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经典碑帖辑选:颜真卿祭侄文稿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辑选:颜真卿祭侄文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灿波,杨中雄 编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8009832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7777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颜真卿《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原本为行草墨迹,稿为白麻纸本,二十五行,二百三十四字,又改易三十四字,共二百六十八字。纵二十八点二厘米,横七十二点三厘米。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一鲜于枢、明吴廷等收藏,后辗转入清内府。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颜真卿(公元709年~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
   此稿是颜真卿侄季明与其父杲卿在安史之乱中殉国后,颜真卿于乾元元年(785年)祭侄灵前,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所写,时有涂抹,用笔随书家情绪跌宕起伏,而绝无匠意,是情感与笔法的完美结合。作品汪洋恣肆、而又凝重道劲,笔势雄奇、姿态横生,正如苏东坡所说“书法无意乃佳”。尤其在此帖中,行笔和笔锋变换之法精妙绝伦。
   《祭侄文稿》为颜书行草头一位,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元代鲜于枢将其与王羲之《兰亭序》媲美,评其为“天下第二行书”。此帖与《争座位帖》、《告伯父稿》并称颜真卿著名行书三帖。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柳公权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字诚悬。祖父柳正礼,时任唐邠州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其兄为唐名臣柳公绰。

评分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

《黄州寒食诗帖》是宋朝苏轼行书的代表作,纵长三十四点二厘米,横长一百九十九点五厘米。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评分

还行,看着不错,一整张的。怀素《自叙帖》,纸本,纵二十八点三厘米,横七日五十五厘米。共一百二十六行,六百九十八字。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七七七年)。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电是其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征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怀素,约活动于八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本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生于湖南零陵县,后移居长沙。自幼热衷于草书艺术,其个性洒脱,书法造诣颇高,受到颜真卿等书家、诗人及名流贵胄的称赏,纷纷赠以诗文。他摘录部分赠诗和序,以狂草写成此卷。明文征明题《自叙帖》曰:『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包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此帖笔画圆转道逸、锋芒锐利,人称『铁画银钩』。全卷草势连绵,极富动感,若蛟龙出海、凤翔寰宇,变化神妙而又不失于规矩法度,已臻草书艺术表现力的极致。

评分

,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占卜小吏没有什么区别,我也以此为耻,请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于是升任右司郎中,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1]

评分

评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