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特點之一:覆蓋麵較廣。不僅包括經典的資本積纍、結構變化和技術進步理論,而且還包括新增長理論、開放條件的經濟增長以及新近興起的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特彆地,《21世紀經濟與管理規劃教材·經濟學係列:發展經濟學》還專闢一章討論發展的規範問題。
特點之二:理論知識與經驗事實相結閤。不僅展示理論模型,而且為讀者提供大量的統計資料和經驗分析。
特點之三:關注中國自身的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貿和外國投資,同時,中國又是一個轉型國傢,製度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因此《21世紀經濟與管理規劃教材·經濟學係列:發展經濟學》包括瞭大量的開放經濟的內容,並用較大篇幅討論製度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特點之四:立足本土案例。《21世紀經濟與管理規劃教材·經濟學係列:發展經濟學》每章都提供一到兩個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案例,討論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問題。
內容簡介
《21世紀經濟與管理規劃教材·經濟學係列:發展經濟學》是為大學本科生經濟學專業高年級學生準備的一部發展經濟學教材,是作者在近十年教學和科研成果基礎上完成的著作。本科生階段經濟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熟悉現實問題、瞭解學科的全貌並進而激發他們應用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現實問題的興趣,《21世紀經濟與管理規劃教材·經濟學係列:發展經濟學》是在這方麵的一個嘗試。
作者簡介
姚洋,北京大學地理係本科,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碩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農業與應用經濟學係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季刊)主編。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製度轉型、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以及農村發展等。在國內外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著有《製度與效率——與諾斯對話》、《作為製度創新過程的經濟改革》(中、英文版)、《製度經濟學三人談》(閤著)、《我們的時代》(閤著)等著作,並齣版《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和《穿行於現實和書齋之間》等文集。曾獲第一屆浦山國際經濟學奬(2008年)、第二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奬(2008年)和第十三屆孫冶方經濟科學奬(2009年)。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引言
1.2 20世紀以來世界的經濟增長
1.3 中國經濟增長的曆史透視
1.4 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
1.5 本書的結構
【練習題】
第2章 人口和經濟發展
2.1 引言
2.2 馬爾薩斯人口理論
2.3 貝剋爾的人口理論
2.4 人口轉型和人口紅利
2.5 小結
【練習題】
第3章 農業與經濟發展
3.1 引言
3.2 傳統農業
3.3 傳統土地關係和土地改革
3.4 現代農業
3.5 農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3.6 農業在國民經濟份額中的下降
3.7 對農業的過度汲取及其後果
3.8 小結
【練習題】
第4章 結構變化與城市化
4.1 引言
4.2 結構變化的典型事實和解釋
4.3 卡爾多事實
4.4 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4.5 城市化
4.6 城市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4.7 從農村到城市的移民:理論分析
4.8 小結
【練習題】
第5章 剩餘勞動力和二元經濟結構
5.1 引言
5.2 剩餘勞動力與工業勞動力的無限供給
5.3 森的改進
5.4 剩餘勞動力和中國經濟增長
5.5 剩餘勞動力的度量
5.6 小結
【練習題】
第6章 經典理論中的資本積纍問題
6.1 引言
6.2 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李嘉圖模型
6.3 馬剋思的資本積纍理論
6.4 哈羅德一多馬模型
6.5 索羅模型
6.6 基於索羅模型的經驗研究
6.7 內生儲蓄:索羅模型的一個變形
6.8 小結
【練習題】
第7章 規模報酬遞增和經濟發展
7.1 引言
7.2 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
7.3 內部經濟:大推進理論
7.4 外部經濟
7.5 縱嚮外部性:赫胥曼模型
7.6 人力資本和經濟發展
7.7 小結
【練習題】
第8章 技術進步
第9章 國際貿易和不平衡發展
第10章 齣口導嚮發展模式
第11章 利用外資和經濟增長
第12章 全球失衡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13章 金融和經濟發展
第14章 自然資源與環境
第15章 貧睏與飢荒
第16章 不平等和經濟發展
第17章 製度和經濟發展
第18章 國傢、利益集團與經濟發展
第19章 發展的規範性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索引
人名索引
鳴謝
精彩書摘
但是,這個解釋雖然對中國在近代的落伍有一定的解釋力,但無法解釋中國在此之前為什麼能夠領先世界一韆七百多年。與戴爾濛德的解釋相類似的是中央集權的稅收假說(艾德榮.2005)。其基本觀點是,在南宋時期中國已經有瞭工廠化工業的萌芽,但卻被高度集權的中央稅收所扼殺瞭。南宋時期,江南得到瞭空前的發展。但是,外患頻仍的南宋王朝為瞭戰爭而大肆嚮工商業課稅,而且,稅收高度集中,地方政府沒有任何稅收留成。由此一來,地方官員無心扶持當地工商業的發展,相反卻加強稅收力度,工商業因此在重賦之下凋敝。然而,這個解釋也存在一定的睏難。如果南宋時期因為戰爭而不得不把稅收全部收歸中央,明、清兩代經曆瞭幾百年的和平時期,難道各位皇帝都沒有學會“放水養魚”的道理?
第三類是製度說。馬剋思和韋伯早就指齣,中國古代的製度是造成中國停滯的原因。黃仁宇(1997)進一步認為,中國古代社會沒有産生資本主義的原因,在於財産所有權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比如,明末清官海瑞的斷案方針是:“凡訟之可疑者,與其屈兄,寜屈其弟;與其屈叔伯,寜屈其侄;與其屈平民,寜屈富民;與其屈愚直,寜屈刁頑。事在爭産業,與其屈小民,寜屈鄉宦,以救弊也。事在爭言貌,與其屈鄉宦,寜屈小民,以存體也。”海瑞是封建官吏的典範,他的思想具有相當的代錶性。黃仁宇認為,這種思想不顧“內在的公平”,而隻意在維持由血緣關係、社會身份和道德品質所支撐的社會等級製度,從而扼殺瞭社會的商業動機,中國沒有産生資本主義也就不足為奇瞭。這個解釋具有相當強的說服力,但是,和中央集權說一樣,它無法解釋為什麼中國曾經領先世界一韆七百年。
第四類是戴爾濛德所說的“英雄理論”:技術創新是少數“英雄”的活動,而“英雄”的數量以及創新的數量取決於人口的大小和技術創新的難易程度。林毅夫教授持這種觀點(Lin,1995)。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在曆史上能夠領先世界,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比較簡單,可以靠經驗積纍來完成,所以,中國較大的人口更容易産生技術創新。但是,現代技術不是建立在經驗、而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的,人多並不能保證更多的技術創新。這個解釋為中國過去的領先和明清時期的停滯都提供瞭依據,但是,我們前麵已經指齣,工業革命並不是以現代科學為前提的。
第五類是資源約束說。這主要是經濟史領域的加州學派的觀點,以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王國斌和李伯重為代錶(如彭慕蘭,2003;李伯重,2003)。他們認為,中國和歐洲的比較應該是江南與英格蘭的比較,因為這兩個地方的區域大小相當,又分彆是當時中國和歐洲最發達的地方。他們試圖證明,直至1800年左右,江南在收入水平、市場發育、教育等各個方麵的發展程度並不比英格蘭的差,江南之所以沒有發生工業革命,是因為工業革命的至關重要的資源煤炭在北方,運至江南的成本太高。加州學派的影響非常大,但也遭到許多批評。一方麵,江南是否達到瞭英格蘭的發展水平,還是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即使兩地的生活水平和市場發育達到同等的水平,它們之間的技術水平和技術類型也存在巨大差彆。事實上,江南的發達反映的是農業技術文明的頂峰,而英格蘭的發達卻是工業技術文明興起的成就,兩者無法相提並論。另一方麵,加州學派對煤炭的解釋比較牽強。大運河已經到達北京,而沿途經過産煤地淄博,同時北京離開灤煤礦也不遠。事實上,英格蘭的煤炭也集中在北部,主要靠海運送至東南部的經濟中心地帶。因此,隻要需要足夠大,交通不會成為巨大的障礙。
第六類是人口約束說。伊懋可(Mark Elvin)的高水平陷阱假說就是這樣的一個學說。伊懋可(Elvin,1973)認為,中國之所以在工業革命之前一韆七百多年裏領先世界,而後又被歐洲所趕超,是因為中國受到人口眾多而資源匱乏的限製。
……
前言/序言
發展經濟學/21世紀經濟與管理規劃教材·經濟學係列 [Development Economic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發展經濟學/21世紀經濟與管理規劃教材·經濟學係列 [Development Economics]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評分
☆☆☆☆☆
第2章 人口和經濟發展
評分
☆☆☆☆☆
【練習題】
評分
☆☆☆☆☆
3.6 農業在國民經濟份額中的下降
評分
☆☆☆☆☆
庫茲涅茨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測度國民收入。在開發齣計算國民收入的方法之後,庫茲涅茨又轉嚮收入波動問題的研究。他也發現瞭周期現象的存在,而且,他比硃格拉與基欽曾經作過的研究還要深入透徹得多,他能夠證實周期的齣現。然而,滑稽的事情再一次齣現瞭,庫茲涅茨的周期波長既不同於基欽的40個月,也不同於硃格拉的10年,他所發現的周期平均長度大約為20年。這確實讓人覺得非常奇怪!
評分
☆☆☆☆☆
1.1 引言
評分
☆☆☆☆☆
3.3 傳統土地關係和土地改革
評分
☆☆☆☆☆
1.5 本書的結構
評分
☆☆☆☆☆
3.6 農業在國民經濟份額中的下降
評分
☆☆☆☆☆
不久之後,NBER的專傢們就發現瞭許多經濟與金融指標,這些指標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領先”於周期的指標,一類是與周期相“契閤”的指標,另外一類是“滯後”性指標。舉例來說,領先指標的上升趨勢是在一般經濟活動之前形成的,而下跌趨勢也是在經濟活動處於平颱整理之前就齣現。這類指標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在建立起來之後就保持可靠性,而且在檢驗其他經濟活動時也很可靠。
發展經濟學/21世紀經濟與管理規劃教材·經濟學係列 [Development Economics]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