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高分子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玉洁 等 著
图书标签:
  • 天然高分子
  • 高分子材料
  • 生物材料
  • 聚合物化学
  • 材料科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可再生材料
  • 绿色化学
  • 淀粉
  • 纤维素
  • 几丁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424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664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天然高分子材料》介绍了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表征,纤维素材料,淀粉,甲壳素、壳聚糖材料,蛋白质纤维,多糖改性材料,天然橡胶,生漆,木质素材料,天然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
《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分子材料行业从业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纤维素
1.2淀粉
1.3甲壳素和壳聚糖
1.4蛋白质材料
1.5多糖改性材料
1.6天然橡胶
1.7生漆
1.8木质素
1.9无机天然高分子
参考文献

第2章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表征
2.1纤维素、木质素
2.1.1纤维素的化学结构
2.1.2纤维素链的构象
2.1.3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度
2.1.4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
2.1.5木质素的结构
2.2淀粉
2.2.1淀粉的结构
2.2.2淀粉的存在状态及其组成
2.2.3淀粉的结晶性质
2.3甲壳素、壳聚糖
2.3.1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结构
2.3.2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晶体结构
2.4其他多糖材料
2.4.1海藻酸钠
2.4.2魔芋
2.4.3黄原胶
2.5蛋白质材料
2.6核酸
2.7天然橡胶材料
参考文献

第3章 纤维素材料
3.1植物纤维素的来源
3.1.1棉花
3.1.2木材
3.1.3禾草类纤维
3.1.4韧皮纤维
3.1.5农业废物
3.2纤维素的性能
3.2.1纤维素的物理与物理化学性质
3.2.2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3.3纤维素的溶解与再生
3.3.1传统溶解方法
3.3.2纤维素的新型溶剂体系
3.3.3再生纤维素制品
3.4纤维素的降解
3.4.1纤维素的酸水解降解
3.4.2纤维素的碱性降解
3.4.3纤维素的氧化降解
3.4.4纤维素的热降解
3.4.5纤维素的光降解
3.4.6纤维素的机械降解
3.4.7纤维素的离子辐射降解
3.5纤维素的衍生物
3.5.1纤维素的多相反应与均相反应
3.5.2纤维素的衍生化反应3.6纤维素的改性
3.6.1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接枝共聚
3.6.2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交联
3.6.3等离子体改性
3.6.4共混改性
3.7功能纤维素材料制备及应用
3.7.1吸附分离纤维素材料
3.7.2高吸水性纤维素材料
3.7.3微晶纤维素材料
3.7.4医用纤维素材料
3.7.5离子交换纤维
3.8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应用
3.8.1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性能
3.8.2细菌纤维素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淀粉
4.1天然淀粉
4.1.1淀粉的来源分类
4.1.2淀粉的含量
4.2淀粉结构和性质
4.2.1淀粉的化学结构
4.2.2淀粉颗粒的结构
4.2.3淀粉的主要性质
4.3淀粉的变性加工方法
4.3.1淀粉物理法变性加工
4.3.2淀粉醚生物法变性加工
4.3.3淀粉化学法变性加工
4.3.4发展前景
4.4变性淀粉的性质与应用
4.4.1变性淀粉的性质
4.4.2变性淀粉的应用
4.5环糊精
4.5.1生产工艺
4.5.2质量标准
4.5.3性质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甲壳素、壳聚糖材料
5.1甲壳质及其衍生物
5.1.1树型衍生物
5.1.2壳聚糖季铵盐
5.1.3其他衍生物
5.2甲壳素及壳聚糖的结构、性能及制备
5.2.1甲壳素、壳聚糖的化学结构
5.2.2甲壳素、壳聚糖的物理性能
5.2.3甲壳素、壳聚糖的提取
5.3甲壳素、壳聚糖的化学改性
5.3.1酰化反应
5.3.2醚化反应
5.3.3烷基化反应
5.3.4接枝共聚反应
5.3.5水解反应
5.4甲壳质类纤维
5.4.1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成形加工
5.4.2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的制备
5.4.3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的性能
5.4.4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的性能
5.5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应用
5.5.1生物医用材料
5.5.2甲壳质和壳聚糖在复合材料方面应用
5.5.3甲壳质和壳聚糖在吸附材料方面应用
5.5.4甲壳质和壳聚糖的其他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蛋白质纤维
6.1蚕丝
6.1.1蚕丝蛋白的结构与性能
6.1.2蚕丝蛋白的改性
6.1.3蚕丝蛋白在生物材料方面的应用
6.1.4其他应用
6.2大豆蛋白质材料
6.2.1大豆蛋白质结构及性能
6.2.2大豆蛋白塑料
6.2.3大豆蛋白质的应用现状
6.2.4其他蛋白质塑料
6.3羊毛
6.3.1羊毛的结构、性质与表征
6.3.2羊毛的改性与应用
6.4羽绒
6.4.1羽绒纤维结构与性能表征
6.4.2羽绒混纤絮料
参考文献

第7章 多糖改性材料
7.1动植物多糖
7.1.1魔芋葡甘聚糖
7.1.2海藻酸盐
7.1.3透明质酸
7.2微生物多糖
7.2.1茯苓多糖
7.2.2香菇多糖
7.2.3灵芝多糖
7.2.4黄原胶
7.2.5裂褶菌多糖
7.2.6凝胶多糖
7.2.7茁霉多糖
7.3多糖的改性与应用
7.3.1魔芋葡甘聚糖的改性与应用
7.3.2海藻酸钠的改性与应用
7.3.3透明质酸的改性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章 天然橡胶
8.1天然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8.1.1天然橡胶的化学结构
8.1.2天然橡胶的性能
8.2天然橡胶的改性与应用
8.2.1环氧化天然橡胶
8.2.2氯化天然橡胶
8.2.3接枝天然橡胶
8.2.4环化天然橡胶
8.2.5热塑性天然橡胶
8.2.6液体橡胶
8.2.7天然胶与其他物质的共混改性
8.2.8氢化及氢氯化天然橡胶
参考文献

第9章 生漆
9.1生漆的来源与组成
9.1.1生漆的来源
9.1.2生漆的性质
9.1.3生漆的组成
9.2漆酚
9.2.1漆酚的研究概况
9.2.2漆酚的结构
9.2.3漆酚的性质
9.3漆酚类化合物及应用
9.3.1漆酚化合物种类
9.3.2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学功能
9.3.3漆酚类化合物的应用展望
9.4漆酚基聚合物
9.4.1漆酚基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9.4.2漆酚基涂料的研究与应用
9.5漆酚的改性
9.5.1天然生漆与改性生漆的性能
9.5.2改性生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10章 木质素材料
10.1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10.2木质素的分离与测定
10.2.1可溶性木质素的分离
10.2.2不溶性木质素的分离
10.2.3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10.3木质素结构与性能
10.3.1木质素的结构
10.3.2木质素的物理性质
10.3.3木质素的生物降解
10.4木质素的化学改性
10.4.1木质素的胺化改性
10.4.2木质素的环氧化改性
10.4.3木质素的酚化改性
10.4.4木质素的羟甲基化改性
10.4.5木质素氧化改性
10.4.6木质素的聚酯化改性
10.5木质素基共聚高分子材料
10.5.1木质素基酚醛树脂
10.5.2木质素基聚氨酯
10.6木质素基共混高分子材料
10.6.1木质素共混聚烯烃
10.6.2木质素增强橡胶
10.6.3木质素共混聚酯/聚醚
10.6.4木质素与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共混
10.7木质素基高分子新材料的应用前景
10.7.1木质素对改性高分子新材料性能的影响
10.7.2提高木质素基高分子材料性能
10.7.3木质素基高分子新材料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章 天然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11.1碳及其化合物
11.1.1单质碳的形式
11.1.2碳元素的化合物
11.2硅氧聚合物
11.2.1辉石
11.2.2闪石
11.2.3滑石
11.2.4云母
11.2.5黏土
11.2.6纤蛇纹石
11.2.7水镁石
11.2.8石英
11.2.9蛋白石
11.2.10电气石
11.2.11合成无机高分子材料结构

第12章 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
12.1环境与材料
12.1.1环境材料的概念与特点
12.1.2环境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对比分析
12.2环境材料的评价
12.2.1材料的LCA评价
12.2.2材料再生循环利用度的评价及表示系统
12.2.3环境材料设计的原则
12.3高分子材料的再生循环
12.3.1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技术
12.3.2物理循环技术
12.3.3塑木技术
12.3.4土工材料化
12.3.5化学循环利用
12.3.6油化技术
12.3.7焦化、液化技术
12.3.8超临界流体技术
12.4再生纸的循环利用
12.4.1中国废纸回收利用现状
12.4.2国内废纸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4.3中国废纸回收利用可行性分析
12.5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12.5.1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种类
12.5.2人工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参考文献
《宇宙的低语:行星的起源与演化》 内容简介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星辰如同散落的钻石,点缀着永恒的黑暗。然而,每一颗璀璨的星辰都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往往是宏大星系中的一员,而更令人着迷的是,在许多星辰周围,正上演着一场仍在进行中的宇宙史诗——行星的诞生与演化。本书《宇宙的低语:行星的起源与演化》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一波澜壮阔的宇宙进程,揭示我们所栖息的地球,乃至太阳系内外的无数行星,是如何从宇宙尘埃的混沌中孕育而出,又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着怎样的惊人蜕变。 本书并非关于遥远的星系或者神秘的黑洞,而是聚焦于那些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天体——行星。我们将从宇宙的黎明开始,追溯恒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星盘。想象一下,那是包含着气体、尘埃以及各种微粒的巨大旋转圆盘,温度梯度和物质成分的差异,如同宇宙中的“食材”,为行星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微粒如何通过碰撞、吸积,逐渐团聚成小行星、彗星,最终在引力的作用下,在各自的轨道上“收割”周围的物质,形成我们今天所知的行星。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堆积过程,而是涉及了物理学的引力、动量守恒,以及化学的物质分化等诸多复杂原理。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行星的形成机制。我们知道,行星并非千篇一律,它们有着巨大的差异,从炽热如火的金星,到冰封严寒的海王星,再到那些质量远超我们太阳的“热木星”以及密度极低的“超级地球”。我们将剖析巨行星(如木星、土星)的形成,它们如何在远离恒星的寒冷区域,快速聚集大量气体,形成庞大的氢氦大气层;同时,我们也将探讨类地行星(如地球、火星)的形成,它们如何在靠近恒星的温暖区域,由岩石和金属组成,经历剧烈的熔融、分异,形成坚硬的地壳、炽热的地幔和流动的地核。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天文观测数据、计算机模拟结果,以及对太阳系内行星、卫星的实地考察(通过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来阐释这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接下来,本书将着重描绘行星形成后的漫长演化历程。行星一旦形成,其命运并非就此注定。它们会持续受到来自恒星的辐射、引力潮汐的作用,以及频繁的小行星和彗星撞击。这些外部因素,加上行星内部的地质活动,如火山爆发、板块构造、磁场的生成与衰减,共同塑造了行星的表面形态、大气层组成,甚至是否能够孕育生命。例如,我们将分析地球为何拥有丰富的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而火星在远古时期可能也曾拥有过类似的环境,却为何最终走向了冰封的沙漠?月球的形成,以及它对地球自转轴稳定性的重要作用;木星强大的引力如何“清扫”太阳系内部,保护了内层行星免受大量小行星的撞击;而海王星和冥王星等外围天体的轨道迁移,又如何深刻影响了柯伊伯带的物质分布。 本书的又一个重要章节将聚焦于行星大气层的演化。大气层不仅是行星的“保护罩”,更是其气候、地表形态和生命存在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将探讨不同行星大气层的起源,有的可能源自行星形成时吸积的气体,有的则可能是在行星形成后,通过火山活动释放的气体,以及彗星和小行星带来的挥发物。然后,我们将分析这些大气层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例如,金星早期可能也拥有过液态水,但温室效应的失控使其大气层变得极度稠密,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而地球的大气层,则在生命活动(特别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富集了氧气,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面貌。本书将引用详细的大气成分分析数据,以及气候模型推演,来描绘这些动态变化。 本书的最后部分,我们将把目光投向太阳系之外,探索系外行星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近年来,望远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观测到成千上万颗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这些“系外行星”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行星形成和演化的认知。我们将介绍凌日法、视向速度法等主要的系外行星探测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所揭示的令人惊叹的多样性——从比地球小得多的岩石行星,到庞大的气态巨星,再到一些我们此前从未设想过的“奇特”行星。本书将重点讨论“宜居带”的概念,即恒星周围一个温度适宜、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区域,以及目前发现的可能位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我们还将展望未来,探讨搜寻地外生命(SETI)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气光谱,来寻找生命的痕迹。 《宇宙的低语:行星的起源与演化》并非一本枯燥的科学教科书,而是希望以生动、引人入胜的笔触,将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为读者构建一幅完整、清晰的行星宇宙画卷。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并非偶然的奇迹,而是宇宙法则在无数亿年中精密运作的结果。从微小的尘埃到庞大的星系,每一个天体的故事,都蕴含着宇宙的低语,等待着我们去倾听和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生物降解塑料领域充满好奇的初学者,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介绍这类材料的书籍。之前零散地看过一些技术报告和新闻报道,但总感觉碎片化,缺乏整体脉络。最近,我偶然间翻阅到一本名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书,虽然我对书中的内容尚未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前言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天然高分子的来源、结构、性能到加工应用等多个维度,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生物基聚合物在包装领域的应用部分。现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传统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愈发严峻,人们对可替代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几种主流的生物降解包装材料,比如聚乳酸(PLA)和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它们在食品、日用品等包装上的实际应用案例,以及这些材料相较于传统塑料在性能、成本、降解性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如果书中能涉及一些关于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挑战,那就更好了,这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评分

我是一名对材料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在校大学生,尤其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交叉领域。在浏览各类学术文献和专业书籍时,我注意到“天然高分子材料”这个词汇频繁出现,这激发了我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的绝佳契机。 我非常希望书中能详尽地阐述不同天然高分子材料(如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天然橡胶等)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例如,纤维素在不同提纯度和改性处理下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吸湿性的变化;淀粉基材料在交联、填充等改性后,其水溶性、阻隔性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调控机制。此外,如果书中能涵盖一些先进的表征技术,比如光谱、衍射、显微成像等在天然高分子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将对我日后的科研学习大有裨益。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在保障建筑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搜寻相关资料时,我看到了《天然高分子材料》这本书,虽然我并非材料学专业人士,但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天然高分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感到非常好奇。 我特别期待书中能介绍天然高分子材料如何被用于制作环保型涂料、粘合剂,甚至是结构性材料。例如,利用木质纤维素衍生物作为高性能涂料的增稠剂或成膜剂,分析其在耐候性、附着力、VOC(挥合物)含量等方面的表现;或者探讨如何将淀粉、蛋白质等生物质作为可降解粘合剂,替代传统的合成树脂,用于木材加工或建筑构件的连接,重点关注其粘接强度、耐久性以及环境友好性。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关于天然高分子在保温隔热、吸音降噪等建筑功能性材料上的应用,那就更能满足我的学习需求了。

评分

作为一位对纺织品行业抱有深刻理解的从业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新型环保纤维的研发与应用。过去,天然纤维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合成纤维在性能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今,人们对可持续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需求又将目光重新聚焦到天然高分子材料上,这让我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如羊毛、蚕丝、酪蛋白纤维)等天然高分子在纺织领域的创新应用。具体来说,我希望了解如何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改性技术,赋予这些天然纤维更优越的性能,比如提高其强力、改善其抗皱性、增加其染色性能,甚至赋予其抗菌、抗紫外线等功能。此外,如果书中能介绍一些利用天然高分子制备的生物可降解性无纺布、功能性服装面料,或者在纺织品后整理中应用天然高分子助剂的案例,那将对我开发新型环保纺织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我是一位对生物医学材料领域非常感兴趣的科研爱好者,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可被身体安全降解吸收的材料。在阅读相关文献时,我多次接触到“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字眼,因此,一本专门介绍这类材料的书籍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我热切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几种关键的生物医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比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壳聚糖以及各种多糖衍生物。我希望了解它们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载体、伤口敷料、生物缝合线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深入探究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速率、力学性能以及在体内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的机制。如果书中还能涵盖一些天然高分子在生物传感器、诊断试剂等领域的应用,并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那将极大地拓展我的视野,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宝贵的启示。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适合学高分子的休闲时翻翻。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不错的高分子材料类图书,顶!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适合学高分子的休闲时翻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