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通天塔之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做高访

叩响通天塔之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做高访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吴会芹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82815
版次:1
商品编码:1039765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页数:328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在美国时,我隔三差五地把自己的经历用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我想让那些关心我的亲人、朋友了解我的访美生活;我还想让众人知道,我的导师Chomsky是何许人也;当然,我更想让那些曾经听说过Chomsky的人知道,学术思想如此“深奥”、政治立场毫不含糊、有时甚至还带有一些“锋芒”的Chomsky是多么和善、平易近人。我甚至更想让人知道,国内许多针对Chomsky语言学理论思想的批评有些只是源于对其理论概念的误解!正因如此,我将这一读本定格为准学术著作,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语言学理论,了解Chomsky。

作者简介

吴会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2007—200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高级学术访问,师从导师Chomsky。研究兴趣:生成语法、神经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目录

第一章 MIT之旅
踏上旅途
安检前的失误
飞向蓝天
踏上美国国土
抵达波士顿
我的“美国之家”
插不进去的电源插座
美国社会也低效?
万金家书

第二章 留美生活札记
MIT的宁波人
来了新房客
中国学者的美国“家宴”
博士堆里的“苦行僧”
又添新房客
不隔音的苦恼
中秋节的感伤
麻雀与老鼠

第三章 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绿色田园的邀请
初到Boston郊区华人圣经大教堂
房东妈妈与她的儿子
MIT团契活动
山上红叶醉满天
偶遇山东大学校友

第四章 美国名校解读
初到MIT
开学前的尴尬
Albright博士的“计算语音学专题”
Pesetsky教授的“句法模型”
Pesetsky教授的“语言学概论”
关于“语言官能”的思考
Suzanne Flynn教授
Norvin:Richards教授的“句法学”课程
MIT语言学课程综述
MIT语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MIT学科发展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

第五章 美国社会杂谈
美国的医疗保险
美国的生活垃圾
美国社会安全号
美国的移动通讯
在美国购物

第六章 美国对外汉语教学
我给老外讲中文
Boston的中文学校

第七章 汉语语言学者在哈佛
哈佛大学植物园
吃香蕉还是吃苹果?
哈佛大学的Seminar
哈佛教授家的元旦Party
哈佛教授家的中国年
哈佛大学的春晚前奏
哈佛大学的春晚

第八章 美国节日掠影
“五月花”的传说
感恩节聚会
烛光圣诞

第九章 我与Chomsky在一起
终于见到导师Chomsky
“语言知识”or“语言能力”
狼孩、孤儿与聋哑儿
“语言官能”:特殊意义的器官
“普遍语法”;语言特征的储存室
“我孙女”与她的宠物猫
Chomsky批阅我论文
“前面的路很难很难”
“雪花”如此灿烂
苍蝇和大象——“对我触动很大”
最简方案——进化研究方案的提纲
语言研究的跨学科走向
Chomsky指导我做科研
难说再见

第十章 Hauser教授访谈录
与Hauser的预约
自然选择与适应
论文中的插图
“语言官能”的进化
广义语言官能与交际官能
“惟递归”带来的麻烦
Hauser生物语言学思想的论证
Hauser生物语言学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Pinker教授访谈录
我与Pinker预约
终于见到Pinker教授
“自然选择”与“分化”
“渐变”与“突变”
语言“完美”说
缺乏实证性研究?
语言与交际
删减的内容

第十二章 归国前夕
Zoe帮我做校对
Flynn教授主讲“普通语言学”
Schneider主讲“大脑结构及其起源”
Boeckx主讲“生物语言学”

第十三章 美国东部城市一瞥
阳光下的国会大厦
晚霞映照的杰佛逊纪念堂
白宫前的黄昏时分
晨雾缭绕的宝石花洞
挥之不去的伤痛
耸入云霄的帝国大厦
雪花弥漫的纽约城

第十四章 美国西部印象
告别Boston
飞向洛杉矶
环球影城之梦
夜幕中的拉斯维加斯
富人堆里的穷人
伤痕累累的胡佛水坝
科罗拉多大峡谷之壮丽景观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2007年9月12日。
晚上10点多钟,我听到门外嘈杂的说话声,意识到隔壁来了新房客。走出房门,我看到大大小小的行李包堆了一地,两位先生在行李间穿来穿去。看到我从房间出来,其中的一位先生向我介绍了刚刚到来的新房客,他是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周聚,为他接机的这位先生则是半年前抵达美国的中国学者,原山东济宁医学院的司传平教授。安顿好吕教授后,司先生用自己的手机接通了吕先生家人的电话,报过平安后他便急匆匆赶了回去。
我为吕教授下了一碗面,这让喜欢面食的山东人吕教授非常感动。吕教授从包里拿出几块月饼递给我,这使我想起就要来临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我小心翼翼地将月饼放入冰箱,在吕教授吃饭的当儿与他聊了起来。
吕教授访美时间也是6个月,但他已购买了往返机票,总价7000多人民币,比我到Boston的单程票价还便宜3000多元!吕教授的往返机票价格已含在访问资助金内,选择晚来几日,购买往返机票让他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吕教授是位有心人,身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他表现得非常谦逊。每当我们谈起来美国的目的,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就是要到燕京图书馆多看几本书。然而,他在美国的表现可远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从他发表的文章来看,长期以来,他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新文学革命是由胡适而不是由其他人提出来的?这除了胡适自身的主观因素之外,是否与胡适当年在美国留学的文化环境有内在的联系?易言之,美国的文化、文学、思想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产生、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正是这个疑问,将他带到了当年胡适留学的美国。
他首先以20世纪初胡适、梅光迪、胡先辅、梁实秋等留学美国的作家为研究对象,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美国文化、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产生所发生的影响。然后从这一问题出发,他开始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查阅当年这些先驱者在美国留学期间留下来的各种文章,了解到容闳是留学美国的中国第一人,他在教会的资助下,于1847年由布朗夫妻带到美国留学,于1854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当时,他将让当时的清政府派遣更多的留学生到美国来留学看成自己最大的理想,“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因此,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美国,而是毅然回国,直到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吕教授还发现,胡适于1910年到美国留学,对文学革命问题产生了兴趣,他在与梅光迪、胡先骕等人的争论中渐渐形成了文学革命的思想,并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从而引发了关于五四新文学革命的论争,揭开了中国新文学革命的序幕。
吕教授还思考了,留美华人的思想观、价值观、审美观发生了哪些变化?美国是否有自己的文化、文学?美国的文化、文学与西欧的文化、文学有何联系与区别?带着这样的问题,他咨询了有关的专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渐渐找到了答案。“美国尽管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早期的文化、文学都来自西欧,但新的环境催生了新的文化、文学,随着美国在政治体制上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美国在文化上也尽力摆脱西欧传统文化、文学的束缚与影响,从而有了自己的文化、文学,这种文化、文学的本质,就是独立、自由、创新,它与西欧文化、文学的贵族化、传统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新文化、新文学,为急于摆脱中国传统文化束缚的新文化、新文学运动提供了借鉴。正是受这样的文化环境的影响,胡适提出了中国文学革命的大胆设想。与此同时,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梅光迪、吴宓等则提出了与胡适不同的思想观点。应该说,他们在文学应该发展这一基本问题上有着相同之处,只是对文学应该如何发展等具体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之间的论争,揭开了五四时期新旧文化论争的序幕。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美国成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发源地。”
吕教授还经常参加哈佛大学举办的各种研讨会,并应大波士顿中华文化协会艺文小集的邀请,以《文学中的人性——以鲁迅、张爱玲、白先勇、赵淑侠为例》为题发表了演讲。后来,《波士顿新闻》B6版发表了他的演讲提纲,还附上了他的照片,这使吕教授一时问在Boston华人文学圈内名声大噪。
后来,吕教授又将自己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感想写成了文章,发表在《侨报周刊》上。他借哈佛大学的成功之道反思中国的高等教育,认为中国从五十年代的分校,到九十年代的合校,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中国高校中的近亲结婚现象是影响健康学术竞争、阻碍学术交流创新的最大弊端。
吕教授还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思考了现代中国文学与基督教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尽管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中国人并不缺少接受宗教的意识与胸怀。他还提出“成为基督徒是否意味着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分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是否与人的生物基因一样,具有难以改变的特性?”他从自己与基督教零距离接触的亲身经历对上述问题给予了否定。

前言/序言

  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她的简称NIT,这是因为,她与为人瞩目的世界顶尖级高等学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简称MIT只有一笔之差。虽然这重重的一笔之差将NIT远远地甩在MIT的尾梢,但NIT似乎紧紧握住了MIT带给自己的点滴灵气,在牵手浙江大学的办学过程中,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
  也许是MIT带给我们的灵气终究助导了NIT与MIT的牵手,2007年秋,我作为NIT国外访问学者的第一位受益者,应MIT之邀,来到MIT的语言哲学系,在Chomsky的亲自关怀和指导下进行为期半年的学术访问。
  半年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但能与Chomsky进行多次零距离接触,其经历实属难得。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世界级大师的风范,Chomsky严谨的治学精神、深邃的洞察能力、敏捷的思维、侃侃的话语、豁达的胸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不过,在我与他零距离的接触中,我仍然发现我对他的理解不时会产生偏差。然而,我的误解并未让这位世界级大师表现出一丝惊奇和不耐烦。每次与他面对面交谈,我都深切感受到国人对Chomsky语言学理论的种种疑惑,也深切感受到一个大师的宽广胸怀,于是,我更想将自己与Chomsky的谈话内容与国内学者以及希望了解Chomsky的普通百姓共享。
  本著的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详述了我与Chomsky、Hauser、Pinker的访谈内容,也是本著的重点内容。为了给普通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语言学的友好界面,我将访谈内容按其要点对章节标题进行了通俗化处理,其目的是想让读者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例理解语言学中容易引起误解的“普遍语法”关键词——“语言官能”(faculty of lan guage)、“语言知识”(knowledge of language)、“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y)等概念,这也是Chomsky的一贯做法。本著中,我还就2002年的《科学》(Science)上Chomsky与Hauser和Fitch联合发表的文章《语言官能》,以及由此在国际高端学术刊物《认知》(Cognition)(2005)②上引发的学术争议,与其中的主要作者Chomsky、Hauser和Pinkee教授进行多次交谈,并在本著中详细地介绍了谈话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语言官能”这个重要概念。
  Hauser与Chomsky、Fitch合写的这篇论文,把人类与动物的语青官能按照系统发育的完好程度分为若干等级,以此研究地球上物种进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他们根据基因代码的特性,画出了物种基因树形图,其中人类居于首位,猿居于次位,而飞虫居于底层。他们又将语言官能分为“广义语言官能”(faculty of language in broad sense!,简称FLB)和“狭义语言官能”(faculty of language in narrow sense,简称FLN),认为绝大部分的FLB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而FLN的递归运算机制(eomptltational mechanisms for recursion)则是人类特有的语言机制构件,它是人类与类人猿发生质的分化时的语言官能进化的产物。这篇文章从新的角度阐释了语言的性质、来源和所属,是我们了解“语言官能”的重要文献。
  多年来,在西方学界堪称主流的ctiomsky的语言学思想曾在国内学界遭到一定程度的抵制,其原因不外与曾经有过的种种误解有关,有些人甚至用自己理解的“知识”概念去解读C:homsky语言学中关于“知识”的术语,这就决定了产生误解的必然。我希望这部著作的出版能够作为了解语言学的一块“敲门砖”,能让更多的普通读者轻轻叩响通向语言学的通天塔之门,去品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去欣赏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语言的奥妙。倘若借此叩响于通天塔的敲门声能够抛砖引玉,笔者便可聊以自慰了。
  正如本著所言,虽然许多人抱怨Chomsky的理论始终在变,然而,我认为普遍语法的原则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有人认为Chomsky,的某些理论争议不断,而我认为应尽量减少由于误解而引起的争议;有人认为Chornsky的理论晦涩难懂,而我却发现他在阐述自己的理论时常常使用人们熟悉的例子……与Chomsky对话,不仅能为正在雾里看花的我拨开迷雾,还能常常使我从中获得鼓励,从而激发我内心深处奋发向上的热情。在他面前,我永远能够受到一个普通人应该获得的尊重,永远不必为自己的才浅学疏而感到无地自容。
  言谈中,我觉察到chomsky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热爱。从他微微颤抖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他对病情沉重的妻子的无限眷恋之情和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伤痛,他那充满温情的脸上写出了人间最伟大的“爱”,这种“爱”使我动容……于是,我想让大家知道我眼中的Chomsky。
  在MIT,我还亲身感受了世界一流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科研活动。使我深受触动的是,语言学与哲学、认知学、脑神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以语言学为核心,集心理学、脑科学、认知学、人丁智能等人文自然学科为一体的严密无间的语言系统!我深深领悟到chomsky将语言视为自然产物(a natural object)的用意。语言研究的文理并重为语言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不仅为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医学、认知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的研究开启了新视野。也许正因如此,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长期以来在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中稳获第一。
  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教学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方面给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有益的启示。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内部资源,最大限度扩大外部合作,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互补,这将是培养既具有专业能力,同时又能充分发挥个性化潜在优势人才的保证。
  本著还以留美学者、美籍华人的学习生活为背景,记录了留美学者的生活故事。留美学者的生活既充实又孤独,面对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即使在寒风中站立多时,然只要有学术交流机会,他们绝不言弃。尽管快乐的学者们常常戏言自己“无家可归”,但这一戏言却饱含了留美学者为了追求事业甘愿忍受背井离乡的孤独与思念亲人的痛苦。不过,面对这些无奈,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积极地应对着每一份孤独:扎堆购物、结伴旅游、自荐“蹭饭”、“瞬间”交友……痛并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本著既能作为我国学术界了解西方学术思想的背景资料,也能作为我国老百姓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
  吴会芹
  2010年5月10日

叩响通天塔之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做高访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叩响通天塔之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做高访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叩响通天塔之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做高访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叩响通天塔之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做高访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非常好,值得收藏和阅读。

评分

书非常好,值得收藏和阅读。

评分

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

评分

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

评分

帮别人下的订单,据说很好

评分

每当我找到成功的钥匙的时候,就有人把门的锁给换了。。希望能再次找到钥匙……

评分

好书啊 不错的东西

评分

…………………………

评分

每当我找到成功的钥匙的时候,就有人把门的锁给换了。。希望能再次找到钥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叩响通天塔之门: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做高访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