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什么:邮票的故事 [7-10岁] [WAS IST WAS]

什么是什么:邮票的故事 [7-10岁] [WAS IST WA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汉斯·埃希尔德特,沃尔夫冈·马森 著,[德] 乌岛·克鲁瑟·舒尔茨 绘,张强 译
图书标签:
  • 邮票
  • 集邮
  • 儿童读物
  • 科普
  • 历史
  • 文化
  • 德国
  • WAS IST WAS
  • 7-10岁
  • 兴趣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515549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46876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WAS IST WAS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4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方寸邮票,魅力无限!小小的邮票吸引着全世界集邮爱好者的目光。世界著名杂志《集邮》的主编沃尔夫冈·马森先生,在《什么是什么:邮票的故事》中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小小的艺术品所包含的大世界。通过这《什么是什么:邮票的故事》,集邮新手们也能够了解到一些集邮的专业知识,邮票的历史和种类,以及头一枚邮票的诞生、邮票的伪造、珍稀邮票,甚至因邮票而起的谋杀案等邮票秘闻。

内页插图

目录

邮政的起源
谁书写了最早的书信?
谁寄出了第一封信?
“邮政”是怎么来的?
邮车号角是怎样产生的?
谁运作了第一个国家邮政系统?
航空邮件是在哪里发端的?
邮资由谁支付?
邮票的想法是何时诞生的?
邮票的起源
谁发明了邮票?
第一张邮票是什么时候售出的?
哪些国家遵循了英国的先例?
世界上最昂贵的邮票在哪里?
最著名的邮票是什么邮票?
为什么夏威夷最早发行的邮票如此稀少?
谁因为一张邮票而丢掉了性命?
“牛眼”的图案曾经在邮票上出现过吗?
为什么萨克森三芬尼邮票如此稀少?
萨克森三芬尼邮票是怎样跑到壁炉管上的?
邮票会讲述怎样的故事?
全世界每天使用多少张邮票?
第一张纪念邮票是何时发行的?
德国有多少种纪念邮票?
一联纪念邮票是什么?
邮票的印制
新邮票的发行由谁决定?
什么是凹版印刷?
人们现在是怎样印刷邮票的?
什么是印张?
怎样保证邮票印刷的安全性?
人们怎样才能自己印制邮票?
邮票之最
哪个国家的邮局最多?
哪种系列的邮票存在时间最长?
哪里发行了范围最广的系列邮票?
谁发行了外形独特的邮票?
哪些邮票是有香味的?
谁发行了世界上最小的邮票?
谁发行了世界上最大的邮票?
集邮的起源
最初的集邮者是怎样收集邮票的?
第一本邮册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怎样集邮是最经济的?
谁是“集邮之王”?
谁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邮票收藏?
德国帝国邮政博物馆藏品的命运是怎样的?
哪位间谍使用邮票作为密码?
集邮常识
什么是国家邮票收藏者?
什么是“主题集邮者”?
什么是“灾难信件”?
什么是特殊收藏家?
人们如何收集邮票?
人们如何进行邮票交流或交易?
互联网上有什么新的东西?
错版邮票
人们怎样定义错版邮票?
有哪些完全错误的邮票?
什么是“错印邮票”?
为什么会产生色彩错印?
印刷错误会产生怎样的代价?
印版错误是如何产生的?
邮票造假
谁曾用邮票来骗钱?
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制作假邮票?
人们可以仿造旧邮票吗?
谁能够识别假邮票?
政府也会生产假邮票吗?
邮票保存
人们如何保存邮票?
人们如何浏览邮票目录?
专用护邮袋有什么优点?
集邮爱好者还需要什么?
人们是否应该收集损坏的邮票?
如何从信件上取下邮票?

精彩书摘

第一封信。也许是一个国王,将他以前总是通过口头转述的信息,通过书信的方式交给了另外一个统治者。但这件事一定是发生在中东的某处。很多人都认为,第一个写信的人是一个埃及人,因为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喜欢书写的民族。
几乎是伴随着象形文字发明的同时,埃及人学会了利用纸草来写字,这也就是今天纸的前身。他们用黑色或者红色的墨水写字,这种墨水是用炭黑或者赭石混合水制成的。除此之外,人们还在粘土板或者灰岩片上写字,因为纸草实在是太昂贵了。在埃及的富人中间,写信很-成为了一种时尚行为。这时,一个聪明1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革命性想法:为什么要让一个信使总是带着一封信上路呢?他可以把邻居们的信都收集起来一起递送,这样就不必每个人都派一个奴隶专门送信了。这个设想很快就成为了现实,而负责投递信件的奴隶的主人当然要收取其他发信人的一些费用。
从一些古老的档案中,人们得知早在公元前2300年,古埃及就已经出现了便捷的通讯机构。由于这些有序的通邮往来的存在,法老们与即使最偏远的领地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从首都孟菲斯到卡塔戈、埃塞俄比亚,甚至是到印度,都有专门的道路——在所有的这些道路上,只有信使忙碌地往来着——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邮差。然而,这种信差服务当时还不可能为普通人服务。

前言/序言

  一个学生坐在满满的一箱书信前,这是他用少量的钱从一个拍卖商那里换来的。他仔细检视着这些书信和明信片,特别好看的就放在一边。对于大部分普通的信件,他就把贴有邮票的部分剪下来,先放在水盆里浸泡一会儿,取下邮票晒干后放进集邮册里。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了一张联邦德国发行的奥运邮票上,他从来没见过这张邮票。他拿来邮票年册翻阅,可不管怎么找,也没有发现这枚印有奥运五环图样的纪念邮票。但在1980年的年册里,他发现了蛛丝马迹:“13号邮票是一张已经准备好,但由于西方国家对奥运的抵制而未能发行的邮票”——这会是他发现的那张邮票吗?这个学生非常兴奋,马上给相识的拍卖商打电话询问。他们一起进行了仔细确认,并给德国邮政部门打了电话,终于确定:这正是一张从来没有通过官方渠道发行的邮票的样张!
  直到几个月以后,媒体才报道了这一事件。原来,当时的邮政部长库尔特·格赛德拿了一张这款邮票的样品回家。没想到,他的家人却把这张邮票贴到信件上,并寄了出去。这款邮票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有些中学生、大学生,还有退休人员,通过这些普通的邮票获得了额外的收入。他们一共发现了20多枚这款邮票的样本。在拍卖会上,这款珍稀的邮票的价格被炒到了36000欧元!
  这是一个发生在1983年的故事。类似的幸运,并非每个人都能碰上,但它仍然向现在的集邮爱好者们招手。集邮爱好者也认识到了这种“方寸之间的艺术”和“历史使者”的魅力。通过集邮,他们对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前的社会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本书将年轻的集邮爱好者带人邮票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来。它不但讲述了有关集邮的或沉重或轻快的故事,介绍了邮票发展的来龙去脉,还展现了邮票的制作过程。最后,它还教人们怎样通过邮票进行交往。
《邮票的故事:揭开微小方寸间的奇妙世界》(7-10岁) 这是一本关于微小方寸之间、却蕴含着无限精彩的故事书。 你有没有留意过,每次收到信件,都会在信封上看到那些五彩斑斓、图案各异的小纸片?它们不仅仅是寄送邮件的凭证,更是一扇扇窗户,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由历史、文化、艺术、自然和科技共同编织而成的微缩世界。这本《邮票的故事》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去发现这些小小的方块所承载的丰富内涵。 第一站:一枚邮票是如何诞生的?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寄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信件需要由送信人亲自送到,路途遥远,耗时漫长,而且费用高昂。直到有一天,一位聪明的人想到了一个主意:如果能有一种统一的方式来收取邮寄费用,并且让寄信人可以提前支付,那该多好! 于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了。它来自英国,图案很简单,但意义非凡。这枚邮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通信的方式,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行业——集邮。 在我们的故事里,你将了解到,一枚邮票从最初的设计草图,到雕刻师精湛的雕刻,再到印刷厂的精心印刷,最后到邮局的发行,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你会惊叹于设计者如何在小小的空间里融入象征意义,体会到雕刻师如同在石头上作画般细腻的手法,感受到印刷机精准无误的机械运作。甚至,你还会了解到,邮票的发行过程也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确保图案和文字的准确性。 第二站:邮票上的“国家名片” 你有没有发现,不同国家的邮票,图案都不一样?没错,邮票就像是每个国家的“微型名片”,它会选择最能代表国家特色、最值得向世界展示的元素呈现在方寸之间。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一起遨游世界,看看不同国家都把什么“宝贝”印在了邮票上。 历史的足迹: 你会看到印着古代国王、女王、英雄人物的邮票,它们诉说着国家的辉煌往昔。也许你会看到秦始皇的兵马俑,又或者是埃及的金字塔,它们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 文化的瑰宝: 艺术家的杰作、民族的传统服饰、著名的文学作品、动人的民间传说……这些都可能成为邮票上的主角。也许你会看到梵高的《星空》,又或者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插图,它们展示着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 自然的恩赐: 珍稀的野生动物、绚丽的花卉、壮丽的山川河流、浩瀚的海洋……大自然的美丽也在邮票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你会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娇艳欲滴的玫瑰,或者雄伟壮丽的珠穆朗玛峰。 科技的飞跃: 飞机的发明、太空的探索、重要的科学发现……这些人类进步的里程碑,也常常被镌刻在邮票上,记录着时代的变革。也许你会看到第一架飞机的剪影,或者载人航天飞船的英姿。 通过这些邮票,你将不仅仅是看到漂亮的图案,更是在悄悄地学习历史,了解文化,认识世界。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个迷你博物馆,等你来探索。 第三站:邮票的“特殊使命” 你知道吗?邮票不仅仅是用于寄信。在某些特殊的时刻,它们还会承担起更重要的使命。 纪念特殊的日子: 为了纪念重大事件,比如战争的结束、国家的独立、重要人物的诞辰,邮政部门会发行特别的纪念邮票。这些邮票不仅仅是纪念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重要的过去。 传递关怀与爱心: 有些邮票的发行是为了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慈善事业,比如帮助残疾人、保护濒危动物、或者支持教育发展。购买和使用这些邮票,也是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艺术的载体: 很多邮票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们可能出自名家之手,也可能融合了各种艺术风格,比如水彩、油画、版画、甚至摄影。收藏这些邮票,就像是在收藏一件件微小的艺术珍品。 第四站:集邮的乐趣——一个小小的“宝藏猎人” 你是否曾经因为集齐一套卡片而感到兴奋?集邮,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永不落幕的“宝藏猎人”游戏。 发现的乐趣: 在邮局、在集邮商店、在网络上,甚至在长辈的旧信件中,你都有可能发现心仪的邮票。每一次发现,都可能是一次惊喜。 整理的乐趣: 将收集到的邮票小心翼翼地放入集邮册,按照主题、国家、年份进行分类整理,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秩序感和成就感。你会成为一个小小“博物馆馆长”,为你的“藏品”精心布置。 交流的乐趣: 你可以和你的朋友们分享你的发现,交流集邮的心得。也许你还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集邮爱好者,大家一起讨论邮票的价值,交换彼此需要的邮票,让集邮的乐趣翻倍。 知识的积累: 在寻找和整理邮票的过程中,你会接触到大量的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集邮不仅仅是收集物品,更是在进行一场生动有趣的“行走中的学习”。 书中的精彩内容预告: 在这本书里,你还将看到: 邮票的“变装秀”: 邮票的尺寸、形状、颜色、纸张,甚至是印刷技术,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你会了解到,早期的邮票是用手工制作的,而现在的邮票则运用了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有的甚至带有防伪标记。 邮票的“秘密语言”: 邮票上的小数字、小符号,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例如,邮票的面值告诉你它能寄送多远的距离,而特殊的标记则可能代表着它的收藏价值。 你也可以成为“邮票侦探”: 学习如何辨别真假邮票,了解不同邮票的收藏价值,甚至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枚独一无二的邮票。 《邮票的故事:揭开微小方寸间的奇妙世界》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邮票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发现的指南。它鼓励你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和价值。 那么,准备好和我们一起,打开这扇通往邮票奇妙世界的大门了吗?让我们一起,用好奇心和想象力,去探索这些微小方寸间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色彩的运用和排版布局,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记得当时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我随手翻开这本书,就被里面那些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住了。不仅仅是那些图案本身有多漂亮,更重要的是它们讲述故事的方式,仿佛每一个小小的图案背后都藏着一个宏大的世界。我当时就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给小孩子看的书,就连我一个大人,也忍不住想要一页一页地仔细研究下去。那种油墨的触感和纸张的质地,都透着一股用心制作的诚意,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那些对细节的刻画,即便是很微小的元素,设计师都没有敷衍了事,反而像是进行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视觉探险。这本书的整体气质是那种充满活力又带着一丝典雅的,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作为装饰,当然,更重要的是,它能随时激发我想要打开阅读的冲动。这种开篇的冲击力,对于一个阅读者来说,无疑是成功的第一步。它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期待感,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迷人的外表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精彩的内容。我当时的心情是雀跃的,仿佛发现了一件宝藏。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时空穿梭感”。每一个章节的转换,都像是一次不同历史时期的跳跃,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镜,能够窥见过去发生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在叙事中融入的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但这种厚重感并非沉闷,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串联起来的。它没有一股脑地抛出年代和数据,而是通过人物的视角或者某个标志性事件的侧面,来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这种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演变过程。我仿佛能闻到古老工厂里机器运转的味道,也能感受到早期探险家们面对未知时的那种忐忑与兴奋。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对于激发小读者的好奇心和历史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它成功地将“历史”这个大概念,分解成了无数个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微小颗粒,让学习变成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寻宝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叙述风格,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科普读物的那种刻板印象。作者似乎有着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信息,转化成一串串充满趣味和韵律的句子。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的那种耐心和巧妙的类比。举个例子,对于一个年幼的读者来说,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可能难以理解,但这本书里却能找到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反而感觉像是在听一位非常风趣的长辈在娓娓道来。它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激昂,时而舒缓,就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些段落读起来朗朗上口,我甚至忍不住小声地跟着念了几遍,那种文字的音乐性,是非常难得的。它不是那种填鸭式的灌输,而是一种温柔的引导,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吸收知识,并且乐在其中。这种流畅的文本处理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目标读者的深刻理解,使得阅读体验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选择,透露出一种对环保和耐用性的重视。我注意到,内页的纸张厚实,不易被频繁翻阅损坏,这对于一本经常被小读者拿来“把玩”的书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而且,它的印刷质量非常稳定,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即便是最深沉的阴影部分,细节也依然清晰可见。我特别喜欢它在边距和字体上的处理,留白恰到好处,既不会让页面显得拥挤,又能保证眼睛在长时间阅读后不易疲劳。这种对物理载体的精细考量,说明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心血,绝不是那种应付了事的批量产品。每一次翻动书页,都能感受到那种扎实可靠的质感,这反过来也提升了阅读体验的愉悦度。这种对“物件”本身的尊重,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读者,好的东西值得被珍惜和爱护,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区分优秀图书和平庸读物的关键所在。

评分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所蕴含的那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像是一个激发思维的催化剂。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开始思考那些被提问所引导出来的延伸问题,那种“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当时换一种方式会怎样?”的思考链条被自然地激活了。这本书巧妙地设置了一些启发性的节点,它们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角度,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和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少儿读物中是极其宝贵的。它培养的不是机械的记忆能力,而是主动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的萌芽。我感觉,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思维似乎变得更具弹性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化了。它成功地将知识的获取过程,变成了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这种价值,是任何单纯的知识点罗列都无法比拟的,它影响的是未来的学习方式。

评分

还是贵,虽然参加200-100活动。给娃娃买书真头大啊

评分

物美价廉

评分

不错很好满3白减1白买不错很好满3白减1白买

评分

不错的百科全书,除了常见的科学部分,还有不少文化历史类的,这部分更有趣。

评分

产自德国、逻辑严谨、图文并茂。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我觉得小牛顿和这套什么是什么

评分

孩子小,对邮票还很陌生,本人喜欢集邮,希望通过此书来启迪孩子对邮票的兴趣,也能从集邮中发现快乐.

评分

对邮票的来龙去脉讲述的非常细致,对孩子了解知识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