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精品集:我的學術人生

季羨林精品集:我的學術人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季羨林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0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社會齣版社
ISBN:9787508740614
版次:1
商品編碼:1109094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季羨林點燈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6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性情老者季羨林自述:我想和年輕人談談我的學術人生
研究學問是我畢生興趣之所在,我的幾乎全部的精力也都用在瞭這上麵。
對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的人來說,資料是最重要的。
關於考證,我又要引用鬍適先生的兩句話:“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我希望我們年輕的學者,不管你是哪一門,哪一科,盡快掌握外語,隻有這樣,中國的聲音纔能傳嚮全球。
有時候,搞那些枯燥死闆的學術研究疲倦瞭,換一張桌子,寫點散文,換一換腦筋,就像是磨刀一樣,刀磨過之後,重又鋒利起來。迴頭再搞學術研究,重新抖擻,如虎添翼,奇思妙想,紛至遝來,亦人生一樂也。
—— 季羨林

內容簡介

一代學人有一代學人的風範,季羨林先生以淵博之學、纍纍碩果、求真務實獲得瞭廣泛的尊重。《季羨林精品集:我的學術人生》字裏行間呈現齣這位文化學者對自己傾畢生精力研究學問所形成的嚴謹與執著,並飽含深情地追憶瞭其導師們的引領之德,所述無不真實感人,其人品學思德養,堪稱一代楷模。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2日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康莊鎮官莊村。因傢境貧寒,六歲投奔時在濟南的叔父,受到嚴格教育。1934年獲得清華大學西洋文學學術學位,1941年獲德國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後曆任北京大學教授、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北大副校長、北大南亞研究所所長。1956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季羨林先生終生從事教育工作,是教育傢、曆史語言學傢、東方學傢、翻譯傢、作傢和社會活動傢。
季羨林先生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糖史等。主持編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齣版《季羨林全集》等。此外,季羨林先生還有大量散文、雜文作品問世,風格自成一體,在文學界享有極高聲譽,在學術界曾被譽為“中國東方學奠基人”。
2009年7月11日,季羨林先生以九十八歲高齡辭世。

目錄

自序:我是一匹老馬
清華四年
留德十年
進入哥廷根大學(1935年)
入學五年內我所選修的課程(1935年~1940年)
梵文和巴利文的學習(1936年~1937年)
吐火羅文的學習(1940年~1941年)
其他語言的學習(1937年夏)
博士論文(1940年~1941年)
最早的幾篇德文論文(1941年)
十年迴顧(1935年~1945年)
迴到祖國
終於找到齣路(1946年~1949年)
在批判的狂潮中前行(1950年~1956年)
學術研究的空白點(1957年~1965年)
在特殊的年代翻譯《羅摩衍那》(1966年~1977年)
思想活躍的學術研究時期(1978年~1993年)
我的學術自述
編後記

精彩書摘

  我少無大誌,從來沒有想到做什麼學者。中國古代許多英雄,根據正史 的記載,都頗有一些豪言壯語,什麼“大丈夫當如是也!”什麼“彼可取而 代也!”又是什麼“燕雀焉知鴻鵠之誌哉?”真正擲地作金石聲,令我十分 敬佩,可我自己不是那種人。在我讀中學的時候,像我這種從剛能吃飽飯的傢庭齣身的人,唯一的目 的和希望就是——用當時流行的口頭語來說——能搶到一隻“飯碗”。當時 社會上隻有三個地方能生産“鐵飯碗”:一個是郵政局,一個是鐵路局,一 個是鹽務稽核所。這三處地方都掌握在不同國傢的帝國主義分子手中。在那 半殖民地社會裏,“老外”是上帝。不管社會多麼動蕩不安,不管“城頭”多麼“變幻大王旗”,“老外”是誰也不敢碰的。他們生産的“飯碗”是“鐵”的,砸不破,摔不碎。隻要一碗在手,好好乾活,不違“洋”命,則終 生會有飯吃,無憂無慮,成為羲皇上人。我的傢庭也希望我在高中畢業後能搶到這樣一隻“鐵飯碗”。我不敢有 違嚴命,高中畢業後曾報考郵政局。若考取後,可以當一名郵務生。如果勤 勤懇懇,不齣婁子,乾上十年二十年,也可能熬到一個郵務佐,算是郵局裏 的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官瞭;就這樣混上一輩子,平平安安,無風無浪。幸 乎?不幸乎?我沒有考上。大概麵試的“老外”看我不像那樣一塊料,於是 我名落孫山瞭。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纔報考瞭大學。北大和清華都錄取瞭我。我同當時 眾多的青年一樣,也想齣國去學習,目的隻在“鍍金”,並不是想當什麼學 者。“鍍金”之後,容易搶到一隻飯碗,如此而已。在齣國方麵,我以為清 華條件優於北大,所以捨後者而取前者。後來證明,我這一寶算是押中瞭。這是後事,暫且不提。清華是當時兩大名牌大學之一,前身叫留美預備學堂,是專門培養青年 到美國去學習的。留美若乾年鍍過瞭金以後,迴國後多為大學教授,有的還 做瞭大宮。在這些人裏麵究竟齣瞭多少真正的學者,沒有人做過統計,我不 敢瞎說。同時並存的清華國學研究院,是一所很奇特的機構,仿佛是西裝革 履中一襲長袍馬褂,非常不協調。然而在這個不起眼的機構裏卻有名聞字內 的四大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另外有一名年輕的講師 李濟,後來也成瞭大師,擔任瞭颱灣中央研究院的院長。這個國學研究院,與其說它是一所現代化的學堂,毋寜說它是一所舊日的書院。一切現代化學 校必不可少的煩瑣的規章製度,在這裏似乎都沒有。師生直接聯係,師瞭解 生,生瞭解師,真正做到瞭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雖然隻辦瞭幾年,梁、王 兩位大師一去世,立即解體,然而所創造的業績卻是非同小可。我不確切知 道究竟畢業瞭多少人,估計隻有幾十個人,但幾乎全都成瞭教授,其中有若 乾位還成瞭學術界的著名人物。聽史學界的朋友說,中國20世紀30年代後形 成瞭一個學術派彆,名叫“吾師派”,大概是由某蝮人寫文章常說的“吾師 梁任公”、“吾師王靜安”、“吾師陳寅恪”等衍變而來的。從這一件小事 也可以看到清華國學研究院在學術界影響之大。吾生也晚,沒有能親逢國學研究院的全盛時期。我於1930年入清華時,留美預備學堂和國學研究院都已不再存在,清華改成瞭國立清華大學。清華 有一個特點:新生投考時用不著填上報考的係名,錄取後,再由學生。自己 決定入哪一個係;讀上一陣,覺得不恰當,還可以轉係。轉係在其他一些大 學中極為睏難——比如說現在的北京大學,但在當時的清華,卻真易如反掌。可是根據我的經驗:世上萬事萬物都具有雙重性。沒有入係的選擇自由,很不舒服;現在有瞭入係的選擇自由,反而更不舒服。為瞭這個問題,我還 真傷瞭點腦筋。係科盈目,左右掂量,好像都有點吸引力,究竟選擇哪一個 係呢?我一時好像變成瞭莎翁劇中的Harnlet碰到瞭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我是從文科高中畢業的,按理說,文科的係對自己 更適宜。然而我卻忽然一度異想天開,想人數學係,真是“可笑不自量”。經過長時間的考慮,我決定入西洋文學係(後改名外國語文係)。這一件事 也證明我“少無大誌”,我並沒有明確的誌嚮,想當哪一門學科的專傢。當時的清華大學的西洋文學係,在全國各大學中是響當當的名牌。原因 據說是由於外國教授多,講課當然都用英文,連中國教授講課有時也用英文。用英文講課,這可真不得瞭呀!隻是這一條就能夠發聾振聵,於是就名滿 天下瞭。我當時未始不在被振發之列,又同我那虛無縹緲的齣國夢聯係起來,我就當機立斷,選瞭西洋文學係。P2-5

前言/序言



季羨林精品集:我的學術人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季羨林精品集:我的學術人生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季羨林精品集:我的學術人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季羨林精品集:我的學術人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值得推薦的一本書,孩子喜歡

評分

當代人學傢張榮寰將學術的概念界定為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論證。這個詞對應的英文Academia更常見的意義是指進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學與文化群體,在作這個意義用時對應於中文的學術界或學府。Academia這個詞來自於地名(Akademeia)。這個地方位於古代雅典的外圍。那裏的體育館曾由於被柏拉圖改為學習中心而聞名。學術以學科和領域來劃分。這是源自於中世紀歐洲的第一所大學內的學者思想模型所定下來的三學四科。隨著社會發展,學術內容逐漸細化,各類專門的學術領域逐漸齣現,研究內容也越來越有針對性。延伸開來,Academia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指“知識的纍積”,在這個意義上通常譯為學術。學術的發展和傳播跨越瞭好幾個時代。在17世紀,英國及法國的宗教學者常用學院(或學園)來錶示高等教育機構。英語稱呼為Academy而法語稱呼為Academe及Academie。

評分

非常不錯,很愉快的一次購物

評分

比喻是危險的,愛情源於一個比喻。   我一嚮膜拜於昆德拉語言的犀利,《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裏,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它暴露瞭一些愛情輕浮誇張的麵目,在看似天高雲淡,心心相映的愛之原風景裏,處處埋伏著背叛與離彆的猙獰。迴頭再看那些打動人心的美麗比喻,於是都變得輕描淡寫。   所以,一開始就充滿地動山搖般劫難的感情,那當然會更加沉鬱著生活坎坷的經曆。   同樣是關於戰爭中離彆愛人的主題,這部影片讓我想起冷山鎮的英曼和艾達,想起藍橋上的瑪拉和羅伊。在苦苦等待中呼喚迴歸的愛情,在觸覺上總是冰冷的。而《贖罪》這個片名,似乎也是那場戰爭背後人類無盡傷痛和自省拯救的隱喻。      喬懷特的片子總是讓我覺得有湖畔詩人華茲華斯的唯美氣質。就像是一幅幅色彩豐韻的油畫,視覺是如此的清新艷麗,於是在那樣明快的節奏下,我們便有瞭那個夏日的午後——陶瓷的水壺掉進水池,蜜蜂在窗前嚶嚶。柏萊尼情緒翻湧的注視著窗外曖昧的男女。   迴迭的鏡頭以妹妹的視角重新閃現瞭她的心理。陽光從窗外透進,暑氣濃鬱而安靜,然而莊園池塘旁的那一幕,如蜂刺一般紮進瞭這個敏感少女的心底。   於是也就不難解釋瞭,柏萊尼後來夾雜著半邊清醒半邊憎惡的謊言的真實目的。那是一場微妙的因愛生恨的化學反應,在那之前還有一場相關的試驗——試驗的內容在如今的電視肥皂劇中曾無數次的齣現過,她以尋死的方式檢測他的愛意。   荷塘底的水草茂密,纏繞著少女的身體,她注視著嚮他遊來的男人,微笑裏隱隱透著歡喜。在岸邊的野花叢中她追逐生氣的他,她居然天真的以為自己達到瞭目的。   愛之深沉,恨之真切。莎士比亞筆下不是也有個掐死瞭自己妻子的奧賽羅將軍。   所以,我們相信,在那個夜晚,柏萊尼其實看清瞭一切。   她之所以變得狠毒,是因為她品嘗瞭什麼叫做嫉妒。      柏萊尼是難堪的。她能控製她的小說和劇本中的男女主人公相愛卻無法控製真實的生活。那些在她看起來不潔的東西和畫麵,比如姐姐在羅比麵前的濕身裸體,比如那封拿錯瞭的信,再比如羅比把塞西莉亞“釘”在書架上,那個猶如耶穌受難般隱晦的性愛造型,無不在以先驗的方式確定瞭她想象中的“真相”——你必定是有罪的男人,你必須受到懲罰。   Yes,I saw him,I saw him with my own eyes。柏萊尼一遍遍的迴答。   原本對羅比淡淡的少女情懷一瞬間變得如此猙獰可怖。這是愛的開始,也是罪的起源。   那個午後,一切發生的這樣倉促。      我無疑是喜歡塞西莉亞的,她以真正的,傾盡一生的愛情去迴報一封內容猥褻的信。我相信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足夠的機敏去分辨齣那些猥瑣字眼中的真情,更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擁有為一個“有罪”的男人與傢庭決裂的勇氣。她更是深情的,如果不是那場該死的戰爭,明天的明天之後,他和羅比的重逢,也並非什麼遙不可及的憧憬。   沙灘上的長鏡頭雕齣瞭那幅雄渾蒼白的浮世繪,在絕望而末世的史詩氣質裏,猶如在海風裏帶著血腥味即將凋零的玫瑰。   敦剋爾刻大撤退,可能是人類戰爭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戰略轉移。他保全瞭歐洲大陸上疲憊虛脫的士兵,但卻沒有來得及保全一段因為戰爭而苦苦掙紮的愛情。隔海相望的死亡,戀人們遙遠而觸不可及的蒼白夢境,一迴想起來總會讓人心痛不已。   最關鍵的是,柏萊尼對於自己,對於姐姐和羅比的愛,從此再也沒有任何能夠挽救的契機。      “I gave them the happiness。”   麵對鏡頭,老年的柏萊尼的聲音在顫抖。   歲月的流逝依然沒有讓她積攢足夠的勇氣,除瞭編撰一段美好來錶達她的抱歉,在戰火紛飛的那段日子裏,她仍然不敢走到姐姐公寓的橙色圍牆下,說一聲,“賽西莉亞,對不起。”      那個午後發生的一切,讓她一生似乎成瞭一場祈求寬恕的漫長儀式。她放棄瞭劍橋大學,她選擇瞭軍隊護士的職業,受傷的士兵讓她一次次産生幻覺,後來,她還用一生來進行《贖罪》小說的書寫。   的確,對善良的人來說,罪是延續的,它在生命中的糾纏,猶如帶著毒刺的藤蔓,無奈之下隻能希翼以生命來贖取心靈片刻的安寜。正譬如陀斯托夫斯基《罪與罰》中殺瞭老闆娘的拉斯柯爾尼科夫,那種無法解脫的罪孽感,讓他最終隻能妥協於終身的苦難。   對於柏萊尼來說,她一直都很認真的清洗著自己曾經的過錯——在我看來,她在意識到罪的刹那,她已被原諒。路加福音裏說,若懊悔,便寬恕。一個十三歲女孩的心計和齣於無知的邪惡,我想隻能歸罪於愛情本身帶來的歧義,而無須承擔更多的罪責,也無須遭受更多的懲罰。其實真正應該贖罪的,是那對在通奸幾年後還若無其事結婚的男女,是在樹林裏殺死大批孩子的劊子手們,是發起讓全世界九韆萬人喪生在絞肉機一樣戰爭裏的戰犯。   隻是柏萊尼的自省和救贖,讓我看到瞭波德萊爾所謂盛開在人性之中淒美的 “惡之花”,那纔是人類對於自身罪惡的唯一的拯救

評分

當代人學傢張榮寰將學術的概念界定為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論證。這個詞對應的英文Academia更常見的意義是指進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學與文化群體,在作這個意義用時對應於中文的學術界或學府。Academia這個詞來自於地名(Akademeia)。這個地方位於古代雅典的外圍。那裏的體育館曾由於被柏拉圖改為學習中心而聞名。學術以學科和領域來劃分。這是源自於中世紀歐洲的第一所大學內的學者思想模型所定下來的三學四科。隨著社會發展,學術內容逐漸細化,各類專門的學術領域逐漸齣現,研究內容也越來越有針對性。延伸開來,Academia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指“知識的纍積”,在這個意義上通常譯為學術。學術的發展和傳播跨越瞭好幾個時代。在17世紀,英國及法國的宗教學者常用學院(或學園)來錶示高等教育機構。英語稱呼為Academy而法語稱呼為Academe及Academie。

評分

感覺有點舊,不像新書

評分

大學時品度過,流著滿滿在看,珍藏

評分

季老的書從不張揚,就想泉水溪入人心

評分

大學時品度過,流著滿滿在看,珍藏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季羨林精品集:我的學術人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