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首要目標群:都市女性。她們是愛美麗、愛時尚,憑感覺購物的一群人,不分年齡與階層。
次要目標群:時尚圈人士。《我的時尚穿搭規則:讓你在每個場閤都煥發光彩》是時尚圈人士必備的一本書。《我的100件時尚單品》的讀者。
海報:
★尼娜·加西亞 時尚界炙手可熱的明星
世界時尚雜誌《ELLE》和《嘉人》中擔任時裝總監
美國熱播時尚真人秀《天橋驕子》(Project Runway)重量級評委
★繼《我的100件時尚單品》暢銷全球後,世界上犀利的時尚女魔頭尼娜·加西亞再次拿下紐約時報暢銷書的寶座!這次她解決瞭所有女性都非常關心與頭疼的一個問題:去這個場閤我應該穿什麼?
★ 《我的時尚穿搭規則:讓你在每個場閤都煥發光彩》有瞭這些規則,你將永遠不會齣錯,還能在各種場閤都完美地展現自己的魅力,艷壓群芳!
★《我的時尚穿搭規則:讓你在每個場閤都煥發光彩》成為風靡全美的時尚教科書,幾乎人手一本!讀完《我的時尚穿搭規則:讓你在每個場閤都煥發光彩》,你將不再擔心自己的經濟實力、也不必花時間追趕所謂的潮流上麵,更不會在重要的場閤齣糗
★《天橋驕子》時尚顧問提姆·岡恩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尼娜·加西亞的建議辛辣並且真誠,完全可以成就或者毀掉一套衣服。”
內容簡介
這個時代,任何人都無法拒絕時尚,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傳奇的風格偶像,莫過於那些深諳各種規則卻有信心全然無視它們的女士,她們將所有推嚮邊緣,卻仍能完美地保持在所謂‘適當’的範圍之中。”
在時尚女王尼娜·加西亞的新作《我的時尚規則》裏,她將其豐富的時尚知識和通達的人情世故結閤起來,用一種富有創造力並且無以倫比的方式解決瞭女人們的普遍睏惑:“我到底該穿什麼?”。她給我們展示瞭無數的單品,飾品,還有不同場閤的著裝策略。有瞭尼娜的建議,你永遠不會齣錯。你會瞭解到所有你需要知道的竅門,使你的每一天看起來都無懈可擊。
作者簡介
王達,享譽國內的頂尖網絡實戰專傢,國內最佳IT圖書原創作者,“網管師”認證教材唯一指定作者,網管員必讀係列圖書作者。
個人所獲榮譽:2004年度華儲網“最佳lT圖書作者”稱號,2005年度華儲網“最佳IT圖書作者”稱號,2006年度第二書店“輸齣榮譽奬”,2006年度電子工業齣版社易飛思公司“最佳貢獻奬”,2007年度電子工業齣版社“優秀作譯者”稱號,2008年度51CTO、互動齣版網等單位聯閤頒發的“IT圖書最佳原創作者奬”。
著作所獲榮譽:《虛擬專用網(VPN)精解》、《網管員必讀——網絡基礎》和《網管員必讀——網絡應用》獲2004年度華儲網“讀者最喜愛的IT圖書”稱號。《網管員必讀——服務器與數據存儲》、《網管員必讀——超級網管經驗談》和《網管員必讀——網絡管理》獲2005年度華儲網“讀者最喜愛的IT圖書”稱號。
《網管員必讀》係列圖書在2006年第13屆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獲由中國齣版工作者協會、國際閤作齣版促進委員會等多傢單位聯閤頒發的“2005年度輸齣版優秀圖書奬”(是獲得此奬的唯一的IT技術圖書)《網管員必讀——超級網管經驗談》獲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等單位聯閤頒發的“2006年度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奬”。
《網管員必讀》係列叢書獲電子工業齣版社2006年度“最佳品牌奬”。《網管員必讀——超級網管經驗談》(第2版)獲互動齣版網“我最喜愛的技術圖書”稱號。
《網絡工程師必讀——網絡工程基礎》獲2007年度“讀者最喜愛的技術圖書”稱號。
《網管第一課——計算機與網絡安全》獲互動齣版網2008年度安全類圖書銷售排行第7名。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尼娜·加西亞的建議辛辣並且真誠,完全可以成就或者毀掉一套衣服。”
——《天橋驕子》時尚顧問提姆·岡恩
我非常願意推薦這本書,甚至覺得尼娜應該早點齣版,她毫無保留的精彩分享,讓我這個資深的時尚人士也收獲頗豐。如果我早點兒知道,恐怕就不會齣那麼次糗瞭!
——資深時尚編輯 安娜
我很想說,這本書給我瞭很多的幫助,我看到比時尚雜誌要好很多的東西,謝謝尼娜!
——美國讀者 艾米麗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篇 Cisco IOS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第1章 Cisco Catalyst主要交換機係列選型和應用
1.1 Cisco主要以太網交換機係列
1.1.1 Cisco以太網交換機的分類
1.1.2 Cisco Catalyst以太網交換機的命名規則
1.1.3 園區網Catalyst交換解決方案
1.1.4 園區網Catalyst交換方案示例
1.2 Catalyst 6500係列交換機
1.2.1 Cisco Catalyst 6500係列的主要機型
1.2.2 Catalyst 6500係列交換機交換引擎
1.2.3 Catalyst 6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2.4 Catalyst 6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3 Catalyst 4900係列交換機
1.3.1 Cisco Catalyst 49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機型和主要特性
1.3.2 Cisco Catalyst 49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3.3 Cisco Catalyst 49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4 Cisco Catalyst 4500係列交換機
1.4.1 Catalyst 4500 係列的主要機型
1.4.2 Cisco Catalyst 4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4.3 Cisco Catalyst 4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5 主要Cisco Catalyst匯聚層交換機
1.5.1 Cisco Catalyst 3750-E係列交換機
1.5.2 Cisco Catalyst 3560-E係列交換機
1.5.3 Cisco Catalyst 3560係列交換機
1.5.4 Cisco Catalyst 3750-X 和 3560-X係列交換機
? 第2章 Cisco交換機 IOS係統的基本使用
2.1 Cisco交換機的IOS係統
2.1.1 初識Cisco IOS係統
2.1.2 Cisco IOS體係結構的發展過程
2.1.3 CatOS與IOS基本特性比較
2.1.4 Cisco IOS 12.4T及以前版本的版本命名規則
2.1.5 Cisco IOS 15.0係列的版本命名規則
2.2 Cisco IOS係統的訪問
2.2.1 通過Console接口本地訪問IOS
2.2.2 通過Telnet程序遠程訪問IOS係統的配置
2.3 交換機的初始化配置
2.4 Cisco IOS係統的基本使用
2.4.1 Cisco IOS命令模式
2.4.2 Cisco IOS幫助係統的使用
2.4.3 Cisco IOS命令的縮寫
2.4.4 Cisco IOS命令的no和default選項
2.4.5 Cisco IOS的錯誤提示消息
2.4.6 Cisco IOS的曆史命令記錄功能
2.4.7 Cisco IOS命令的編輯功能
2.5 Cisco IOS的配置改變日誌功能
2.5.1 配置改變通知和日誌特徵配置
2.5.2 顯示配置日誌條目和內存使用統計
2.5.3 清除配置日誌條目
2.6 Cisco IOS文件係統管理
2.6.1 顯示可用的IOS文件係統
2.6.2 設置默認文件係統
2.6.3 顯示文件係統中的文件信息
2.6.4 改變當前工作目錄
2.6.5 創建和刪除目錄/文件
2.6.6 復製文件
2.6.7 創建、顯示和提取文件
2.7 Cisco IOS交換機第一次使用時的配置
2.7.1 更改Cisco IOS交換機的主機名
2.7.2 Cisco IOS交換機特權級彆的配置
2.7.3 Cisco IOS交換機訪問密碼配置
第3章 Cisco交換機IOS係統映像文件和配置文件管理
3.1 Cisco IOS映像文件
3.1.1 IOS映像命名規則
3.1.2 IOS映像軟件特性集
3.1.3 Cisco IOS映像文件格式和查看方法
3.2 使用TFTP協議復製IOS映像
3.2.1 為使用TFTP協議復製映像文件做準備
3.2.2 使用TFTP協議下載IOS映像文件
3.2.3 使用TFTP上傳映像文件
3.3 使用FTP協議復製IOS映像文件
3.3.1 為使用FTP協議復製映像文件做準備
3.3.2 使用FTP協議下載映像文件
3.3.3 使用FTP協議上傳映像文件
3.4 使用RCP協議復製IOS映像文件
3.4.1 為使用RCP協議復製映像文件做準備
3.4.2 使用RCP協議下載映像文件
3.4.3 使用RCP協議上傳映像文件
3.5 Cisco IOS映像的其他管理
3.5.1 IOS映像重載計劃配置
3.5.2 IOS映像文件的刪除
3.5.3 從交換機堆疊成員中復製映像文件
3.5.4 交換機堆疊中的IOS映像自動更新
3.5.5 從ROMmon模式恢復連續啓動的交換機
3.5.6 從ROMmon模式恢復中斷或者丟失映像的交換機
3.5.7 恢復Cisco交換機到齣廠配置
3.5.8 恢復Cisco IOS交換機密碼
3.6 Cisco IOS交換機配置文件
3.6.1 IOS配置文件概述
3.6.2 創建和使用IOS配置文件指南
3.6.3 通過使用文本編輯器創建IOS配置文件
3.7 通過使用TFTP協議復製IOS配置文件
3.7.1 為使用TFTP協議下載或上傳IOS配置文件做準備
3.7.2 使用TFTP協議下載IOS配置文件
3.7.3 使用TFTP協議上傳IOS配置文件
3.8 通過使用FTP協議復製IOS配置文件
3.8.1 為使用FTP協議下載或上傳IOS配置文件做準備
3.8.2 使用FTP協議下載IOS配置文件
3.8.3 使用FTP協議上傳IOS配置文件
3.9 使用RCP協議復製IOS配置文件
3.9.1 為使用RCP協議下載或上傳IOS配置文件做準備
3.9.2 使用RCP協議下載IOS配置文件
3.9.3 使用RCP協議上傳IOS配置文件
3.10 清除、替換和迴滾IOS配置信息
3.10.1 清除啓動IOS配置文件
3.10.2 理解Cisco IOS配置迴滾
3.10.3 理解Cisco IOS配置替換
3.10.4 替換和迴滾IOS配置操作指南
3.10.5 啓用IOS配置存檔功能
3.10.6 執行IOS配置替換和迴滾操作
第4章 Cisco IOS交換機二層接口配置與管理
4.1 IOS交換機上的交換端口及配置與管理
4.1.1 理解兩組重要概念
4.1.2 Access端口及數據幀收發規則
4.1.3 Trunk端口及數據幀收發規則
4.1.4 Tunnel端口
4.2 Cisco IOS交換機的其他類型端口
4.2.1 IOS交換機的可路由端口
4.2.2 IOS交換機的SVI接口
4.2.3 IOS交換機的Uplink端口
4.2.4 IOS交換機的EMP
4.2.5 IOS交換機的EPG
4.2.6 IOS交換機的PoE端口
4.3 Cisco IOS交換機接口的基礎配置與管理
4.3.1 IOS交換機接口類型和標識
4.3.2 IOS交換機物理以太網接口配置流程
4.3.3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範圍配置
4.3.4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範圍宏配置
4.3.5 IOS交換機接口配置信息查看
4.3.6 IOS交換機MAC地址信息查看
4.4 Cisco IOS交換機二層接口模式配置
4.4.1 配置二層以太網接口為Access端口
4.4.2 配置以太網接口為二層Trunk端口
4.4.3 清除IOS交換機中的二層接口配置
4.5 Cisco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屬性配置
4.5.1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的默認屬性
4.5.2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描述配置
4.5.3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速率和雙工模式配置
4.5.4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的流控製配置
4.5.5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的Auto-MDIX配置
4.5.6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PoE配置
4.5.7 IOS交換機以太網接口鏈路狀態和中繼狀態事件配置
4.6 Cisco IOS交換機Tunnel端口及配置
4.6.1 理解IEEE 802.1Q Tunneling技術
4.6.2 IEEE 802.1Q Tunneling配置指南
4.6.3 IEEE 802.1Q Tunnel端口配置
第5章 Cisco IOS交換機 二層協議配置與管理
5.1 Cisco IOS交換機CDP配置與管理
5.1.1 CDP概述
5.1.2 IOS交換機的CDP配置
5.1.3 IOS交換機的CDP監控與維護
5.2 Cisco IOS交換機LLDP和LLDP-MED配置與管理
5.2.1 理解LLDP和LLDP-MED協議
5.2.2 IOS交換機LLDP配置
5.2.3 IOS交換機LLDP-MED配置
5.2.4 在IOS交換機上使用LLDP和LLDP-MED進行監控與管理
5.3 Cisco IOS交換機UDLD配置與管理
5.3.1 UDLD概述
5.3.2 IOS交換機UDLD配置
5.3.3 在IOS交換機上使用UDLD進行監控與管理
第6章 Cisco IOS係統交換機三層以太網接口配置與管理
6.1 Cisco IOS交換機三層接口配置
6.1.1 IOS交換機的三層接口類型
6.1.2 IOS交換機的三層接口基本配置步驟
6.1.3 理解並配置SVI自動狀態排除功能
6.1.4 IOS交換機三層接口IP MTU的配置步驟和示例
6.1.5 IOS交換機三層接口計數器的配置步驟和示例
6.2 Cisco IOS交換機管理接口的配置
6.2.1 二層固定配置IOS交換機管理接口配置
6.2.2 三層IOS交換機管理接口配置
6.3 Cisco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配置
6.3.1 以太網通道概述
6.3.2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協議
6.3.3 IOS交換機的默認以太網通道配置
6.3.4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配置指南
6.3.5 IOS交換機二層以太網通道配置
6.3.6 IOS交換機三層以太網通道配置
6.3.7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接口刪除
6.3.8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刪除
6.4 Cisco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負載均衡及配置
6.4.1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負載均衡方案
6.4.2 IOS交換機以太網通道負載均衡配置
6.5 Cisco IOS交換機端口綁定
6.5.1 開啓端口安全功能實現端口與MAC地址的綁定
6.5.2 配置MAC地址擴展ACL實現端口綁定
6.5.3 配置IP ACL和MAC擴展ACL實現端口綁定
第7章 Cisco IOS交換機級聯和堆疊配置與管理
7.1 交換機的級聯
7.1.1 兩種交換機級聯方案
7.1.2 光縴端口的級聯
7.2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基礎
7.2.1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概述
7.2.2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電纜的選擇與連接
7.2.3 Cisco IOS交換機中的全帶寬和半帶寬堆疊連接
7.2.4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協議兼容建議
7.2.5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的形成
7.2.6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主的選舉和再選舉
7.3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配置與管理
7.3.1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配置情形
7.3.2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成員號的分配與管理
7.3.3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成員優先級值的配置與管理
7.3.4 Cisco IOS交換機啓用永久MAC地址功能
7.3.5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的預備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7.3.6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的自動更新和自動建議配置
7.3.7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自動更新和自動建議消息示例
7.3.8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非兼容軟件映像的更新
7.3.9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的訪問
7.3.10 Cisco IOS交換機堆疊成員的訪問
第8章 Cisco IOS交換機VLAN和VTP配置與管理
8.1 VLAN基礎
8.1.1 理解VLAN的形成和工作原理
8.1.2 通過兩個實際問題加深對VLAN的理解
8.1.3 理解衝突域和廣播域
8.1.4 VLAN技術誕生的曆史背景
8.1.5 VLAN的主要特性
8.1.6 VLAN的主要劃分方式
8.2 Cisco IOS交換機VLAN基礎
8.2.1 Cisco IOS交換機的VLAN範圍
8.2.2 Cisco IOS交換機的VLAN端口成員模式
8.2.3 Cisco IOS交換機的默認VLAN配置
8.3 Cisco IOS交換機普通範圍以太網VLAN配置
8.3.1 Cisco IOS交換機普通範圍以太網VLAN配置指南
8.3.2 Cisco IOS交換機的兩種VLAN配置模式
8.3.3 Cisco IOS交換機普通範圍VLAN保存
8.3.4 Cisco IOS交換機以太網VLAN的創建與編輯
8.3.5 指派靜態訪問端口到VLAN中
8.4 Cisco IOS交換機擴展範圍VLAN配置
8.4.1 Cisco IOS交換機擴展範圍VLAN配置指南
8.4.2 Cisco IOS交換機擴展範圍VLAN的創建與編輯
8.4.3 使用IOS係統內部VLAN ID創建擴展範圍VLAN
8.5 Cisco IOS交換機VLAN中繼
8.5.1 Cisco IOS交換機VLAN中繼概述
8.5.2 Cisco IOS交換機的ISL和802.1Q幀格式
8.6 Cisco IOS交換機VTP基礎
8.6.1 Cisco IOS交換機VTP概述
8.6.2 Cisco IOS交換機VTP工作模式
8.6.3 Cisco IOS交換機VTP域
8.6.4 Cisco IOS交換機VTP通告和VTP消息
8.6.5 Cisco IOS交換機VTP版本
8.6.6 Cisco IOS交換機VTP修剪
8.7 Cisco IOS係統交換機VTP配置
8.7.1 Cisco IOS交換機默認VTP配置
8.7.2 Cisco IOS交換機VTP配置指南
8.7.3 Cisco IOS交換機VTP模式配置
8.7.4 Cisco IOS交換機VTP版本3密碼配置
8.7.5 Cisco IOS交換機VTP版本3主服務器配置
8.7.6 Cisco IOS交換機VTP修剪配置
8.7.7 為未打標記的通信配置本地VLAN
8.7.8 Cisco IOS交換機每端口VTP的配置
8.7.9 嚮VTP域中添加VTP客戶機
第9章 Cisco IOS交換機PVLAN 和VMPS配置與管理
9.1 PVLAN基礎
9.1.1 PVLAN架構
9.1.2 PVLAN中的各種VLAN及端口用途
9.1.3 PVLAN的主要應用
9.1.4 跨越多個交換機的PVLAN
9.1.5 PVLAN與其他功能的關係
9.2 Cisco IOS交換機PVLAN配置與管理
9.2.1 主VLAN和從VLAN配置指南
9.2.2 PVLAN端口配置指南
9.2.3 配置PVLAN功能時其他功能的限製
9.2.4 指派一個VLAN作為PVLAN的配置與管理
9.2.5 關聯從VLAN到主VLAN的配置與管理
9.2.6 把二層接口作為PVLAN主機端口的配置與管理
9.2.7 把二層接口作為隔離PVLAN中繼端口的配置與管理
9.2.8 把二層接口作為PVLAN中繼端口的配置與管理
9.2.9 把二層接口作為PVLAN混雜端口的配置與管理
9.2.10 允許從VLAN流入通信路由的配置與管理
9.3 Cisco IOS交換機PVLAN綜閤配置示例
9.3.1 基本PVLAN配置示例
9.3.2 跨越多交換機的PVLAN配置綜閤示例
9.4 Cisco交換機VMPS基礎
9.4.1 VMPS概述
9.4.2 VMPS服務器的安全模式
9.4.3 Fallback VLAN和違規VMPS客戶機請求
9.5 Cisco IOS交換機VMPS配置與管理
9.5.1 Cisco交換機VMPS配置指南
9.5.2 配置VMPS數據庫
9.5.3 Cisco CatOS交換機VMPS服務器配置
9.5.4 VMPS客戶機配置
9.5.5 VLAN成員的再次確認
9.5.6 再次確認時間間隔配置
9.5.7 重試時間間隔配置
9.5.8 改變再次確認時間間隔
9.5.9 改變重試次數
9.5.10 管理和監控VMPS
9.5.11 基於MAC地址的VLAN配置示例
第10章 Catalyst交換機VLAN橋接與路由配置
10.1 Fallback橋接配置
10.1.1 Fallback橋接概述
10.1.2 默認Fallback橋接配置
10.1.3 創建橋接組
10.1.4 調整生成樹參數
10.1.5 調整BPDU間隔
10.1.6 監控和維護Fallback橋接
10.2 VLAN間路由配置思路和示例
10.2.1 純IOS或IOS/CatOS混閤係統環境中的VLAN間路由配置思路和示例
10.2.2 在CatOS交換機上利用RSM上配置VLAN間路由的思路
10.2.3 在CatOS交換機上利用RSM配置VLAN間路由的示例
10.2.4 在CatOS交換機上利用RSFC配置VLAN間路由的思路
10.2.5 在CatOS交換機上利用RSFC配置VLAN間路由的示例
10.2.6 使用路由器配置VLAN間路由的思路
10.2.7 使用外部Cisco 7505路由器配置VLAN間路由的示例
10.2.8 利用外部Catalyst 8510 CSR交換式路由器配置VLAN間路由的示例
第11章 Cisco IOS交換機STP、 RSTP和MSTP基礎
11.1 理解IEEE 802.1D STP
11.1.1 STP的由來
11.1.2 STP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11.1.3 理解網橋ID
11.1.4 理解STP BPDU(網橋協議數據單元)
11.1.5 STP運作規則
11.1.6 STP角色選舉
11.1.7 理解根網橋選舉
11.1.8 生成樹拓撲生成原理
11.2 IEEE 802.1D STP端口狀態
11.2.1 STP端口狀態概述
11.2.2 阻塞狀態
11.2.3 偵聽狀態
11.2.4 學習狀態
11.2.5 轉發狀態
11.2.6 禁用狀態
11.2.7 STP工作原理解析示例
11.3 IEEE 802.1D STP的增強特性
11.3.1 PortFast(端口快速)
11.3.2 UplinkFast(級聯快速)
11.3.3 BackboneFast(骨乾快速)
11.3.4 BPDU Guard(BPDU保護)
11.3.5 Root Guard(根保護)
11.3.6 Loop Guard(環路保護)
11.4 理解IEEE 802.1w RSTP
11.4.1 RSTP概述
11.4.2 RSTP端口角色和拓撲
11.4.3 RSTP的快速收斂原理
11.4.4 RSTP端口角色同步原理
11.4.5 RSTP BPDU格式和處理方式
11.5 理解Cisco專有的PVST、PVST+和Rapid-PVST+
11.5.1 生成樹技術發展曆史迴顧
11.5.2 Cisco PVST
11.5.3 Cisco PVST+和Rapid-PVST+
11.5.4 交換機堆疊中的PVST+或Rapid-PVST+生成樹
11.6 理解IEEE 802.1s MSTP
11.6.1 MSTP生成樹類型
11.6.2 MSTP區域及工作原理
11.6.3 MSTP的其他特性
11.6.4 MSTP與其他生成樹協議的互操作性
11.6.5 Cisco與H3C交換機生成樹模式的協同能力
第12章 Catalyst交換機STP/RSTP/MST配置與管理
12.1 Cisco IOS交換機的STP配置
12.1.1 默認STP配置
12.1.2 改變生成樹模式
12.1.3 啓用擴展係統ID
12.1.4 配置根交換機
12.1.5 配置從根交換機
12.1.6 配置端口優先級
12.1.7 配置端口開銷
12.1.8 配置VLAN網橋優先級值
12.1.9 配置hello時間
12.1.10 為VLAN配置轉發延時
12.1.11 為VLAN配置最長生存時間
12.2 Cisco IOS交換機生成樹負載均衡配置示例
12.2.1 使用STP端口優先級進行負載均衡的配置示例
12.2.2 使用STP端口路徑開銷進行負載均衡的配置示例
12.3 Cisco IOS交換機的MSTP配置
12.3.1 默認的IOS係統MST配置
12.3.2 IOS係統MSTP配置指南
12.3.3 指定MST區域配置和啓用MSTP
12.3.4 配置MST根交換機
12.3.5 配置從根交換機配置
12.3.6 配置端口優先級
12.3.7 配置路徑開銷
12.3.8 網橋優先級配置
12.3.9 Hello時間配置
12.3.10 轉發延時配置
12.3.11 最大生存時間配置
12.3.12 最大躍點數配置
12.3.13 鏈接類型指定
12.3.14 顯示MST配置和狀態
12.4 Cisco IOS係統生成樹增強特性配置
12.4.1 啓用根保護
12.4.2 配置PortFast
12.4.3 配置PortFast BPDU保護
12.4.4 配置PortFast BPDU過濾
12.4.5 配置UplinkFast
12.4.6 配置BackboneFast
12.4.7 配置環路保護(Loop Guard)
12.5 PVST+到Rapid-PVST的遷移配置示例
12.5.1 兩颱分布層交換機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12.5.2 兩颱匯聚層交換機上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12.5.3 兩颱接入層交換機上的原始PVST+生成樹配置
12.5.4 兩颱接入層交換機的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原始配置
12.5.5 接入層Access 1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12.5.6 接入層Access 2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12.5.7 Services 1和Services 2兩匯聚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12.5.8 Distribution 1和Distribution 2兩分布層交換機上的遷移配置
12.5.9 混閤模式下的調試輸齣
12.5.10 遷移後的配置校驗
12.6 PVST+到MSTP的遷移配置示例
12.6.1 PVST+模式遷移到MSTP模式的配置綜述
12.6.2 Distribution 1和Distribution 2兩分布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12.6.3 Services 1和Services 2兩匯聚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12.6.4 Access 1接入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12.6.5 Access 2接入層交換機的遷移配置
12.6.6 遷移後的配置校驗
第二篇 H3C交換機配置與管理
第13章 H3C主要交換機係列 選型和主要應用
13.1 H3C主要以太網交換機係列
13.1.1 H3C以太網交換機的分類
13.1.2 H3C交換機命名規則
13.2 H3C S9500E係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2.1 S9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控闆和業務接口闆
13.2.2 S9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3.2.3 S9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3.3 H3C S9500交換機係列選型及應用
13.3.1 S9500係列交換機的主控闆和業務接口闆
13.3.2 S9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3.3.3 S9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3.4 H3C S7500E係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4.1 S7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控闆和業務接口闆
13.4.2 S7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3.4.3 S7500E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3.5 H3C S7500係列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5.1 S7500係列交換機的交換引擎和業務接口闆
13.5.2 S7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功能特性
13.5.3 S7500係列交換機的主要應用
13.6 H3C匯聚層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6.1 H3C S58係列萬兆匯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6.2 H3C S5600係列韆兆匯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6.3 H3C S5500-EI係列韆兆匯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6.4 H3C S5500-SI係列韆兆匯聚交換機選型及應用
13.6.5 H3C S3600係列百兆匯聚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3.7 H3C接入層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3.7.1 S5100-EI係列韆兆接入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3.7.2 H3C S5100-S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3.7.3 H3C S5120-E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3.7.4 H3C S5120-S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3.7.5 H3C S3100-E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13.7.6 H3C S3100-SI係列交換機的選型及應用
第14章 H3C交換機操作係統 的基本使用
14.1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的登錄
14.1.1 H3C交換機的軟件版本
14.1.2 H3C交換機CLI的登錄方式及基本配置
14.2 H3C交換機Console本地登錄配置
14.2.1 認證方式為None時的Console端口登錄配置
14.2.2 認證方式為Password時的Console端口登錄配置
14.2.3 認證方式為Scheme時的Console端口登錄配置
14.3 H3C以太網交換機Telnet登錄配置
14.3.1 認證方式為None時的Telnet登錄配置
14.3.2 認證方式為Password時的Telnet登錄配置
14.3.3 認證方式為Scheme時的Telnet登錄配置
14.4 H3C交換機Web登錄
14.5 H3C以太網交換機命令行視圖和命令行約定
14.6 H3C交換機CLI命令級彆和用戶級彆
14.6.1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級彆和用戶級彆
14.6.2 設置CLI命令級彆
14.6.3 切換用戶級彆的方法和配置示例
14.7 H3C以太網交換機CLI的使用
14.7.1 使用H3C交換機CLI的在綫幫助
14.7.2 H3C交換機CLI顯示控製操作
14.7.3 H3C交換機CLI曆史命令查詢操作
14.7.4 H3C交換機CLI典型錯誤信息
14.7.5 H3C交換機CLI命令的縮寫
14.7.6 H3C交換機CLI命令的編輯
14.7.7 H3C交換機CLI的其他特性
14.8 H3C交換機文件係統管理
14.8.1 H3C交換機軟件係統目錄操作
14.8.2 H3C交換機軟件係統的文件操作
14.8.3 H3C交換機Flash:操作
14.8.4 H3C交換機文件係統管理示例
第15章 H3C交換機操作係統映像和配置文件管理
15.1 H3C交換機軟件係統中的文件類型
15.1.1 H3C交換機軟件係統文件屬性
15.1.2 H3C交換機啓動文件順序選擇
15.1.3 H3C交換機文件屬性配置
15.2 H3C交換機BOOTROM引導程序和主機程序的加載
15.2.1 通過Console口利用XModem進行的本地加載
15.2.2 通過以太網口利用TFTP進行的本地加載
15.2.3 通過以太網口利用FTP進行的本地加載
15.2.4 通過FTP進行遠程加載
15.2.5 遠程升級H3C交換機的配置示例
15.3 H3C交換機配置文件管理
15.3.1 H3C交換機配置文件管理操作方法
15.3.2 H3C交換機配置文件管理示例
15.4 H3C交換機係統基本配置和管理
15.5 H3C交換機密碼恢復
第16章 H3C交換機以太網接口基本配置與管理
16.1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類型及報文收發規則
16.1.1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類型
16.1.2 H3C交換機三種類型以太網端口報文收發規則
16.2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配置
16.2.1 H3C交換機Combo口配置
16.2.2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基本屬性配置
16.2.3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的流控製功能配置
16.2.4 H3C交換機端口報文流量閾值或大小配置
16.2.5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環迴測試功能配置
16.2.6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進行環迴監測功能配置
16.2.7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連接電纜檢測功能的啓用
16.2.8 端口組配置
16.3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的配置顯示和維護
16.4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匯聚配置與管理
16.4.1 H3C交換機的手工端口匯聚
16.4.2 H3C交換機靜態LACP匯聚
16.4.3 H3C交換機動態LACP匯聚
16.4.4 H3C交換機端口匯聚組類型
16.4.5 H3C交換機手工端口匯聚組配置
16.4.6 H3C交換機靜態LACP端口匯聚組配置
16.4.7 H3C交換機動態LACP端口匯聚組配置
16.4.8 H3C交換機端口匯聚組管理
16.4.9 H3C交換機端口匯聚組配置示例
16.5 H3C交換機的端口綁定配置
16.5.1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綁定配置
16.5.2 H3C交換機端口綁定配置管理
16.5.3 H3C交換機端口綁定配置示例
16.6 H3C交換機MAC地址轉發錶管理
16.6.1 交換機的MAC地址學習
16.6.2 MAC地址錶項的分類與特點
16.6.3 MAC地址轉發錶管理配置
16.6.4 H3C交換機MAC地址轉發錶管理典型配置舉例
16.7 H3C交換機IP地址配置與管理
16.7.1 H3C交換機三層接口IP地址配置
16.7.2 H3C交換機IP地址配置舉例
16.7.3 H3C交換機IP地址管理
16.8 H3C交換機端口隔離配置與管理
16.8.1 H3C交換機端口隔離的主要特性
16.8.2 H3C交換機端口隔離配置
16.8.3 H3C交換機以太網端口隔離管理
16.8.4 H3C交換機端口隔離典型配置綜閤示例
第17章 H3C交換機二層協議配置與管理
17.1 H3C交換機ARP配置與管理
17.1.1 H3C交換機ARP基本配置
17.1.2 H3C交換機免費ARP配置
17.1.3 H3C交換機ARP配置信息管理
17.2 H3C交換機ARP攻擊防禦配置
17.2.1 主要ARP安全隱患及相關H3C預防技術
17.2.2 動態ARP錶項學習最大數目配置
17.2.3 ARP報文源MAC一緻性檢查配置
17.2.4 基於網關IP/MAC的ARP報文過濾功能配置
17.2.5 ARP入侵檢測功能配置
17.2.6 ARP報文限速功能配置
17.2.7 H3C交換機ARP入侵檢測和報文限速配置示例
17.2.8 H3C交換機基於網關IP/MAC的ARP報文過濾配置示例
17.2.9 H3C交換機ARP泛洪攻擊預防配置示例
17.3 H3C交換機代理ARP配置
17.3.1 ARP代理簡介
17.3.2 H3C交換機ARP代理配置
17.4 H3C交換機MFF配置與管理
17.4.1 MFF的主要特性
17.4.2 H3C交換機MFF配置
17.4.3 H3C交換機MFF配置管理
17.4.4 H3C交換機MFF典型配置示例
17.5 H3C交換機DLDP配置與管理
17.5.1 DLDP簡介
17.5.2 DLDP協議報文
17.5.3 DLDP協議的狀態和定時器
17.5.4 DLDP的工作機製
17.5.5 DLDP的鏈路自動恢復機製
17.5.6 H3C交換機DLDP基本配置
17.5.7 H3C交換機DLDP狀態重置配置和DLDP配置管理
17.5.8 H3C交換機DLDP配置示例
17.6 H3C交換機Smart Link配置與管理
17.6.1 Smart Link簡介
17.6.2 Smart Link的工作原理
17.6.3 H3C Smart Link交換機配置
17.6.4 Smart Link配置管理
17.6.5 H3C交換機Smart Link配置示例
17.7 H3C交換機Monitor Link配置與管理
17.7.1 Monitor Link的工作原理
17.7.2 H3C交換機Monitor Link配置
17.7.3 H3C交換機Monitor Link管理
17.7.4 H3C交換機Monitor Link配置示例
第18章 H3C交換機IRF堆疊 配置與管理
18.1 H3C IRF技術與配置
18.1.1 H3C IRF簡介
18.1.2 H3C交換機IRF堆疊原理
18.1.3 H3C交換機IRF堆疊的主要技術
18.1.4 H3C交換機IRF的自動堆疊機製
18.2 H3C交換機IRF堆疊配置與管理
18.2.1 H3C交換機Fabric端口配置
18.2.2 H3C交換機UnitID配置
18.2.3 H3C交換機Unit名配置
18.2.4 H3C交換機IRF Fabric名配置
18.2.5 H3C交換機IRF自動堆疊功能配置
18.2.6 H3C S3600係統交換機中的堆疊認證配置
18.2.7 H3C交換機IRF堆疊管理
18.2.8 H3C S5600係列交換機IRF配置示例
18.2.9 H3C S3600係列交換機IRF堆疊配置示例
18.3 H3C交換機IRF2工作原理
18.3.1 IRF2軟件體係架構
18.3.2 IRF2的底層轉發實現
18.3.3 IRF2的物理連接
18.3.4 IRF2的形成
18.3.5 IRF2拓撲收集
18.3.6 IRF2角色選舉
18.3.7 IRF2成員管理
18.3.8 IRF2軟件係統管理
18.3.9 多IRF2衝突檢測
18.3.10 H3C交換機IRF2互聯方案
18.4 H3C交換機IRF2基本配置
18.4.1 IRF2配置前的準備和基本配置、管理任務
18.4.2 IRF域編號配置
18.4.3 IRF2成員編號配置
18.4.4 IRF2端口配置
18.4.5 IRF2成員優先級配置
18.4.6 IRF2成員設備描述信息配置
18.4.7 IRF2鏈路負載分擔類型配置
18.4.8 IRF2的橋MAC保留時間配置
18.4.9 啓用IRF2係統啓動文件的自動加載功能
18.4.10 IRF2鏈路down延遲上報功能配置
18.5 IRF2 MAD配置
18.5.1 IRF2 LACP MAD檢測原理及配置
18.5.2 RF2 BFD MAD檢測原理及配置
18.5.3 IRF2 ARP MAD檢測原理及配置
18.5.4 IRF2 MAD故障恢復
18.5.5 含LACP MAD檢測的IRF2配置示例
18.5.6 含BFD MAD檢測的IRF2配置示例
18.5.7 含ARP MAD檢測的IRF配置示例
18.6 IRF2係統的訪問與管理
18.6.1 訪問Master
18.6.2 訪問Slave
18.6.3 IRF2配置管理
第19章 H3C交換機VLAN 配置與管理
19.1 H3C交換機VLAN基礎
19.2 H3C交換機VLAN創建和基本屬性配置
19.2.1 VLAN的創建、標識和顯示配置
19.2.2 H3C交換機VLAN接口基本屬性配置
19.2.3 H3C交換機VLAN管理
19.3 H3C交換機基於端口VLAN配置
19.3.1 基於端口VLAN簡介
19.3.2 將Access端口添加到VLAN中
19.3.3 將Trunk端口添加到VLAN中
19.3.4 把Hybrid端口添加到VLAN中
19.3.5 基於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一
19.3.6 基於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二
19.3.7 基於端口VLAN的配置示例三
19.4 H3C交換機基於協議VLAN配置
19.4.1 H3C交換機基於協議VLAN的工作原理
19.4.2 H3C基於協議VLAN配置
19.4.3 基於協議VLAN的配置示例
19.5 H3C交換機基於IP子網VLAN配置
19.5.1 基於IP子網VLAN的配置
19.5.2 基於IP子網VLAN的配置示例
19.6 H3C交換機基於MAC地址VLAN配置
19.6.1 基於MAC地址VLAN的實現機製
19.6.2 手動配置靜態MAC VLAN配置
19.6.3 動態觸發端口加入靜態MAC VLAN配置
19.6.4 手動配置靜態MAC VLAN配置示例
19.7 H3C交換機GVRP VLAN注冊配置與管理
19.7.1 GVRP消息和定時器
19.7.2 GVRP的工作機製和工作模式
19.7.3 H3C交換機GVRP功能啓用和注冊模式配置
19.7.4 H3C交換機GARP定時器配置
19.7.5 H3C交換機GVRP管理
19.7.6 H3C交換機GVRP簡單配置示例
19.7.7 H3C交換機GVRP綜閤配置示例
19.8 H3C交換機VLAN間路由配置示例
19.8.1 通過IP路由實現VLAN間的路由配置示例
19.8.2 通過以太網子接口實現VLAN間單臂路由配置示例
第20章 H3C交換機隔離用戶VLAN和超VLAN配置與管理
20.1 H3C交換機Isolate-user-VLAN基礎
20.1.1 Isolate-user-VLAN簡介
20.1.2 Isolate-user-VLAN工作原理
20.1.3 Isolate-user-VLAN配置同步
20.1.4 Isolate-user-VLAN MAC地址同步
20.2 H3C交換機Isolate-user-VLAN配置與管理
20.2.1 Isolate-user-VLAN配置
20.2.2 Secondary VLAN配置
20.2.3 Isolate-user-VLAN和SecondaryVLAN間映射配置
20.2.4 Isolate-user-VLAN管理
20.2.5 H3C交換機Isolate-user-VLAN配置示例
20.3 H3C交換機Super VLAN配置與管理
20.3.1 Super VLAN聚閤原理
20.3.2 Sub VLAN主機的三層通信原理
20.3.3 H3C交換機Super VLAN配置
20.3.4 H3C交換機Super VLAN管理
20.3.5 Super VLAN簡單配置示例
20.3.6 H3C交換機Super VLAN綜閤配置示例
第21章 H3C交換機MSTP配置與管理
21.1 H3C交換機MSTP基礎
21.1.1 MSTP簡介
21.1.2 H3C交換機MSTP的基本概念
21.1.3 MSTP的端口角色
21.1.4 MSTP的端口狀態及收斂機製
21.1.5 MSTP拓撲計算原理
21.2 H3C交換機MSTP基本配置與示例
21.2.1 MSTP基本配置任務
21.2.2 MST域配置
21.2.3 指定根交換機或備份根交換機
21.2.4 當前交換機橋優先級配置
21.2.5 端口對MSTP報文的識彆/發送方式配置
21.2.6 MSTP工作模式配置
21.2.7 MST域最大跳數配置
21.2.8 MSTP交換網絡的網絡直徑配置
21.2.9 MSTP時間參數配置
21.2.10 超時時間因子配置
21.2.11 端口最大發送速率配置
21.2.12 邊緣端口配置
21.2.13 端口點對點鏈路配置
21.2.14 端口路徑開銷配置
21.2.15 端口優先級配置
21.2.16 開啓MSTP特性
21.2.17 H3C交換機MSTP配置示例
21.3 H3C交換機MSTP擴展特性配置
21.3.1 BPDU保護功能配置
21.3.2 Root保護功能配置
21.3.3 環路保護功能配置
21.3.4 防止TC-BPDU報文攻擊配置
21.3.5 BPDU報文攔截功能配置
21.4 H3C交換機MSTP摘要偵聽特性配置與示例
21.4.1 H3C交換機MSTP摘要偵聽特性配置
21.4.2 H3C交換機MSTP摘要偵聽特性配置示例
21.5 H3C交換機MSTP網絡管理
21.5.1 端口狀態快速轉換配置
21.5.2 端口生成樹模式遷移操作
21.5.3 MSTP配置日誌和消息管理
21.5.4 MSTP維護和管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