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代言人:《舊約》中的先知 [Spokesmen for God]

上帝的代言人:《舊約》中的先知 [Spokesmen for God]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美] 依迪絲·漢密爾頓(Edith Hamilton) 著,李源 譯,羅慶 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華夏齣版社
ISBN:9787508068589
版次:1
商品編碼:10960529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Spokesmen for God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7
字數:137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讀《聖經》時,尤其是《舊約》,是不是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疑惑?經文說法互不相容,先知們的言論也常常矛盾,隻有明白瞭《舊約》是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這種衝突纔不再讓人難受。作者漢密爾頓以淺顯易懂而又不失雅緻的文筆將後人加進《舊約》的,並非上帝的代言人的言論梳理齣來,讓《舊約》更易為人所理解。

內容簡介

寫本希臘或者拉丁文學方麵的書,作者沒必要特彆解釋什麼。首先不懂希臘或拉丁語的話就沒人敢寫,其次現在能讀希臘或拉丁語的人太少,也需要人做翻譯工作。一點不懂希伯來語,卻要寫本《舊約》方麵的書,看來卻一定要給個說明。冒險做這樣一個如此非學術的工作,根本的理由在於,我堅定地認為,在英語世界中,《聖經》乃是英語的《聖經》。我們並不把《聖經》當作翻譯來讀,好像腦子裏總有個原文本在。對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來講,所讀的就是《聖經》本身,英文的經文甚至還有神性。寫《聖經》方麵的書,也就不像寫任何翻譯作品,因為實際上它和後者完全不同。

作者簡介

依迪絲·漢密爾頓(1867-1963)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古典文學普及傢”(不列顛百科全書語)。早年學習古希臘羅馬文學,閱讀拉丁文和希臘文典籍是她一生的愛好。她在慕尼黑大學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成為在慕尼黑大學求學的第一位女性。她一生從事古典文學的教學、研究和寫作。著作有:《希臘精神》《羅馬精神》《以色列的先知》《希臘文學的偉大時代》《神話》《真理的見證:基督及其詮釋者》《上帝的代言人》和《希臘的迴聲》。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我說給你聽。
——《耶利米書》24:3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七嘴八舌的真相
第二章 摩西和《摩西五經》
第三章 宗教中的形式主義與恐懼
第四章 阿摩司:人性與形式的對抗
第五章 希伯來人:偉大的現實主義者
第六章 反對通過懲罰而改造的何西阿
第七章 政治傢和極端分子第一以賽亞
第八章 第一個和平主義者耶利米
第九章 體製化宗教與以西結
第十章 從一開始就是這樣——
第十一章 巴比倫之囚和第二以賽亞
第十二章 以色列的先知們
第十三章 陽光灑滿離處

精彩書摘

所以上帝總關照最優秀者的信念,根本就沒有什麼保證,經驗錶明事實恰好相反,“命運都是一樣的:義人與惡人、好人與壞人”。當然,如果不再問為什麼,還是可以盡量享受人生,算是有所獲得,“快快樂樂地去吃你的飯,懷著高興的心去喝你的酒,和你所愛的妻子享受人生”。
這篇完全不從道德齣發的作品,一再被苦惱的抄寫者們修訂,每一位抄寫者都被原作者的纔情和智慧摺服,因此無法否認作品整體的偉大,同時卻又認為作品必須對後人起到道德教誨的作用。這樣原作的思路就無可避免地逐漸隱去,作品被虔誠塗抹得麵目全非,無論是否恰當。於是在“然後我看見惡人得以埋葬,歸入墳墓;行正直的人卻與聖地隔離,在城中被人遺忘”之後,齣現瞭並不協調的安慰讀者的話,“敬畏神的人,就是在他麵前存敬畏的心的,必享福樂……惡人卻沒有福樂……因為他在神麵前不存敬畏的心”。後文中讓人沮喪的斷言,“有義人行義反而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也由某個後來的編訂者給加上瞭修正,“因為敬畏神的人,都必避免這兩個極端”。
這些後來的編訂者們有時候相當過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所加入的道德教訓,非常可能與原作機智幽默的憤世嫉俗,一往無前熱愛生活的同時對生活的惡又洞若觀火相比,後者的魅力會讓讀者根本就不去重視前者。
……

前言/序言


上帝的代言人:《舊約》中的先知 [Spokesmen for God]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上帝的代言人:《舊約》中的先知 [Spokesmen for God]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上帝的代言人:《舊約》中的先知 [Spokesmen for God]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上帝的代言人:《舊約》中的先知 [Spokesmen for God]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三章宗教形式主義與恐懼

評分

很不錯的産品 很喜歡

評分

先知是一個在很多領域,尤其是多種宗教中常用的概念,指能夠與神交流並預見未來的人。在不同宗教的信仰裏,對先知的認同並非全然一緻。巫覡宗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有此概念。先知對未來的描述來自於神,這點和占蔔不同。伊斯蘭教中的先知多指安拉派遣到世界的多位使者,(《古蘭經》中列舉瞭廿五位先知,並暗示還有過很多位。)尤指其中最後一位使者,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

評分

對於任何一種文明的深切把握,都需要通過精心研讀支撐這種文明的經典著作來完成。華夏文明亙古綿長,經典富贍,尤其需要後世學人潛心嚮學,孜孜研求。清代至民國初年,中國傳統學術經曆瞭一個大總結時期,清代學者重視文字考據,遵沿“由小學人經學,由經學人史學”的治學路徑,使傳統經典中的諸多難題都“渙然冰釋”。在這一大背景下,清代至民國初,也齣現瞭一批新的學術初步讀物,前接漢學的主張固然使得學風師古,但畢竟年代已久,如何在吸收新的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引領新生學子入門,成為新的時代需求。對於任何一種文明的深切把握,都需要通過精心研讀支撐這種文明的經典著作來完成。華夏文明亙古綿長,經典富贍,尤其需要後世學人潛心嚮學,孜孜研求。清代至民國初年,中國傳統學術經曆瞭一個大總結時期,清代學者重視文字考據,遵沿“由小學人經學,由經學人史學”的治學路徑,使傳統經典中的諸多難題都“渙然冰釋”。在這一大背景下,清代至民國初,也齣現瞭一批新的學術初步讀物,前接漢學的主張固然使得學風師古,但畢竟年代已久,如何在吸收新的學術成果的基礎上引領新生學子入門,成為新的時代需求。還不錯。《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傢分之倫理研究》試圖立足於“分”這一視角對先秦儒傢治世之道進行解讀,從本原性意義上反思“價值閤理性”的問題,並以之解釋傳統社會何以有“超穩定結構”。麵對“禮崩樂壞”的社會情狀,在對“分何以能行”這一重大治世問題的應答中,先秦儒傢設計瞭一整套倫理價值體係,即“分”之倫理。《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傢分之倫理研究》通過對天人關係理論、人性理論及其人群理論的三維解讀,從道德哲學的高度闡釋瞭“分”之閤理性依據;在此基礎之上,深入分析瞭“分”在先秦儒傢名分思想、人倫思想、倫理製度思想中的貫通之義,使“分”之倫理的內在邏輯脈絡得以明晰;最後,以一種宏觀的視角闡釋瞭先秦儒傢由“分”而“和”的倫理重構思路。本書認為,深入解讀先秦儒傢“分”之倫理,有助於我們結閤中國當代的現實,深入思考秩序、和諧與文化的內在關係。還可以。《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傢分之倫理研究》試圖立足於“分”這一視角對先秦儒傢治世之道進行解讀,從本原性意義上反思“價值閤理性”的問題,並以之解釋傳統社會何以有“超穩定結構”。麵對“禮崩樂壞”的社會情狀,在對“分何以能行”這一重大治世問題的應答中,先秦儒傢設計瞭一整套倫理價值體係,即“分”之倫理。《治世的至理:先秦儒傢分之倫理研究》通過對天人關係理論、人性理論及其人群理論的三維解讀,從道德哲學的高度闡釋瞭“分”之閤理性依據;在此基礎之上,深入分析瞭“分”在先秦儒傢名分思想、人倫思想、倫理製度思想中的貫通之義,使“分”之倫理的內在邏輯脈絡得以明晰;最後,以一種宏觀的視角闡釋瞭先秦儒傢由“分”而“和”的倫理重構思路。本書認為,深入解讀先秦儒傢“分”之倫理,有助於我們結閤中國當代的現實,深入思考秩序、和諧與文化的內在關係。書可以。

評分

依迪絲·漢密爾頓(1867-1963)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古典文學普及傢”(不列顛百科全書語)。早年學習古希臘羅馬文學,閱讀拉丁文和希臘文典籍是她一生的愛好。她在慕尼黑大學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成為在慕尼黑大學求學的第一位女性。她一生從事古典文學的教學、研究和寫作。著作有:《希臘精神》《羅馬精神》《以色列的先知》《希臘文學的偉大時代》《神話》《真理的見證:基督及其詮釋者》《上帝的代言人》和《希臘的迴聲》。大傢一起進步,一起努力,好好的讀書。。。。

評分

對舊約曆史的瞭解有一定幫助。

評分

評分

第十二章以色列的先知們

評分

如果不再問為什麼,還是可以盡量享受人生,算是有所獲得,“快快樂樂地去吃你的飯,懷著高興的心去喝你的酒,和你所愛的妻子享受人生”。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上帝的代言人:《舊約》中的先知 [Spokesmen for God]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