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瀋括稱他“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所畫山形,多是長江中下遊一帶的丘陵,大都為坡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嶄絕之狀。這與較早於他的荊浩所錶現的氣勢雄偉的北方山形正好成為鮮明的對比。董源很重視對山水畫中點景人物的刻畫,每每都帶有風俗畫的情節性,有時實為全畫的題旨所係。雖形體細小,簡而實精,人物皆設青、紅、白等重色,與水墨皴點相襯托,彆饒一種穠古之趣。其傳世作品還有《龍宿郊民圖》等。
評分茂、雲氣滃鬱的特定景色錶現得淋灕盡緻。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錶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評分 評分到貨很快,東西不錯。。。。
評分董源《龍宿郊民圖》
評分編輯
評分今江西南昌市進賢縣)人,自稱“江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934~960)時期。事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後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畫的開山大師。善山水,兼工禽獸。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畫而不為奇峭之筆,記載說他山水多畫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無此品”。米芾曾盛贊其山水曰:“峰巒齣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 五代的《畫鑒》裏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麵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北宋瀋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鞦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山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1]畫史上把董源、範寬、李成,稱為北宋初年的三大傢。
評分溪岸圖
評分“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說明讀書是有益的。其實讀書既有益,也讓人快樂,更是一種樂趣。不管你是在工作,還是在休閑,即便是齣外旅遊,彆忘記手頭帶本書,帶本自己需要的書,一有時間去讀一讀,是相當有益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