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

角膜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福斯特 等 编,李莹 译
图书标签:
  • 角膜
  • 眼科
  • 屈光
  • 眼表面
  • 角膜塑形
  • 角膜疾病
  • 眼科手术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育
  • 眼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ISBN:9787543320390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444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7-10-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281
字数:12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角膜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详细地描述角膜和眼表疾病的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治疗的病理反应、治疗、手术技巧和术后问题的处理等。全书图片清晰,言简意赅。无论对于从事眼科基础的研究者到临床一线的眼科医生,还是对于年轻的研究生到年长的教授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全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临床主题。结膜、巩膜和角膜手术3部分。
   《角膜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出版于2005年,包括基础理论,临床主题。结膜、巩膜和角膜手术3部分共83章内容。
   第一部分详细地描述了眼角膜结膜的组织解剖、细胞生物学特征、生理、免疫特征以及角膜结膜疾病时的病理反应,特别是对角膜结膜修复过程中的细胞成分变化、细胞连接、胶原纤维排列过程循序渐进地加以描述。多张电镜照片清晰地记录了感染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炎以及非感染性角膜疾病患者角膜细胞膜、细胞器的变化。第二部分逐节介绍了眼表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角膜结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免疫性角膜结膜炎、暴露性角膜炎、角膜结膜干燥、眼睑腺炎、巩膜炎等,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治疗原则。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角膜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除对疾病的临床特征描述外。还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生物特征以及病变组织的反应和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均——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常见的角膜、结膜和巩膜手术,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技巧和术后问题的处理。作者对于这些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阐述,为临床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建议。

作者简介

李莹,河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医学博士,眼科博士后。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中心主任,眼库和角膜组长、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长期从事角膜病、屈光性角膜手术的临床工作与相关基础研究,手术技术娴熟。在感染性、非感染性角膜疾病和屈光性角膜手术并发症的诊治方面有较丰富经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眼的临床研究》1996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几十篇,参加多部论著编写。承担和负责多项国内外科研项目,任《国际眼科》杂志和《眼科新进展》杂志编委,全国“准分子激光治疗仪”使用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培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
第一篇 基本理论
第1章 人类角膜、角膜缘、结膜和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细胞生物学(5)
第2章 角膜生理学(39)
第3章 免疫学基础(61)
第4章 角膜和结膜疾病的形态学及病理改变(105)
第5章 角膜血管发生学(143)
第二篇 检查和评估技术
第6章 裂隙灯活体显微镜和照相技术(155)
第7章 角膜厚度测量法(163)
第8章 角膜曲率测量(171)
第9章 角膜地形图(177)
第10.1章 临床共聚焦显微镜(189)
第10.2章 临床光学显微镜(201)
第三篇 角膜和外眼疾病流行病学
第11章 主要角膜和外眼疾病的流行病学(207)

第二部分 临床主题
第四篇 感染性疾病
第12章 细菌学(227)
第13.1章 细菌性角膜炎(239)
第13.2章 细菌性结膜炎(293)
第14章 眼前节病毒感染性疾病:基础理论和临床疾病(301)
第15章 真菌性角膜炎、结膜炎和泪小管炎:真菌学(395)
第16章 真菌性感染(403)
第17章 寄生虫性角膜炎和结膜炎(425)
第18章 衣原体性角膜炎和结膜炎(445)
第五篇 免疫性疾病
第19章 特应性结膜炎(461)
第20章 瘢痕性结膜炎(475)
第2l章 结膜炎与药物过敏(501)
第22章 泡性角膜结膜炎(507)
第23章 结缔组织/胶原血管性疾病(513)
第24章 Mooren溃疡(549)
第25章 巩膜炎(557)
第六篇 眼表疾病
第26章 角结膜干燥症:概述(571)
第27章 角结膜干燥症:泪膜的生理学和生化学(575)
第28章 角结膜干燥症:临床表现(601)
第29章 SJ6grcn综合征(625)
第30章 睑缘炎和睑板腺功能障碍(641)
第31章 复发性糜烂综合征(651)
第32章 上方边缘性角膜结膜炎(657)
第33章 木质性结膜炎(663)
第34章 红斑痤疮(671)
第35章 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炎(677)
第36章 丝状角膜炎(681)
第37章 气候性角膜病(687)
第38章 泪腺炎(693)
第七篇 代谢性和先天性疾病
第39章 影响结膜和角膜的先天异常及代谢性疾病(701)
第八篇 结膜、角膜发育异常和恶性肿瘤
第40章 结膜和角膜肿瘤概述(729)
第41章 累及眼表的上皮性肿瘤(747)
第42章 角结膜色素性肿瘤(759)
第九篇 创伤
第43章 化学伤(771)
第44章 角膜物理性损伤(787)
第十篇 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
第45章 前部角膜营养不良:上皮、上皮基底膜和前弹力层营养不良(803)
第46章 基质和后弹力层前营养不良(817)
第47章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841)
第48章 角膜和结膜变性(865)
第49章 角膜扩张性疾患(877)
第十一篇 营养缺乏所致的角膜和结膜改变
第50章 营养缺乏所致的角膜和结膜改变(903)
第十二篇 接触镜
第51章 接触镜在角膜病中的应用(913)

第三部分 角膜、巩膜和结膜手术
第十三篇 支持性和保护性治疗
第52章 组织胶黏剂(925)
第53章 整形性角膜移植术(933)
第54章 结膜辦(937)
第55章 巩膜移植手术(947)
第十四篇 修复
第56章 眼表修复(957)
第57章 眼前节手术的眼整形观念:适应证和操作技术(959)
第58章 羊膜移植术(969)
第59章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979)
第60章 翼状胬肉及其手术(987)
第十五篇 角膜视觉康复手术
第61章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009)
第62章 板层角膜移植术(1031)
第63章 角膜后部板层内皮移植术(1043)
第64章 角膜基质内植入术治疗圆锥角膜(1053)
第65章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1061)
第66章 人工角膜手术(1071)
第十六篇 角膜屈光性手术
第67章 角膜屈光性手术的生物学(1085)
第68章 术前准备:病人的筛选及评估(1103)
第69章 术前准备:角膜地形图(1107)
第70章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1115)
第71章 自然性或术源性散光的切开性手术(1135)
第72章 角膜表面镜片术(1147)
第73章 角膜磨镶术和自动板层角膜移植术(1153)
第74章 角膜基质内植人物(1157)
第75章 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1167)
第76章 LASIK设备: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和波阵面像差分析仪(1187)
第77章 LASIK技术和疗效(1203)
第78章 LASIK治疗近视和远视的疗效(1215)
第79章 LASIK治疗散光的疗效(1219)
第80章 LASIK联合其他手术(1231)
第81章 波阵面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和LASEK:技术和疗效(1243)
第82章 LASIK并发症:病因学、预防和处理(1255)
第83章 超短脉冲激光在角膜的应用(1275)

前言/序言


《角膜:结构、功能与疾病》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角膜的奥秘,从其精妙的微观结构到在视觉形成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追溯角膜发育的每一个环节,解析其各层组织的精细构造,以及细胞层面的分子机制如何协同工作,维持其晶莹剔透与生理稳态。 内容概述: 角膜解剖与组织学: 详细阐述角膜的五层结构——上皮、前弹力层(Bowman层)、基质、后弹力层(Descemet膜)以及内皮。每层组织的细胞组成、细胞外基质成分以及它们的空间排布被一一呈现,并配以高分辨率的显微图像,直观展示角膜的微观世界。特别关注了角膜基质中胶原纤维的有序排列如何赋予角膜机械强度和光学透明性,以及内皮细胞泵功能对维持角膜脱水的至关重要性。 角膜生理学: 深入研究角膜的各项生理功能。包括: 屈光作用: 角膜是眼球最主要的屈光介质,其前表面的曲率和透明度对成像质量至关重要。本书将分析角膜屈光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其与晶状体的协同作用。 屏障功能: 角膜上皮作为物理和化学屏障,有效抵御外界微生物和异物的侵入。我们将探讨上皮细胞连接、黏液层以及角膜表面润滑机制。 营养供应与代谢: 虽然角膜缺乏血管,但它通过泪液、房水和空气中的氧气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本书将详细介绍角膜细胞的代谢途径,特别是内皮细胞的能量消耗和离子转运。 再生与修复: 角膜具有卓越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尤其是在损伤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角膜上皮、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在修复过程中的信号通路、生长因子调控以及细胞迁移机制。 角膜疾病病理学: 系统性地梳理了各种常见的角膜疾病,深入剖析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感染性角膜病: 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角膜炎,包括其病原学、感染途径、炎症反应以及对角膜组织的破坏过程。 非感染性角膜病: 免疫性角膜病: 如免疫介导的角膜溃疡、巩膜炎累及角膜等,详细阐述免疫细胞在角膜损伤中的作用。 营养不良性角膜病: 如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探讨基因突变如何影响角膜蛋白的合成和沉积,导致角膜混浊。 外伤性角膜病: 机械、化学、物理损伤对角膜的直接损害及后续的愈合与并发症。 退行性角膜病: 如角膜变性(老年环、弓形变性等)、角膜骨化等。 干眼症相关的角膜病变: 泪液动力学异常如何影响角膜上皮的完整性。 角膜屈光异常: 圆锥角膜、角膜扩张症等,分析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对角膜形态和功能的损害。 角膜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详尽介绍了当前用于诊断角膜疾病的各项技术。 常规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仪、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等。 影像学技术: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评估角膜结构、细胞形态以及病灶范围中的应用。 实验室检查: 角膜刮片、培养、PCR检测等,用于病原学诊断。 特殊检查: 角膜地形图(Pentacam, Orbscan等)在评估角膜形态、厚度分布和前表面屈光力方面的重要性。 角膜疾病的治疗原则与进展: 结合病理机制,系统阐述各类角膜疾病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抗炎、免疫抑制剂的规范使用,人工泪液及泪膜稳定剂。 物理治疗: 紫外线交联(CXL)在控制圆锥角膜进展中的作用。 手术治疗: 穿透性角膜移植(PKP): 适应症、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 板层角膜移植(DALK、DSAEK、DMEK): 针对不同角膜疾病的微创角膜移植技术,介绍其优势与局限。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治疗角膜缘功能不全。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激光手术: (如PRK, LASIK等,若有相关章节) 其他手术: 结膜囊成形术、角膜环植入术等。 再生医学在角膜领域的探索: 细胞治疗、组织工程角膜等前沿研究进展。 本书特色: 本书融合了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与临床实践的丰富经验,理论与实践并重。内容严谨,语言清晰,配以大量的插图、图表和病例分析,旨在为眼科医生、研究人员、医学生以及对角膜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权威、全面且实用的参考著作。通过深入理解角膜的生物学特性,读者将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角膜疾病,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临床实践的章节中,我被作者对于角膜移植手术的全面介绍所吸引。他不仅描述了手术的基本流程,还详细解释了不同类型移植手术(如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的适应症和各自的优缺点。让我颇感意外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手术后的护理和并发症防治,比如排异反应的早期征兆、缝线拔除的时机以及术后用药的原则。作者的叙述非常注重细节,例如关于术后滴眼药水的顺序和频率,以及如何指导患者进行眼部卫生,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这种对每一个环节的严谨态度,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角膜塑形镜(OK镜)的验配和使用,这对我这个对视力矫正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作者对于OK镜的工作原理、适用人群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讲解,让我对这种非手术性的视力矫正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就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带我进入了“角膜”这个微观而又至关重要的眼部结构。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枯燥的解剖学名词,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比如将角膜比作房屋的玻璃,一下子就点燃了我对它功能和重要性的好奇心。随后,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角膜的层状结构,从最外层的上皮细胞,到中间的基质层,再到最内层的内皮细胞,每一个层次的细胞形态、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对于内皮细胞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它对于维持角膜透明度的关键作用,以及一旦受损其再生能力的有限性,这让我对角膜的脆弱性和精妙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经典的病理学图片,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医学人士,但配合文字描述,也能够大致理解一些常见的角膜疾病的初期表现,比如水肿、混浊等,这些初步的知识为我后续阅读更深入的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概念普及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这个初学者能够快速建立起对角膜的基本认知框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起点。

评分

我惊叹于作者在描述角膜生理功能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他将角膜的光学特性比作一台精密的相机镜头,详尽地解释了屈光力、透明度等概念是如何被角膜的结构所决定的。书中对于角膜如何通过其厚度、曲率以及内部细胞的紧密排列来折射光线,从而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世界的细致描述,让我对“看”这个简单的动作有了全新的理解。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静态的结构描述,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阐述角膜的动态平衡。例如,对于角膜的营养供应,他解释了泪膜、房水以及角膜自身的代谢机制是如何协同作用,维持角膜的健康和功能。特别是在讨论泪膜的组成和作用时,他用“保护膜”、“润滑剂”等词语,将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变得易于理解。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们每天不经意间眨眼、流泪,背后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生理调控。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角膜生理学知识的吸收和记忆。

评分

这本书在关于角膜健康维护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讨论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上,而是展望了角膜疾病治疗和研究的未来方向。他提到了再生医学在角膜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例如利用干细胞技术来修复受损的角膜组织,以及开发更先进的人工角膜材料。书中对于当前角膜病研究的热点领域,比如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和移植,以及角膜生物力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都有所提及。这让我意识到,角膜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创新性的治疗方法出现。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角膜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一些角膜疾病的发生。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内容,不仅满足了我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也让我对角膜健康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中关于角膜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部分,让我感到受益匪浅。作者并没有直接罗列一大堆疾病名称,而是从一些最常见的症状入手,比如眼睛干涩、畏光、异物感、视力模糊等,然后循序渐进地分析这些症状可能指向的角膜病变。他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角膜炎的特征,比如细菌性角膜炎的快速进展和脓性分泌物,病毒性角膜炎的特征性病灶,以及真菌性角膜炎的特殊形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角膜溃疡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通过不同阶段溃疡的形态变化、周边浸润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早期迹象,为我提供了一套初步的判断思路。虽然我不是临床医生,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对这些眼部不适产生更科学的认知,知道何时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而不是盲目自行用药。书中穿插的图例,虽然不多,但每一个都点睛之笔,清晰地展示了疾病的典型表现,让我更容易将文字描述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