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

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盛彬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72869
版次:1
商品编码:104754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1
字数:4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逻辑是思维的深层的、微观的结构,是思维的密码,逻辑研究就是破译思维密码。形式逻辑是听说读写的信息输入输出的论证逻辑,缺少的“思”的即“转识成智”的信息整合、转化的创造性思维的逻辑过程的揭示。黑格尔的思辨逻辑,恩格斯、列宁肯定、弘扬、发展的辩证的逻辑,实是认识逻辑。
认识逻辑和基于数理逻辑的认知逻辑不同,和科学哲学的发现的逻辑相通,推理链说,整合了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
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唯物论、辩证法的指导下,在日常思维、自然语言和形式逻辑的基础上,从逻辑史讨论了建立认识逻辑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讨论了辩证的认识论,再据“类比—归纳—演绎”的推理链说,提出了类逻辑、条件逻辑、数逻辑和整体逻辑;后据认识过程,提出了接受逻辑、创造逻辑和表达逻辑。辩证法、认识论在逻辑学基础上统一了。

作者简介

张盛彬,男,1923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皖西学院教授。1950年在家乡任小学教师。1960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校中文系。曾任淮南师专教师,六安师专(皖西学院前身)中文系副主任,《六安师专学报》主编。主要研究论说文、文章学、认识逻辑学。著有《论因明、墨辩与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文科论文写作》等。安徽省劳动模范。

目录

序一 何祚榕
序二 彭漪涟
专家对“认识逻辑学”的评论
自序逻辑的跋涉
第一章 逻辑学与认识逻辑学
1.1 什么是逻辑学
1.1.1 逻辑学是一门科学
1.1.2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1.1.3 逻辑学是发展中的科学

1.2 逻辑学的发展演变
1.2.1 传统逻辑的形成
1.2.2 数理逻辑方向
1.2.3 认识逻辑(辩证逻辑)方向
1.2.4 科学发现的逻辑方向
1.2.5 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方向
1.2.6 语言逻辑方向
1..2.7 逻辑的发展轨迹:纯化与泛化

1.3 国人教训
1.3.1 西方逻辑学为何能持续发展
1.3.2 名辩学衰落的原因

1.4 逻辑在中国
1.4.1 西方逻辑学的输入和研究
1.4.2 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实质
1.4.3 恩格斯、列宁对传统逻辑与思辨逻辑的批评
1.4.4 20世纪的三次逻辑论战

1.5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1.5.1 传统逻辑是思维成品的解剖学研究
1.5.2 传统逻辑是思维的工具
1.5.3 传统逻辑的性质和特点

1.6 逻辑学是关于思维与认识的科学
1.7 逻辑学的功能
1.7.1 接受和表达功能:听说读写的逻辑
1.7.2 认识功能:创造逻辑
1.7.3 社会功能:民主、科学和逻辑的内在联系

1.8 认识逻辑的内容和体系
1.8.1 科学的逻辑
1.8.2 认识过程的逻辑
1.9 认识逻辑学要义

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1 事物、语言和思想
2.1.1 自然、世界与思想
2.1.2 事物、思想与语言
2.1.3 思想与语言

2.2 思想
2.2.1 思想的内容
2.2.2 思想的形式
2.2.3 思想的表现形态
2.2.4 思想的逻辑形式

2.3 思想的品质
2.3.1 实践性
2.3.2 继承性
2.3.3 系统性
2.3.4 问题性
2.3.5 分析性
2.3.6 推导性
2.3.7 抽象性
2.4 认识世界
2.4.1 立场和观点
附:关于世界观的阶级性
2.4.2 认识对象:事物的整体、部分、属性、功能、关系、质量与规律
2.4.3 认识的总规律
2.4.4 认识过程与认识方法(思想方法)

附:关于形而上学方法和知性认识
2.4.5 认识中的否定与肯定,继承、批判和创造
2.4.6 认识中的量变与质变
2.4.7 类比思维、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2.4.8 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
2.4.9 关于真理
2.4.10 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4.11 循序渐进式与灵感突发式
2.4.12 从无知到有知,从知识到智慧
2.4.13 记性、悟性与灵性
2.4.14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2.4.15 理论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4.16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2.5 改造世界
2.5.1 创造欲和创造力
2.5.2 改造自然
2.5.3 改造社会

2.6 科学发现
2.6.1 事物的发现
2.6.2 规律的发现

2.7 科学发明
2.7.1 语言文字的
2.7.2 工具的
2.7.3 制度的
2.7.4 方法的
2.7.5 精神的

2.8 科学发现、科学发明和逻辑
2.8.1 科学发现的逻辑
2.8.2 科学发明的逻辑

第三章 类逻辑
3.1 思维的对象及认识的发生
3.2 概念、语言、思想的产生
3.3 类逻辑
3.3.1 类概念
3.3.2 类判断
3.3.3 类推理
3.3.4 推理链:类比、归纳与演绎的整合

第四章 条件逻辑
4.1 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
4.1.1 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4.1.2 事物间的条件关系
4.2 因果概念和条件概念
4.3 因果判断
4.4 因果和条件类比推理
第五章 数逻辑
第六章 整体逻辑
第七章 表达逻辑
第八章 接受逻辑
第九章 创造逻辑
参考资料
附件一:中国名辩精华
附件二:张盛彬著作目录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逻辑学与认识逻辑学
1.1 什么是逻辑学
1.1.1 逻辑学是一门科学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认识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思维和认识”,研究内容是人类的思维和认识的“规律、形式和方法”,包括理论逻辑(思维和认识的逻辑的原理)和应用逻辑(逻辑的运用原理)。
“逻辑”本是英文Logic的音译,意译还有“名学”、“辩学”、“名辩学”、“论理学”、“理则学”等不同的译名。
“逻辑”还是个多义词,本义有多方面的引申,如“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是研究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荒唐的逻辑”,是荒唐的“理论”。
日常生活中听到最多的说法是: “你的话不合逻辑。”什么叫“合逻辑”,什么叫“不合逻辑”呢?以下两例合逻辑吗?
1.所有打人是对的,我打人,所以,我是对的。
2.所有团员要交团费,我不是团员,所以,我不要交团费。
这两个例子都是由三句话组成,逻辑称为“三段论”(推理的一种),前两句是根据、理由,逻辑称为“前提”或“论据”,后一句是由根据、理由推出的结论,逻辑称为论题,文章学称为“论题”或“论点”。
从事理说,例1不合事理,例2合事理,生活中的合不合“逻辑”说法,往往是从合不合事理角度提出的。但这“逻辑”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逻辑学究竟研究什么呢?
……

前言/序言

西方逻辑学传入并影响中国不过百年,“形式逻辑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却困扰了中国逻辑界大半个世纪。20世纪30年代,李达、艾思奇、林仲达等人试图从认识论、方法论改造形式逻辑,建立辩证逻辑或统一逻辑。50年代后,刘丹岩、金岳霖、胡曲园、马玉珂等重申统一逻辑主张。周礼全认为黑格尔的逻辑是“认识论逻辑”,是以辩证的方法研究思维形式在认识过程中的内容、联系和方法,将形式逻辑的精华按他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过程的理解,作出编排,导致头足倒立,形式主义,和思维实际有很大距离。
本书认为,逻辑是思维的深层的、微观的结构,是思维的密码,逻辑研究就是破译思维密码。形式逻辑是思维成品如文章的静态的解剖学研究,是听说读写的信息输入输出的接受与表达的论证逻辑,缺少的是“思”的即“转识成智”的信息整合、转化的创造性思维的逻辑。黑格尔的思辨逻辑,恩格斯、列宁肯定、弘扬、发展的辩证的逻辑,实都是认识逻辑。
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从思维实际出发,将形式逻辑精华按认识过程作出新的编排,首次建立“认识逻辑学”体系:先从逻辑史讨论了建立认识逻辑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讨论了辩证的认识论,再据“类比一归纳一演绎”的推理链说,提出了类逻辑、条件逻辑、数逻辑和整体逻辑;后据认识过程,提出了接受逻辑、创造逻辑和表达逻辑。辩证法、认识论在逻辑学基础上统一了。
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