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阅读其中的医案,仿佛亲临那个年代的诊室,与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名老中医“面对面”交流。每一份医案都是一次中医智慧的结晶,从病因病机的细致分析,到辨证施治的严谨论述,再到方药的剂量和加减变化,都展现了当时中医的临床水平。我尤其喜欢那些篇幅较长的医案,里面不仅有诊疗过程,还有医者对病情的深入思考和对治疗效果的评估,这对于我们后学者来说,是无价的学习材料。而文论部分,则从更宏观的层面梳理了当时中医的发展方向和理论争鸣,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中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中医的根基和活力。
评分我一直对中医的历史演变充满好奇,而这本《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索欲。书中的医案,宛如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勾勒出那个时期中医治疗疾病的图景。我惊喜地发现,许多医案中记载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更让我感到钦佩的是,文论部分对于当时中医界思想碰撞的记录,那些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讨论,关于中医现代化进程的探索,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案汇编,更是一部反映中医在历史变革中顽强生命力的史书,它让我更加坚信,中医的智慧是跨越时空的,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传承。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并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具体的医案,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医发展脉络的窗口。1900-1949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也是中医发展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阶段。从这本《专栏医案2》中,我看到了不同流派、不同地域的中医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既坚守传统,又试图革新。那些医案,虽然篇幅不一,但都承载着宝贵的临床经验,有些是针对当时常见的疑难杂症,有些则是对经典方剂的灵活运用。而穿插其中的文论,则为这些医案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历史语境的解读。读完之后,我不仅对当时的医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更对中医的“活”有了切身的体会——中医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的生命体。
评分翻开这本《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走进那个百家争鸣、中医蓬勃发展又面临挑战的年代。书名虽然略显学术,但内容却充满了鲜活的临床实践和深刻的理论思辨。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具体医案的梳理和分析,那些来自不同名家、针对不同病症的诊疗记录,不仅展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更折射出当时医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读着那些详细的病程记录,从脉象、舌象到症候的层层剖析,再到方药的精心调配,我仿佛能听到老中医们在案前低语,感受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病患的关切。文论部分则更为开阔,探讨了中医理论在当时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如何应对西医冲击下的生存之道。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中医智慧的传承和对未来发展的启示,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对于《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受益匪浅”来概括。书中精选的医案,不仅仅是病与药的简单罗列,而是蕴含着中医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临床智慧。我尤其欣赏那些对病机阐释得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及对症下药、灵活变通的用药思路,这些都为我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生动的范例。文论部分则如同点睛之笔,从历史、理论、社会等多个维度,为我们解读了那个特定时期中医的发展轨迹。它让我们看到,中医并非一成不变的古老技艺,而是在不断地吸收、融合、创新中发展壮大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理解,从书本走向了鲜活的现实,充满了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学医的看古书,其次是建国以前,民国清末的医书。好书
评分姚啸岗医案
评分藻潜医案
评分这套书都很不错,老前辈的经验
评分订购了一套,书还可以,专业书慢慢读来学习参考
评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其中,《素问》所论述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评分王咪咪,副研究员。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文献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学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史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分会秘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文献研究。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课题《中华大典。药学分典》的编纂工作,任副主编;参与国家科技部在研课题《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的电子版保存》;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4年中标课题:1949年前中医期刊及相关文献的收集研究与数据库的建立等项目。主编、副主编或编委编著的学术著作有:《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敦煌古医籍考释》、《本草纲目索引》、《唐容川医学全书》、《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等三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评分孟河黄体仁先生医案
评分整本书的语言不错,看来并无生涩难懂的地方,特别是关键地方有一些病例插入,更加有助于理解。此外,这本书有个特别大的优点,那就是没有虚无浮夸之词,讲的都是确确实实的道理,没有用吹牛来哗众取宠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