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评分玉山宾客:14世纪昆山艺术之赞助
评分蒙元宫廷(1260—1368)之绘画与赞助研究
评分乃是艺术界、文化界和出版界的盛事之一。说到张充和,难免不得不重提著名的“张家四姊妹”。张充和一九一三年生于上海,是苏州九如巷张家四姊妹里最小的妹妹,上有姐姐元和、允和、兆和。张家祖籍安徽合肥,曾祖父张树声乃是晚清重臣。父亲张武龄创办了苏州平林中学和乐益女中。出生甫一年,张充和便被叔祖母带回合肥老家,收养为孙女。叔祖母为她在家延请塾师,教诵诗文,习字临帖,与在苏州的姐弟们不同,受到的是旧式的教育。而这种教育与她日后的学问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套《张充和手抄昆曲谱》函套封面是余英时的题签,内附两张唱片《张充和昆曲选萃》和《张充和笛韵选萃》,白谦慎为之题签。内中共收录十册手折,一册为序跋,九册为曲谱,其中八册收录《学堂》、《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硬拷》、《折柳》、《阳关》、《惊变》、《闻铃》、《哭像》、《弹词》、《活捉》、《寄子》、《纳姻》、《思凡》、《芦林》、《咏花》,凡十八折戏;另有一册为 《金瓶梅中所唱曲》,据该书编者陈安娜所作的编后记,此为一九八一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仿苏州园林的“明轩”建成时,张充和应邀在开幕式中演唱《金瓶梅》中的昆曲。 书中所收的曲谱以小楷精心写就,波磔中有隶书的意趣,提按间又有魏碑的筋骨。书风自是高古,而点画的转折之中,婉转有致的情态盎然纸上。司空图用“犹之惠风,荏苒在衣”来表达“冲淡”的境界,这句话用来形容张充和的书风亦是相称的。 是书分珍藏本和普通本两个版本,珍藏本的函套和手折封面为绢面,扉页上贴有张充和签名钤印的字纸。珍藏本随书另附书签两枚,分别印有张充和手书的隶书对联上、下联: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该联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为董桥先生收藏。董桥在《张充和的伤往小令》里,称她笔下的工楷与诗词有着《纳兰词》里“鸳鸯小字,尤记手生疏”的矜持。我以为这句形容确属精到,张充和书法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便是其高古贞远、毫不媚俗的气格。也正因如此,余英时在《张充和诗书画选》的序文里,浓墨重笔地从张充和的生平经历说起,追溯文人艺术之源流。此后在《工尺谱归我珍存》里,董桥又细细道来收藏张充和手钞曲谱的经过。凡此再三致意,读来令人尤其印象深刻。 “墨花艳艳泛春风,人与霜毫同雅健”,乃是当年张充和将所作的 《仕女图》 照片寄回给郑肇经时,所附《玉楼春》中的一句。张充和今年正是期颐之寿。而“人书俱老”的化境,也已体现在她的作品之中。
评分还行吧
评分玉山宾客:14世纪昆山艺术之赞助
评分还好
评分项元汴与苏州画家
评分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中国绘画中的社会及经济因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