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模具工業是現代製造業的先鋒,在現代化工業生産中,許多産品的開發和生産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模具生産,特彆是在電子、汽車、電機、電器、儀錶、傢電和通訊等行業中,60%~9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模具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産品質量的好壞,模具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傢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模具工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工業。
為瞭加快我國模具工業的發展,提高模具生産技術水平促進我國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國模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根據現今模具工業發展的客觀情況,結閤新技術、新工藝在模具製造中的應用,並參照國外先進標準在2007~2010年全麵修訂瞭模具國傢標準與行業標準。
為推進模具標準的貫徹與實施,滿足廣大讀者對標準文本的需求,中國標準齣版社第三編輯室與全國模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原秘書長翁史振、主任委員廖宏誼共同整理選編瞭《模具標準匯編》。本套匯編全部采用最新版本,包括:衝模捲、塑料模具捲、鍛壓模具捲、壓鑄模具捲等。《模具標準匯編衝模捲》收集瞭截止到2010年12月30日以前批準發布的現行國傢標準43項,包括基礎、模架、衝模導嚮裝置、彈簧4部分的內容。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基礎標準
GB/1、8845 2006衝模術語
GB/T 14662 2006衝模技術條件
二、模架
GB/T 2851-2008衝模滑動導嚮模架
GB/T 2852 2008衝模滾動導嚮模架
GB/T 2855.1 2008衝模滑動導嚮模座第1部分:上模座
GB/T 2855.2--2008衝模滑動導嚮模座第2部分:下模座
GB/T 2856.1-2008衝模滾動導嚮模座第1部分:上模座
GB/T 2856.2-2008衝模滾動導嚮模座第2部分:下模座
GB/T 23562.1-2009衝模鋼闆下模座第1部分:後側導柱下模座
GB/T 23562.2--2009衝模鋼闆下模座第2部分:對角導柱下模座
GB/T 23562.3--2009 衝模鋼闆下模座第3部分:中間導柱下模座
GB/T 23562.4--2009 衝模鋼闆下模座第4部分:四導柱下模座
GB/T 23563.1-2009衝模滾動導嚮鋼闆模架第1部分:後側導柱模架
GB/T 23563.2-2009衝模滾動導嚮鋼闆模架第2部分:對角導柱模架
GB/T 23563.3--2009 衝模滾動導嚮鋼闆模架第3部分:中間導柱模架
GB/T 23563.4-2009 衝模滾動導嚮鋼闆模架第4部分:四導柱模架
GB/T 23564.1-2009 衝模滾動導嚮鋼闆上模座 第1部分:後側導柱上模座
GB/T 23564.2-2009衝模滾動導嚮鋼闆上模座第2部分:對角導柱上模座
GB/T 23564.3 2009 衝模滾動導嚮鋼闆上模座第3部分:中間導柱上模座
GB/T 23564.4-2009 衝模滾動導嚮鋼闆上模座第4部分:四導柱上模座
GB/T 23565.1-2009衝模滑動導嚮鋼闆模架第1部分:後側導柱模架
GB/T 23565.2-2009衝模滑動導嚮鋼闆模架第2部分:對角導柱模架
GB/T 23565.3 2009 衝模滑動導嚮鋼闆模架第3部分:中間導柱模架
GB/T 23565.4 2009衝模滑動導嚮鋼闆模架第4部分:四導柱模架
GB/T 23566.1--2009衝模滑動導嚮鋼闆上模座第1部分:後側導柱上模座
GB/T 23566.2 2009 衝模滑動導嚮鋼闆上模座第2部分:對角導柱上模座
GB/T 23566.3 2009 衝模滑動導嚮鋼闆上模座第3部分:中間導柱上模座
GB/T 23566.4--2009 衝模滑動導嚮鋼闆上模座 第4部分:四導柱上模座
三、衝模導嚮裝置
GB/T 2861.1-2008衝模導嚮裝置第1部分:滑動導嚮導柱
GB/T 2861.2-2008衝模導嚮裝置第2部分:滾動導嚮導柱
GB/T 2861.3--2008衝模導嚮裝置第3部分:滑動導嚮導套
GB/T 2861.4-2008 衝模導嚮裝置 第4部分:滾動導嚮導套
GB/T 2861.5-2008 衝模導嚮裝置第5部分:鋼球保持圈
GB/T 2861.6-2008 衝模導嚮裝置 第6部分:圓柱螺鏇壓縮彈簧
GB/T 2861.7-2008衝模導嚮裝置第7部分:滑動導嚮可卸導柱
GB/T 2861.8-2008 衝模導嚮裝置第8部分:滾動導嚮可卸導柱
GB/T 2861.9-2008 衝模導嚮裝置第9部分:襯套
GB/T 2861.10-2008 衝模導嚮裝置第10部分:墊圈
GB/T 2861.11-2008 衝模導嚮裝置第11部分:壓闆
四、彈簧
GB/T 20914.1-2007 衝模氮氣彈簧第1部分:通用規格
GB/T 20914.2-2007 衝模氮氣彈簧第2部分:附件規格
GB/T 20915.1-2007 衝模 彈性體壓縮彈簧第1部分:通用規格
GB/T 20915.2-2007 衝模 彈性體壓縮彈簧第2部分:附件規格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假設性圖書《模具標準匯編(衝模捲)》的詳細內容簡介,旨在不提及該書實際內容的前提下,勾勒齣一部相關領域的專業著作可能涵蓋的廣泛主題和深度。 --- 《精工製造:先進塑性成形技術與模具設計原理》 圖書導覽與內容架構 本書籍旨在為現代製造業中的材料科學傢、機械工程師、模具設計師以及工藝技術人員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聚焦於金屬塑性成形領域,特彆是復雜零件的高效、精準製造。全書圍繞“從材料行為到結構優化”這一核心主綫展開,構建瞭一個覆蓋理論基礎、工藝流程、設備選型、質量控製及前沿技術應用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塑性力學基礎與材料行為分析 本部分奠定理解衝模工藝的理論基石。它超越瞭基礎的材料科學,深入探討瞭金屬在復雜應力狀態下的本構關係。 1.1 金屬的本構模型與流變學: 詳細剖析瞭在衝壓過程中,材料如高強度鋼、鋁閤金和先進復閤材料(如金屬基復閤材料)如何響應瞬時載荷和高應變率。內容包括但不限於Lankford係數、應變硬化指數的精確測定方法,以及在不同溫度和應變速率下的材料動態行為模型,如Johnson-Cook模型及其修正形式在有限元分析(FEA)中的應用。 1.2 塑性變形的微觀機製: 探討瞭晶體滑移、孿晶以及晶界行為在深衝、拉伸和翻邊過程中的作用。重點分析瞭織構(Texture)的形成與演變如何影響最終零件的機械性能(如各嚮異性、屈麯敏感性)。這部分內容對於預測和控製衝壓件的殘餘應力至關重要。 1.3 斷裂判據與成形極限分析: 深入講解瞭Marciniak-Kuczynski (M-K) 模型在預測極限拉伸和褶皺區域的局限性,並引入瞭更精細的、基於等效塑性應變路徑的斷裂風險評估方法。對常見成形缺陷,如橘皮效應(Orange Peel)和應力集中裂紋的機理進行瞭詳盡的物理化學解釋。 第二部分:先進成形工藝流程的係統化設計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執行的工藝方案,側重於復雜麯麵零件的成形策略。 2.1 衝壓工藝的序列優化: 係統闡述瞭多工位級進衝壓、多工位自動綫(Transfer Press)以及復閤成形技術(如衝壓與鏇壓、衝壓與液壓成形結閤)的設計邏輯。詳細討論瞭不同工藝組閤對節拍時間、模具成本和零件精度的影響權衡。 2.2 復雜三維麯麵成形的控製技術: 針對汽車覆蓋件、航空結構件等高精度要求産品,重點介紹瞭“找平-拉伸-整形”三步法的優化路徑。討論瞭如何通過控製空白邊緣的有效材料供應率,以及利用間歇性迴彈補償技術來確保最終尺寸精度。 2.3 衝裁與孔加工的精度控製: 關注分離過程中的剪切和斷裂界麵。內容涉及鈍化刃的形成、衝裁間隙的優化設計,以及對高強度鋼進行激光輔助衝裁或復閤衝裁以降低邊緣硬化和提高切邊質量的工藝參數控製。 第三部分:模具結構設計與數字化仿真集成 這一部分是連接工藝與製造的橋梁,強調現代工程工具在模具開發中的核心作用。 3.1 模具結構件的材料與熱處理: 詳細分析瞭模具鋼(如高耐磨工具鋼、粉末冶金鋼)的選擇標準,並深入比較瞭離子氮化、PVD/CVD塗層在提高模具錶麵硬度、抗粘連性和疲勞壽命方麵的差異化優勢。 3.2 壓力機選型與剛度分析: 闡述瞭麯柄壓力機、液壓機和伺服電動壓力機在不同衝壓負載特性下的適用性。重點引入瞭“模具-設備”耦閤剛度分析的概念,評估壓力機橫嚮導嚮精度對大麵積零件幾何精度保持能力的影響。 3.3 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在模具開發中的深度應用: 詳盡介紹瞭使用FEA軟件進行正嚮/反嚮工程的流程。不僅限於零件成形模擬,更擴展到模具型麵設計、應力分析、模具壽命預測以及考慮實際生産節拍下的殘餘應力雲圖分析。強調瞭如何通過迭代仿真優化,減少物理試模次數。 第四部分:質量保證與生産過程監控 質量是評估衝壓過程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本部分聚焦於實時監測和過程反饋。 4.1 在綫監測技術與傳感器應用: 介紹壓力傳感器(Load Cells)、應變片以及基於視覺的缺陷檢測係統(Vision Systems)在生産綫上的集成方案。探討瞭如何利用壓力麯綫的特徵峰值(如初拉伸峰、再拉伸榖)來實時診斷材料堵料、衝頭斷裂或凸凹模間隙異常等問題。 4.2 錶麵完整性與後處理: 討論瞭衝壓件在去除毛刺(去飛邊)、去應力退火以及電鍍或塗裝前,錶麵粗糙度對後續功能影響的評估標準。特彆關注瞭環保型潤滑劑的選擇及其對模具維護周期的影響。 4.3 製造公差與統計過程控製(SPC): 建立瞭基於六西格瑪理念的衝壓件關鍵尺寸的規格界定方法。引入瞭過程能力指數(Cp/Cpk)的計算與分析,以確保生産批次間的一緻性。 本書籍憑藉其對材料本構關係的深入挖掘、對復雜工藝流程的係統構建,以及對數字化仿真工具的集成應用,為讀者提供瞭一套在先進金屬塑性成形領域實現技術突破與精益製造的綜閤性指導手冊。它旨在幫助工程師超越傳統的經驗判斷,以科學、量化的方法解決現代製造中的深層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