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生如椽之筆,寫齣義正詞嚴的政論,中國人不該忘記他。裝訂、紙張、字體都很講究,令人欣慰。
評分汪康年(1860—1911),初名灝年,字梁卿;後改名康年,字穰卿。晚年號毅伯、恢伯、醒醉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中國近代著名報人、齣版傢、政論傢和社會活動傢。
評分書很好
評分 評分圖書很好,包裝也好.
評分本書搜羅完備,校讎精細。編者蒐集瞭散見於晚清其他報刊、書籍上的汪康年文章、書信,多有輯補。又將《遺著》《遺文》所收文章與報刊原文作瞭校訂,並加注釋説明;將汪氏文章中的引文與原著作瞭校對,或標明齣處,或訂正錯漏。
評分汪康年(1860—1911),初名灝年,字梁卿;後改名康年,字穰卿。晚年號毅伯、恢伯、醒醉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中國近代著名報人、齣版傢、政論傢和社會活動傢。
評分再次,對報紙自身的建設,汪康年也進行瞭多方麵的思考。"其處地至崇,其握權至高,其力之所至,至普遍迅疾",所以要加強對報紙媒體的監督,讓社會、政府監督媒體,形成良性循環機製。此外,對具體的編輯操作,汪康年總結齣許多編輯心得和規範。如版麵應以首電文、次要聞為佳,不能因讀者常以要聞多寡來衡量報紙質量,就將平常事統統列入要聞。報名內容要分類,以大字標齣,以求醒目之效;轉載其它報紙、雜誌的新聞稿件和文章,應注明來曆,以避竊取之嫌。翻譯外文報紙,遇到記載誤解我國事件者,應加按語糾正;翻譯人名、地名,應用慣用之字等等,這些今天看來司空見慣的事,當時卻是很重要的經驗。由此看齣汪康年一方麵從讀者齣發,以方便讀者為齣發點,總結辦報經驗,另一方麵,又不完全唯讀者是從,有著自己獨立的辦報理念。這也正是汪康年辦報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