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王晓秋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124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03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6
字数:28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分专题集中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围绕晚清的几次改良运动和五四运动、辛亥革命,论证晚清历史上改良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晚清中国改革先驱者和政府对世界的认识和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对晚清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献,如《日本变政考》、《海国图志》进行发掘、解读,考证它们的文本、传播和影响;京师大学堂及北京大学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的史实等等,均依据第一手资料,作了仔细的考订和论证,新见迭出,多有创建。

作者简介

王晓秋,男,1942年8月生,江苏海门人。196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启示录》、《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东亚风云》、《民族英雄林则徐》、《中日文化交流史话》、《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戊成维新与清末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等。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
辑一 改良与革命
试论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与革命的辩证关系
晚清改革史研究论纲
试论康有为的“仿洋改制”
试论清末京城立宪派
试论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民国元年孙中山与袁世凯北京会谈新论
五四运动在东京新探

辑二 中国与世界
晚清中国改革先驱者的世界认识
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历史轨迹
1887年海外游历使新探
晚清中国官员三次集体出洋的比较
晚清民初中国参与世界博览会的历史回顾和启示
晚清民初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

辑三 文献与传播
黄遵宪《日本国志》初探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初探
林之望《庚申日记》初探
魏源《海国图志》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日本《革命评论》与中国同盟会

辑四 北大校史丛考
戊戌维新与京师大学堂的创立
京师大学堂与日本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北京大学
孙中山与北京大学
五四时期北大师生与日本思想界的交流

精彩书摘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认为设立民选议院是变法的纲领:“夫人主之为治,以为民耳。以民所乐举乐选者,使之议国政、治人民,其事至公,其理至顺。”(卷六)他甚至还鼓吹“天之生人,并皆平等,故孔子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卷五)。这种认识带有西方“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色彩,并反映了他为中国资产阶级争取政治地位的要求。康有为又从古代历史中找寻设立议院、君民共主的根据。他说:“昔先王治天下,无不与民共之。传言文王与国人交,洪范云谋及庶人,虞廷之明白达聪皆由辟门,周礼之询谋询迁皆会大众,凡此皆民选议院之开端也。”(卷六)可是,“三代之下,其君日尊,其民日卑,上下不交,于易为否。天下多乱而少治,难存而易亡,皆古义不明,驯至之弊”(卷六)。他尖锐地揭露批判:“遂至君尊极而无权,民卑极而愚鲁。外国来争,干戈不已,由是大权不失于内,则失于外。亚洲诸国,莫不皆然。夫近世民智日开,岂能复以循故以治之,但高拱深官,不达外情乎?”(卷一)他认为设议院可使君民相亲相爱:“君之保民如保其子女,民之爱君如爱其父母,互相爱也,互相保也,虽万年长存而不亡可也。”(卷六)他十分向往这种所谓“君民共治”的君主立宪政体。竭力称颂:“此民选议院之良制,泰西各国之成法,而日本维新之始基也。”(卷六)因此康有为认为只有“改定国宪”,即立宪法、设议院,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才叫做真正的变法。他强调:“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矣,未可谓之变政。改官制,变选举,可谓之变政矣,未可谓之变法。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总摄百千万亿政事之条理,范围百千万亿臣民之心志。建斗运枢,提纲挈领,使天下戢戢从风,故为政不劳而易举。”(卷七)所以他的《日本变政考》最后写到明治二十三年(1890)十一月二十九日天皇亲临国会开幕典礼,正式实行君主立宪,以此作为日本变法完全成功的标志。康有为总结道:“日本变法二十四年,而后宪法大成,民气大和,人士知学,上下情通。而后议院立,礼乐莘莘,其君亦日益尊,其国日益安,此日本变法已成之效也。”(卷十二)像日本那样保留天皇很大权力的君主立宪制度和资产阶级议会政治,正是康有为倡导变法运动的根本纲领,也是他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

前言/序言



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革命改良这个主题很喜欢 北大的 是论文集子 为了凑单的 还行吧

评分

书中关于改良和革命做了很好的论述。真正的人生需要文化作为底色,文化的传承在于书籍文本和精神禀赋中。读书生活的独特性在于思接千载,心游太玄,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性,守持人文理性的价值底线和良善心地。读书使人心理、精神、人格气质不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思想的超越性和言说的有限性之间感到生命的飘逝性,在怦然心动的阅读中体悟无边的人类忧思和生命意义的升华。英国的思想家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就是说,读书使人明智,使人善辩,使人深刻,使人进步。写过多部描述解放战争、中国抗美援越战争等军事小说的作家黎汝清在谈读书的体会时说:“在书的天国里,我是自己的上帝。对于历代帝王将相我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我可以超越时空在古往今来的书海中任意遨游。我可以去跟老子促膝谈心,也可以跟黑格尔老人争辩是非。我想深沉,可以到历代悲剧中去为古人扼腕叹息;我想欢愉,可以到人间喜剧中去体验人生至福;我想壮烈,可以亲临战场目睹血肉横飞。读书越多,想象越丰富,一闭眼,就可以听见金字塔下的骆驼铃声;一抬头,可以看见世界各地火山喷发……其乐无穷,妙不可言。”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大师巴尔扎克说,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读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影响人心、创造梦想和希望。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则幻想”而已。然而,谁都不能否认,只有那种存着梦想的人生,才是真的人生。读书犹如做梦。因为有了这个梦,单调的生活将变得复杂,窄小的心灵将变得广阔。读书可以让人们的大脑更加充实,心胸更加宽广,信念更加坚定,内心更加和谐。而且,读书还会使我们知道学习的路程是艰苦的,美好的希望不是一触而就的;读书也使我们更知道,要想达成自己美好的梦想,就要多读书。“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因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能充实。书里乾坤,纸上心迹,记载的都是前人的智慧和学识,后来者借着读其书,便能与其心灵相通,受其教益,为之熏陶,以致远避世俗的侵蚀,渐达高远的境界,不亦快哉?所以,联想自己的读书生活,我深深感到,读书,其实是充实生活的精神支柱。从我读书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读书是我成长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做人的价值;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一个人的自尊;当鲁迅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懂得了创造的重要;庄子在无路可走时,面对楚王的邀请,在濮水边“持竿不顾”!使我懂得了这叫洒脱;苏轼在匈奴牧羊十九载,始终未放弃归汉的努力,使我懂得了这叫坚持;文天祥在外族的屠刀下高吟“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我懂得了这叫气节;海伦在失明又失聪的情况下,毅然坚持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使我懂得了这叫意志;当杜甫说“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懂得了关心别人的快乐;读古代的“二十四孝的故事”,使我懂得了这叫孝顺;……《鲁滨逊飘流记》这部小说,写鲁滨逊乘坐的商船在海上触礁破碎后飘流到一个荒无人迹的孤岛上,靠他自己一个人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各种艰难生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最后遇到一艘商船把他救回去了。我读了这部小说受到很大的鼓舞,懂得人是有力量的,有创造性的,能战胜各种困难,能战胜自然。另外,鲁滨逊与“礼拜五”之间的充满人情味的互助、交流,也令我感到非常亲切。这本书我也读了好多遍。所以,读书是我充实生活的精神支柱。读书增加人的思想深度。读书是超越的前提,是自我思想诞生的产床。读书是读者与著者的心灵之镜光明,互相渗透,使光之强度增加。这正如显微镜与望远镜之所以能使人看见更细微更深远之事物,是由于利用凹凸镜之互相重叠,能使光线深入事物内部,将事物内部之情形清楚地反映出来,为人们所见。

评分

包装排版都挺好的,物流很快

评分

王晓秋,1942年生于上海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长等职。曾任日本国际文化研究中心、日本中央大学、法国巴黎高师、韩国高丽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泰国法政大学等校访问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启示录》(曾获第二届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以及《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日本出版日文本)、《东亚风云》(台湾出版)、《近代中国与日本:他山之石》(韩国出版韩文本)等书。主编《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晚清改革史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历史卷》、《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等书。并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

评分

这本书还行。

评分

总体上看属于常识性的学术随感,深度一般。

评分

魔戒》(英语:The Lord of the Rings,又名《指环王》)是一部由牛津大学教授兼语言学家J·R·R·托尔金创作的史诗奇幻文学作品。这个故事原是托尔金早年创作的儿童幻想小说《霍比特人历险记》(1937年)之续篇,但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变得恢弘庞大。此作品绝大部分完成于1937至1949年,约与二战期间相符,在某些方面亦受到该场战争的影响[1]。直至近年,《魔戒》一书仍是第二卖座的小说[2]。 常有读者将其误认为一“三部曲”,其实托尔金起初的构想是将本书同《精灵宝钻》组合成一个两卷的作品。但碍于经济原因,出版商在1954、1955年决定删掉《精灵宝钻》的部分,而只把《魔戒》分为三卷共六册出版,形成今天广为人知的《魔戒》三部曲。分别称作《护戒同盟队》、《双塔奇兵》、《王者归来》。其中每一部又分为两册出版,并收录了相关的背景资料。此后,《魔戒》一书被译为多种语言并重刷多次,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奇幻文学作品之一。 这个故事的原文名称,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之王)指明了最主要的反派角色——黑魔王索伦,他创造了一枚戒指来统领其他戒指,并以此作为对抗甚至统治中土大陆的终极武器。故事开始于平静的夏尔,一个类似英国乡村的哈比家园,随着魔戒的争夺而横跨了整个中土大陆。主角包括霍比特人佛罗多·巴金斯、山姆·詹吉、梅里、皮平和他们的同伴游侠阿拉贡、矮人吉姆利、精灵莱戈拉斯,还有巫师甘道夫。 托尔金众多作品的写作主题、背景和其由来皆被大量研究过。尽管加入了大量的知识,《魔戒》剧情其实仅是托尔金自1917年以来写作之浩大史诗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他并自称该史诗的类型为“神话创作”(mythopoeia)[3]。影响《魔戒》的因素广泛来源於哲学、神话、宗教、对工业化的反对立场、作者前期作品与两次世界大战等[1]。一般认为《魔戒》为现代奇幻作品带来巨大的影响,“托尔金派”(Tolkienian和Tolkienesque)一字甚至为《牛津英语词典》所收录 [4]。 《魔戒》一书的历久不衰为流行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及参照。托尔金迷们创建了许多社群,亦出版了大量有关托尔金及其作品的书籍。《魔戒》正持续地衍生出不同作品,如艺术插图、音乐、电影、电视、广播剧、电玩游戏、同人文章等。 全书共分六篇: 第一篇:黑影重临(I: The Return of the Shadow) 第二篇:魔戒远征队(II: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第三篇:伊森加德的背叛(III: The Treason of Isengard) 第四篇:莫多之旅(IV: The Journey to Mordor) 第五篇:护根战争(V: The War of the Ring) 第六篇:王者回归(VI: The Return of the King) 托尔金原来打算集结成一册出版,但在二战后由于纸张短缺,他的想法未能付诸实现。小说最后只能分为三册出版:《魔戒首部曲

评分

思想独到,见解深刻,方法科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