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主要内容包括:附《序说》一卷、《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水道提纲》二十八卷、《前汉书补注》一百卷、《古籀拾遗》三卷、《世说新语》十一卷、《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伤寒明理论》四卷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章太炎遗像
苏州章太炎故居藏书楼
苏州章太炎故居展品
余杭章太炎故居
杭州章太炎墓
杭州章太炎纪念馆藏太炎遗物
杭州章太炎纪念馆藏太炎遗嘱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手迹(12幅)
走近大师藏书——章太炎藏书及题跋批注学术评议(代序)罗志欢 易淑琼
校录说明
《书古文训》十六卷 [宋]薛季宣撰
《毛郑诗考正》四卷 [清]戴震撰
《杲溪诗经补注》二卷 [清]戴震撰
《说文发疑》六卷 [清]张行孚撰
《春秋释》二卷 [清]黄式三撰
《江氏周易上经时义》十二卷
附《序说》一卷[日]长井江洐撰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 [宋]薛尚功撰
《水道提纲》二十八卷 [清]齐召南撰
《前汉书补注》一百卷 [清]王先谦撰
《古籀拾遗》三卷 [清]孙诒让撰
《世说新语》十一卷 [南朝·宋]刘义庆撰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宋]释道原纂
《伤寒明理论》四卷 [金]成无己撰
《增注类证活人书》二十二卷 [宋]朱肱撰
《普济本事方》十卷《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十卷 [宋]许叔微撰
《仲景伤寒补亡论》二十卷 [宋]郭雍撰
《喻氏医书》 [明]喻昌撰
医门法律
寓意草
《温疫论》二卷 [明]吴有性撰
《张仲景伤寒论贯珠集》八卷 [清]尤怡撰
《金匮要略心典》三卷 [清]尤怡撰
《伤寒论注来苏集》 [清]柯琴撰
伤寒论注
……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太阴提纲是内伤寒,不是外感。厥阴提纲是温病而非伤寒,要知六经各有主症,是仲景伤寒杂病合论之旨也。诸经伤寒无渴症,太阳不恶寒而渴,即是温病也。惟厥阴伤寒,肝木郁而不得出,热甚于内,盗窃母气以克火,故渴欲饮水。若不恶寒,当作温病治之。要知温乃风木之邪,是厥阴本病。消渴是温病之本,厥利是温病之变。《内经》所谓“热病皆伤寒之类”,此正其类也。
厥阴消渴,即以水饮之,所谓“顺其欲”。然少与之可以平亢火,多与之反以益阴邪。当量其消与不消,恐水渍入胃也。渴欲饮水与饥不欲食对看,始尽厥阴病情。
手足厥冷,脉微欲绝,是厥阴伤寒之外症,当归四逆是厥阴伤寒之表药。夫阴寒如此,而不用姜附者,以相火寄于肝经,外虽寒而藏不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手足愈冷,肝胆愈热,故厥深热亦深。所以伤寒初起,脉症如此者,不得遽认为虚寒,妄投姜附以遗患也。
厥者必发热,热与厥相应,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此四证,是厥阴伤寒之定局。先热后厥,厥热往来,厥多热少,热多厥少,此四证是厥阴伤寒之变局,皆因其人阳气多寡而然,如太阳伤寒亦有已发热未发热之互词也。(“博古堂本”卷上,厥阴病解第六,页34)
【太炎批语】厥阴提纲云“下之利不止”,先生既以厥阴提纲为温病,又云“温病下后,无利不止证”,是自相矛盾。
【原文摘抄】厥阴中风热利,是里有热;伤寒亦有协热利,是里有寒。又与厥利不同,厥利见发热则利止。此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汗出不止,是外热内寒,故为有阴无阳。要知《内经》之舌卷囊蜷,是有阳无阴,故热虽甚而可治。
……
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