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绕不开《文心雕龙》。这部著作,不仅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更是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心态和艺术追求的金钥匙。这次拿到《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心情是相当期待的。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之前读过一些《文心雕龙》的选本,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想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全面解读的权威版本。这个“增订校注”的版本,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对原文进行细致的文字考订,辨明字词的细微差别,以及对作者引用的史实、典故进行准确的考证和说明。更重要的是,我期望它能对《文心雕龙》的整体思想脉络,对其中关于文章的源流、体裁、风格、创作方法等方面的论述,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阐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困惑,能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刘勰对于文学的深刻洞见,从而提升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这套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
评分这套书刚到手,就被它厚重的装帧和精美的设计吸引了。书页泛着淡淡的古籍特有的黄色,触感温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迫不及待地翻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繁体竖排的字体,仿佛一下子将人带回了那个风雅的年代。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很感兴趣,尤其是《文心雕龙》这部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瑰宝”的巨著。市面上的版本不少,但总觉得在校注和解读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原文,同时又能提供丰富历史背景和学术观点的版本。这款“中华国学文库”的增订校注版,从书名上看就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为我揭开《文心雕龙》更深层次的奥秘,不仅仅是字词句的考订,更能触及作者的创作心境和时代思潮。我期待看到作者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对历代学者的考证和争议的梳理,以及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相信这套书定能成为我在文学研究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次入手这本《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完全是出于一个“老书虫”的职业病。我总觉得,对于经典的解读,尤其是像《文心雕龙》这样博大精深的著作,版本至关重要。过去的许多版本,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其价值,但总归是时代的局限。我个人更倾向于那些在传统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并能够进行系统性、创新性校注的版本。特别是“增订”二字,这暗示着作者在现有研究之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对于一个对学术严谨性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看到对《文心雕龙》原文更加精准的辨析,对其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典故、概念的清晰阐释,以及对于作者刘勰创作思想的更全面、更深入的剖析。读一本好的校注本,就像是有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在你身边随时指导,能够帮助你拨开迷雾,直达思想的核心。我非常期待它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以及在整体解读上的创新之处,能够为我理解这部千古名篇提供新的视角和深度。
评分这本《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在我收到前,就已经做了不少功课。我了解到《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的源头活水,其思想之深刻,体系之完备,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作为一部古籍,其阅读的门槛也相对较高,很多概念和表达都需要专业的解读。我这次选择这套书,主要看中它的“增订”二字。这意味着它并非沿用旧的校注,而是有新的研究和发现。我非常希望它能在对原文进行更精细辨识的基础上,能够提供更丰富、更具时代背景的注疏,比如对于刘勰所处的时代背景、其思想渊源、以及他所处的文学思潮有更深入的阐述。我尤其关心那些关于文章体例、创作技巧、文学批评标准等核心内容的解读,希望能有更清晰、更具启发性的论述。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的排版、字体、纸张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准,毕竟好的阅读体验也是吸引读者深入学习的重要因素。希望这套书能够帮助我跨越阅读古籍的障碍,真正走进刘勰的文学世界。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一直想深入了解《文心雕龙》这部集大成的文学批评著作。《增订文心雕龙校注》这个书名,让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中华国学文库”这个系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严谨和专业,这给了我初步的信任。而“增订校注”更是点睛之笔,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简单整理,更包含了作者在梳理、辨析、考证上的心血,甚至可能对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修正或补充。我非常看重校注的详细程度,比如对原文的字词、音韵、训诂是否有细致的考量,对引用的典籍是否有准确的追溯,对历代学者的不同观点是否有清晰的呈现和评价。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比以往更透彻的理解,能够真正领略到刘勰构建的那个庞大而精密的文学理论体系。同时,我也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学术功底和人文情怀,让这部古籍的魅力在现代得到更鲜活的展现,成为我案头的常备书,也为我的文学鉴赏能力增添一份厚实的力量。
评分不错的书呢,留给孩子看的
评分《文心雕龙[1] 》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汉族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评分封面很旧 不像新书 买书总是到京东 注册的号老是忘记 这次不是很好的说 这本书最贵 还最不好 有点失望 京东要改进!新书就应该有书膜包好
评分初见此书,可以说是单纯被其封面吸引注意力的。看了看发现内容也很吸引人。
评分好书不多说了!!!!!!
评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评分和中华书局的繁体版内容是一样的,只是简繁的区别
评分但对文学语言的有限与无限、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相互统一的审美特征,作了比前人更为具体的说明。刘勰还看到,诗文的内容不是一般经典的道与理,而是和理、志、气相联系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与“文”相结合的有“采”之言。两者的关系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它们相辅相成,形成质文统一的完美的艺术。而这种统一在创作过程中是通过“神思”达到的。“神思”是刘勰继《文赋》之后,对形象思维的进一步探索。刘勰看到了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想象活动,对之作了生动的描绘,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他看来,“神思”虽受理的支配,但不象抽象的逻辑思维那样受着概念的规定,而是“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与物、象、言相结合,始终在感性形象中运动,并伴随着主体情感的体验和自由抒发。书中说“夫神思方远。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认为语言文学既再现着客体的物貌,又抒发着主体的情与理、志与气。所以,刘勰侧重从“体性”来划分文学的风格,即所谓“才情异区,文体繁说”。刘勰对文学的形式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总结了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儒家中庸原则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基调。刘勰提出的主要的美学范畴都是成对的,矛盾的双方虽有一方为主导,但他强调两面,而不偏执一端。文中提出“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在对道与文、情与采、真与奇、华与实、情与志、风与骨、隐与秀的论述中,无不遵守这一准则,体现了把各种艺术因素和谐统一起来的古典美学理想。
评分目录&节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