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星旅人》是一本短篇小說集,收錄瞭作者郝景芳在2005年到2010年間創作的中短篇小說共14篇。幻想小說占瞭主要的篇幅。一部分是已在雜誌上發錶過的作品,還有一部分從未發錶過。
《星旅人》的每一篇小說都是關於在世界中旅行的故事,在真實的旅途上,在假想的星球之間,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間,在時間的一個個斷片之間。旅人是所有世界之中*敏感也*好奇的人,他旁觀瞭這個世界的種種運行方式,將之記錄,加以潤色與發揮。有的故事是對生活的描述,有的是對生活的改造,也有的是將可能發生卻沒發生的事情衍生齣來。
內頁插圖
目錄
城堡
榖神的飛翔
看不見的星球
我們的房子會衰變
祖母傢的夏天
遺跡守護者
山中問答
皇帝的風帆
揭發
九顔色
去遠方
少年奧德賽
夜行列車(二則)
亞寜
後記
精彩書摘
我保證我曾經努力地嘗試,但還是沒有人相信我的冰激淩城堡。
我能理解他們,我明白對很多人來說,對於沒有見過的東西,“相信”不是一個前提而是一個結論。而我,什麼也不能證明。
最後一次見到我的冰激淩城堡,是十五天前的夜裏。
當時剛參加完俱樂部的新年晚宴,路上下瞭雪,七彩的小燈在路邊花園的圍欄上一閃一閃,我一個人走迴傢。倒在沙發裏,微微的酒意讓我半夢半醒,華麗的吊燈、彩帶、觥籌交錯的人群和幽蘭的雪影在我眼前重疊在一起,於是,我又看見它瞭,我的可愛的久違的城堡。在離開我的記憶一百零八天又十三個小時之後,我的冰激淩城堡終於又迴到瞭我的身邊。
我知道那是夢,所以我沒有像小時候那樣跑上颱階,推開粉紅的大門——那是草莓味道——直接奔上樓頂的天颱,我知道我隻是在夢裏,隻是在頭腦的虛幻裏,隻是在自己一相情願的想象裏和它重逢,所以我沒有動,我哪裏也沒有去,我就那麼站著看著它,一直看著,看到眼睛微微發疼,纔慢慢地坐到颱階上。我不敢齣聲,我怕任何大呼小叫都會讓眼前的景象灰飛煙滅,我怕我再把它弄丟瞭,就像以往的每一次,剩下我一個人睜著眼在漆黑的夜裏。
我見到它的次數越來越少瞭,每一次的間隔也越來越長,無論我多麼誠心地許願,每天夜裏都還是沉靜一片,我睡得安詳,睡得寂寞。辦公室的男男女女像白天一樣在我的夜裏穿梭,電影看多瞭,夢裏還會混雜著大漠風沙和無聲的戰場,有鴿子,也有大海。但唯獨沒有它,沒有我熟悉的乳白色的牆壁,沒有空氣裏的甜美氣息,沒有檸檬裝飾的門框和巧剋力豆點綴的窗颱,沒有那種席捲一切包裹一切的冰涼感覺。沒有我的生活。
所以,那一夜當我再一次看到它,我發現自己又開始融化瞭,我慢慢融化到颱階上,颱階的一半變成瞭粉紅。
那一晚,我睡瞭三天三夜。
醒來時,陽光從窗簾的縫隙裏透過來,斜斜地打在木地闆上,光影斑駁。我發現自己沒有哭,沒有像從前醒來時那樣悲傷得不能自已。
我靜靜地起身,洗澡梳妝,整理散亂一地的書本,煮咖啡煎雞蛋,想著新年的假期就這麼過去瞭,又該上班瞭,有沒有什麼約會自己忘記瞭。
直到把早餐全都端到桌上,在窗邊坐下來,我纔忽然想起前夜的夢境,我忽然明白,那是我和它的最後一次相見瞭。一瞬間,我的手開始發顫,麵包掉到盤子裏,勺子也拿不動,我的腦子裏隻剩下清清楚楚的一句話:從今以後,那真的不再是我的生活瞭。
新年過後的第一個周末,一個新來的男同事請我們幾個去吃哈根達斯。
熱氣騰騰的巧剋力火鍋咕嘟咕嘟地翻滾,每個人的錶情也都熱氣騰騰,窗玻璃上淡淡的一層霧,讓人看不清街上的雪和街上的寒冷。
火鍋旁邊整整齊齊地擺著一圈冰激淩球,五顔六色,像極瞭從前我梳妝颱上鏡子的花邊。我記得那時正中央的一顆也是櫻桃口味,我總是一邊梳頭,一邊忍不住把它吃掉。那個時候我從來都沒有一點遲疑,可是現在我卻有點不忍心動口。我知道,這些雪球畢竟不是我的花邊,吃掉瞭就沒有瞭,決不可能再長齣來。
“喂,該你啦!想什麼呢?不專心,受罰受罰!”我轉過頭,詫異地看著大傢笑嘻嘻的臉龐,忽然想起來,我們正在玩“數七”,數錯的要被罰“真心話與大冒險”。
“哎,你也就彆選瞭,直接真心話吧。也省得他們摺騰你。”身邊的娜娜用胳膊肘捅瞭捅我,眼睛一眨一眨,“嗬嗬,你就老實告訴我們,剛纔那麼神不守捨的,想什麼呢?”我看瞭看大傢,慢慢地吸瞭口氣,說:“我在迴憶我的冰激淩城堡,我從前一直住的地方。”說完瞭,我一個一個看過去,大傢似乎沒什麼反應,幾個人都安安靜靜地瞪著眼睛望著我。我也望著他們,心裏有些忐忑不安,我咬瞭咬嘴唇,很想知道他們的迴應。
就這麼過瞭幾秒鍾,是小希第一個打破僵局。她托著下巴,滿懷期待地看著我,小心翼翼地問:“然後呢?”“對呀!你這個小鬼,這麼一句話就想混過去嗎?”娜娜也終於忍不住瞭,“拜托敬業點嘛,編也要編個像樣的故事齣來呀!大傢說說,她這樣能算數嗎?”這時候,連一直專心吃雪糕的菲菲都停瞭下來,揮著小勺子叫道:“等等,娜娜,我們在玩真心話耶,你哪能叫她編個故事呢?你看她那樣子,分明是想到帥哥瞭嘛,怎麼能讓她隨口編個小童話就算瞭,不行,一定得說實話!”她笑嘻嘻地看著我,我隻好說:“我說的就是實話呀……”“唉,”娜娜戳戳我的腦袋,說:“小丫頭思春,不好意思就算瞭,我們做人厚道點嘛。何況講個故事也挺有意思呀,她平時就愛鬍思亂想,滿腦袋鬼點子。”“切,講故事哪裏有八卦有意思呀……”接著,幾個人開始熱熱鬧鬧地討論究竟是讓我講故事還是讓我講帥哥,我忽然發覺,其實沒有人關心我說的究竟是不是真話,他們興緻勃勃關注的都隻是同一個問題:怎麼樣纔能讓這個遊戲更有趣。我的心慢慢地沉瞭下去,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說些什麼。
就在這時,這次請我們齣來的新同事阿黃忽然清瞭清嗓子,說:“其實,小敏不是在編故事,小時候,我就是住在香蕉城堡裏的。”大傢一下子安靜瞭下來,扭頭看著阿黃。大K捶瞭一下他的肩膀笑道:“沒事吧,你?怎麼又齣來一個搗亂的?”阿黃看起來很鎮定,說:“沒騙你們。是真的。要不然我為什麼叫阿黃呢?就是紀念我的香蕉們呀。”菲菲終於忍不住瞭,撲哧一聲笑齣聲來:“我們一直以為是紀念你某隻死去的小狗呢!”大傢都笑瞭。我感激地看著阿黃,心裏說不齣的開心。剛好,他也嚮我這邊看過來,眼睛裏盈滿理解的笑意。
……
前言/序言
《星旅人》是我的第一本小說閤集,收錄瞭這幾年發錶和沒發錶的小說共14篇,以及自己為它們配的插圖,寫作的時間從2005年底到2010年初,跨度大約四年半。這段時間是我的大四到博四,基本上是在學校最清靜的一段時間。小說能結集齣版是一個驚喜,趕在百年校慶時分,是對自己在校園裏這段時光的最好的總結。
這本集子以幻想小說為主。一方麵是因為大四時的一個幻想小說徵文;另一方麵是因為幻想小說往往比現實小說更能扼要地錶現現實,對於一個寫作的初學者,這比現實小說容易上手。好的現實小說需要非常純熟的筆法和豐富的閱曆。我清楚自己的底細。
作為剛提起筆、對這個世界隻有驚鴻一瞥粗淺見識的學生,我能做到的也隻是將這粗淺的見識凝結成抽象構圖,在想象中集結,如一本色調簡潔的童書,隻有寥寥綫條。並非不想嘗試厚重與深刻,隻是知道不可強求。
幻想小說寫的是心裏的世界。它們有的是世界的投影,有的是鏡像,有的是反轉,也有的是毫無關係的延伸。它們有的存在,有的不存在。它們有的看似與生活世界一樣,但實際隻是幻影的疊加。
所有的世界存在於寫作時的心裏,“星旅人”就是這些世界之間的旅人。
寫作的世界是寂靜而遼闊的世界。寂靜在於獨處,遼闊在於自由。無論寫作的內容是多麼熱鬧的事件,把它們寫下來的時刻是獨處的時刻,哪怕身邊有人,寫作也是獨自完成的事,寫作的本質是瞬間的孤獨是一個人說話——也許這是世界上少有的幾件必須獨自去做的事。而自由是寫作的特權,當這個世界呈現齣讓我們無能為力的單一,寫作有能力將它重新組閤,把一切打散,讓應有的順序錯亂,讓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發生,讓新的角色和秩序誕生,以此給沒有選擇的現實多一些選擇。這樣的自由是我全部的遼闊之所在。我的生命空間很小,但我卻幻想它可以很大。
這些是寫作這件事帶給我的最寶貴的東西,在我最,初提起筆的時候,我並沒有料到。最初是抱著淺顯而虛榮的目的開始寫作的——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想獲得認可,可是這些目的在麵對寫作的時候卻輕易就潰不成軍。能力和意願遠不能保證寫齣的是好作品,恰恰相反,它們有的時候是一種阻礙。當我氣惱而潰敗地麵對自己寫齣的不成功的作品時,我纔發現,隻有最坦率的內心纔是通往寫作的唯一一條小路。這道理彆人從一開始就懂,我卻繞瞭一個大圈纔慢慢發現。寫作是讓我嘗試麵對內心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能賦予寫作的東西遠遠少於寫作能賦予我的,寫作給我的反饋遠遠大於我所付齣的。
生活總有一連串艱難的時刻,是寫作幫我度過它們。我在小說中寫到過迷茫,寫到過抑鬱,寫到過無奈,也寫到過歡樂的大團圓和心的希望,這都是生活的細節。所有的悲傷都是我的悲傷,所有的欣慰也都是我的欣慰。即使是旁觀與目睹的悲傷欣慰,也都積攢在心裏,越來越滿,如果不是寫作,我不知道該如何為它們找到齣口。
寫作是將所有雜亂的碎片串聯起來的綫,它讓那些哪怕艱難的時刻也值得過下去。
這本書裏的小說遠遠不能算是成熟,它們記錄瞭一段時光,其中充滿瞭錶達的欲望,每當我想到什麼簡單的道理,都想寫下來,大書特書。這個過程中,人很容易自我滿足,對自己的見識沾沾自喜。
而隨著時間流逝,當這個階段已過,再迴頭來看,則很容易對其中的自以為是而羞赧,從此緘默不言。因而,今天,當這些篇章被結集成冊,我需要的是自己麵對自己的勇氣,也許有一天當我重新迴頭看起它們,會覺得羞澀,會有諸多不滿,但我仍然需要麵對它們。它們是我最初嘗試錶達之時,最真實也最無助的樣子。其中一首長詩,是第一次嘗試,未免太粗糙,但隻為嚮《奧德賽》緻以敬意。
經過所有這些嘗試,我所渴望抵達的是我們共有的心中的草原。那片草原遼闊無邊,天很藍,沒有雲,我們躺在山頂,風吹起頭發,時間裹著曆史從我們身邊流淌而去。曆史在風中洗去瞭一切崢嶸的樣子,素麵朝天,對我們投下理解的凝視。我們麵對麵在一起,誰都沒有說話,在那無邊無際的草原上,我們隻需要聆聽,不需要說話。風是一切撫慰,它是時間給我們的饋贈。
作者 2011年4月28日
星旅人:跨越宇宙的追尋與新生 在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中,生命並非孤立的奇跡,而是某種宏大敘事下,一次次關於存在、追尋與重塑的深刻演繹。郝景芳的《星旅人》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以其獨特的視角,將人類的目光引嚮遙遠的星空,並非描繪一場簡單的太空冒險,而是藉由宇宙的遼闊,審視我們自身存在的意義,以及在宏大變遷中,個體與群體的命運軌跡。 故事的開端,我們被引入瞭一個並非全然陌生的未來。科技的進步早已將人類的足跡播撒到宇宙的各個角落,但這種擴張並非意味著問題的解決,反而帶來更為復雜的新挑戰。星際移民,這個曾經隻存在於科幻想象中的概念,已經成為現實,無數的人們為瞭生存,為瞭新的希望,踏上瞭漫長的星際旅程。然而,新的傢園並非唾手可得,等待他們的,是未知的環境、嚴酷的生存考驗,以及,來自宇宙深處,某種難以言喻的“寂靜”。 《星旅人》並非一部側重於硬核科幻設定的作品,它更關注的是在這種宏大的背景下,人性的光輝與陰影。當我們脫離瞭熟悉的環境,當舊有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符號不再具有普適性時,我們該如何定義自己?我們所珍視的情感,例如愛、親情、友情,又將在怎樣的宇宙尺度下得到檢驗?作品通過塑造一群背井離鄉的“星旅人”,深入挖掘他們在陌生的星體上,如何在掙紮中維係人性的火種,如何麵對孤獨、失落與恐懼,又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微光。 故事的核心,往往圍繞著一個或幾個關鍵人物展開。他們可能是身懷絕技的開拓者,也可能是肩負重任的領導者,更可能是經曆著巨大心靈創傷的普通人。他們的旅程,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跨越,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蛻變。在漫長的星際航行中,時間的觀念被模糊,空間的距離被無限拉長,過往的記憶成為唯一的慰藉,而未來的不確定性則如同黑洞般吞噬著希望。作品細膩地刻畫瞭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們曾經的輝煌與失落,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犧牲與背叛,都在宇宙的冷峻背景下,被放大,被審視。 《星旅人》並非一味地描繪黑暗與絕望,恰恰相反,它在最深的絕望中,總能孕育齣最動人的希望。這種希望,並非來自於技術上的突破,也並非來自於奇跡般的拯救,而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來自於對未來的堅定信念。當麵對壓倒性的睏難時,星旅人們如何團結一心,如何互相扶持,如何用微小的善意點亮彼此的生命,成為瞭作品最動人的篇章。他們或許是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但在共同的命運麵前,他們學會瞭放下隔閡,理解彼此,成為彼此最堅實的依靠。 作品中,宇宙的設定並非隻是一個簡單的背景闆,它本身也蘊含著神秘的力量與未知。這種未知,可能是令人敬畏的宇宙法則,也可能是某種超越人類理解的生命形式。星旅人的探索,不僅是對生存空間的拓展,更是對宇宙奧秘的追問。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挑戰著自身的認知極限,也在與宇宙的互動中,重新認識生命本身的定義。這種對未知的探索,既是勇氣與智慧的體現,也是對人類局限性的反思。 “寂靜”是《星旅人》中一個反復齣現的意象。這種寂靜,不僅僅是宇宙空間的無聲,更是某種意義上的失落,是過去與未來的斷裂,是與故土的隔絕。然而,正是這種寂靜,迫使星旅人們不得不嚮內探尋,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尋找生命最初的律動。在寂靜中,他們學會瞭更加深刻地理解彼此,更加珍視每一次的交流,也更加懂得生命的脆弱與寶貴。 《星旅人》的深刻之處在於,它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答案。它提齣的問題,是關於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是關於文明的延續,是關於生命存在的價值。作品鼓勵讀者去思考,去感受,去在主人公的命運軌跡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它讓我們明白,無論身處何種睏境,無論麵對怎樣的未知,隻要心中有愛,有希望,有對生命的不懈追求,我們就能在最黑暗的時刻,點亮屬於自己的星光。 這部作品,藉由星辰大海的遼闊,映射齣人類內心的廣袤與復雜。它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遙遠的星際,個體的情感依然是連接彼此的紐帶,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它讓我們明白,真正的“傢園”,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種情感的歸屬,一種精神的寄托。在《星旅人》的世界裏,每一次的啓程,都是一次新生,每一次的追尋,都是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再定義。 作品的敘事手法,細膩而富有張力。作者擅長通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緻描摹,以及對宏大場景的精準刻畫,營造齣一種既寫實又充滿想象力的氛圍。讀者會仿佛置身於星旅人的隊伍之中,一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一同麵對他們的挑戰與抉擇。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星旅人》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次與宇宙對話,與生命深層對話的旅程。 最終,《星旅人》留下的是一種深刻的思考: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追尋的究竟是什麼?是新的傢園,是未知的奧秘,還是,在浩瀚宇宙中,對自身存在價值的確認?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方式,為我們描繪瞭一幅關於勇氣、希望與生命不息的史詩畫捲,它將引領讀者踏上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旅程,去感受星辰大海中,生命最真實、最動人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