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研究:蒋介石与希特勒

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研究:蒋介石与希特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振犊,戚如高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3986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09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页数:44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与德国(主要是指纳粹德国) 的关系是民国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页,就其合作规模及范围而言,战前的中德关系实可与战后的中美关系相比较,只不过由于当时国际政治等诸多原因及后来的战争关系,中德间的这种友好往来基本处于较为秘密的状态而鲜为人知。《民国时期中德关系研究:蒋介石与希特勒》将揭示这一时期的中德关系。

作者简介

马振犊,男,1961年生,南京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员。著有《血染辉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国民党特务活动史》(九州出版社2008年版)等。


戚如高,男,1964年生,南京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室主任、《民国档案》杂志副主编,研究员。著有《国共和谈秘梓》(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张澜与中国民主同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等。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希特勒的远东崇拜者
国民党人对德国的友好渊源
纳粹幽灵在德国大地徘徊
蒋介石对纳粹的崇拜与效仿
第二章 中德关系的新篇章
邦交初建
蒋介石与他“唯一的欧洲朋友”鲍尔
过渡型的总顾问克里拜尔
中德工贸合作之开始
德国军火与中国内战
第三章 发展中的中德关系
希特勒掌握德国统治权
神秘商人克兰与其来华使命
德国顾问参加中国内战
江西前线德国人的较量
劳而无功的德国将军
第四章 中德关系渐趋密切
中德关系的蜜月时代
德国“国防军之父”访问中国
塞克特、克兰与“中德易货协定”
德国马克与中国工业国防
德国与中国“两广”地方的合作
日本的干涉
第五章 并非正义的支援
中国代表团赴德
“广东风波”之后的贷款协定
德国顾问与中国抗日战备
物超所值的军火贸易
希特勒会见中国特使
第六章 尴尬的第三者
德国人左右为难
陶德曼调停的前因后果
德国顾问在抗日前线
永远的拉贝
由明变喑的军火贸易
第七章 友好末途
大势将去
最后的晚餐
“政治是不讲信誉和良心的”
第八章 中德断交与宣战
中德断交与中国对德宣战
蒋介石资助推翻希特勒的行动
纳粹德国与汪伪政权的关系
战后中德复交的努力
附 录
人名表

精彩书摘

日本占领南京后,急于沟通南北两大战场,使其占领区连成一片,于是发动了旨在打通津浦线南北两端的作战。1938年4月,在鲁南重镇台儿庄,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指挥所部,击溃日本精锐部队的进攻并成功地围歼了孤军深入我内线的日军一万余人,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我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法肯豪森在前线指挥部协助了我军作战指挥工作,他主张采取诱敌深入方法加以聚歼,他将此战役与1914年德军在塔恩堡战役中围歼俄军的经验相提并论,宣称:“这是我们给敌军致命一击的最后战机。”此役给予日军以迎头痛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并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卫国决心,受到了国内外正义舆论的热烈欢呼。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各国驻华武官纷纷前往战地参观,当时史迪威为美国驻华武官,他会见了法肯豪森,与他讨论了战果”。美国女作家巴巴拉·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在她的《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一书中这样记载:“德国首席军事顾问法尔肯豪森将军因中国军队没按他的计划行动,气得狠命揪自己的头发。他说:‘我告诉委员长要向前推进,要发动进攻,要乘胜前进,可是,他们什么行动也没有采取,日军很快就会把8到10个师的部队调到徐州前线,到那时就来不及了。’白崇禧同史迪威和德国顾问们一道分析了这场战斗,白崇禧对进攻的经验不感兴趣,仍念念不忘靠拖垮日军取胜的理论。”“这位了解日军个性颇深的德国顾问对史迪威预料,日军将会卷土重来进攻徐州,果然不出所料,徐州不久即陷于敌手,日军转而进攻河南。”
法肯豪森在台儿庄“很可能施展了他们对中国人战略的最大影响”。
……

前言/序言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与德国(主要是指纳粹德国)的关系是民国外交史上重要的一页,就其合作规模及范围而言,战前的中德关系实可与战后的中美关系相比较,只不过由于当时国际政治等诸多原因及后来的战争关系,中德间的这种友好往来基本处于较为秘密的状态而鲜为人知。
   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建立起,直至1941年对德断交以后数年之内,与德国前期魏玛共和国及后来的纳粹政权第三帝国政府之间都保持了友好的关系,尤其在1933年纳粹党上台以后,中华民国政府与第三帝国之间出于各自不同的需要,曾保持了十分密切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从希特勒、蒋介石直至双方所属军政大员之间都有密切友好的私人交往,德国通过其驻华军事经济顾问及德国政府在华代表,沟通了中德间军事、经济贸易的密切合作。德国政府在国民政府“攘外”与“安内”的军事建设以及军工、交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影响,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而中国则以大量的战略原料供应德方,在其重建经济及重整军备方面,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中德双方在这种合作中都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中德间的此种合作,有出自政治上的基本因素。其一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对于纳粹组织及铁腕独裁统治方式的极端推崇与效仿;其二是当时中德双方都处于摆脱困境重建国家的相似地位,在思想及心理上产生了共鸣。虽然两国的具体环境及发展基础并不相同,而且,纳粹党人从其法西斯主义“种族理论”出发,对中国这个远东弱国的歧视心理并未消除,德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态度上也存在较大分歧。但是希特勒出于对华战略原料输入及其全球策略之考虑,在1941年以前,德方的对华友好与合作方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
   中日战争爆发后,德国政府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不愿看到中日两国火并而对其全球霸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们希望日本侵华得利即止,最好能联合中国共同反苏反共,配合德方的全球战略,因而就有了1938年陶德曼“调停”中日战争之举。
   “调停工作”失败以后,德国被迫在中日之间进行了一次艰难的选择。最后,希特勒从其世界战略需要出发,在日方的压力及要挟之下,终于选择了日本而抛弃了中国。1938年7月,德国政府召回了驻华军事顾问团。1941年7月1日,中德断交,德国正式承认汪伪政权。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国民政府对德宣战。然而由于客观地理等因素,中德两国并没有直接交战,更因国民政府与纳粹政权之间并没有什么大宿怨,故而双方在断交宣战之后依旧保持了一定的秘密接触,国民政府对留华德侨之遣送与安置都给予了照顾,而德国与汪伪政权之间的合作也并不愉快。重庆与柏林之间实际上保持了一种“面不和心和”的关系。
   令人意外的是,蒋介石在二战后期竟然通过在美国的宋子文和在德国做暗中联系人的齐焌渠道,向德国内部克兰、托马思等反希特勒势力提供了经济支持,资助他们推翻纳粹政权的活动,希望亲华派上台以恢复中德关系。虽未成功,但却成为中德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
   战争结束后,纳粹政权灭亡,中国政府显要人物对于一些有“交情”的流亡在华的前纳粹分子,给予了一些庇护,而德方战前与中国合作过的人物,如法肯豪森、克兰等人与中方上层人物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信使往来,这种关系甚至一直持续到国民党人退居台湾之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只知道,国民党开始抗战前期,德国是给国民党装备了二十还是几十个师的德系装备。也从其他书籍里,略微知道点,当年德国陶德曼大使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的一点自己的个人努力。其他,我就不够详细知道了。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填补一下,抗战初期,中德关系的相关信息。

评分

书本不错,得好好看

评分

LOL需要0那你可以王利民抠门洗洗走咯楼下

评分

德国也可以在希特勒做出倒向日本的政策后承认汪精卫汉奸政权和“满洲国”,看上的还是日本战胜中国后能有效控制中国的资源和遏制苏联。

评分

经典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的刘邓大军有过四次大的军事行动,一次是上党战役,这是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共双方进行的第一次大的战役,这个对于抗战以后形势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一仗打赢了,消灭了国民党13个师,第二次打的就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毛泽东说这是伟大的历史事件。第三次就是淮海战役,这是一个战略性的大决战,消灭了国民党50几万军队,大大缩短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第四次就是渡江战役,解放华东广大地区。四次大的战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战略性的、历史转折性的,而且都是以弱胜强、以小胜多的战例。陈毅元帅有一个诗叫“百战归来任此生”小平同志作为四大战役直接指挥的领导者,多少年以后回忆起来,他还是很兴奋,认为他是那最高兴的得时候。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这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感受。解放战争的直接结果是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这个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整个中国人民都非常高兴,我想有这两个因素在里面。

评分

了解蒋介石,可以翻阅看看,值得购买。

评分

活动很好!!很给力,期待京东更辉煌

评分

笑傲江湖(套装共4册)(怀旧版)》讲述了和风熏柳,花香醉人,正是南国春光烂漫季节。福建省福州府西门大街,青石板路笔直地伸展出去,直通西门。一座建构宏伟的宅第之前,左右两座石坛中各竖一根两丈来高的旗杆,杆顶飘扬青旗。右首旗上黄色丝线绣着一头张牙舞爪、神态威猛的雄狮,旗子随风招展,显得雄狮更奕奕若生。雄狮头顶有一对黑丝线绣的蝙蝠展翅飞翔。左首旗上绣着“福威镖局”四个黑字,银钩铁划,刚劲非凡。大宅朱漆大门,门上茶杯大小的铜钉闪闪发光,门顶匾额写着“福威镖局”四个金漆大字,下面横书“总号”两个小字。进门处两排长凳,分坐着八名劲装结束的汉子,个个腰板笔挺,显出一股英悍之气。突然间后院马蹄声响,那八名汉子一齐站起,抢出大门。只见镖局西侧门中冲出五骑马来,沿着马道冲到大门之前。当先一匹马全身雪白,马勒脚镫都是烂银打就,鞍上一个锦衣少年,约莫十八九岁年纪,左肩上停着一头猎鹰,腰悬宝剑,背负长弓,泼喇喇纵马疾驰。身后跟随四骑,骑者一色青布短衣。一行五人驰到镖局门口,八名汉子中有三个齐声叫了起来:“少镖头又打猎去啦!”那少年哈哈一笑,马鞭在空中啪的一响,虚击声下,胯下白马昂首长嘶,在青石板大路上冲了出去。一名汉子叫道:“史镖头,今儿再抬头野猪回来,大伙儿好饱餐一顿。”那少年身后一名四十来岁的汉子笑道:“一条野猪尾巴少不了你的,可先别灌饱了黄汤。”众人大笑声中,五骑马早去得远了。   《笑傲江湖(套装共4册)(怀旧版)》主要特点:   1、文字内容与新修版推出前国内流传之三联、旧广州版内容完全一样,为金庸先生三十年前完成修订的心血之作,其情节和人物早已深入人心,此版本不做丝毫改动,是为内容之怀旧。   2、设计精美、典雅,在保留原有内文插图的基础上,更精选多幅早期金庸私家照片、香港报纸连载及结集本图片,均属内地首次公开面世,力图增加珍贵的“旧”元素,是为装帧之怀旧。   3、随书附赠《金庸江湖手记》仿古线装笔记本,该笔记本配有姜云行、王司马二人的经典插图和金庸小说文字,书眉所刊古诗句皆含“江湖”一词,其义虽各不相同,但置于以“金庸江湖”为题的手记中,细细品来,亦别有滋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