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站在能源宏观决策的高度,提出区域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与中国电力产业的协同互补问题,针对2020——2030年我国天然气发展战略和天然气产业政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气属于清洁的低碳燃料,是一种宝贵的一次能源。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在区域能源规划中纳入以天然气为能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可谓恰逢其时。
评分凯里和莫里斯是两位资深的私募股权记者,他们在书中描述了黑石集团所参与过的每一笔交易,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司共同创始人、雷曼元老彼得彼得森和施瓦茨曼挨家挨户上门筹资的1985年。本书不仅仅是个人传记,它还为读者对私募股权业进行一番全面彻底的检视,作者在书中奉上的是一堂百科全书式的收购案例大课。译者序
评分实惠就是一切实惠就是一切
评分在这些场合,我常常在想,不断涌入市场的人们,他们最为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呢我想,找这个行业里面的标志性的公司,从这个行业的起步,到这个行业的起起落落,一直到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呼风唤雨,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的公司,分析这个公司的成长轨迹与风风雨雨,对于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事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很好到读本。
评分好书
评分作者站在能源宏观决策的高度,提出区域型分布式供能系统与中国电力产业的协同互补问题,针对2020——2030年我国天然气发展战略和天然气产业政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评分黑石在中国金融界被广泛知悉,应当是其2007年6月22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之前,引入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斥资30亿美元,购入黑石集团约10%的股份。十分凑巧的是,在其挂牌上市之后不长的时间内,次贷危机不断恶化,黑石股价也不断下跌,至少从短期看,把包括中投在内的投资者套牢其中。换言之,无论是运气好、还是精明的时点计算,黑石的创始人和原来的股东们成
评分一场私募股权业并购的饕餮盛宴黑石及其同行不仅在全球掀起并购浪潮,而且在华尔街向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金融巨头发起挑战。黑石仅仅控制着51家公司、雇佣了50万人,然而却有171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资本之王展现了世界最著名的私募公司黑石集团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施瓦茨曼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与黑石的浮浮沉沉,介绍了这些事件背后千丝万缕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黑石、乃至整个行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轨迹。
评分后面几页有一点点破,有点可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