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订 英國皇jia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1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善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城邦-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1363
商品编码:11248038845
开本:14.8x21
出版时间:2016-11-03
页数:416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作者:凱西.威里斯(Kathy Willis )、卡洛琳.弗萊(Carolyn Fry )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1
內容簡介
BBC 英國廣播公司 × 英國皇家植物園 聯手呈現 250 年植物學大觀
百幅珍貴圖片與原始手稿首度披露
1759 年成立,日不落國的皇家植物園
匯聚世間的奇花異種 不斷演革的研究機構
演示人與植物的情深與共生 呈現近代植物學的恢弘全像
1759 年皇家植物園成立,宣示大英帝國領導全世界科學發展的決心。隨著日不落國在世界建立殖民地,探險家也帶回許多標本資料,遂使英國在植物學領域獨步全球,皇家植物園更匯集了世間奇花異種,堪稱世界首屈一指的科學知識庫。250 多年來,這座植物學堡壘收藏了海內外的珍貴知識,也留下不少引人深思的故事……
在林奈為植物建立命名系統前,我們得用三大行的拉丁文,來形容一朵小雛菊
→唯有建立一套分類系統,辨識不同物種、植物學研究才成為可能
小小的甲蟲可以消滅一整個國家的榆樹,讓英國引以為傲的鄉村景致一夕消失
→隨便移植外來種,可能破壞當地植相,毀滅一個時代的歷史記憶
列寧格勒圍城戰中,種子銀行的科學家寧可餓死,也不願吃下他們保護的穀糧
→基因多樣性的重要,使科學家願意犧牲自己,維護全人類的利益
透過 25 個精采篇章,及一百多幅首度披露的圖片與手稿,現任園長及科學記者將帶領讀者從植物園出發,逐篇了解植物是如何深深地改變我們的歷史,並影響未來。
【專文推薦】
嚴新富博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科長
【國外推薦】
「鮮活、迷人、宛如身歷其境。」
——《英國園藝》雜誌
「生動活潑、引人深思、博學精深。」
——《園林設計》雜誌
「對生物及其分類有興趣的讀者,必讀!」
——《泰晤士周日報》
「在植物學的奇妙世界,進行一場下鄉 Long-stay 之旅。」
——《每日電訊報》
「那些專業或業餘的植物愛好者啊,這本書將讓你們興奮不已。」
——《歷史園林評論》期刊
「本書配上了大量且首度披露的美麗照片及插圖,喜歡戲劇、冒險、歷史、科學、創新的讀者,必讀!」
——BBC 電視節目《鄉村檔案》
「這本書帶領讀者環遊世界、穿梭古今,探索無數植物背後不可思議的故事。」
——《英國園藝》雜誌
「這本以皇家植物園為中心、佐以精美插圖的適時之作,仔細回顧了相關歷史背景,並將機構的科學工作做了一次堅實的定位。」
——《BBC 歷史雜誌》
「探討植物學如何逐步興盛,一場飽含美學、歷史、科學的旅程。這是一本以科學雕飾、輔以精緻插圖的植物學大觀;打開它,就像受邀進入大觀園內遊歷一般。」
——《新科學家》週刊
目錄
推薦序/嚴新富
前言
1. 玫瑰玫瑰,我該如何稱呼你
2. 打造植物王國
3. 植物標本的無限可能
4. 大地染上了晚疫病
5. 粗分與細分
6. 馴養異國植物
7. 進軍橡膠
8. 蘭花熱
9. 外來種入侵
10. 雜交豆的多樣型態
11. 向光生長
12. 複數基因
13. 樹皮與甲蟲攻防戰
14. 獵尋多樣性
15. 植物醫藥
16. 生長的信號
17. 生物多樣性大揭密
18. 歪風
19. 生命膠囊
20. 小草立大功
21. 盛開的生命之樹
22. 動態雨林
23. 捕捉與洩降
24. 綠色樂園
25. 偉大的生產者
致謝
圖片來源說明
延伸閱讀
索引
名家推薦
植物園老園丁
◎文/嚴新富博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科長)
本書是以英國皇家植物園的發展為軸線,將近代植物學的研究成果,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非常值得一看。以下簡略介紹本書的梗概。
一開始,本書就介紹在植物學中zui先上場的林奈的二名法,讓植物分類變成一個大家容易理解及快樂學習的對象;接著談到植物標本的蒐集及分類時,又敘述了前人利用近代 DNA 等分子技術,讓整個分類系統更為完善。值得一提的是,以皇家植物園植物標本館的典藏來說,依zui新的分類研究成果,重新排列標本館的標本位置,是一項頗為艱鉅的工程,但皇家植物園還是依照新的研究結果來調整標本位置,這實在是令人欽佩。而這種分類系統,也呈現在植物園活體展示的動線上。
接著,在植物生理的研究上,本書也提到了植物的向光性,除延伸介紹光合作用及植物生長素的概念,也提及科學家利用這樣的基礎,發展出如 IAA 等植物生長素,並被園藝界大量利用在扦插繁殖上。此外,在植物遺傳研究方面,本書則從發現孟德爾定律的故事說起,介紹運用在農作物改良的多倍體、抗病基因的育種,並利用農桿菌將有用基因導入農作物中的基因工程等知識。
皇家植物園有個重要任務,就是蒐集世界各地的植物,交給園藝專業人員栽種,並依一定的規畫把它們布置在庭園中。書中就舉了個有趣的例子:為了將來自熱帶美洲的維多利亞女王蓮(Victoria ica)成功地栽種在英國,英國人發展出溫室栽培系統。為了讓一些珍稀的物種保存下來,他們也發展出種子的低溫保存系統。由蒐集物種的初衷開始,促成了園藝設施及技術的發展。
然而,皇家植物園的這種蒐集行動,也帶動了一批以植物採集的專業人士——植物獵人,進而發展出世界性的產業,如橡膠、蘭花等產業。因為濫採的關係,讓一些高經濟價值的植物瀕臨滅絶,故引發世人的保育概念,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並定期公布瀕危植物的紅皮書,倡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除了這樣的危機外,本書也提及了引種栽培造成世界各地的植物交流,使若干種植物如馬纓丹(Lantana spp.)等在世界各地馴化,甚至變成入侵種,嚴重影響到當地的生態平衡,引發世人對引種相關議題的重視。
談到醫療方面,藥用植物的發展歷史,與皇家植物園有密切的關聯。以皇家植物園經濟植物典藏中心的收藏品為例,光是用來治療瘧疾的金雞納樣本,就超過了一千份,再經過不斷地研究,才發展出抗瘧藥品。近代醫學發達,對人類疾病的防治也益發進步,但仍有新的疾病不斷出現,而目前所開發出來的藥物無法治療。因此,世界各大研究團隊開始進入亞馬遜河流域,收集當地原住民的傳統藥用植物,藉以開發新藥。以筆者的自身經驗為例,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除了植物園的經營管理外,主要的研究工作,就是調查臺灣原住民的民族植物,希望能以植物學的方法將在地知識記錄下來,並在植物標本館中保存證據標本,以期能將祖先的智慧傳給下一代。在這點上,我們跟英國皇家植物園的工作信念是一樣的。
打開這本書,看到皇家植物園的組織實在令人讚嘆:裡面有超過四百位研究人員,除植物標本館外,尚有各個生理、遺傳、真菌、園藝等研究部門,再加上在各個殖民地建立的植物園,真是一個超級植物園系統。反觀臺灣,植物園大多不是獨立單位,林業試驗所轄下有臺北、福山、嘉義、扇平、墾丁……等各個植物園,都是屬於各分所的一部分。筆者小時候就是在嘉義植物園長大的,素來對植物園有一份濃厚的情感。後來參與科博館植物園的建設,也讓筆者更有機會瞭解植物園。
在簡述了本書的大略架構後,以下就來稍稍介紹臺灣的植物園概況。以科博館為例,科博館的植物園分為二大部分:熱帶雨林溫室,及溫室外的臺灣低海拔植物生態展示。由於植物園的基地是臺中市的公園用地,因此建設的目標是給市民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科博館就把植物園建設成一個都市森林,種植的都是臺灣原生的樹種;而在林下,則利用蕨類、姑婆芋、絡石等耐蔭性的本土植物當地被。至於整個植物園的地理分布,則包括了北、中、南、東、恆春半島及蘭嶼等區域。
在熱帶雨林溫室內,由於巨大的鋼構加上裡面樹木遮蔭的因素,因此只能發展耐蔭性的植物展示。在設計上,以代表熱帶美洲的鳳梨科植物當做入口意象,包括空氣鳳梨、積水鳳梨、地生型鳳梨等三大生態習性的鳳梨科植物為主角,以打破國人對鳳梨的既有概念,不再局限於在地生型的食用鳳梨印象。接下來的主動線,就以原產熱帶美洲的天南星科植物為主,依序是龜背芋、蔓綠絨、花燭、黛粉葉、白鶴芋等屬;接著才是原產在熱帶亞洲的天南星科,如粗肋草、觀音蓮、電光芋、星點藤等屬,依序分別展出。另外還搭配了其他的植物展示區,如竹芋科、秋海棠科、芭蕉科、竹蕉屬、蘭科及鹿角蕨等蕨類。
提到蕨類,它們是臺灣植物的重要資源。全世界有三十九科的蕨類,臺灣就占了三十四科,而且臺灣原生的蕨類約有七百種,其多樣性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因此,科博館植物園即以蕨類為主要的蒐藏展示對象。除了特展室的常展蕨類展示外,在西屯路旁還設有原生蕨類的景觀區,以及蕨類葉形的教學園區等。另外,在植物園林下及科博館庭園樹下,均以蕨類當地被,讓整個植物園呈現出蕨類的多樣風貌。
相較於英國皇家植物園,科博館位於市區,土地及人力的資源有限,為了推廣植物學的美與知識給大眾,植物園就結合了社會資源,來充實植物園的館藏及教育推廣工作。植物園結合三個花藝設計協會,在每年的清明節、中秋節、元旦假期均會推出花藝展;每年的母親節,則舉辦押花成品展;暑假期間,推出植物手工藝品展;寒假則留給植物園多才多藝的志工們,為他們留下一個植物手工藝作品展(如種子)的時段。另外,科博館也與四個盆景協會合作,在每年十二月至元旦假期時段,於本館橢圓形廣場推出盆景展。
以上這些多樣的展示及教育活動,都是因應都會型植物園空間及人力資源的限制,所發展出來的植物園特色。
zui後感謝商周出版社,讓筆者有機會得以先睹為快,並撰文分享個人讀後心得,以及在植物園經營管理上的經驗。
內文試閱
2 打造植物王國
倫敦的皮卡迪利街上擠滿了遊客和上班族,在洶湧人潮的腳下,藏著一個高度安全的保險庫。這間建於一九六九年的堅固房間設有兩扇保護門,外面那扇是厚重的丘博保險庫門,裡面那扇則是木門,兩扇門間有著一道保護氣閘。庫房內有一台機器不斷地記錄溫度和濕度,所以工作人員可以留意溫濕度是否變得太高。然而,這個四乘五平方米大小、沒有窗戶的保險庫裡藏的既不是現金,也不是珠寶;如同它卓越的地理位置所暗示的,是另外一種寶藏。
這間擺放著紅木架及一排排抽屜的庫房,是卡爾.林奈的圖書館暨標本館。裡頭的收藏包括成千上萬珍藏在玻璃蓋標本盒中的蝴蝶、甲蟲、和貝殼;用絲帶綁成整捆、超過一萬四千種存放於檔案夾中的乾燥植物標本;林奈以微小字跡寫就的手稿;還有他影響力深遠的著作——《自然系統》和《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的原稿。
鑑於林奈是瑞典人,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鄉度過,他的遺物居然收藏在英國,多少有些令人吃驚。事實上,這幾乎是個意外。
一七七八年,這位享年七十歲的偉人去世後,他的收藏歸於他的妻子莎拉.麗莎(Sara Lisa)手中。她希望能確保這批收藏品被妥善保存下來,因此聯繫了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而班克斯打開她的來信時,碰巧正和年輕的博物學家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James Edward Smith)共進早餐。於是班克斯提了個建議:購買這批收藏品,將有助於讓史密斯這個年輕人在科學界揚名。
所以,在史密斯的父親——一位富裕的羊毛商人——起初不太甘願的幫助之下,史密斯收購了林奈畢生的心血:一萬四千種植物、三千一百九十八種昆蟲、一千五百六十四種貝殼、約三千封的信件和一千六百本書籍。而在不久後,史密斯就創辦了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這正是這批收藏品目前的居所,完完整整地保存在學會的地下儲藏庫裡。史密斯的收購在植物學史上是個關鍵,因為它提供了素材,讓英國得以進一步研究林奈的自然界分類系統。
有個杜撰的故事說,等瑞典人意識到林奈的植物標本和圖書收藏離開瑞典海岸時,已為時太晚,所以派了砲艇,企圖追上載著精裝藏品前往倫敦的船舶;但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個故事是真的。當然,一七八八年二月,班克斯寫信給瑞典植物學家和分類學家奧洛夫.斯沃茨(Olof Swartz)的時候,並沒有提到這個故事。信中班克斯告訴斯沃茨關於林奈學會的成立:「上週二在這裡成立了一個新的學會,並遵循收購林奈植物標本收藏的史密斯博士所提出的方針,命名為林奈學會,旨在發表新的植物、動物等物種。我認為這個學會將會蓬勃發展,因為此機構非常謹慎地杜絕了不適任人選。」
一八七三年,該協會搬遷到現址伯林頓府(Burlington House)特別建造的一翼。如今,林奈的肖像被放在會議室中zui醒目的位置,就在宏偉的橡木講臺上方,臺上並刻有他的代表花:能製成茶的林奈木。荷蘭植物學家揚.赫羅諾維厄斯(Jan Gronovius)以這位偉大的分類學家的名字為該植物命名,而林奈對它懷抱深厚感情的同時,曾自我調侃地將其形容為「來自拉普蘭的一種鄙賤、微不足道、又被人忽視的植物,會開花但花期非常短暫——酷似它的林奈筆」。比起他的植物命名系統,林奈推廣這種植物做為拉普茶的嘗試並不太成功;他的植物學家兒子後來描述這種林奈木製成的茶「蠻噁心的」。
幫忙保存林奈收藏品的班克斯,是十八世紀zui傑出的仕紳學者及事業男性當中的一位。政府資助的專業科學家職位要到十九世紀末期才會出現;在此之前,大多數科學家不是以其他專業為生,要不然就是本身相當富裕。那時候還沒有國立的自然史博物館,他們得繼承許多財富才能擁有大量個人收藏品和圖書館;即便是大英博物館,也是靠著漢斯.斯隆(Hans Sloane)的遺贈,而成立於一七五三年,且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館內的生物收藏品都沒有得到妥善的照顧。
班克斯在父親於一七六一年去世後,繼承了林肯郡富裕的裡夫斯比宅邸(Revesby estate),這筆財富完全能夠滿足他對植物學的熱情。在牛津大學當學生的時候,他發現植物學的教授不怎麼樂意教學——事實上,這個教授三十五年來只講過一堂課——班克斯於是安排了劍橋大學的植物學家來講課。這個早期的插曲顯示了班克斯當機立斷、不惜任何花費達到目標的能力。
一七六八年,班克斯出資贊助自己和另外七個人,包括林奈的學生丹尼爾.索蘭德(Daniel Solander),跟隨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遠征,觀察金星凌日的現象,並找尋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人們相信這塊神秘的大陸存在,以制衡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博物學家約翰.艾利斯(John Ellis)負責協助老邁的林奈掌握準備工作的進行狀況,寫信給他說道:
以自然史研究的用途來說,沒人帶過比這更好更精緻的裝備出航了。他們有個很棒的自然史圖書館;有各種機器能夠捕捉並保存昆蟲;各類捕蟲網、拖網、捕捉珊瑚礁魚類用的流錨和魚鉤;甚至還有架新奇的發明,是個放入水中後、在清澈處可以看見海底深處的望遠鏡。他們有許多箱附磨砂瓶塞、不同尺寸的瓶子,用來保存以酒精固定後的動物標本。有好幾種不同的鹽可拿來覆蓋種子;蠟,蜂蠟和果蠟都有。他們有兩位畫家和繪圖員,還有好幾個頗知自然史的志願者;總之索蘭德向我保證,這次遠征將耗資班克斯先生一萬英鎊。
雖然這次遠征沒能抵達南極洲,但還是到了安蒂波德斯群島(Antipodes)。奮進號(The Endeavour)於一七六八年八月離開普利茅斯,首先停靠馬德拉島(Madeira),接著停靠里約熱內盧,然後往南航行到火地群島(Tierra del Fuego)。在那裡,由於一個判斷錯誤的任務,兩個班克斯的僕人在雪地採集植物時凍死了。探險確實是件危險的事——即便它在當時將這麼多植物帶入歐洲,並誘發了無數人對植物學的興趣。
聖誕節在海上度過。班克斯在他的日記中寫道,「聖誕節:所有的好基督徒——也就是說,所有的好幫手都令人討厭地喝醉了,所以整晚船上幾乎沒有一個清醒的人。天氣,感謝上帝,非常的溫和,也許上帝知道我們之後會發生些甚麼事。」從南美續航後,奮進號造訪了大溪地和紐西蘭,直到一七七○年才停泊在澳大利亞的富饒東岸。庫克將此地命名為新南威爾斯,並宣稱其為英國屬地。考量到當地豐富的植物相,班克斯說服庫克將他們首次停泊的港灣命名為「植物學灣(Botany Bay)」。經過幾天的沉浸閱讀、並採集這裡豐富的植物群後,班克斯寫下:「我們的植物收藏,現在已經增長得非常[摘錄原文]龐大到必須採取某些特殊的保護措施,以防止他們在書頁裡敗壞[它們被夾在書裡等待乾燥]。」
班克斯的日記也記錄了水手們和植物學灣附近的澳洲原住民間的緊張關係,還有他與袋鼠的diyi次邂逅,他描寫袋鼠是「一種和灰狗一樣大的動物,有老鼠的顏色,而且動作非常迅速。」離開植物學灣以後,這艘船沿著海岸線北航。班克斯紀錄的某些植物,和他曾在東印度群島所看過的相同。在現在被稱為摩頓灣(Moreton Bay)的延伸海岸邊,他這麼寫道:
我們上了岸,發現了幾種沒見過的植物;然而,其中仍有比前一個港灣更多的東印度群島植物;一種我們也曾在那裡看過的草,帶給我們很多麻煩。它鋒利的種子上有倒鉤,只要卡在我們的衣服,這個倒鉤就會向前推進,直到卡進肉裡為止。這種草長得非常茂盛,幾乎沒有可能避開;另外,還有同樣不可計數的蚊子,讓行走變得幾乎無法忍受。
然而,這些辛勞和不適是值得的。使用林奈全新的植物分類語法,班克斯和他的助手索蘭德,在奮進號上逐漸累積並辨別出三千六百個品種,其中一千四百種是新品種。班克斯受邀晉見國王喬治三世,還變成了名人。班克斯剛回英國不久,有個繪於一七七二年、廣受好評的漫畫把他畫成了「植物通心粉(botanic macaroni)」。「通心粉」是個壯遊(Grand Tour)中的浮華大學畢業生,這裡指班克斯廣泛的旅行經歷,也代表外界對班克斯的普遍看法,覺得他是個野心勃勃、企圖擠進上流社會的傢伙,而不是個嚴肅的科學人。
班克斯原本打算參加庫克船長第二次的航程,但他要求攜帶十五名私人隨從,其中還包括兩名法國號樂手,得到的回應就不太友善了。當庫克指出,為容納班克斯的隨從,內部須做的改裝將使船隻變得頭重腳輕時,班克斯就退出了遠征。而他希望招募來的團隊能「至少在某個方面對科學進展做出貢獻」,故轉而航向冰島。但這並不是趟非常成功的旅程:出發的時間太晚,可供採集的植物並不多。這趟旅程之後,班克斯就把時間都花在倫敦的家和林肯郡的家族宅邸裡。
到了一七八○年代早期,他享受著從男爵(Baronet)的生活,除了負責「差不多就是監管整個[國王的]皇家植物園」外,也身兼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內閣部長顧問,還是全球科學研究的贊助人。歸功於他和國王對農業的共同興趣,兩人的友誼穩固增長。班克斯深信,英國註定要成為世界的主要文明力量;透過科學力量——特別是植物學——和帝國擴展可以達到這點,兩者還能互補、共創利益。
班克斯在皇家植物園內所扮演的角色,並不侷限在植物上。當被戲稱為「農夫喬治」的喬治三世想提高英國羊毛品質的時候,他協助走私西班牙的美麗諾羊,橫跨葡萄牙,將其運進皇家植物園,放牧在寶塔(Pagoda)周圍的草地上。有些羊隻zui終被拍賣、運往新南威爾斯,因而奠定澳洲美麗諾羊毛業的基礎。到了一八二○年,澳洲已經牧養了三萬三千八百一十八頭的羊隻。
班克斯的興趣包括農業改良、政治權力和科學。和林奈一樣,他想利用植物和植物學,使他的國家能變得自給自足。然而,班克斯比林奈這個瑞典人看得更遠。儘管林奈曾試圖在瑞典栽培新發現的熱帶植物,以減少母國對進口的依賴,但班克斯卻有更廣闊的視野;他想要改良整個世界,並建議先從「封閉」公有土地開始。當時,英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公有的;任何人,不管多麼貧窮,都可以在這些「公有地」上放牧動物、採摘水果、或撿拾柴火。班克斯認為這些區域是被忽略的土地,能有助於養活增加中的人口。因此,他支持圈地法(Enclosure Acts),將這些公有地變成能用來種植、並受保護的私有財產。正如吉姆.恩德斯比所解釋的:「這基本上就是班克斯看待世界的態度——一系列等待改良的荒地或公有地。」
班克斯希望能提高世界上所有荒地的生產力,並把皇家植物園放在這個宏願的中心位置。從採集到園內珍貴南非大鳳尾蕉的植物獵人法蘭西斯.馬森(Francis Masson)開始,班克斯派遣植物採集者前往世界各地,帶回各種新穎且可能有用的物種。博物學家暨外科醫生阿奇博爾
预订 英國皇jia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预订 英國皇jia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预订 英國皇jia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预订 英國皇jia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用户评价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预订 英國皇jia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 /港台繁体中文图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