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全2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宋)欧阳修,(宋)宋祁 撰 9787101003

新唐书(全2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宋)欧阳修,(宋)宋祁 撰 978710100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欧阳修,[宋] 宋祁 撰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史
  • 新唐书
  • 历史
  • 古籍
  • 宋代
  • 欧阳修
  • 宋祁
  • 繁体竖排
  • 典籍
  • 史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3208
商品编码:110753060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1975-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新唐书(全2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作者 (宋)欧阳修,(宋)宋祁 撰
定价 770.00元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003208 出版日期 1975-02-01
字数 3696000 页码 全二十册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5.584Kg

   内容简介
《新唐书》225卷,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比之《旧唐书》,一方面对志、表两部分十分重视,增加了以往史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兵志、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等,另一方面,在传的设置和编排中,强调“忠奸顺逆”的褒贬,同时收进了一些新的史料。本书的点校,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参校了北宋闽刻本、南宋闽刻本、汲古阁本、殿本等。

   作者简介

   目录
卷一 本纪
高祖皇帝 李渊
卷二 本纪第二
太宗皇帝 李世民
卷三 本纪第三
高宗皇帝 李治
卷四 本纪第四
则天顺圣武皇后
中宗皇帝
卷五 本纪第五
睿宗皇帝 李旦
玄宗皇帝 李隆基
卷六 本纪第六
肃宗皇帝 李享
代宗皇帝 李豫
卷七 德宗皇帝
德宗皇帝 李适
顺宗皇帝 李诵
宁宗皇帝 李纯
卷八 本纪第八
穆宗皇帝
敬宗皇帝 李湛
文宗皇帝 李昂
武宗皇帝 李炎
宣宗皇帝 李忱
卷九 本纪第九
懿宗皇帝 李漼
僖宗皇帝 李儇
卷十 本纪第十
昭纪皇帝 李晔
哀皇帝 李祝
卷十一 志
礼乐一
卷十二 志第二
礼乐二
卷十三 志第三
礼乐三
卷十四 志第四
礼乐四
卷十五 志第五
礼乐五
……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新唐书》——一座浩瀚的帝国缩影,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新唐书》,一部由北宋名臣欧阳修与宋祁奉诏编撰的划时代史学巨著,它不仅是唐朝历史最权威、最详实的官方史书,更是一部浓缩了帝国千年兴衰、政治风云、文化璀璨的百科全书。这部煌煌巨著,以其严谨的史料考证、精炼的文字叙述、深刻的史观洞见,为我们勾勒出唐朝(公元618年—907年)这一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具影响力的时代之一的全貌。 《新唐书》的编撰,历时十五载,倾注了两位史学大家的毕生心血。欧阳修,以其“文必己见”的文风,追求文字的凝练与思想的深刻;宋祁,则以其博学与细致,力求史料的完备与考据的严谨。两人分工合作,互为补充,最终成就了这部篇幅宏大、内容丰富的史学经典。其史料来源广泛,采撷自唐朝的实录、起居注、会要、各类奏议、碑志、文集等,兼收并蓄,去芜存菁,力求客观公正,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宏大的结构,系统梳理唐代历史的脉络 《新唐书》全书共二十卷,其结构设计精巧,条理清晰,为后人研究唐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书分为本纪、志、表、列传四大部分,四大板块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一座完整的唐朝历史信息宝库。 本纪:帝王起居,王朝兴衰的纲领 本纪部分,详细记述了唐朝自高祖李渊建国,至昭宗、昭宣亡国,共二十一位皇帝的世系、政绩、功过是非。每一位皇帝的生平事迹,都如同一个个鲜活的节点,串联起整个唐朝的历史脉络。从“玄武门之变”的权力斗争,到“贞观之治”的盛世气象;从“开元盛世”的国力鼎盛,到“安史之乱”的藩镇割据,再到晚唐的政治衰败与藩镇割据,《新唐书》以客观冷静的笔触,记录了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唐朝政权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与发展。它不仅关注皇帝的个人行为,更注重分析其政策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君主制的运作提供了深刻的视角。 志:制度沿革,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新唐书》的“志”部分,堪称一部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内容之详尽,涵盖范围之广,在历代史书中堪称翘楚。它包括: 《天文志》:记录唐代天象的观测、历法的使用、星占等,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与理解。 《历志》:阐述唐代的历法制度、年号的更迭,以及与天文观测的联系,体现了古代国家对时间管理的重视。 《地理志》:详细记载了唐朝的行政区划、州府的沿革、地理形势、山川河流、物产风俗等,为我们了解唐代的疆域范围、地方治理以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职官志》:梳理唐代中央和地方的官制设置、官员的品级、职责、俸禄等,是研究唐代政治制度、权力结构与官员体系的必备参考。 《食货志》:记述唐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财政、赋税、货币等经济状况,生动地反映了唐朝经济的发展水平、财富的分配以及国家财政的收支情况。 《刑法志》:阐述唐代的法律制度、刑罚体系、司法程序等,揭示了唐代社会治安状况以及统治者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方式。 《礼乐志》:记载唐代的祭祀、朝会、婚丧嫁娶等礼仪制度,以及音乐、舞蹈、戏曲等文化艺术的发展,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追求。 《兵志》:分析唐代的军事制度、军队的编组、兵器的发展、战争的策略以及边防状况,反映了唐朝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对外战争的策略。 《选举志》:阐述唐代的科举制度、官员的选拔、晋升等,是研究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演变的重要文献。 《驿传志》:记载唐代的交通运输系统、驿站的设置、道路的里程、信使的传递等,反映了唐代信息交流与社会运转的效率。 《黠戛斯传》:虽然名字带有“传”,但内容实则为对唐代与黠戛斯(唐代在中亚地区的一个政权)之间关系的记录,属杂传性质,在此也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和民族关系研究的切入点。 “志”部分就像一张巨网,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其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全面、立体、生动的唐代社会图景。 表:年号沿革,君臣关系的脉络 “表”部分,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列出了唐朝历代皇帝的年号、在位时间,以及重要的大臣世系、封爵等信息。这不仅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皇帝更迭的顺序,更通过年号的演变,折射出历史的进程和政治的走向。同时,通过对重要大臣世系的梳理,我们可以窥见政治权力在家族之间的传承与演变,以及君臣关系的微妙互动。 列传:人物风采,历史画卷的灵魂 “列传”是《新唐书》中最具吸引力、最富人情味的部分。它以人物为中心,详细记载了唐朝时期各色人等的生平事迹,包括帝王将相、文臣武将、文人墨客、僧侣道士、节妇烈女、甚至一些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等。这些传记,不仅是对人物功绩的记载,更是对他们性格、思想、命运的刻画。 从开国功臣的长孙无憾、房玄龄,到盛世名臣魏征、狄仁杰;从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唐玄宗,到风华绝代的武则天、杨贵妃;从才情横溢的李白、杜甫,到叛逆的安禄山、黄巢,《新唐书》的列传,如同一部流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他们的爱恨情仇、理想抱负、悲欢离合,共同构成了唐朝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通过阅读这些传记,我们不仅能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更能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温度与生命力。 史学价值与文化意义:一部超越时代的经典 《新唐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历史叙述。它所蕴含的史学思想和文化意义,使其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经典。 严谨的治史精神:欧阳修和宋祁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史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他们对史料进行了仔细的辨别和考证,摒弃了不准确、不可信的记载,使得《新唐书》的史料价值极高。 精炼的文字艺术:《新唐书》的文字以简洁、明快、准确著称。欧阳修秉承“文必己见”的原则,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使得《新唐书》的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深刻的史观洞见:《新唐书》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史观。他们对唐朝历史的兴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强调了制度、人才、民心等因素对国家命运的影响,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承载的文化基因:《新唐书》不仅记录了历史,更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它所展现的唐朝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风貌、思想文化,都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新唐书》与《旧唐书》的比较 值得一提的是,《新唐书》并非唯一一部唐朝史书,此前已有《旧唐书》。《新唐书》的编撰,是在《旧唐书》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与完善。相较于《旧唐书》的详赡,《新唐书》更加注重史料的精炼与结构的梳理,文字也更加简洁流畅,并且增加了许多《旧唐书》所没有的志和表,在史学价值和研究深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说,《新唐书》是对《旧唐书》的一次重要的学术升华。 品读《新唐书》,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 《新唐书》,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是了解唐朝历史最权威、最系统、最深刻的指南。它不仅是史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案头之书,更是每一个热爱历史、渴望了解中华文明辉煌篇章的读者,都应该深入品读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新唐书》,我们可以穿越千年,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唐朝帝国的强大气魄,体验古代政治的复杂运作,欣赏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理解文明的演进,思考人生的价值。它如同一面穿越时空的镜子,映照出过去,也启迪着未来。 (此部分为对《新唐书》本身的介绍,不包含任何其他内容的具体描述。)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的官制沿革,这套书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它提供的资料密度是空前的,每一个官职的升降、每一次的部门调整,都有详实的记录。相较于一些侧重宏观叙事的通史,这部作品更像是一本精细的“操作手册”,记录了唐代中后期权力机构如何运作、如何相互制衡的真实脉络。我常常需要反复比对不同卷册中的记载,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图景。这种研究型的阅读方式,虽然缓慢,但每发现一个历史细节的关联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套书,是学术探讨的坚实基石,而非轻松的消遣读物,这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评分

这部厚厚的精装书入手时,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对它承载的历史厚度有了直观的感受。虽然我还没能完全沉浸其中,但光是翻阅那些泛着古朴墨香的竖排繁体字,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装帧的考究和字体排版的清晰,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少仪式感。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物。我目前主要是在工作之余,零星地翻阅一些感兴趣的章节,那种咬文嚼字的古文,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急躁不得。每一次的阅读都是一次对历史细节的重新审视,那些被后世简化或遗漏的微妙之处,都在这里得到了细致的铺陈。期待能有更长的时间,系统地研读,真正体会到这部史书的宏大与精微。

评分

坦率地说,这套书的阅读体验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对历史脉络的预设知识。它不是那种可以随时拿起放下、不影响理解的读物。每次重新拾起,都需要花时间重新校准自己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以适应书中描述的那个遥远的朝代。我发现,如果能配合一些地图和人物关系图谱来阅读,将会大大提高吸收效率。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其原始性和完整性,它迫使读者回归到那个特定的历史场域中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古人。这是一种对读者心智的磨砺,也是对历史敬畏的重新培养。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唐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圣经”级别藏书。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面对这二十卷的鸿篇巨制,我多少有些望而生畏。毕竟,要完整地消化一部“二十四史”中的重头戏,绝非易事。但奇怪的是,当真正开始触碰它的文字时,那种历史的张力却奇妙地牵引着我。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叙事的力量。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对某位重要人物生平的描述,作者的笔触冷静而犀利,既不肆意褒贬,又能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高超的史学功力和文学修养的结合,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愉悦。目前我还在摸索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工具书辅助阅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语境。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角度来看,这部史书的文字之美,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虽然是记录历史,但宋人的文笔,那种典雅、洗练,以及对铺陈节奏的把握,使得即便是冷峻的史实也带上了一层独特的韵味。我常常被某些段落的对仗工整和用词精准所折服。它不像某些史书那样,读起来像是冷冰冰的报告,反而更像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编年体小说。我试着将一些精彩的段落翻译成现代白话,结果发现,去除掉古文的表层结构后,其内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依然震撼人心。这部书,是研究宋代散文美学的绝佳范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