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一下 感觉还可以
评分还可以
评分[QY][SZ]"
评分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为了做出明智的决定,我们要做非常多的努力,首先就是评估,评估自己的实力,也评估每种选择带给我们的未来是否是我们想要的。在评估的时候,需要正视,那些你觉得真的属于你的,不是必须的,很多时候是有前提条件的,而你是否一直有资本,让这些优势持续下去。
评分本书作者李峰,师从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原文为英文,中文版由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徐峰翻译。作者本人从事考古学研究多年,因此在考古材料的使用上得心应手,而更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传世文献的使用。
评分作者对于文献的论述意图似在努力调和中国传统史学和西方汉学在文献认识与使用上的分歧(如页170中对于《国语》中一条材料的阐释)但是作者本人对于这些文献的使用则有时会让我们感到另一种混乱。作者在绪论的“资料”一节中曾特别讨论了《今本竹书纪年》,认为“新的研究已经充分显示出使用该书的记录来重建西周纪年的价值……这部书中记录的一些历史人物和年代除了仅在西周金文中得到确认之外,传世文献中并没有提到。”可能是基于这一点考虑,本书中作者多次直接使用《今本竹书纪年》,如页160的大段论述。(作者在最后一段称宣王统治的后半段,王室的各种企图屡遭失败,直接引用了两条《今本竹书纪年》作为佐证)这种使用方式既非中国传统的,亦非西方的,而作者在这里对于材料的使用,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关于使用《今本竹书纪年》的相似例子,在本书中还有很多。《竹书纪年》自清以来多有先贤深入研究,虽然近出的一些材料能够与《今本竹书纪年》中的条目对应,但因此承认整本书的合理性并引之为唯一的证据仍是危险的。我并不支持过去学者认为《今本竹书纪年》全不可用的观点,但是对于有疑问的文献,我认为态度仍需谨慎,至少作为孤证使用时需要斟酌。虽然《周礼》的情况与之不尽相同,但目前学术界引用《周礼》时的一些惯例或可作为参考。
评分好
评分国债的历史:凝结在利率中的过去与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