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粉碎机 [What is the Fact]

谣言粉碎机 [What is the Fact]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果壳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046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0549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What is the Fac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实验班提优训练: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国标江苏版)》所有习题均来自教育发达地区的重点班或名校实验班与提高班,内容“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适宜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学生提优训练使用。
   与教材同步到每个课时,以“基础巩固提优”“课外拓展提优”和“自主探究提优”为序,快速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在成绩的分水岭处对有志者给出全新的跳板与平台。依照新课标情境下的中考题型,由易到难,梯度分明。
   英语分册各单元有一套“单元综合提优测评卷”,从初一到初三,题型新颖,素材与时代同步,基础知识运用题紧密结合单元内容,综合运用题贴近相应年级中等学生水平,从而达到夯实基础、着眼运用之目的。
   所有习题均不仅给出参考答案,还同时提供思路点拨、失误警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检测,使教师和家长使用方便。
   苏、浙、皖、鲁、豫、鄂、湘、冀等省教育发达地区近3年培养出数百位中考和竞赛状元的实验班、重点班、提高班116位特级教师联袂打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207位本科生、硕士生全程验题,使《实验班提优训练》品质精良、值得信赖。

作者简介

果壳,国内首家泛科技垂直网站,一个开放、多元的泛科技社区,秉持“科技有意思”的理念,致力于提供负责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题内容,对身边的生活进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读,并唤起大众对科技的兴趣,让科技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科技将为你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内页插图

目录

序一 人人有台“粉碎机”
序二 这一代人的恐惧与焦虑

食物现场调查
致命食物不可不防
咖啡超三杯,胸部会变小吗
转基因食物导致仓鼠不孕是真的吗
不可迷信的解酒
草莓畸形膨大会致癌吗
转基因玉米惹的“祸”
转基因作物的准入是非
圣女果是自然的恩赐还是转基因产物
泡面,你敢吃吗
西瓜变炸弹的“幕后推手”
转基因玉米和帝王斑蝶
“晚上一杯奶,有个好睡眠”

健康,不简单
隐形眼镜会导致白内障吗
你也被酸性体质忽悠了吗
维生素C预防和治疗感冒可靠吗
经期洗头容易患癌吗
分血型减肥--幻想中的捷径
“宿便”,想当然的健康杀手
家庭厨房也能自制春药吗
去屑洗发水会导致胎儿畸形吗
疫苗与孤独症的是是非非
喝小分子水治心血管病可能吗
“咖啡不加糖,香浓好灌肠”

危机边缘:阴谋与真相
日本地震可能是核试验吗
亚丁湾“星门”之谜
“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是骗局”
快餐店的恐怖流言
墨西哥“外星婴儿”现形记
“迷魂药”有可能存在吗
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医学界的惊天“阴谋”
关于地震的数字游戏

数字陷阱&概念坑
“好心肠的”谣言
谣言粉碎实验室



精彩书摘

脑屏障的通道--就像高峰时间段的地铁入口一样--反而会降低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所以,与其喝牛奶助眠,不如吃些饼干。碳水化合物会刺激胰岛素的合成,而后者可以促进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进入肌肉组织,间接导致支链上芳香族基团的色氨酸的相对浓度上升。这么一来,色氨酸更容易进入大脑,人就会变得昏昏欲睡。如果你用一大碗夜宵取代牛奶,你也许会更易入眠(当然,也更易体会到什么叫“马无夜草不肥”)。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已经想到空腹服用色氨酸可以帮助入睡吧,事实也是这个样子的。美国曾有L-色氨酸补剂(每日剂量约1000~2000毫克)出售以治疗失眠、抑郁等,但FDA在1989年召回了这种补剂,因为研究发现,这种补剂有可能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不过,也只是有可能而已,它们与L-色氨酸补剂的具体关联至今尚无定论。
其实,让人感觉有助入睡的很可能是牛奶的热度而非牛奶本身。有研究证明,皮肤温度上升则入睡速度加快。但大部分时候,一杯到胃肠道里的牛奶并不足以让你的皮肤温度有明显上升。相比之下,一个热水浴会有效得多。
结论:谣言粉碎。牛奶可催眠主要是心理上的安慰剂效应。牛奶中的确含有能助人入睡的L-色氨酸,但其含量并不足以助人入睡,且牛奶中的色氨酸并不能很好地被大脑吸收。与其靠牛奶催眠,不如在睡觉前吃个夜宵,或是洗个热水澡效果来得更好。
……

前言/序言

  序一 人人有台“粉碎机”
  徐来(果壳网主编)
  “谣”,用《尔雅》中的解释就是“徒歌”,随口唱唱的,所以古人常常谣谚并称。后来,这种“口头文学”被用来制作预言,也就是所谓的谶谣。再后来,谣又长出了各种枝蔓,收进各种上下左右前后古今的离奇故事。随口唱唱的,变成随口说说的。谣谚成了谣言。
  科技领域是谣言的重灾区。这并不难理解,正如阿瑟克拉克所说,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和魔法难辨差异。既然是巫魔一路,自然也就有了被叉上火刑架的资格,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科技这玩意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是想避就能避得了的。无论愿不愿意,它已经而且会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只不过,科学话语的专业性、奇怪的创作冲动、复古思潮的影响、由不信任引发的阴谋论以及逐利的商业动机随时都可能给我们平淡无奇的科学生活使一个绊儿。
  从这个意义上说,做科学传播就是不停地与那些科学谣言做斗争:食物相克、养生产业、食品安全、外星文化……
  其时,正当果壳网草创。以唤起大众对科技的兴趣为主旨,以科技已经且必将继续改变每个人生活为信念,我们建立了“谣言粉碎机”这个主题站,以期能以最直接的方式,介入公众最渴求、最希望得到解释的内容。
  多年以来,中文互联网世界的信息洪流一直都脱不了“泥沙俱下”的评价。如何在这个局面下生产优质的、足以让读者信赖的内容,自然就成了果壳网及谣言粉碎机主题站工作的核心。
  此前,在面对专业领域的疑惑时,大众媒介习惯于通过对专家的采访来梳理、解答专业问题。这个做法快捷、直接,对大众媒体来说或许是恰当的。不过,专家的答复很有可能会受到研究领域、答复准备等条件的限制,大众媒体在信源选择、内容剪裁方面也很有可能出现误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疏漏,造成乌龙报道、瑕疵报道。“专家变成砖家”的结果,与此类报道关系密切。
  谣言粉碎机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们并不谋求资深业内专家来为公众解说专业知识。我们更倾向于与相关专业的学生,青年教师及技术、研究人员合作,一方面提供更为快捷、详细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协助青年科学作者们提高与一般公众沟通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谣言粉碎机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查证与解说来分析流言。这使得我们所制作的绝大部分内容,以科学共同体的集体认知作为基础。我们力求每一个数据、每一个重要的观点都来之有源,建立在科学界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共识之上。这个做法会尽可能避免因为个人的认识、判断或者疏漏而导致的事实偏差。在内容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厌其烦地将探索过程描述完备,相应的“参考文献”也一一胪列。这个过程,也为普通读者理解科研工作、掌握分析技巧提供了可能。
  如前所述,泛科技谣言的来源,大概有5种情况:科学话语的专业性、奇怪的创作冲动、复古思潮的影响、由不信任引发的阴谋论以及逐利的商业动机。
  ○ 科技话语的专业性使大众媒介和一般读者很难确切把握其中的微妙之处,再加上大众媒体在制造新闻兴奋点的时候,又常因为种种原因,有意无意地歪曲、掩盖、模糊一部分事实,造成误会。同时,由于媒体在新闻技巧上的疏漏,比如使用不当信源,对内容给予不当解读甚至误报,也会成为泛科技谣言的源头。
  ○ 奇怪的创作冲动,说的是一种名为“钓鱼”的行为。造作者故意撰写包含伪术语、伪理论,但又符合一些人内在期许的文章,诱使后者转载、援引,起到嘲弄的效果。著名的《高铁:悄悄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一文即是“钓鱼”的典范,在温州动车事故之后,它甚至被误引入公开报道。一些典型的搞笑新闻,比如《洋葱新闻》、《世界新闻周刊》的内容,也曾经被媒体、网友误作真实信息引用。此外,一些科技媒体的愚人节报道,《新科学家》就曾遭遇此种情况。
  ○ 复古思潮的影响表现为,人们更倾向于信任传统的观念与方法,而排斥新的或者自己不熟悉、没有听说过的方法。特别是当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对实际生活并不产生恶性影响,或者成本很低时,人们尤其倾向于保守态度—各种“食物禁忌”即属此列。
  ○ 由不信任引发的阴谋论,最典型的案例是各种灾难传闻以及与外星人、UFO有关的流言。在此类话题面前,很多人将官方、半官方机构视为“信息隐藏者”,将科学报道者视为其同谋。在自然灾害之后,阴谋论横行的情况通常都会加剧。
  ○ 逐利的商业动机造就泛科技谣言的案例,最著名的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案例。当时有谣言称,美国一家著名日化公司的圆形老人头像商标被诬是魔鬼的标识。这个谣言给该公司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事后的调查发现,这个谣言的源头来自另一家公司的产品销售商——相关的诉讼一直到2007年才终于尘埃落定。
  泛科技谣言的成因如此多样,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面广量大,乍一看或许确实会让人产生目迷五色的无力感。不过,其实利用一些恰当的资源、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简单检索、分辨,一样可以对流言的真伪略有心得,虽不中亦不远。
  我们曾经如此描述“谣言粉碎机”的工作流程:果壳网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将分析流言的全过程尽可能完备地记录下来,甚至让急于了解“最终结论”的读者看起来觉得有些冗长,在文章的篇末,我们也总是尽可能开列上相关的“参考文献”。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不了解探索过程的读者提供一种线索,使之逐渐熟悉自行探索的工具和方法,最终实现“人人有台谣言粉碎机”的愿景。
  道路看起来很漫长,但幸好它就在脚下。
  
  序二 这一代人的恐惧与焦虑
  维舟(著名博客作者,知名书评人)
  这个时代有两个看似彼此矛盾的趋向:一方面,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获得消息渠道的极大多元化,人们能对各种传言作出更清醒的理性判断;但另一方面,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技术进步也使谣言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往往来不及一一分辨各种信息的真假。在中文里“听信谣言”似乎总是暗示着一种无知和非理性的状态,但正如博尔热所言:“在自身专长之外,不轻信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们相信那些未经证实的传言,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常常对自己缺乏直接经验和切身体会的事物都难免轻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每个人不管受过多好的教育,他的既有知识储备终究是有限的,你如何知道世界是球形的?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健康?极少有人亲自做过论证。到最后,这只不过是一个“你到底是否愿意相信”的问题而已。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在我看来主要目的并不是所谓“启迪民智”,而是提供一种对未经证实的传闻的合理怀疑态度:每个人的理性都有其限度,你也许无法亲自论证某个说法,但至少在它得到确切论证之前不必热烈拥抱它。
  谣言背后的风险社会
  虽然人们总是假定:只要不断提升人类的理性,并使信息透明化,就能消弭谣言产生的土壤;但迄今为止这一直只是个理想,而且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没有哪个社会的人所传播的信息都完全是正确的(那也将是个极其乏味的社会),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为了尽快获知自己所关心的真相,常常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着那些未经证实的谣言。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谣言折射的正是群体心理:他们的希望、恐惧、焦虑。
  这种情绪在大部分谣言中都表露无遗:磁铁能预报地震、普通人的大脑只被开发利用了10%、牙刷比马桶水还脏、转基因食品吃死了德国奶牛、在加油站用手机会引起爆炸和火灾……这些已被粉碎的不实传言其实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主谓结构,如:(我希望)磁铁能预报地震、(我恐惧)在加油站用手机会引起爆炸和火灾,等等。这也是为什么越是恐怖恶心的谣言,常常生命力越强,因为它们似乎印证了我们一直在担忧的某些危险。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恐惧与焦虑,只不过其指向有些不同——在古代也许谣传的是妖怪会吃人,而现代则是担心那些不可见的细菌、病毒、辐射对经过消毒的中心领域的入侵。谣言是世上最古老的传媒,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很多民间故事其实不过是已经变成社会集体记忆一部分的谣言,这其中常常充满了偏见(谣言通常也是耸人听闻并迎合人们偏见的)和极其保守的价值观,但却包含了人们最关心的核心信息。
  和其他口语文化一样,谣言从来没有长篇的、渐入高潮的线性情节,也没有精心设计来组织叙事的做法,但它能以非常简单的(虽然常常是错误的)方式满足人们迫切想要了解事态的心理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在天灾之类的紧急事件面前,特别容易爆发出大量谣言:人们想要知道日本地震后有没有核辐射尘埃飘到中国、有没有危害、后果会如何,他们不但急于知道,而且希望答案最好尽可能地简单。糟糕的只是,答案往往是他们早已持有的那些观念,所以他们往往听到谣言后的第一反应是:“我早就知道”(那应该有危险,等等),仿佛事情的发生只是证实了一直深埋在他们内心的那种恐惧感。
  很多谣言已经演变成一种都市传说——谁都听说过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现代传说,正因为现代人“食品被污染”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感,因此才偏偏会生出关于种种这类讨厌之物入侵的故事。这种恐惧并非全无根据,因为现代社会确实有着种种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诸如“方便面都经过油炸,含有致癌物质”之类的传闻会久经不衰。研究现代都市传说的《消失的搭车客》中曾指出:这类故事往往有三个特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有一定可信度、有一定警示意义。有趣但并不意外的是,同一个主题的谣言,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常常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例如同样是食品污染,德国的故事强调提防外国工人,而美国传说则重在抨击大企业唯利是图。
  尽管谣言所披露的“事实”往往包含某个可怕的因素(手机辐射、致癌物质、快餐店培养出了多翅多腿鸡这种怪物),但它自有办法使人相信。有句格言说:“古代科学常常以迷信的面貌出现,而现代迷信则常常以科学的面貌出现。”在关于食品安全、自然灾难、科技带来的灾难等主题的谣言中,包含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术语是寻常之事——例如说维生素C和虾同吃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并致人死亡,这里“三氧化二砷”这个术语本身就会大大提高谣言在表面上的可信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谣言是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在想什么、相信什么、恐惧什么。现代之所以有这么多似是而非的与科学相关的不实传闻,恐怕也是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在上帝死后,人类社会从一个“命运社会”转化为专家主宰的风险社会,没有更高超自然力量可以祈求,人们只能独自面对不可控的风险。谣言中所反映的那种恐惧和烦恼,本质上是一种对未来小心翼翼的担忧,因为人们面对着三个词:不确定性、不可靠性、不安全性。总之,人们所秉持和相信的那些谣言与错误观念,不过是他们试图追求确定、可靠、安全,并躲避风险的一种本能,虽然他们的想法令人遗憾的错误,但这背后的心理却是可以理解的。
  利他型谣言传播
  在现在这个时代,由于信息发布门槛的急剧降低以及传播速度的加快(简言之,更多人可以将更多信息发布得更快),令人无从判断其真假的谣言往往充斥于网上——网络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人成了媒体,而普通人在发布小道消息时常常不会或认为不必核实其真实性。
  许多谣言之所以能传得那么快、那么远,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国内的许多谣言都属于“利他型谣言传播”,就像2011年春抢盐风潮时许多人在亲友之间奔走相告“补碘盐、海带可以防辐射”,除了极少数炒盐价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并非“别有用心”,相反他们可能都觉得这是为了亲友好—为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他们躲过一劫,但这种“良好用心”的结果却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了一个未经证实的谣言。
  在关于人体健康、食品安全、手机辐射等主题时,这一谣言传播的心理更加明显。首先,它常常以一种“我才是真相”的面目出现,然后“为了你好”告诉你一个值得警惕的信息——比如,什么能吃/用,什么不能吃/用,万一不得其法就可能为你个人带来灾祸。诸如“宿便是健康杀手”、“转基因食品不能吃”、“牛奶有利于睡眠”等等都属这一类型,这类谣言实际上构筑起一个禁忌体系,让人们遵守着这些警示来生活,而禁忌的特点就是“尽管你不知其所以然,但你最好遵守,因为谁也不知道不这么做会发生什么”。
  吊诡的是,正是“出于好心”,这些谣传才得以在人群中经久不息地流传。许多人正因为觉得自己是利他的,所以在传播谣言时不仅没有负罪感或心理负担,相反他们还觉得是在做好事,最终反倒导致了谣言的猖獗。利他型传播者常常对事实真相漠不关心,因为他们更容易坚持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
  中国的许多谣言传播者其实都是利他型的。人们在传播谣言时的潜台词常是:“相信我,我是为你好。”而且大多数人内心确实是这么想的。尤其在发生某些灾害的时候,这几乎变成了一种防范风险机制。2010年著名调研公司A.C.Nielsen在一项调研报告中指出:在受调查的20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最倾向于和人分享负面体验(其比例约为最低的韩国的两倍),就像中国的俗语所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可能也是因为当下的中国人抱有更强的不安全感吧,因此更容易去“提醒”亲友们注意各种或真或假的危险。
  在所有情况下,谣言通常都是通过人际网络来传播的——无论是在熟人之间,还是网上意见领袖与粉丝之间的那种虚拟人际网络,在这种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效应,即所谓“社会流瀑”。一个从理性的角度看不可信的谣言,如果是你的亲友打电话告诉你,并坚持说“相信我,我绝不会骗你”,出于对他们为人的信赖(你当然相信父母不会骗你、害你),你很可能会产生思想上的动摇甚至采信。
  在此,有必要破除那种幻觉: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常常并非利他,相反,这可能倒是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其最终的结果是“害人”而非“利他”。确实很少人能分辨一则消息是否属实,但每个人至少可以做到一点:在这个消息被正式证明属实之前,不要急于把它传播出去,因为那很可能并未减轻别人的恐慌,反倒加剧了那种恐慌。
  当然,对很多人来说,消息是否属实其实从来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们需要通过这样一种信息分享进一步确认和维护自己的社会群体归属感。当一些口头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传播时,它只不过是从现实的人际圈子转移到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网络,人们得以和从未谋面的人也进行“对话”。和口头传播一样,网络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可以互动:信息并不只是单向地从甲传给乙,乙也可以迅速给出自己的反馈。因此在这个时代,如果说这种新的口头文化提供了谣言爆发的一个良好时机,那么它也同时提供了一个鉴别谣言的良好机会:人们得以在公开讨论中学会如何养成独立思考的判断。毕竟,要消除谣言,最好的办法不是塞给每个人一个正确答案,而是让人们知道怎样去寻获正确答案。

在线试读

《谣言粉碎机》第一部分

所谓“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半真半假,似乎有凭有据的谣言传播起来迷惑性最强了。本文要破解的谣言就是这样。流言中的“最新发现”确实存在—总有些研究领域比较独特的科学家会去研究胸部大小和咖啡摄取量之间的关系。


谣言粉碎机 [What is the Fact]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谣言粉碎机 [What is the Fact]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谣言粉碎机 [What is the Fact]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谣言粉碎机 [What is the Fact]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日看完,不错~~~~~喜欢

评分

正在看,知识丰富。。。

评分

多看看这样的书很不错的啊

评分

送朋友的,可以

评分

书很好看,不错,我喜欢,以后会多买书看。

评分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无形装逼最为致命无形装逼最为致命无形装逼最为致命

评分

618买的,超级抵,十五本书才一百多,爱科学爱果壳

评分

给女儿买的,希望她喜欢

评分

内容充实,印刷也不错,作为科普读物,有些常识挺有趣。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谣言粉碎机 [What is the Fact]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