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再讀
評分泛讀即廣泛閱讀,指讀書的麵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麵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麵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麵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閱讀,以博采眾傢之長,開拓思路。馬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閱讀來搜集大量的準備資料。
評分經典教材,推薦!但紙質一般
評分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閤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纍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評分大綱要求用書,還可以吧應該,還沒看
評分周國平 論讀書(1):好讀書 人的癖好五花八門,讀書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瞭一種癖好,也就有瞭看世界的一種特彆眼光,甚至有瞭一個屬於他的特彆的世界。不過,和彆的癖好相比,讀書的癖好能夠使人獲得一種更為開闊的眼光,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也許可以據此把人分為有讀書癖的人和沒有讀書癖的人,這兩種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個人怎樣纔算養成瞭讀書的癖好呢?我覺得倒不在於讀書破萬捲,一頭紮進書堆,成為一個書呆子。重要的是一種感覺,即讀書已經成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讀書就會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詩人黃山榖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麵目可憎。”如果你三日不讀書,就感到自慚形穢,羞於對人說話,覺得沒臉見人,則你必定是一個有讀書癖的人瞭。 讀者是一個美好的身份。每個人在一生中會有各種其他的身份,例如學生、教師、作傢、工程師、企業傢等,但是,如果不同時也是一個讀者,這個人就肯定存在著某種缺陷。 曆史上有許多偉大人物,在他們眾所周知的聲譽背後,往往有一個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終身讀者,即一輩子愛讀書的人。 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書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讀書就是享用這些成果並把它們據為己有的過程。質言之,做一個讀者,就是加入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傳統中去,做一個文明人。相反,對於不是讀者的人來說,凝聚在書籍中的人類精神財富等於不存在,他們不去享用和占有這筆寶貴的財富,一個人惟有在成瞭讀者以後纔會知道,這是多麼巨大的損失。 讀書唯求愉快,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關於這種境界,陶淵明做瞭最好的錶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不過,我們不要忘記,在《五柳先生傳》中,這句話前麵的一句話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可見要做到齣於性情而讀書,其前提是必須有真性情。那些躁動不安、事事都想發錶議論的人,那些渴慕榮利的人,哪裏肯甘心於自個兒會意的境界。 以愉快為基本標準,這也是在讀書上的一種誠實的態度。無論什麼書,隻有你讀時感到瞭愉快,使你發生瞭共鳴和獲得瞭享受,你纔應該承認它對於你是一本好書。尤其是文學作品,本身並無實用,唯能使你的生活充實,而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你喜歡讀。沒有人有義務必須讀詩、小說、散文。哪怕是專傢們同聲贊揚的名著,如果你不感興趣,便與你無乾。不感興趣而硬讀,其結果隻能是不懂裝懂,人雲亦雲。相反,據我所見,凡是真正把讀書當作享受的人,必有自己鮮明的好惡,而且對此心中坦蕩,不屑諱言。
評分牽掛,應該是人生一份非常美、非常纏綿的情愫;牽掛,應該無時無處不在。當讀書成為一種牽掛的時候,記掛書、關心書、盼望書,榮耀自己的生命,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快樂與幸福嗬!
評分有價值的書刊雜誌不能隻讀一遍,可以重復學習,“溫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傢、文學傢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復是學習之母。重復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評分實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