第一次邂逅
心理医生该如何应对“不”的问题
如何处理“不
对情绪起保护作用的“不”
家长们的“不
日常心理学中的“不”
积分游戏:如何将“不”变成“是”
碰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办
第十六章 先倾听,再帮忙
什么是倾听
最佳疗法也会变成康复的敌人
自认为对的,也许是错的
如何与他人进行恰到好处的互动
如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十七章 自我肯定:让生活变得更加热情和真诚
即便你语气肯定,也无法总是得偿所愿
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要真诚,不要故弄玄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自己宽容一些,我们可能会做到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自我暗示带给了我什么
我的自我暗示之道
第十八章 与子沟通:爱、管制、倾听、尊重与理解
完美的母亲并不存在
自信起来: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懂得倾听孩子,信任孩子
为孩子着想,也别忘了为自己着想
管制、纵容、现实主义、家长权威、尊重……
自信与不自信
与孩子相处的几个要点
我又是怎么做的
第十九章 人际关系的倒影:跟宠物学交际术
三个小故事
一名心理医生在这条飘忽不定的学科之路上的旅行
从宠物身上看懂人性法则
普世价值
我们是生活的打造者
第二十章 感同身受:情感同化是最好的沟通术
情感同化是如何产生的
理解,并与他人分享
从大脑的生理层面看情感同化
分享、理解他人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感同化:必须要与他人有同样的经历吗
如何获得情感同化的能力
将情感同化移植到他人身上
第四部分 为了更愉悦地生活
第二十一章 学会选择:追随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名心理医生的价值观演变
接受人生道路改变的事实
了解自己的人生历程,掌握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过着怎样的生活”
如何掌握未来的人生价值
第二十二章 另辟蹊径与顺其自然:两种改变的方式
如何改变
我在生活中如何另辟蹊径
不可小觑的适应能力
第二十三章 我是如何调节工作中的紧张情绪的
大家都会有紧张的时候,我也不例外
最让我紧张的是什么
我是否吸收了病人所有的焦虑情绪
我如何在工作中获得快乐
我是如何成为精神病医生的
我的三个重要建议
第二十四章 相信自己的直觉
什么是直觉
相信自己的直觉
适当的拖延:一种必要的等待
善待孩子的直觉
第二十五章 积极应对来自别人的否定
经历逆境与他人的否定
让精神生活丰富起来的几个法则
以他人为榜样,而不受他人左右
第二十六章 长期的痛苦:能够赋予生命以意义的力量
事故,后遗症,治疗过程
第一战:认知行为疗法
第二战:接受与实现疗法

精彩书摘

  第四章 那些谁都难免的抑郁
  斯特凡尼·奥兰—佩利索洛
  心理学家,心理医生,认知行为疗法,眼动心身重建疗法以及内观认知疗法专家,现于巴黎第五大学教授心理学硕士一年级课程。
  “你当了心理医生真是走运!虽然你能帮助我们,可说到底,你无法体会我们的痛苦!”我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病人这么说……那么我的回答是:我们的职业并不能让我们对痛苦免疫,也无法为我们预测生活中的难事,比如生死离别、骚扰、侵犯、疾病、失业、超负荷的工作……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这些事,面对它们时,无论我们感到多么伤心、恐惧还是愤怒,都是正常的。没有人能控制意外事件的发生,也没有人能在情绪突然爆发前预知自己会如何处理这些情绪。就拿我来说吧……
  我们能够驯服痛苦吗
  如何接受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如何处理它们?几年前,我刚刚入行,在工作中受了欺负,于是患上了抑郁症,坚信自己一无是处。当时,我觉得那种叫“幸福药丸”的抗抑郁药可以解决问题(作为心理医生,我不该有这种幻想的)。然而事实上,是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在不少同事朋友的支持下,我才不受自己的看法和哀伤情绪的影响了。只是,我平时的那种快乐和热情也消失了,而且自从那次事件以来,出现的“我一无是处”的念头严重地啃噬着我的心灵。如果我真的一无是处,为什么我的丈夫和朋友们还守在我身边?我对自己说:“他们只不过是太善良了而已。”唯一让我能够找回自信的,是我的职业。
  我的工作带给我很多快乐和满足,因此,我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我在帮助病人方面效率很高,却在帮助自己方面不是这样。
  几年以后,超负荷的工作榨干了我的精力。渐渐地,我失去了做任何事情的动力和乐趣。我曾经最热衷的想法又冒了出来,日日夜夜纠缠着我:“我一无是处。”同时冒出来的还有它的“小姐妹们”:“我将一事无成,”和“我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我不配拥有我的孩子,我的家庭,我的朋友”。这一次,我决定去见一个很热心的做精神病医生的朋友,他给我开了一种抗抑郁的药,还向我推荐了一种心理疗法,并提起一种新的心理治疗分支:建立在“正念”基础上的认知疗法。于是,此后的治疗给我带来了巨大好处,因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抑郁症来袭
  悲伤感,动力的缺失,极度疲惫,毫无胃口,躺下三小时后才能入睡,感觉自己对周围人来说是一种负担,为自己的思想所囚禁,精神极为痛苦——这些便是我患抑郁症期间每天的状态。那些反复入侵并腐蚀我大脑的想法尤其可怕,环环相扣的消极思想使我的悲伤感只增不减:“能让我停下来的那个‘off键’在哪里?我工作的时间太长了,与亲朋好友相处的时间太少了,我不是好妈妈,不是好妻子,也不是好朋友……我每天都花时间听病人倾诉,我表现出既耐心又能时刻守护在病人身边的样子……而当我的家人、孩子和朋友需要我
  去耐心倾听病人的声音时,我却没有精力去回应他们的请求。晚上我回到家,精疲力竭,不想说话,还总是误解家人的意图……于是,孩子们不再扑过来搂住我的脖子了,也不在乎我了,我对他们来说什么也不是……我变得微不足道了!最后,我就一无是处了。”这样一种内心独白不停地从内部啃噬着我。我的脑子里只剩下这些想法,而它们又是那么让我无法忍受。
  不去想,就不会痛苦
  一开始,我独自一人想尽办法改善我的状况,尤其试了那种用行话说叫作“认知重组训练”的方法。
  认知重组训练:作用和原理
  认知重组训练,即以现实为标准来检验一个人的消极思想:我的这种想法符合实际吗?哪些论据支持我的想法,哪些又是反对的?这种带有推理性质的训练,其目的在于淡化消极思想的影响,从而控制住由其产生的消极情绪。
  我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的想法,自问它们到底有多符合实际,并按从0到100的标准进行打分。结果呢?100%符合实际。所有的论据都是支持我的想法的,一条反驳的都没找到。我已经束手无策了,就这样被困在消极心态和忧郁的旋涡之中。对于轻度抑郁症,或者在病人仍有退路时,认知重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疗法,它还可用作病情好转后的加强训练,避免复发。而此刻,我的症状已经非常严重了,我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待病情的理智,深陷忧郁之中,不能自拔,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
  因此我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一个月之后,我的精力有所恢复,终于能够尝试两种名字很奇怪的疗法:EMDR疗法和MBCT疗法。
  抗抑郁药的必要性
  由于精神痛苦和消极情绪而感到消沉、大脑混乱、反应迟钝时,想直接接受心理治疗通常是不可能的。服用抗抑郁药对于是否能够接受心理治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与糟糕的回忆和平相处
  什么是EMDR疗法
  EMDR是英文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 Reprocessing的缩写,可译为“眼动心身重建疗法”,由美国精神病医生弗朗辛·沙皮罗于20世纪80年代末创立,尤其用于治疗精神创伤事件引起的心理疾病。
  我们大部分的记忆,无论是积极的、中性的还是消极的,通常都会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有时我们会想起一段很糟糕的回忆,我们会感到不快,但并不会产生十分消极的情绪,因为我们知道那是一段过去的事情了,已经被“消化”掉了。而相反的是,有些糟糕的回忆,无论年代多么久远,一旦记起,就会激发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更可怕的是,它们总会在我们不想回忆的时候忽然冒出来!事实上,这些痛苦的回忆并没有被妥善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而是残存在它们发生时的那种“原始”状态里,这种状态还附带着当时的场景、当时的消极思想以及当时的身心感受。这些回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对信息的记录(“我知道某时某刻发生了某事”),而是一种每当我们想起时都会重新经历一遍的噩梦。由于这些记忆没有被储存和消化,因此它们会持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并且会出现在与事发时毫无关系的情境之下。任何能让我们联想起事发时情形的微小信号,都会激起事发时的情绪。就像我后期的状态,满脑子都是我患忧郁症初期时的那种消极思想。
  对痛苦的回忆进行再加工
  EMDR疗法可以对痛苦的回忆进行再加工,也就是说剔除附着在痛苦回忆上的消极情感。在EMDR治疗过程中,一番精心准备后,心理医生会要求患者重温创伤性事件留给自己的视觉、精神、情绪以及感官方面的记忆,同时让患者盯住医生那只水平移动的手。眼球运动大约三十秒后,医生会问患者当前脑子里都有什么:有时会出现某些画面、情绪、想法或者身体感觉,有时则什么都没有。医生不会对以上那些“产物”做任何评论,而是要求病人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感受,然后开始新的一轮刺激。医生会数次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该种刺
  激所引发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性质,并且——惊人的是——患者基本能够做到让这些内容自发地产生!这样一来,当最初那段创伤性回忆再次出现时,我们就不会再想起可怕的画面,也不会再产生消极的看法或者痛苦的情绪了。
  我们可以把EMDR疗法看作是一次乘火车的经历。出发时,车上满载着消极的货物;每到一站,患者就会卸下一部分货物,与此同时,积极的货物也一点点被搬到车上来……旅程结束时,不愉快的回忆也就被妥善储存到长期记忆中去了,不再干扰患者的现在和未来……
  EMDR疗法带给了我什么:与糟糕的回忆和平相处
  虽然精力在一点点恢复,我的自尊心却仍然没有回来(我仍然认为“大家都比我强,我一无是处”),尤其是在个人生活方面。我曾经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姑娘,总是笑眯眯的,善于交际,热爱运动,大家都喜欢我。如今的性格缺陷,这种自我贬低的感觉,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种连锁的想法(中心思想为“我一无是处”)来源于我在工作中遭遇的那段欺辱。每当我记起这段遥远的回忆,就会感觉喉咙发紧,眼前出现走马灯一样的画面。当时,出于较复杂的原因,一个我非常尊重并且十分聪明的人,在和我愉快地共事一年后,忽然不理我了,他一看到我就马上转身离开,不跟我说一句话。即使躲避不开的时候,也总是用仇恨的眼光看着我,还和其他同事说我的坏话。我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强烈的不解和深重的悲伤逐渐占据了我,到最后,他的冷淡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最终这种欺辱变成了一段未被消化的创伤性回忆,因此可以使用EMDR来进行治疗。我与我的心理医生并肩作战,治疗中,出现在我眼前的画面清晰得如同一张照片:我在他的办公室里,他气得满脸通红,眼冒怒火,牙关紧咬,用拳头砸着桌子。与这个画面同时产生的消极想法便是常出现的那句“我一无是处”。于是我感到深深的悲伤,并且喉咙发紧。事实上我很快就哭了出来,但是我的眼睛一直在跟着医生手里的小棒移动,这让我感到放松,感到一种全新的平静。经过三次各持续了一小时的治疗,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画面才开始变得
  模糊起来,我开始接受了一种新的想法——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另外,悲伤感也消失了。我的身心第一次经历这样一种过程。我也曾对我的病人们使用过这种疗法,并经常能观察到这样的结果,而现在,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病人们口中的那种慰藉和轻松。我又找回了生活的快乐!
  这样的变化其实是会让人有些不知所措的,但我体会到又是那么欣慰。这并不是什么突然降临的奇迹,在这三次治疗中,我也经历了痛苦的时刻,强烈的情感冲击,尤其是巨大的悲伤感和愤怒感的洗礼。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只有先做到直视自己的脆弱,才能接受EMDR治疗。
  通过冥想来获得宁静并接受自我
  ……

前言/序言

  自序
  人家应该要求我追求真理,但不能要求我一定找到真理。
  ——德尼斯·狄德罗 《哲学思想录》
  我不知道各位读者遇到过没有,反正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超人,也从来没 有遇到过女超人。事实上,我从来没有遇到过那种从没有遭遇过挫折的人, 也没有遇到过毫无缺点和弱点的人。不过我倒是碰到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 表面上装得一切正常,但实际上过得一点也不好;或者那种大家都以为他活 得很好,但实际上他的生活糟糕得一塌糊涂的人。
  你们可能会说我的观点不太切合实际,毕竟真正活得很好的人不会来找 我做心理咨询。事实确实如此。但是要知道,除了医院的诊室,我也能在其 他地方探索人性呀!每当我近距离地接触别人时,或者当我看到日常生活中 的人们时,听到他们的亲朋好友谈论他们时,我都会意识到,其实每个人都 是天生就有缺点和弱点的。
  久而久之,我归纳出了以下几点:一、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二、那些 “活得很好”的人,都是能够与自己的弱点和平相处的人;三、一想到自己 不是唯一一个在生活中有问题的人,心里就会舒服许多;四、我们应该关注 一下别人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
  心理医生也有“病”
  显然,心理医生同样难逃此劫。他们也一样,有自己的困难和苦恼,也 会有意志消沉的时刻。心理医生中的一些人也曾罹患过抑郁症,或者嗜毒癖,有的人还曾有过一段痛苦的童年,或者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心理医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因为他们会去和同事谈心,相互发现,然后相互帮 助,相互给予建议,互相照顾。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讨论过,心理医生是否一定比自己的病 人活得好,最多也只是开一些诸如“这帮心理医生跟他们的病人一样都是疯 子”之类的玩笑,其实这个玩笑是逃避“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一种形式, 于是玩笑就成了不再往下讨论的理由。不过话说回来,医生和病人的共同点 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是一名心理医生,记得几年前,在一次精神病学大会期间,我和同事 们组织了一个关于讨论心理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的座谈会。我们还邀请了一 些病人来参与讨论。不过在当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很多同事都觉得这样 和病人坐在一起是件很尴尬的事,甚至有时会对这种情形产生敌意。然而我 却认为,这样的会面利远大于弊。
  在当时的会场中,刚好有一位目光稍显呆滞的先生举起手来,用一种激奋 的语气问了一个十分冗长且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一些人露出了或会意或同情 的微笑:“谁让你们邀请病人参加座谈会来着?这下好了吧……”但是在座谈 会结束后,那位先生找到我,仍然是一脸的激奋,向我解释说他不是病人,而 是一名心理医生。怎么说呢?我确实为那位先生感到恼火,但同时我也感到欣 慰,并更加相信病人和心理医生之间的距离远比人们想象得小多了!而且我也 更加相信这其实不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当然了,我是说在某些条件下……
  好的心理医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名好的心理医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当然,要做一名好的心理医 生,首先不可或缺的就是专业知识,因此相应的文凭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 要 。另 外 , 病 人要 敢 于 向 医生 询 问 他获 得 过 什么 专 业 的文 凭 ( 应 用心 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生活中动力不足的时候就该喝喝鸡汤,看看书……

评分

宝贝收到?质量不错,从浅到深,是一本入门心理学,如有智深老师讲解就更好啦。

评分

这个真的好有意思哈哈哈哈,看下去不想停,可以从书上看看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

评分

yrcyrxyxurxexruxurxurxuurxurxudxruxurxuxuxurcrrci瑟尔帝企鹅脾气亲戚去咯sknfcjcgicficfcfcficfici

评分

这么多书才花了70多块钱,超级划算,书的质量也很不错。

评分

东西收到了,速度也很不错,看了质量还行对得起价格,可以的学学看看

评分

内容还没有看,但是看这样子,还是很不错的,前面的话也看着很像正版的书,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自我疗愈心理学:为什么劝自己永远比劝别人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