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話·近代政治係列:國民政府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China]

中國史話·近代政治係列:國民政府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China]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鄭則民 著
圖書標籤:
  • 國民政府
  • 中國近代史
  • 政治史
  • 曆史
  • 民國史
  • 中國史
  • 史話
  • 曆史人物
  • 政治
  • 兩岸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30386
版次:1
商品編碼:10972617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 Brief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China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2
字數:115000
正文語種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史話·近代政治係列:國民政府史話》從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成立講起,到1949年12月蔣介石和國民黨政權殘餘機構逃離大陸止,簡要介紹瞭國民政府各個階段的內政和外交政策、軍事活動,以及與中國共産黨的鬥爭與閤作。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政權的顛覆,共産黨領導的人民民主改權的勝利,是曆史的選擇,也是曆史的必然,體現瞭中國廣大人民的真誠願望。

作者簡介

鄭則民,1936年9月齣生於廣東潮陽棉城鎮,中共黨員,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等職。主要著作有:《中華百年屈辱史》、《蔣介石傳稿》(閤著)、《中華民國史》(第三編第二捲);閤作主編《中國大百科學全書·中華民國史分捲》、《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中國全鑒(1900-1949)》等。

目錄

一開府廣州 齣師北伐
1.孫中山為國民政府奠基
2.國民革命的新局麵
3.廣州國民政府的建立
4.蔣介石奪取最高權力
5.北伐決策與初步勝利
二 遷都武漢 風雷激蕩
1.遷都的醞釀與實現
2.武漢國民政府正式成立
3.收迴漢口、九江英租界
4.初期轄區與內政設施
三 寜、漢政府的對峙與閤流
1.蔣介石轉變政策,尋找靠山
2.北伐軍占領南京、上海
3.四一二政變與南京政府開場
4.寜、漢政府由對抗到閤流
四 二次北伐 實行訓政
1.蔣介石下颱又上颱
2.二次北伐東北易幟
3.實施訓政建立五院製
4.群雄紛爭蔣鬍鬥法
5.初期外交與改訂新約
五 蔣、汪閤作重主中樞
1.“安內攘外”為基本國策
2.專製統治與文化控製
3.鎮壓福建事變和兩廣事變
4.財經措施與官僚資本
六 製定憲草 轉嚮聯共抗日
1.憲政的籌備與中止
2.調整內外政策,采取抗戰措施
3.西安事變時局轉機
七抗戰初期的舉措
1.國共閤作抗日禦侮
2.抗戰部署謀和受挫
3.防禦作戰喪失河山
4.大步集權有限開放
八 進駐重慶 風雲變幻
1.中樞遷移蔣汪分離
2.反共摩擦有限抗敵
3.國難財經官資膨脹
4.外交格局抗戰轉機
5.勝利在望軍政對策
九 還都南京 利令智昏
1.搶占地盤侵吞敵産
2.和平煙幕內戰再起
3.新簽條約辱國喪權
4.製憲國大改組政府
十 南京政府的覆滅
1.“戡亂”動員天怒人怨
2.行憲國大總統登場
3.決戰潰敗危機四起
4.和談破裂政權終結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1866~1925),從1917年至1925年先後三次到廣東建立政權,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和解放事業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作齣瞭卓越的貢獻。這是他在辛亥革命和反袁鬥爭失敗後,為堅持和發展民主主義革命,創建民主共和國,打倒軍閥,統一祖國,不斷奮鬥的光輝曆程。這一時期,改組國民黨和組織國民政府是他最為關注的重大問題。
在兩次護法運動中,孫中山用武裝鬥爭和建立政權的形式反對北洋軍閥,具有革命和進步意義,但由於主要采取依靠一部分軍閥反對另一部分軍閥的做法,不能不由妥協而連遭失敗。
在第二次護法失敗後,孫中山迴顧30年來為民國奮鬥,中間齣生入死,經過多次失敗,而“失敗之慘酷,未有甚於此役者”。在悲痛之餘,他感到過去的道路是不能繼續走下去瞭,但新的道路在哪裏,又很茫然。孫中山陷入瞭苦悶絕望之中。這時他得到瞭共産國際和中國共産黨人的真誠幫助。1922年8月,中國共産黨派李大釗、林伯渠等多次訪問孫中山,會談兩黨閤作事宜。孫中山決定接納共産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進行國共閤作。接著李大釗等共産黨員陸續加入國民黨。從1922年9月起,孫中山召開一係列有共産黨人參加的重要會議,為改組國民黨做準備。與此同時,孫中山加快瞭聯俄的步伐。1923年1月在上海經過與蘇俄特命全權代錶越飛多次會談,發錶瞭《孫文越飛聯閤宣言》,雙方認為“中國最要最急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完全國傢的獨立之獲得”;這項大事業將得到俄國人民最真摯的同情和援助。《孫文越飛聯閤宣言》的發錶標誌著孫中山聯俄政策的正式確立。
孫中山還大力組織軍事力量,開展驅逐陳炯明齣廣州的鬥爭。他命令許崇智將進駐福建的北伐軍改編為東路討賊軍,從閩南迴師廣東,直搗陳炯明的老巢;又積極聯絡和策動駐廣西西江一帶的滇、桂、粵軍,組成西路討賊軍,從西江東下,攻占廣東。1923年1月上旬,孫中山的號召得到各路軍民的響應。1月16日,陳炯明軍隊被迫撤離廣州,退往惠州等地。2月21日,孫中山抵廣州,第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
……

前言/序言


風雨百年:近代中國政治的潮起潮落 一百多年來,中國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革,從古老的帝國走嚮現代國傢,從列強環伺的弱國走嚮民族復興的輝煌。在這波瀾壯闊的進程中,政治始終是驅動時代巨輪前進的核心動力。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迷霧,深入探尋近代中國政治演變的復雜脈絡,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國傢命運的關鍵時刻與核心力量。 一、晚清的危局與變革的萌芽 近代中國的政治史,始於晚清帝國麵對空前危機時的掙紮與轉型。鴉片戰爭的炮火擊碎瞭天朝上國的迷夢,一係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權淪喪,民族危機空前。麵對亡國滅種的威脅,中國士大夫階層內部開始齣現分歧與反思。一部分人秉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推行洋務運動,試圖在維護封建統治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和技術。然而,甲午戰爭的慘敗,證明瞭僅僅學習器物不足以救亡圖存,促使更深層次的變革思潮湧動。 維新變法運動,以康有為、梁啓超等為代錶的士人,開始倡導君主立憲,學習西方政治製度,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實現中國的富強。這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雖然最終被頑固派扼殺,但它播下瞭改革的種子,喚醒瞭更多民眾對政治變革的關注,也為後來的辛亥革命奠定瞭思想基礎。 與此同時,在西方思潮的衝擊下,傳統的儒傢思想也麵臨著嚴峻的挑戰。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行者,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口號,積極宣傳革命思想,組織革命團體,為推翻清朝統治、建立共和政體而奔走呼號。他們在海外組織興中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發動瞭一係列武裝起義,盡管屢遭失敗,但革命的火種從未熄滅,最終凝聚成一股強大的革命力量。 二、辛亥革命:共和的曙光與麯摺 1911年,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拉開瞭辛亥革命的序幕。這場革命迅速席捲全國,清朝統治土崩瓦解,統治中國兩韆多年的封建帝製被徹底推翻。1912年,中華民國宣告成立,這是中國曆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標誌著中國進入瞭一個全新的政治時代——共和時代。 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這位北洋軍閥的首領,憑藉其軍事實力和政治手腕,攫取瞭民國大總統的權力,並一度復闢帝製,企圖重迴專製軌道。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瞭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護國運動最終迫使袁世凱取消帝製,但中國的政治舞颱,卻陷入瞭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麵。 民國初年,雖然有瞭共和的名稱,但其內涵卻常常被軍閥的武力所遮蔽。各派軍閥為瞭爭奪地盤和權力,連年徵戰,給人民帶來瞭深重的災難。北洋政府的統治,也因此搖搖欲墜,難以真正統一國傢,實現現代化。 三、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思想的解放與民族覺醒 在政治混亂和民族危機加深的背景下,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於20世紀初興起。這場運動以“打倒孔傢店”為口號,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舊禮教,極大地衝擊瞭傳統的思想文化體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思想傢,通過《新青年》等刊物,嚮國人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為中國的現代化注入瞭強大的精神動力。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更是近代中國政治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激起瞭全國青年的強烈憤怒,也讓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僅僅學習西方的政治製度是不夠的,必須掌握國傢的主權,纔能真正實現民族獨立。五四運動將新文化運動的思潮與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緊密結閤,標誌著中國無産階級登上政治舞颱,中國革命從此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 四、國共閤作與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嘗試 五四運動後,中國共産黨應運而生,它與國民黨共同緻力於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在共産國際的幫助下,國民黨進行瞭改組,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並於1924年召開瞭國民黨一大,實現瞭第一次國共閤作。 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旨在消滅盤踞中國的北洋軍閥,統一中國。北伐戰爭取得瞭巨大的勝利,有力地打擊瞭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為中國統一奠定瞭基礎。然而,在北伐戰爭進行的關鍵時刻,國民黨內部的分裂勢力抬頭,1927年,蔣介石發動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殘酷鎮壓瞭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第一次國共閤作破裂。 五、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抗日戰爭的嚴峻考驗 國共閤作破裂後,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建立瞭其統治,開始瞭其長達二十餘年的統治時期。這一時期,中國政治的中心任務之一是實現國傢的統一和現代化,但同時,也麵臨著來自內部的各種挑戰,如地方實力派的抗衡、黨派之間的權力鬥爭,以及日益嚴峻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然而,比國內政治鬥爭更為緊迫和嚴峻的,是來自日本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步伐不斷加快,中國麵臨著被完全奴役的危險。在民族危亡的關頭,中國共産黨提齣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倡議,呼籲全民族團結起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 經過艱苦的談判和努力,1937年,國共第二次閤作正式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初步形成。自此,中國人民開始瞭長達八年的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在以國共閤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領導下,中華民族展現齣瞭前所未有的團結和力量,付齣瞭巨大的犧牲,最終贏得瞭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洗刷瞭百年屈辱,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六、解放戰爭與新中國的建立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人民麵臨著選擇國傢發展道路的關鍵時刻。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企圖建立一個獨裁的、以其為主導的國傢。而中國共産黨則堅持人民民主的原則,主張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 1946年,國共兩黨之間爆發瞭大規模的內戰,即解放戰爭。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最終推翻瞭國民黨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站起來瞭,中國進入瞭曆史的新紀元。 七、近代中國政治的深遠影響 迴望近代中國政治的曆史,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充滿鬥爭、犧牲與探索的史詩。從晚清的變革思潮,到辛亥革命的共和曙光,再到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以及波瀾壯闊的北伐戰爭和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直至最終解放戰爭的勝利,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人物,都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嚮。 這段曆史,不僅塑造瞭中國的國傢形態,更深刻地改變瞭中國人民的思想觀念和民族精神。它告訴我們,民族獨立是國傢富強的前提,人民的覺醒是曆史前進的根本動力。同時,這段曆史也留下瞭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何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如何在多元化的政治思潮中,找到最大公約數,凝聚民族力量?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堅定不移地走符閤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本書所梳理的近代中國政治演變,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中國曆史和現實的鑰匙,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國,認識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都凝聚著無數先輩的智慧與血淚,也為我們今天的建設提供瞭寶貴的經驗與教訓。瞭解這段風雨飄搖的政治曆程,就是瞭解中華民族走嚮復興的堅實步伐,就是理解今日中國為何如此,又將走嚮何方的關鍵。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最近對民國時期的社會文化和民生百態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個時期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對國傢命運的思考。這本書的標題雖然聚焦於“國民政府史話”,但我常常在閱讀曆史時發現,政治的背後總是 interwoven 著更廣闊的社會圖景。我很好奇,在描繪國民政府的政治運作時,書中是否也會觸及到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比如,普通民眾的生活是如何受到政治變動影響的?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在國民政府時期又呈現齣怎樣的麵貌?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對權力中心的解讀,更是對那個時代人民生活狀態的細緻描摹。那些關於城市變遷、鄉村生活、以及不同階層人群的經曆,或許更能讓我們理解曆史的厚重感和復雜性。

评分

在研究曆史的過程中,我常常對不同政治派彆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和思想碰撞感到著迷。國民政府作為一個重要的政治實體,必然經曆瞭復雜的思想演變和內部的意識形態鬥爭。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對國民黨內部不同派係的政治主張、理論淵源進行深入的探討?例如,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在國民政府時期的具體實踐和演變是怎樣的?書中是否會分析當時國民黨與共産黨、乃至其他政治力量在思想上的主要分歧和爭論點?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思想的復雜性,以及這些思想如何最終影響瞭中國的曆史走嚮。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沉甸甸的曆史感,古樸的字體和泛黃的紙張觸感,讓人在翻開前就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我一直對近現代中國的政治變遷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和關鍵人物。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從“國民政府”這一核心脈絡去梳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如何描繪當時復雜的地緣政治、錯綜的人物關係,以及國民政府在內憂外患下的種種決策和應對策略的。它會不會深入剖析那些決定國傢命運的會議、條約,或是那些在曆史舞颱上叱吒風雲的政治傢們的內心世界?我希望它不僅是冷冰冰的史實陳列,更能捕捉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讓我們這些後人能夠“穿越”迴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去感受曆史的脈搏。

评分

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曆史,不能僅僅停留在宏大的敘事層麵,更需要深入到微觀的個體經曆和情感之中。這本書的書名《中國史話·近代政治係列:國民政府史話》聽起來充滿瞭學術的嚴謹性,但我更希望它能讀起來像“史話”,有故事性,有溫度。我好奇,書中是否會穿插一些鮮活的人物故事,或是講述一些被主流曆史敘事所忽略的普通人的經曆?比如,在國民政府的運作過程中,是否有那些默默無聞的公務員、基層乾部,他們的故事能摺射齣時代的變遷?我期待的是,在宏觀的政治變革之外,也能窺見那個時代個體命運的沉浮,感受曆史洪流中人性的光輝與掙紮。

评分

作為一個對軍事史略感興趣的讀者,我對戰爭的進程和策略有著特彆的關注。雖然這本書的書名是“國民政府史話”,我理解其核心在於政治,但任何一個時期的政治鬥爭和國傢命運都與軍事力量息息相關。因此,我很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國民政府在軍事上的重大戰略部署,比如抗日戰爭中的關鍵戰役,或是國共內戰時期的軍事較量。這些軍事行動的背後,必然牽涉到政治決策、資源調動以及將領的指揮藝術。我希望這本書能將政治與軍事的脈絡清晰地勾勒齣來,讓我們看到政治決策如何影響軍事走嚮,軍事勝利或失敗又如何反作用於政治格局。

評分

《中國史話·w近代w政治係列:國民史話I》從陸海軍大元帥大T本營成立Z講起,到c1949年12月蔣介石和

評分

書很好看,而且在京東買書方便便宜。

評分

還不錯,包裝也還可以.

評分

不錯

評分

《中國史話·w近代w政治係列:國民史話I》從陸海軍大元帥大T本營成立Z講起,到c1949年12月蔣介石和

評分

確實不錯

評分

還不錯,包裝也還可以.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