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

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饶世和 著,戈叔亚 译,王晓梵 校
图书标签:
  • 中国航空史
  • 民国航空
  • 航空史
  • 中国近代史
  • 飞行员
  • 航空技术
  • 历史
  • 军事史
  • 航空发展
  • 1910-1950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8275629
商品编码:104762452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5-09-01
页数:245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
作者:   (美)饶世和
市场价:   39.00元
ISBN号:   9787538275629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精彩插图

编辑推荐

《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

《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是一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航空史话”,它讲述了中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故事。《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作者饶世和(M.Rosholt),是一位具有中国航空情结的美国人,曾参与飞越著名的“驼峰”航线。他对中国航空既是旁观者又是当局者:1931~1937年他任记者,在上海英文《大陆报》做军事报道;1942~1945年他入空军,赴华做美方中方联络员,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直观而深刻的了解。在他的笔下,中国*架飞机,*位飞上中国天空的外国人和中国人,中国的*所航空学校、*个飞机制造厂、*次空战胜利……如数家珍,宛然眼前,读来可亲而可信。*感人者,他一丝不苟地记下了中国人民与国际朋友以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尤其是中国空军勇士与美国飞行员、苏联飞行员比翼翱翔痛击日寇的壮烈事迹,让我们不仅从中回视了一场又一场惊心运魄的空战的历史瞬间,而且接受了一种正义战胜邪恶的永恒洗礼。
历史在中国上空“飞翔”过去了,无数英雄融进了浩浩苍空,但是,无尽的精神财富也留给了今天,让人珍藏心底。《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装帖精美,史料丰富,并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不仅有很强的可读性,还颇具收藏价值。

目录

前言
*章 *次飞翔的中国
第二章 中国空军
第三章 华北的航空业
第四章 中央航空学校
第五章 中央飞机制造公司
第六章 飞机销售与主要销售商
第七章 在中国的商业航空
第八章 “大锡鹅”的飞行
第九章 上海的空军节
第十章 完成远征日本的使命
第十一章 苏联对中国的支援
第十二章 武汉空战
第十三章 重庆大轰炸
第十四章 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
第十五章 *支美国支愿队(飞虎队)——A.V.G.
第十六章 美国陆军空军中国特遣队(C.A.T.F.)
第十七章 杜立特突击队
第十八章 第14航空队
第十九章 空袭台湾新竹
第二十章 中美混飞行团(C.A.C.W.)
第二十一章 第308重型轰炸机大队
第二十二章 第58超级重型轰炸机联队
第二十三章 日本在中国发动的空中战争
第二十四章 零星照片和文件

序言

《飞翔在中国上空》这本书是对1910-1950年期间中国航空的一个总概述,包括螺旋桨推进的单引擎和多引擎飞机的发展情况。但并不是对二战前或二战期间在中国上空出现的每一个中国的、美国的或是日本的战斗机或轰炸机中队加以介绍,只是介绍了一些受到赞扬的美国战斗中队或者大队。
我本人对中国的兴趣可追溯到多年以前,在1931-1937年期间,我先作为一名记者,后作为一名编辑在《大陆报》(China Press)工作过。这是一份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日报。我协助报导了*次日军袭击上海的战斗,也就是“淞沪事件”。1937年,我也帮助报导了第二次淞沪事件,这个事件后演变为“七年战争”(即中国的八年抗日战争,译者注)。
我于1938年回美国。1942年,我被委任为陆军航空队中尉军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在上海学习过中文这个背景。结束了在迈阿密海滩(Miami Beach)的新兵训练期后,去了哈里斯堡(Harrisburg)接受战斗情报训练。1943年11月我飞越了缅甸的崇山峻岭到中国。这就是著名的“驼峰”航线。我在昆明第14航空队司令部的作战室待了一个月后,到中国军队里做美国各个飞行中队与中国陆军的联络员。当日本人发动Ichi-Go(One-Five)(五一大扫荡)时,我在长沙的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部,这是日本军在华“七年战争”中*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的代号。为了避开敌人的包围,我随着中国军队司令部撤退了200英里进入华南。1945年12月13日,我在华盛顿卸职。

文摘


事实上,工作还很多,新选的校址需要重建,因为1916年这里曾因为本地督学的粗心发生过火灾。大楼于1919-1920年间被重建,但重建的花费没有在档案中提及。他们为广东的空军打下了基础。*个军官班在学校注册开课。这批人于1925年毕业。王叔铭(Wang Hsuming)在这批学员里,二战中美国人更熟知他的另一个名字——“王老虎”。
广东的飞行学校发展遇到了麻烦,原因是谭根突然死了,根据旧金山一份报纸记载他突然从黄包车上摔了下去,这事也被认为是“暗杀”。那时广东街上有许多暴力事件发生,比如为黄埔学校服务的一位管理机器维修的工程师被抢并被杀害,当时谭根和林福元都感到损失很大,因为受过训练的机械师是很缺乏的。

 
《云海逐梦:近代中国空军的百年沧桑》 内容简介: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溯自1911年辛亥革命的枪声响彻大地,直至1950年新中国成立的黎明曙光,这段波澜壮阔的中国航空发展史。这段时期,中国从一个饱受列强欺凌的封建王朝,蹒跚迈向独立自主的现代国家,而航空,作为一项新兴的、极具战略意义的科技力量,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在中国广袤天空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飞机、飞行员、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事件。从最初由外国传教士和探险家带来的好奇目光,到军阀混战时期少数权贵对飞机的初步尝试;从北伐战争中空军的初露锋芒,到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中国空军在极端困境下的英勇抗争;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新生的空军力量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 本书将深入探讨中国航空工业的萌芽与成长。我们将追溯那些中国飞行员在外国接受训练的艰难历程,记录他们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凭借着满腔热血和过人的胆识,驾驶着飞机翱翔于蓝天。同时,我们也关注那些为中国航空事业付出心血的外国友人,他们在中国土地上播撒下航空的种子,为这个古老的国度带来了崭新的视野。 书中将详细描绘不同时期中国空军的装备发展。从最初的 bi-plane 到高性能战斗机,从侦察机到轰炸机,我们将呈现中国空军在武器装备上的不断追求与进步,以及这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每一个型号的飞机,每一次引进或仿制的尝试,都凝聚着当时中国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还原那些鲜为人知的人物故事。那些在风云变幻中叱咤风云的空军将领,他们的决策如何影响了战局;那些英勇无畏的飞行员,他们在弹雨中,在缺衣少食的条件下,是如何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为国家争取一线生机。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被载入史册的丰碑,但他们的事迹,如同划破夜空的流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我们将审视航空技术在中国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航空器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影响着交通、通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民族自信心的崛起。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天空成为了新的战场,中国空军以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土的完整。 本书将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生动的叙事,力求还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貌。我们将通过对航空档案、飞行员回忆录、报刊杂志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将这段被尘封的历史重新呈现于读者面前。我们不仅仅是在讲述飞机和技术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一群人,一个民族,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不屈不挠,奋力抗争的故事。 《云海逐梦:近代中国空军的百年沧桑》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和不懈追求的礼赞。它将带你领略那个时代,中国人对蓝天的无限憧憬,以及为实现这一梦想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通过这本书,你会更深刻地理解,为何中国空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又为何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如同一部史诗般的纪录片,将1910年至1950年间,中国航空业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原本对那个时期中国航空的了解十分有限,但这本书却以极其详实的内容和生动的笔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门。我被书中对中国航空工业起步阶段的细致描绘所深深吸引。想象一下,在那个飞机还是稀罕之物的年代,中国的先驱们是如何一步步从零开始,引进技术,培养人才,甚至尝试自主研发。书中对于早期飞行学校的建立、第一批中国飞行员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在训练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生动的叙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追求进步的艰辛与不易。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书中对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英勇事迹的描写。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尽管中国空军在装备、技术上都处于劣势,但那些勇敢的飞行员们却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中国的天空中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的牺牲精神和爱国情怀,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敬佩。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航空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挑战、牺牲和奋斗。它不仅仅是关于飞机的历史,更是关于那些为了民族崛起和国家富强而默默奉献的先驱者们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航空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对那些为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蓝天而付出努力的前辈们,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

拿起《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相对枯燥的技术性历史书,但事实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中国航空业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半个世纪里的发展历程。它不仅仅是罗列了飞机型号、飞行数据,而是将历史的洪流与航空业的发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被书中对那个时代中国航空的“草创”阶段的描绘深深吸引。想象一下,在那个飞机还被视为稀罕之物的年代,中国人是如何一点点地学习、引进、甚至尝试自己制造飞机的。书中详细记载了早期飞行学校的建立、第一批中国飞行员的诞生,以及他们在训练中面临的种种困难。这种从零开始的艰辛,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追求进步时的决心和毅力。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战斗史,更是让人热血沸腾。虽然当时中国空军在技术和装备上都与日寇存在巨大差距,但那些中国飞行员却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中国的天空中书写了不屈的篇章。书籍对这些空战的描绘,既写实又感人,让我看到了民族抵抗精神的伟大力量。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飞机和飞行员,更是关于一个民族在困境中寻求发展,在逆境中奋起反抗的史诗。它让我对“飞翔”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飞行,更是中国人民渴望独立、自主、强大的精神象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是如何从陆地走向天空,如何在这个崭新的领域中,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评分

当我翻开《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我立刻被书中那股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所吸引。那个年代的中国,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空作为一项新兴且昂贵的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一部史诗般的电影,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它详细地描绘了中国航空工业从零开始的艰辛历程,那些早期的飞行员、工程师,他们如何在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一点点地摸索、学习、创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历史事件的细致描述,例如,早期航空学校的建立,飞机的引进与仿制,以及在战乱中,这些珍贵的飞机是如何被保护、被使用,甚至是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出惊人的作用。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航空发展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无论是装备上的劣势,还是人员的伤亡,但即便如此,他们的英勇抵抗,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书中不仅讲述了宏观的国家层面的航空发展,也深入到了一些个体飞行员的故事。他们有的是留洋归来的精英,有的是从普通民众中涌现出来的热血青年,但他们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让中国的飞机翱翔在自己的祖国上空。这些个人的故事,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国航空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那个时代中国的先辈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充满了敬意。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蓝天,是无数先辈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这份沉甸甸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浩瀚的中国近代史画卷中,意外发现了一片从未有人触及过的璀璨星空。1910到1950,这短短的四十年,对于中国的航空业来说,绝对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好奇,因为我一直对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颇感兴趣,但关于航空的细枝末节,却一直鲜有涉猎。然而,这本书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飞机型号、飞行事件,而是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航空,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从最初几架飞机如何跌跌撞撞地飞上天空,到后来航空工业如何艰难地起步,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空军战士们如何用血肉之躯对抗日寇的飞机,这本书都讲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我尤其被书中所描绘的那些早期航空先驱们的故事所打动。他们往往是那个时代最勇敢、最有远见的一群人,怀揣着让中国拥有自己蓝天梦想,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去实践。他们的坚持和付出,为后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精神。它让我对“飞翔在中国上空”这个书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仅是指飞机的飞行,更是中国人民对独立自主、民族复兴的渴望与追求。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能听到老式飞机的引擎轰鸣声,看到那些身着飞行服的身影在硝烟弥漫的天空中搏斗,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很巧妙,它并没有枯燥地陈述史实,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将读者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旁观者,亲眼见证了中国航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也深刻体会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评分

当我的目光触及《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这个书名时,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探索的冲动便油然而生。1910到1950,这半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最跌宕起伏、最充满变革的时期之一。在这股历史洪流中,航空,这项代表着速度、科技和国家力量的新兴事物,在中国是如何孕育、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这本书,就如同一个耐心而细致的讲述者,为我一一揭开了这些谜团。我被书中对于中国早期航空工业的探索历程的描绘深深吸引。从最初几架洋人带来的飞机,到中国人学习、引进、仿制,再到自主设计的萌芽,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书中详细记录了那些早期的航空先驱们,他们如何怀揣着让中国拥有自己飞机的梦想,冒着生命危险去学习、去实践。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英勇作战的篇章所震撼。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中国飞行员们以血肉之躯对抗着强大的敌人,他们的勇气和牺牲,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关于技术和战役,它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航空在中国近代史中所承载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象征意义。它让我看到,中国的航空事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在怎样的艰难条件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和不屈精神的史诗。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能够让你“沉浸”其中的书。从1910年到1950年,这四十年的时间跨度,正是中国近代史风云变幻、民族命运跌宕起伏的缩影。而《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这本书,则将视角聚焦于那个时代新兴的航空领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我被书中对于中国早期航空工业的艰难孕育过程的描述深深吸引。想象一下,在那个技术落后、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人是如何从对飞机的懵懂认知,到学习、引进、模仿,再到逐渐尝试自主研发。书籍细致地梳理了这一脉络,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先进技术时的渴望与努力。那些早期的飞行员、工程师,他们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更是怀揣着民族复兴梦想的开拓者,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令人动容的牺牲精神。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的描写。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即使装备落后,这些年轻的飞行员们依然义无反顾地翱翔在战场上,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日赞歌。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航空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民族自强不息、追求独立的精神象征。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坚韧、勇敢和智慧,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与发展。

评分

当我翻阅《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时,我立刻被书中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1910年至1950年,这短短的四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动荡和变革的时期,而航空,这项新兴的、充满时代象征意义的技术,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孕育、成长和搏斗?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极其详尽且引人入胜的答案。我被书中对早期中国航空工业的艰辛探索所深深打动。从最初几架飞机在简陋的机场上起降,到后来逐步建立航空学校、培养飞行人才,再到尝试自主制造,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书籍细致地描绘了那些怀揣飞行梦想的先驱们,他们如何在物质极度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一点点地为中国的天空播下希望的种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英勇事迹的刻画。在装备悬殊、力量对比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中国飞行员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国家的领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飞机和飞行技术,它更是在描绘一个民族在困境中奋起,在绝望中寻找出路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中国航空发展所承载的民族复兴的梦想,以及一代代中国人为了这个梦想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阅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中国航空从蹒跚学步到展翅翱翔的艰难历程,也深刻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

评分

《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未来的憧憬。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航空这一领域,在我看来,是那个时代国家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此前对其了解甚少。这本书的出现,恰如其分地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我被书中描绘的中国航空从零起步的艰辛历程所深深打动。从最初几架飞机如何进入中国,到如何建立起初步的航空学校和训练体系,再到在战乱中如何保护和使用这些宝贵的飞行器,书籍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叙述。我尤为欣赏书中对那些早期航空先驱们的描写,他们往往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怀揣着让中国在天空拥有自己位置的梦想,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书中对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的描绘,更是令人热血沸腾。尽管在装备和技术上与敌军存在巨大差距,但中国飞行员们却用他们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蓝天,他们的勇气和决心,是中国人民不屈精神的生动体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航空发展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挑战、牺牲和顽强的生命力。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天空,是无数先辈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航空史,更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飞翔在中国上空:1910-1950年中国航空史话”。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陈述,更是一种情怀的寄托,一种民族梦想的象征。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标题所蕴含的意义更加宏大和深刻。它并没有将航空史孤立开来,而是将其置于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这让我看到了航空业在中国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我被书中对早期中国航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详细描述所打动。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能够有识之士意识到航空的重要性,并为此付诸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远见。书籍细致地描绘了早期航空学校的建立,飞行员的训练,以及在战乱中,这些宝贵的航空知识和技术是如何传承下来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那些在极端困难环境下依然坚持飞行、坚持战斗的中国空军的描写。他们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在面对强敌时毫不退缩的勇气,让我深受感染。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航空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从最初的几架飞机,到后来的航空工业雏形,再到空军的抗争,每一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不仅仅是关于飞机的历史,更是关于那些为了中国蓝天而奋斗不息的人们的故事。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那些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辈们的崇敬之情。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便捷交通和先进科技,是建立在无数人前仆后继的努力之上的。

评分

说实话,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不算浅,但唯独对航空这一块,总觉得有些模糊。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知识上的空白。1910到1950,这几十年的跨度,包含了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深刻的变革时期,而航空,作为一项代表着先进科技和国家实力的象征,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给出了详尽而生动的答案。我被书中对中国航空工业起步阶段的描述深深吸引。从最初几架洋人带来的飞机,到后来中国人自己摸索着制造出简单的飞行器,再到逐渐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书籍细致地梳理了这一脉络。尤其是那些早期留洋归来的工程师和飞行员,他们带着满腔报国热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一点点地奠定中国航空工业的基础,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书中对飞虎队和抗日战争时期空战的描绘,更是扣人心弦。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英勇的中国飞行员,驾驶着性能远不如敌机的飞机,在炮火连天中与日寇殊死搏斗,他们的勇气和牺牲,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尊严和生存空间。这本书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介绍,它更多地展现了航空在中国民族复兴历程中所承载的意义。飞机的出现,不仅代表着军事力量的提升,更象征着国家摆脱落后,走向强大的决心和能力。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个时代中国的现状,一个在列强夹缝中求生存的国家,如何能够发展起如此复杂而精密的航空技术,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航空业的“前世今生”,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评分

低于20元评价没有豆子,岂有此理!

评分

好书,值得买!有一定收藏价值

评分

很好!满分。

评分

封面有些旧了,但是老板包装的很结实

评分

图文并茂,值得收藏。

评分

低于20元评价没有豆子,岂有此理!

评分

很不错的历史书籍,图文并茂,资料详实!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没有损坏,挺好的。

评分

图文并茂,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