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中医的历史演变充满好奇,而这本《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索欲。书中的医案,宛如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勾勒出那个时期中医治疗疾病的图景。我惊喜地发现,许多医案中记载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更让我感到钦佩的是,文论部分对于当时中医界思想碰撞的记录,那些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讨论,关于中医现代化进程的探索,都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案汇编,更是一部反映中医在历史变革中顽强生命力的史书,它让我更加坚信,中医的智慧是跨越时空的,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传承。
评分这本《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阅读其中的医案,仿佛亲临那个年代的诊室,与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名老中医“面对面”交流。每一份医案都是一次中医智慧的结晶,从病因病机的细致分析,到辨证施治的严谨论述,再到方药的剂量和加减变化,都展现了当时中医的临床水平。我尤其喜欢那些篇幅较长的医案,里面不仅有诊疗过程,还有医者对病情的深入思考和对治疗效果的评估,这对于我们后学者来说,是无价的学习材料。而文论部分,则从更宏观的层面梳理了当时中医的发展方向和理论争鸣,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中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中医的根基和活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对于《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受益匪浅”来概括。书中精选的医案,不仅仅是病与药的简单罗列,而是蕴含着中医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临床智慧。我尤其欣赏那些对病机阐释得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及对症下药、灵活变通的用药思路,这些都为我理解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生动的范例。文论部分则如同点睛之笔,从历史、理论、社会等多个维度,为我们解读了那个特定时期中医的发展轨迹。它让我们看到,中医并非一成不变的古老技艺,而是在不断地吸收、融合、创新中发展壮大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理解,从书本走向了鲜活的现实,充满了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并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具体的医案,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医发展脉络的窗口。1900-1949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也是中医发展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阶段。从这本《专栏医案2》中,我看到了不同流派、不同地域的中医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既坚守传统,又试图革新。那些医案,虽然篇幅不一,但都承载着宝贵的临床经验,有些是针对当时常见的疑难杂症,有些则是对经典方剂的灵活运用。而穿插其中的文论,则为这些医案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历史语境的解读。读完之后,我不仅对当时的医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更对中医的“活”有了切身的体会——中医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的生命体。
评分翻开这本《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走进那个百家争鸣、中医蓬勃发展又面临挑战的年代。书名虽然略显学术,但内容却充满了鲜活的临床实践和深刻的理论思辨。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具体医案的梳理和分析,那些来自不同名家、针对不同病症的诊疗记录,不仅展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更折射出当时医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读着那些详细的病程记录,从脉象、舌象到症候的层层剖析,再到方药的精心调配,我仿佛能听到老中医们在案前低语,感受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病患的关切。文论部分则更为开阔,探讨了中医理论在当时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如何应对西医冲击下的生存之道。这些文字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中医智慧的传承和对未来发展的启示,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引录期刊
评分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bucuo
评分《1900-1949中医期刊医案类文论类编:专栏医案2》所录医案或是著名医家自己的临证经验、辨证总结,或是总结推荐前人医案并加以评注,使医案的可读性更强;或是分类明确,典型医案的罗列;或是临诊即兴体会,无任何分类,有着十足的临诊感,颇值得一读。
评分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寻此钻研,事半功倍。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孟河黄体仁先生医案
评分验案六则
评分本书并不像《名医医案》那样凡是那一时期的中医期刊都在收录之例,而是考虑到本集的医案特点是多连载,而那五十年又是社会动荡、中医发展艰难的五十年,很多中医期刊是创刊后一、两期就会因各种原因而中断,就算是坚持下来的又会因近百年来的各种社会变动而因保存困难变得参差难齐,因此,我们从近百种中医期刊中选定十几种现存较完整、影响较大的中医期刊作为资料来源,包括1922年发刊的《中医杂志》、曾发刊100多期的《医界春秋》、至今完整保存的《三三医报》、《神州国医学报》等。其中连载时间最长的医案连载几年,有数万字,如《思补山房医案》、《马征君医案》、《临床一得录》等。本集所收录的《谦斋医案》、《思补山房医案》(即丁甘仁医案)、《马征君医案》等,在建国后的出版物中也可看到同名医案,但因不同整理者、不同时间所集,其内容也有不同侧面的强化。本书所登载的,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期刊上连载的医案,读者阅读时要从此基点出发。在第一册的《名医医案》中亦曾引用《马征君妇科医案》、《马征君疮疡医案》,但与此次所录所取的内容在时间和期刊方面则完全不同,并非重复录用。
评分很好的中医期刊医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