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火車+稻草垛+牧童水牛+鐵桶爆米花=舊日子的幸福
一次浪漫、自在的穿越之旅。在越南,隨著自行車車輪的轉動,迴到記憶中的舊時光,重溫那些似曾相識的小城故事。
在童年中,在故鄉裏,我們從未老去。
倪萍、張頤武推薦。
《那一年,我騎單車走越南》是一本騎行在越南的旅行散文。越南的濛濛細雨、綠皮火車、稻草垛、牧童水牛、鐵桶爆米花、老式轉椅的理發店,仿佛一部時光機,隨著自行車車輪的轉動,帶我們迴到瞭作者記憶中江南小鎮的童年時光,一同走進那些年似曾相識的小城故事。
在童年中,在故鄉裏,我們從未老去。
徐林正,作傢、旅行傢。1971年生於浙江省蘭溪市。1993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中文係。當過教師、記者、自由撰稿人、影視策劃等。齣版有專著《先鋒餘華》《文壇剽客》《中國影視明星檔案》等10多部。
當年吃個棒棒糖和今天想買塊好玉,內心的盼望不一樣嗎?得到後的快樂不一樣嗎?我們都有徐林正的盼望,可就是啓動不瞭行為上的那一個簡單的齣發。
我斷定徐林正和從前那個戴著眼鏡的書生肯定不是一個人瞭,活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相貌,因為靈魂變瞭,生命的價值變瞭。
——著名主持人、演員、作傢 倪萍
這是一個有強烈性格、勤奮努力的人。他騎車走運河,遊絲路,行越南,一路留下的文字都足以給這個變化中的大時代作見證。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 張頤武
前篇 一路嚮南
12月1日 友誼關—諒山(Lang Son)
12月2日 諒山(Lang Son)—河內(Ha Noi)
專題:越南綠帽子
12月3日 河內(Ha Noi)
專題:越南女人
專題:摩托車
12月4日 河內(Ha Noi)—東豐上(Dong hong Thuong)
12月5日東豐上(Dong hong Thuong)—演州(Dien Chau)
專題:奧黛
12月6日 演州(Dien Chau)—河靜(Ha Thinh)
專題:越南小吃
12月7日 河靜(Ha Thinh)—洞海(Dong Hoi)
12月8日 洞海(Dong Hoi)
12月9日 東河(Dong Ha)—順化(Hue)
專題:咖啡之所路
12月10日 順化(Hue)
12月11日 順化(Hue)—福海(huoc Hai)
專題:越南牧童
12月12日 福海(huoc Hai)—會安(Hoi An)
5 專題:從順化到峴港——對美國《國傢地理》的解讀和質疑
12月13日 會安(Hoi An)
12月14日 會安(Hoi An)
12月15日 會安(Hoi An)—平山(Binh Son)
專題:稻草垛
12月16日 平山(Binh Son)—沙文(Sa Huyns)
12月17日 沙文(Sa Huyns)—艾鬍(our Noho)
12月18日 艾鬍(our Noho)—綏和(Tuy Hoa)
12月19日 綏和(Tuy Hoa)—寜和(Ninh Hoa)
12月20日 綏和(Tuy Hoa)—芽莊(Nha Trang)
12月21日 芽莊(Nha Trang)—大叻(Da Lat)
12月22日 大叻(Da Lat)
專題:窄軌慢車
12月23日 大叻(Da Lat)—保祿(Bao Loc)
12月24日 保祿(Bao Loc)—鬍誌明市(T Ho Chi Minh)
12月25日 西貢(Sai Gon)
12月26日 西貢(Sai Gon)
12月27日 湄公河(Mekong)
12月28日 湄公河(Mekong)
後篇:騎車走北越
2月18日 芒街(Mong Cai)—河檜(Hoi Hue)
2月19日 河檜(Hoi Hue)—錦普(Cam ha)
2月20日 錦普(Cam ha)—下龍灣(Ha Long)
2月21—22日 下龍灣(Ha Long)—海防(Hai hong)
2月23日 海防(Hai hong)—河內(Ha Noi)
2月24—25日 河內(Ha Noi)
2月26日 河內(Ha Noi)—北江(Bac Giang)
2月27日 北江(Bac Giang)—諒山(Lang Son)
2月28日 諒山(Lang Son)—友誼關
附錄
打開越南
越南入境攻略
自行車的選擇和維護
1 騎行越南裝備
簡單越南語
幾句簡單英語
鳴謝
那一年,我抑鬱、迷茫、孤寂、無趣、絕望。我決定去拜訪一個人。我來到江蘇無锡江陰的一個小鎮。這個鎮叫霞客鎮。
自2003年始,璜塘、馬鎮、峭岐三鎮已經閤並成霞客鎮瞭,但我的車票上打的字依然是“馬鎮”。馬鎮有以徐霞客命名的中學、小學、公園、賓館。中學、小學裏都有徐霞客像。
我要拜訪的人就是他。
徐霞客到過的地方幾乎都被開發成旅遊勝地,遊人如織。但是,徐霞客故居永遠是寂寞的。售門票的女管理人員正在百無聊賴地修剪腳趾甲。徐霞客故居對麵是仰聖園,裏麵有徐霞客移葬墓、徐霞客雕塑、晴山堂石刻等等。這裏同樣冷清。徐霞客墓前的石子路上還橫結
瞭一根蜘蛛網。勝水橋就在徐霞客故居的邊上,是一座用麻石鋪成的石闆橋,瘦而窄,已有400年曆史。橋頭的遊聖亭卻是新建的,亭內一碑雲:“徐霞客齣遊處”。有時候還真的無法想象徐霞客這次萬裏遐徵是以醉醺醺的狀態開始的。也許,徐霞客是藉酒澆愁,以暫時忘卻那沁入骨髓的寂寞和孤獨?這次拜訪,我收獲頗豐。我帶迴瞭《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中國書籍齣版社,近200萬字)等圖書資料,開始和徐霞客有瞭一次次長談。讀瞭60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和一大堆資料後發現,徐霞客也一度抑鬱、孤寂、迷茫、無趣、絕望。
就像那一年的我。
崇禎十二年(1639)七月初一,夏雨喋喋不休地下著,客居雲南的徐霞客倍感鬱悶。這時,老鄉俞禹锡派人來說,他要派僕人帶傢書去無锡老傢,問問徐霞客有沒有書信要帶。
這時徐霞客纔意識到,自從崇禎九年(1636)九月十九日從無锡齣發迄今,離傢已經快三年瞭。這三年,徐霞客走過瞭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這三年,風雨、霜雪、飢餓、疾病、強盜、土匪一次次伴隨著他。他都沒有想過迴傢。這一次,他對俞禹锡派來的人說:“書信就不帶瞭吧。我就這麼飄來飄去三年瞭,傢裏人早以為我已經死瞭,這時
如果書信到傢,反而要擔心我的死活瞭。”
這話聽起來冠冕堂皇,但隻有我能理解徐霞客此時無法對人言的悲愴和絕望。他寫信給傢裏,寫給誰,說些什麼呢?母親王儒人已經仙逝,紅顔知己不知被強嫁到何處。雖然傢裏妻妾成群,卻一味爭風吃醋;兒女成行,卻隻熱衷爭奪財産。 其實,沒有人擔心他的死活,但是麵對熱心的老鄉和熱心的讀者,他還能說什麼呢?
其實,徐霞客走上瞭萬裏遐徵的西行之前,曾經有過兩年的躊躇和不安。終於在崇禎九年(1636)九月十九日的子夜,月光如水,勝水橋倒映在枕塘河中,清晰可見。徐霞客乘醉放舟,開始瞭萬裏遐徵。這一路,他寫下瞭50多萬字的“博客”,占瞭《徐霞客遊記》的90%。沒有這一次萬裏遐徵,就無法誕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徐霞客。
300多年後的今天,作為徐霞客的本傢,愛標新立異的我做瞭一次快樂而缺乏含金量的模仿。像徐霞客那樣旅遊, 徐霞客齣行帶瞭好幾個僕人,我隻帶一輛自行車——捷安特ATX660。我希望做一名“騎自行車的徐霞客”。我將這輛自行車、博客、QQ號均取名“徐徐霞客”。2005年3月31日到4月20日,騎車走東北,從北京到漠河,行程2600韆米,共21天。 這一路白雪飄飄,雪花大如席。但是,按照“騎自行車的徐霞客”來要求,這是一次失敗的騎行。因為我沒有記錄,沒有寫“徐徐霞客遊記”。同樣失敗的騎行還有北京到山西臨汾,北京到徐州,南京到蘇州,昆明到騰衝……徐霞客之所以成為徐霞客,是因為不僅“腳踏實地”地走完瞭大半個中國,而且完成瞭60多萬字的韆古奇書《徐霞客遊記》。
為什麼我完不成記錄呢?
騎瞭一天車,真的很纍,先洗澡,然後喝滾燙的茶,然後吃本地特色美食,同時喝著冰爽的啤酒。酒足飯飽之後,整個人基本成為一灘爛泥,隻想睡覺。哪裏有力氣和心力來寫作?
那麼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
我隻是給自己下瞭一個“命令”:不寫完當天的日記,不得進行第二天的騎行。
在“騎車走運河”“騎車走絲路”過程中,有時淩晨三四點醒來,趕忙寫日記,有時寫完日記已經是中午瞭。很多時候都是中午匆匆齣發。而在“騎車走越南”中,我找到瞭更為有效、快樂的寫作方式:每次下榻旅店,洗完澡、吃完晚飯後,我就來到一傢咖啡館,在滴漏咖啡的滴答聲中開始寫作。在咖啡館點一杯咖啡,會贈送一壺熱濃茶和一杯冰水。同時,往往有好幾位穿著奧黛的美女在你身邊垂首而立,隨時為你提供服務。有時,她們會探過身來,看你在寫什麼。我相信,這本書的文字充滿瞭原汁原味的咖啡香氣和越南美女的味道。
2007年2月,我從廣西東興進入越南,一路往南,沿著芒街—錦普—下龍灣—海防—河內—北江—諒山,最後從友誼關迴國,用瞭十天完成瞭“騎車走北越”。接著,於2008年12月1日,我騎車從廣西憑祥友誼關進入越南境內,主要沿著越南一號公路(1A)南下,經諒山—河內—順化—靚港—會安—芽莊—大叻,於12月25日,到達越南鬍誌明市第一郡,即西貢區範五老街區,完成瞭越南南北大穿越,總行程約2100韆米,為期28天。
這是一次彆具一格的原生態深度體驗,參加越南鄉村婚禮,吃流水席,投宿越南農傢,也差點和當地人打架,也差點被小姐拖走……
這是一次越南美食之旅。這裏的雞鴨魚肉不用飼料沒有激素,這裏的蔬菜環保、味美,這裏的海鮮便宜、新鮮、安全……麵對各種粉,各種小吃,各種熱帶水果,大快朵頤,無須節製。不用擔心會發胖。不信就看看滿大街超級苗條的越南女孩……
這是一次帶有“穿越”意味的懷舊之旅。遊蕩在越南的大街小巷、高原海灘,恍然覺得自己穿越到瞭20世紀80年代。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傳統爆米花機“嘭”的一聲, 是高山懷抱的大海和依然齣海的小船?是在牛背上跳來跳去的牧童?是狂野和性感兼備的漁傢女?那一個個稻草垛,老式轉椅的理發店……感覺穿越到瞭那質樸、野性、悠閑、從容又似曾相識的日子。
當我走運河、走完絲路,走完越南,我本身發生瞭巨大的變化,也就是不再抑鬱、迷茫、孤寂、無趣、絕望瞭,而是變得樂觀、自信,擁有瞭強大的內心。寫這篇前言的時候,有首歌的歌詞總是縈繞在我耳邊,很符閤我騎車走世界的心境:
汗讓夢茁壯
你讓我成長
旗像風翅膀
你給我力量
我拿到《那一年,我騎單車走越南》這本書的時候,心裏就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想立刻翻開它,沉浸在那段旅程中。騎單車穿越越南,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行為,它意味著漫長的時間、艱辛的體力消耗,以及無數未知的風險。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準備的?齣發前的心態又是怎樣的?在路上,他/她是否經曆過絕望的時刻?又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她繼續前行?書名裏的“那一年”,也讓我充滿瞭遐想,那一年究竟發生瞭什麼,讓作者做齣瞭這樣一次意義非凡的旅行?我期待書中能夠細緻地描繪齣越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比如北部的山區、中部的高原、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它們之間一定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作者的騎行,又將如何感受這些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真實的越南,一個充滿煙火氣、充滿生活氣息的越南,而不是一個被過度美化或標簽化的旅遊目的地。
评分《那一年,我騎單車走越南》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冒險和詩意。我一直覺得,用最簡單的方式去丈量一個地方,往往能收獲最深刻的體驗。騎著單車,沒有瞭汽車的隔閡,沒有瞭飛機的倉促,每一個細節都變得觸手可及。作者的這次旅行,無疑是一場與土地的親密接觸,一次與當地文化的深度對話。我腦海中不禁想象,在漫長的騎行過程中,作者會遇到多少形形色色的人物?是會與淳樸的農夫攀談,還是會和熱情的店主分享故事?他們的笑容、他們的眼神、他們講述的生活,都可能成為旅途中最動人的風景。同時,我也對越南的食物充滿瞭期待,書裏是否會描繪那些街頭巷尾的美食,那些用最簡單的食材烹飪齣的、充滿當地風味的佳肴?這本書的書名,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標題,它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越南一次純粹、原生態探索的嚮往。我渴望通過作者的眼睛,去感受那片土地的脈搏,去聆聽那些屬於越南的故事。
评分《那一年,我騎單車走越南》這個書名,對我而言,就像一個帶著神秘色彩的邀請函。它勾起瞭我對獨立旅行深深的嚮往,特彆是這種用最原始、最接近土地的方式去探索一個國傢。騎行,意味著需要放慢腳步,去感受每一個細微之處,去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瞬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在路上的日子裏,他的內心世界發生瞭怎樣的變化?是看到瞭更加廣闊的天地,還是更加深入地認識瞭自己?越南,這個充滿魅力的國度,在我心中一直濛著一層朦朧的麵紗,而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用作者真實的體驗,為我揭開這層麵紗。我希望能讀到關於越南的那些獨特景象,比如水稻田的層層疊疊,海島的碧海藍天,或者古老城鎮的靜謐氛圍。同時,我也非常好奇,在長途的騎行中,作者是如何與當地人建立聯係的?那些跨越語言和文化的交流,是否會成為旅途中最珍貴的記憶?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關於勇氣、堅持和發現的探險,我渴望跟隨作者的腳步,一同抵達那片未知的土地。
评分初拿到《那一年,我騎單車走越南》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一位孤獨的身影,騎著一輛有些陳舊的單車,在廣袤的越南大地上緩緩前行。這個畫麵自帶一種強烈的敘事感,也充滿瞭挑戰的意味。我一直以來都對“在路上”的生活狀態充滿瞭浪漫的想象,而騎行穿越一個國傢,無疑是將這種浪漫推嚮瞭極緻。越南,這個在我們印象中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作者的這次單車之旅,是否揭開瞭它神秘的麵紗?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描繪沿途的地理風貌,那些我隻能在地圖上看到的山巒、河流、海岸綫,在作者的筆下會是怎樣的生動景象?同時,我也對越南人民的生活狀態充滿瞭好奇,他們的日常是怎樣的?他們的喜怒哀樂又有哪些?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窺見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的越南,一個不僅僅存在於新聞報道或旅遊指南中的越南。這本書的書名,已經成功地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對越南探險的種子,我期待它能帶我完成一次虛擬的、但同樣令人興奮的旅程。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那一年,我騎單車走越南》光是聽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對遠方和自由的渴望。我一直對東南亞充滿好奇,尤其是越南,它承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同時又以其獨特的風情吸引著無數旅人。作者的這本書,讓我仿佛看到瞭那條蜿蜒麯摺的公路,聽到瞭單車車輪碾過塵土的沙沙聲,聞到瞭路邊熱帶水果和街頭小吃的混閤香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趟漫長的騎行旅途中,作者究竟遇到瞭怎樣的人,看到瞭怎樣從未想象過的風景?是繁華的都市,還是靜謐的鄉村?是熱情淳樸的當地居民,還是同樣在路上尋找自我的背包客?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我期待它能帶我領略越南的壯麗山河,感受當地人民的生活氣息,更重要的是,能從中讀齣作者在旅途中的心路曆程,那些在孤獨與堅持中閃耀的瞬間,那些在未知與探索中獲得的成長。我尤其好奇,一個人騎單車穿越整個越南,這需要何等的勇氣和毅力?作者又是如何剋服旅途中的種種睏難,比如炎熱的天氣、復雜的路況,甚至可能是孤獨和想傢的情緒?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憧憬和嚮往。
評分三、網絡支付不安全
評分在這個犬儒主義橫行的社會,任何上進的想法和做法都可能被人投以另類的目光。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就是要追求“萬人之上”,“唯我獨尊”。所以,人們都會被可怕的文化慣性地推動,而認為:這人以後就是想要踩我頭上呀。
評分去年的時候,我辭掉工作選擇瞭一個人去旅行。從傢鄉西安齣發,到杭州,玩一天,再去西塘,住兩天,在到嘉興逛逛,轉去蘇州,住一天,再到南京,住一天。好瞭,沒錢瞭,就迴西安瞭。玩瞭七天,去瞭五個地方,該吃的吃,該玩的玩,該買的買,說齣來你可能不信,一共花費就1200元,其中一半多費用是車費。走走停停,認識瞭很多朋友,一起吃飯,喝酒,聊天,逛景點。接觸過不同類型的人,語言不通的外國朋友,半生不熟的颱灣同胞,還有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大傢都不問姓名,隻要是一個人來玩的,就是朋友。忘瞭說,我齣去玩,每頓飯基本上都是和不同的剛認識的朋友一起吃的,他們不讓我掏錢,去酒吧玩花費大,也隻讓我齣一點點意思一下的。並不是說我依賴彆人,隻是人傢看得起你,給你麵子你當然得兜著瞭。當初為什麼要去旅行,和女朋友分手,最親的親人離世,自己剛畢業前途迷茫,工作始終不順。所以,終於在辭職之後鼓起勇氣說走就走,你敢嗎。。去哪裏玩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麼心態去玩瞭。對於生活,心誠則靈的。自行車旅遊是小眾文化,自行車旅遊未來必成為人們齣遊的主流方式之一。自行車長途旅遊,特彆需要在綫攻略的支持,更需要一份及時更新的能在手機上查閱的攻略支持,本網站針對自行車旅遊愛好者,整理自行車旅遊知識和各種攻略,特彆是騎車進藏的攻略,方便自行車旅遊者長途騎行。由於自行車是旅遊中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旅遊的成敗與自行車 的好壞,有著直接密切的關係。自行車旅
評分寫得算不錯,值得一看
評分五、配送的速度
評分在童年中,在故鄉裏,我們從未老去。
評分1987年,我參加瞭全省“點燃理想之火”讀書大奬賽。“理想”,對於一個剛剛跨入中學大門的我還是一個縹緲的詞。幼稚的我便認為就是說自己長大瞭想乾什麼。那時全國特級教師邱寒光老師教我的語文,還當班主任。她是悉心教育 使我對老師産生瞭崇敬之情,便日夜夢想自己能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讓自己“桃李滿天下”。於是我的那篇演講稿便赫然地寫上瞭“我的理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也引用上瞭那一句至理名言“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時的我以為彆人也不一定想當教師,誰料演講颱上迸齣瞭許許多多的的“科學傢”、“音樂傢”等,哦,原來還有這麼多理想,我明白瞭:理想,不管是什麼,它都是人生的指路燈,隻要是為國為人民有利的,我們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而且我們應盡最大的努力去發光,發熱。有瞭正確的理想,讀書有瞭動力。記得初三那年段考,我一下子從十幾名躍居全班第三名,後來我又參加瞭89年的“做雷鋒式的少年”讀書大奬賽,讀瞭大量關於“雷鋒”動人事跡的書。我開始處處關心、幫助彆人,熱愛集體。當上班裏的小乾部後,我帶領同學學習,得到瞭老師的贊揚,工作盡職盡責。成績一直在班裏名列前茅。
評分“你看我吹得多好!”我十分得意,“唧唧唧,唧唧唧……”我們的柳笛聲成瞭春天裏一麯動人的鏇律。
評分就像那一年的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