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寜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站在園林觀賞和傢庭養竹的角度,係統地介紹瞭我國竹子的栽培曆史、竹文化的形成、觀賞竹的形態特徵、栽培管理、病蟲防治、園林應用,尤其是傢庭盆栽、盆景製作等方麵的知識,介紹瞭25屬160個觀賞竹種,並收錄瞭多首曆代詠竹詩詞。非常適閤廣大愛好者、園林工作者、盆景製造者以及農林院校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張文科,1963年生,河南省鄢陵縣人。農藝師,河南省勞動模範、縣專業技術拔尖人纔。1982年畢業於河南省農業學校,1993年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1999-2000年在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學習。現為中國花卉協會員,鄢陵縣花卉辦公室主任、河南省花協鄢陵縣委員會主任、縣政協常委。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栽培與應用的研究,先後獲得農業部、市級科技成果奬7項,發錶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前言
1 竹曆史
1.1 竹的栽培史
1.2 竹的應用史
2 竹文化
2.1 遠古時期,奠定瞭竹文化發展基礎
2.2 夏至戰國時期,竹文化輪廓形成
2.3 秦至隋朝時期,竹文化日趨成熟
2.4 唐宋時期,竹文化空前繁榮
2.5 元明清時期,竹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3 形態特徵
3.1 竹子的地下莖
3.2 竹稈
3.3 竹枝
3.4 葉與籜
3.5 花與果
4 主要竹種
4.1 單軸型觀賞竹
4.2 閤軸型觀賞竹
4.3 復軸型觀賞竹
5 分類分布
5.1 竹係統分類的曆史與現狀
5.2人為分類
6 生長發育
6.1 散生竹的生長發育
6.2 叢生竹的生長發育
6.3 混生竹的生長發育
6.4 竹子開花與結實
7 引種繁殖
7.1 觀賞竹的引種
7.2 觀賞竹的繁殖
8 栽培管理
8.1 觀賞竹的栽培
8.2 觀賞竹的管理
9 病蟲防治
9.1 觀賞竹的病害及其防治
9.2 觀賞竹的蟲害及其防治
10 園林應用
10.1 觀賞竹的應用價值
10.2 觀賞竹的園林應用
10.3 觀賞竹的傢庭盆栽應用
附錄
(1)曆代詠竹詩詞選輯
(2)傳說故事
(3)文字語匯
精彩書摘
在長沙左傢公山一座戰國古墓中齣土的,是支用實心竹杆為筆管的毛筆,其形製與今天的毛筆沒有本質的區彆。
詩歌的創作也已涉及到竹子。如《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詩,直接提及的有五首,齣現七次;間接提及的有幾十首之多。如《詩經?衛風淇奧》日:“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竹子,還被廣泛用於工程設施建設和兵器。據《史記?河渠書》載,戰國著名水利專傢李冰主持修建的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伐竹編巨籠,築成石籠大堤實現分流的,使300多萬畝農田變為肥田沃壤,奠定瞭天府之國的基礎。用竹子作建築材料在少數民族中相當普遍,以雲南南部最為典型,流傳至今。《周禮》中記載:“六弓、王弓、弧弓,以射革弓;夾弓、庚弓以射韆侯、鳥獸;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證明周代已用竹製作兵器或狩獵工具。曾侯乙墓齣土的大量兵器有450件,其中弓箭最多,弓箭上漆孔、細畫,極為精巧,反映瞭當時人們竹製品製作技藝達到瞭相當高超的水平。
由於竹子在當時的曆史進程中發揮瞭重要作用,人們贊竹、詠竹的詩歌等文學作品也就應運而生。最早吟詠竹子的,要數《詩經》和《楚辭》。如《衛風?淇奧》中就有“綠竹猗猗”“綠竹青青”“綠竹如簀”的詩句,用來烘托環境,比喻“有匪君子”的神采。《小雅?斯乾》則有“如竹苞矣”的句子,形容人們像竹子一樣緊密團結在一起。詩人屈原也留下瞭“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的詩句,將竹子聚群叢生、剛直挺拔的特點和人們的精神氣質聯係起來。
2.3秦至隋朝時期,竹文化日趨成熟
秦統一中國後,結束瞭春鞦戰國諸侯割據,長達550年的混亂局麵,也促進瞭竹文化在傳承春鞦戰國時期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並日趨成熟。
竹子的加工深度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廣度大為增強。如毛筆的製作與使用更加普遍。考古發掘這一時期的毛筆也就多起來。如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齣土瞭3支,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齣土瞭2支,甘肅武威磨咀子東漢墓齣土瞭2支。這些毛筆與戰國時期的毛筆有明顯的不同。戰國時期以毛纏縛於筆杆一端作筆頭,而秦漢時則改為將先製作好的筆頭安裝於鏤空的筆杆一端。竹已被深加工用來製作“竹布”。晉.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記載:“箬竹,葉疏而大,……彼人取嫩者、浸紡績為布,謂之竹練布。”,“竹籜也被用來編製成帽子,稱為竹葉冠、“劉氏冠”,因劉邦沒有發跡時曾戴過這種用竹籜製作的帽子。
精細竹簡的製作及廣泛的使用,推動瞭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竹(木)簡和縑帛是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並從宮廷和官方走嚮民間。到瞭東漢,雖然蔡倫發明瞭紙,但當時並沒有取,代簡帛。如從湖北雲夢秦墓中齣土的《為吏之首》《大事記》和《郡騰文書》是書寫在竹簡上的;馬王堆漢墓齣土瞭詳細記載墓主隨葬物品清單的“遺冊”,是書寫在竹簡上;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齣土的如《墨子》《晏子春鞦》《孫子兵法》《六韜》等大批先秦著作和《漢元光元年曆譜》等珍貴史料也都是書寫在竹簡上的。因此,由於竹簡、縑帛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
地位和巨大貢獻,古人就用竹帛、竹素代指書籍和曆史。晉陸機的《長歌行》就有“但恨功名薄,竹帛無所宣”的句子。同代的張景陽在《雜詩》中有“遊思竹素園,寄辭翰墨林”的詩句。
竹子在建造房屋、交通運輸、舟楫航行、農業生産、軍事領域及朝廷施政等方麵發揮瞭重要作用。當時,不論是官方或民間,用竹建築材料都比較流行。《漢書?禮樂誌》記載瞭用竹子建造的竹宮:“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於祠壇,天子自竹宮而拜望。”西漢時,以竹木為筏,作為運載牲畜和貨物的交通工具;以竹為釘,作為造船的零件;竹纜,更是舟楫航行、竹木排運所必備,逆流航行時以竹纜在岸上牽引。在生産上,四川自流井鹽區采用“吊筒吸鹵法”采鹽,現稱為“提撈法”,就是先用“破竹纏繩,夾懸鐵錐”來舂掘鹽井,後用竹竿通節(留底節不通)吸鹵入筒,從而把鹵水打上來煮鹽。在古代軍事上,漢時就有用於攻戰運兵的“簞”,簞即大竹筏。而攻城用
的“竹龍”當兵器用的弓、箭等,更是軍事上不可缺少的。古代朝廷在授予權力、調兵遣將、傳達命令等施政時,常以竹符作為憑證,上書文字,一分為二,各存其一,用時相閤為信。漢時使用較多的有三種,一日“行使符”,是地方官行使權力的憑證;二日“符傳”,是指揮作戰,統帥軍隊的憑證;三日“符節”,是對外派遣使臣的憑證。大臣們上朝時手中拿的用來指畫記事用的狹長闆子,名日“朝笏”,有的就是用竹片製成的。
這一時期,人們不僅充分挖掘瞭竹的實用價值,更重要的是人們對竹的認識得到瞭升華,上升到瞭精神境界,從而推動竹文化有瞭一個重大發展。當時,人們愛竹入迷,乃至齣現瞭竹崇拜,賦予竹降子延壽的神奇力量。北魏時,在今山東、浙江部分山區盛行“夏種樹,鼕種竹”的誕辰習俗,以祈求人的生殖力和生命力像竹一樣強盛,子孫後代繁衍不息。這時的名士文人已將竹人格化,把它當作剛直不阿,高潔堅貞的象徵,以竹喻人、賞竹詠竹之風日盛。據《太平禦覽》記載,晉代大書法傢王徽之(子猷),官至黃門待郎,性格剛直,生性愛竹,曾“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嘯詠良久,直指竹日:何可一日無此君!”他平生愛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再如王羲之的《筇竹杖貼》、戴逵的《鬆竹贊》、南齊詩人謝眺的《鞦竹麯》《詠竹》等作品,是留給後人的佳作名篇,開創瞭詠竹詩這一詩歌新門類的先河,對後人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參見附錄A)。
2.4唐宋時期,竹文化空前繁榮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和鼎盛時期。隨著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傳統竹文化也達到瞭空前的繁榮,並延續至宋代。
這一時期,竹在經濟領域發揮瞭更大更全麵的作用。唐宋兩朝朝廷都對竹的栽培和加工高度重視,唐朝在將作監內專設瞭專門管理竹材的官員。司苑內設置瞭上林署,專門負責竹木栽培。宋時,竹作已獨立為將作監的一作,規模比唐時更為龐大,每年采購用於加工的原竹就達五十萬竿。
宋時,竹開始用於建造竹索橋。如在四川都江堰附近就有一座以竹子為主要材料建的竹索橋。著名詩人範成大對此橋作瞭詳細的記述:“長百二十丈,分為五架,橋之廣十二繩,相並排連,上布竹笆……掛橋於半空。”我國現在仍保存有古老的竹索橋,如灌縣珠蒲橋就是約公元960年建造的。竹作為建材,在建造房屋時常被采用,特彆是南方農村尤為多見。蘇東坡在文章中說“(嶺南人)庇者竹瓦。”就是在建房時以竹作瓦。王禹的《黃風竹樓記》記載得更加明白:“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是,以其廉價而工省也。”竹被打通竹節後,常用來當作引水的水管、槽道,用於農業灌溉和日常飲水,稱為“竹筧”。白居易在《錢塘石記》中寫道:“(錢塘湖)北有石函,南有筧,每減一寸,可溉十五餘頃。”陸遊的《劍南詩稿》中也提到“地爐枯葉夜煨竽,竹筧寒泉晨灌蔬”。
這一時期,竹在文化領域的作用發揮得更是淋灕盡緻。一般認為,竹紙的起源在晉代的中晚期。北宋時,竹紙開始使用,到南宋時已普遍使用。北宋書法傢描摹的晉王羲之的《雨後貼》和王獻之的《中鞦貼》就是寫在竹紙上的。這兩件作品現在就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米芾、蘇東坡等宋代著名書法傢對竹紙十分欣賞,稱贊竹紙“滑,發墨,宣筆鋒,舒舒雖久,墨終不渝”。姚黃、學士、邵公三種竹紙是當時最有名的,受到書傢喜愛。到南宋時,因為製造規模不斷擴大,製作工藝不斷改進,竹紙成瞭與楮皮紙相媲美的書寫紙張,甚至逐漸取代瞭享譽日久的剡溪騰紙。
……
前言/序言
我國人民曆來喜愛竹子。竹子雖無牡丹之富麗,鬆柏之偉岸,桃李之嬌艷,蘭草之芳香,但她虛心文雅、高風亮節、挺拔秀麗的特徵,寒鼕不凋、四季常青、姿態優美的風韻,不畏逆境、堅忍不拔、寜摺不屈的品格,坦誠無私、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為人們所稱頌。當人們在工作之餘漫步於青青竹林之中時,一種自然舒適和愜意便會油然而生,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難怪蘇東坡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王徽之發齣“何可一日無此君”的慨嘆。因此,公園裏,村寨旁,一叢叢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瞭人們的生活,又陶冶瞭人們的情操。自古以來,竹就是園林觀賞、傢庭栽植和改善生態環埂的重要材料.並且在社會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書從園林觀賞和傢庭盆栽的角度介紹竹的栽培、應用以及深厚的文化背景。我國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傢。在秦朝時秦始皇就把竹子作為觀賞植物栽植於宮廷園林之中,漢代以後的應用就越來越普遍。在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縣縣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就發現瞭竹子的實物,可正在原始社會時期竹子和人們的生活就有瞭密切關係。我國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就是開始瞭竹簡的使用,使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尚書》《禮記》和《論語》等得以保存和流傳,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揭開瞭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中齣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齣毛筆書寫的硃墨字跡。利用竹子的另一項偉大成果是造紙。明代《天工開物》中作瞭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用竹造紙,標誌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促進瞭中國文化的繁榮。從竹簡開始到竹紙齣現,竹子在文化發展史上始終占有重要地位,對保存人類知識,形成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起到瞭直接和間接的作用。因此,本書第1章和第2章比較係統地介紹瞭我國竹子的栽培應用史和傳統竹文化的孕育發展過程,並在附錄中收錄瞭曆代大量詠竹詩詞,收集瞭有代錶性的竹傳說故事和竹文字語匯。
該書重點介紹瞭25屬80個觀賞竹種,列錶介紹瞭80個觀賞竹種,其拉丁學名依據《花卉標準匯編》(中國標準齣版社),各屬的排列順序依據其拉丁學名第一個字母的排列順序。為瞭盡量壓縮篇幅,隻突齣介紹各個竹種的觀賞形態、主要習性和分布,他方麵不再涉及。第10章主要介紹觀賞竹在園林造景上的應用,其中重點介紹瞭觀賞竹的價值及其在傢庭盆栽中的應用。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主要參考引用 (含圖片)謝孝福編著的《觀賞竹》、吳著富主編的《鹹寜竹文化》、江澤慧編著的《世界竹酚>、《竹子研究匯刊》雜誌中的部分論文以及浙江安吉竹博園、安吉竹鄉竹製品商行、雲南巨龍竹網、江西泰和珍稀觀賞竹繁育基地等單位的資料與圖片。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劉青林為本書作全麵審閱。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編著者
2003年12月10日於中國農業大學
竹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