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1版,2007年第2版,到手的是2012年的3印,沒有任何的修訂。
評分陳與義集原為其學生周葵編,共10捲,早佚。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鬍稚箋注《 簡齋詩集》30捲(附《無住詞》1捲)刊刻問世,《四部叢刊》即據此影印,並附印元刊《 陳簡齋詩外集》。1982年,中華書局齣版的《陳與義集》即以鬍本為底本
評分中華書局的這套書,從學術方麵沒得說,版式、印製沒特色也沒什麼差池,隻有定價確實有些高,這種簡裝書多數是買來讀的,而讀這種書的人,大多又經濟不甚寬裕,所以雖然很好很想都收瞭,但還是要熬到有活動價格差不多時纔入手。
評分陳與義詩作最逼近杜詩的是七律。像《登嶽陽樓》之一、《巴丘書事》、《再登嶽陽樓感慨賦詩》、《除夜》等,雄渾悲壯,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詩 2首、《除夜》等則以清迥峭刻見長。五言古詩寫景造意,接近謝靈運、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間寫景:"魚遊水底涼,鳥宿林間靜。談餘日亭午,樹影一時正。… 微波喜搖人,小立待其定。"觀察細密,造語工緻。七言絕句重在意趣,格調清婉,如《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於興寄,或活用典實,屢見新意,耐人尋味。陳與義亦擅詞作。〔臨江仙〕中的"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等名句都為人稱誦,鬍仔、黃□等人對他也有較高的評價。總的說來,他的詞作以清婉秀麗為主要特色。陳與義集原為其學生周葵編,共10捲,早佚。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鬍稚箋注《 簡齋詩集》30捲(附《無住詞》1捲)刊刻問世,《四部叢刊》即據此影印,並附印元刊《 陳簡齋詩外集》。1982年,中華書局齣版的《陳與義集》即以鬍本為底本陳與義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謙虛謹慎。被他推薦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從來不嚮外人流露,也不嚮被推薦、提拔的人錶白,更不提齣任何要求。因此,他在士大夫階層中具有較高的威望。朝臣們多願嚮他坦露心跡或請求指正迷津。當時,丞相趙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謂中原有可圖之勢,宜便進兵,恐他時咎今日之失機。”高宗說:“今梓宮與太後、淵聖皆未還,若不與金議和,則無可還之理。”丞相的意思是,多數人主張打迴汴京,收復中原,若不如此,恐怕將來因失去機會而受到追究。而高宗則認為,二帝被擄,連同太後、嬪妃、宮女都在金人手裏,若不議和恐難於返迴。陳與義聽瞭之後,贊成丞相的用兵,反對高宗的議和,便婉轉地說:“若和議成,豈不賢於用兵;萬一無成,則用兵必不免。”高宗曰:“然。”從道理上以為陳與義的話很對,但事實上他甘心於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殘喘。陳與義看齣高宗無意收復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辭退職,朝廷復以資政殿學士(授予罷政宰相的職銜)知湖州,加提舉臨安洞霄宮(今浙江餘杭西南,宋代凡執宰大臣去位者,皆以提舉洞霄宮係銜)。紹興八年(1138年)十一月病逝,終年四十九歲。
評分中華書局的書是經典中的經典
評分江西詩派三宗之一,詩學杜甫
評分此後緋衣復誰解,當時紅豆已全荒。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陳與義與呂本中有過交往,但呂本中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並未列陳與義之名。宋人也有稱他崇尚陳師道的,但多數人認為他於杜甫。元代方迴在《瀛奎律髓》中稱杜甫為江西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陳與義不是江西人,作詩重錘煉,固然有與陳師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與黃庭堅的好用典、矜生硬, 迥然有彆,不應列入江西詩派。 《吳中先賢譜》 蘇 文 編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