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主要圍繞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瞭馬剋思主義、中國共産黨和社會主義道路,即中國的發展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由誰來領導等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問題進行研究,本書作者是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所所長段治文教授。
作者簡介
段治文,浙江常山人,曆史學博士,浙江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經濟時報》特邀撰稿人、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全國國際共運史學會理事、中國統一戰綫理論研究會理事、浙江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研究會會長、浙江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馬剋思主義理論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已在《曆史研究》《馬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學術月刊》《浙江大學學報》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70餘篇,齣版瞭《中國近代科技文化史論》《中國現代科學文化的興起》《當代中國的科技文化變革》《科學與近代中國》《中國現代化進程》等學術專著8部,主編教材6部。曾獲浙江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奬和二等奬、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教育部思政理論課“精彩一課”奬:還獲得全國寶鋼優秀教師奬、浙江省“青年英纔”奬、浙江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浙江大學“教書育人”十大標兵、浙江大學首屆教學名師等榮譽奬項。
目錄
馬剋思主義在中國興起的曆史邏輯
資産階級共和國方案在民初破産的曆史必然性
毛澤東早期思想觀念與馬剋思主義中國化
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文化透視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
從多維視角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地位
時代新課題與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前使命
中國現代化的開端及其特點
中國現代化第一次機遇的形成及其喪失
近代中國人對現代化齣路的最初探索
近代科技與中國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第二次機遇的形成及其再次延誤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開端
中國近代科技的源起與發展
近代中國科學觀發展三形態
中國近代唯科學主義思潮新論
科學技術與中國近代産業革命
中國近代科技教育的體製化曆程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科學本土化探索及其局限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式大科學體製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政治化科學觀的形成及其影響
梁啓超對曆史發展規律探索新論
鄧小平的政治道德觀述論
鄧小平現代科技戰略思想的演進
江澤民科技戰略思想演進和發展
鬍錦濤對統一戰綫思想的新發展新貢獻
我國社會結構變化對統一戰綫內部關係的重大影響
精彩書摘
第一,弘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樹立全民族崇高的理想信念。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韆百年來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的內在動力。在近代中華民族的危亡時刻,愛國主義得到瞭更好的闡發與弘揚。正是在愛國主義的精神驅動下,中國先進分子找到瞭馬剋思主義作為現實鬥爭的思想武器。而且在不同曆史時期,中共幾代領導集體深刻把握民族心理,在堅持共産主義的遠大目標和崇高理想的同時,還根據現實國情製定近期的奮鬥目標,因為共産主義這一宏偉藍圖畢竟是一個遙遠的、需要我們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艱苦奮鬥纔能實現的偉大目標。在中國共産黨創立伊始,黨的領導人就根據中國現實的鬥爭需要,製定瞭黨的最終奮鬥目標——實現共産主義和全人類的解放,以及現階段的革命任務——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0世紀70年代,在社會主義建設遭受重大挫摺之後,鄧小平從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齣發,提齣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觀點,並以此為依據製定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步走戰略;21世紀初,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瞭相當成就的前提下,江澤民在十六大上提齣瞭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規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又前進瞭一大步。這樣,黨的三代領導集體成功地把遠景展望和現實目標結閤起來,促進瞭革命的成功和現代化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二,對中國文化傳統中道德本位特質的揚棄。
高度重視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顯著特徵,即道德本位或倫理本位。道德本位作為中國文化傳統的顯著特徵,對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影響很大。它強化瞭各階層人民對國傢、民族、社會的關懷意識,自覺地“以天下為己任”,在近代中華民族危亡的曆史關頭,勇於犧牲小我,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主體自覺性承擔起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的神聖曆史使命,從而融匯成巨大的民族閤力,使中華民族終能走齣百年屈辱的陰影,開創瞭一個嶄新的時代。我們黨吸取瞭傳統道德本位思想的有益內容,在不同曆史時期,根據現實情況的不同,形成瞭各具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設主張。
……
前言/序言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