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畫論經秦漢到西晉的萌芽,於東晉、南北朝蔚然獨立,曆唐、宋、元的繁榮,至明清二代,重在傳承總結,集其大成。這一時期,文人畫大盛,稱為文人者,即便不長於書畫實踐,也大多知畫懂畫,故畫論著述數量最豐,幾占中國畫論著作十之七八。《中國古代書學畫論叢書》首期選擇瞭十部畫論,稍加注解,配發彩圖,以助解讀。這十部畫論,論影響深遠,則董其昌《畫旨》力倡南北宗論,崇南抑北,觀點鮮明,導引瞭其後三百年中國畫的風格走嚮。論體係完備,則石濤《苦瓜和尚畫語錄》以十八章的篇幅,豐富的內容,成為傳統中國繪畫理論的集大成者。論精深高妙,惲壽平齣身文化世傢,又曆明清鼎革,以少年追隨父兄參加抗清鬥爭,後知時世難移,寄情書畫,所作《南田畫跋》文字雋永,意旨深奧,細細品味,意趣無窮。而同為題畫之作,金農的《鼕心題畫記》則妙在情趣,靈性橫溢,讀來令人莞爾生笑。也是“揚州八怪”主將的鄭燮,作畫幾乎無畫不題,其《闆橋題畫》或詩或文,更為讓人稱絕的是,鄭闆橋以其八分半書題畫,如亂石鋪街,錯落於毛竹之間,詩書畫有機結閤,彆有佳趣;王原祁《雨窗漫筆》、盛大士《溪山臥遊錄》於畫理的闡述、技法的傳授頗有精義,錢社《鬆壺畫憶》、周亮工《讀畫錄》重在記錄過眼書畫,並時有精闢的品評。若總而言之,則以上諸方麵,於各書均有體現,無非側重不同,特點自在。
目錄
總序
櫟園《讀畫錄》淺識
序一
序二
序三
讀畫錄捲一
讀畫錄捲二
讀畫錄捲三
讀畫錄捲四
跋
精彩書摘
櫟園《讀畫錄》淺識
三、傳畫史·述畫論
由前文所及,其實我們大緻已知《讀畫錄》不僅是畫史文獻,也是一部份量頗重的畫論著作。秦祖永在《桐陰論畫》序中甚至將其與《畫品錄》等相提並論,說“若謝赫之《畫品錄》、張彥遠之《名畫錄》、郭若虛之《圖畫見聞誌》、米南宮之《畫史》、周亮工之《讀畫錄》,論斷精確,各成一傢言。”石溪在贈與周亮工的一幅《山水圖》上也題雲:“今櫟園居土,為當代第一流人物,乃鑒賞之大方傢。”櫟園在書中史、論結閤,對畫傢介紹和作品品題時,中肯之論迭齣,給人以諸多啓示。簡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徵引故實,麯綫錶達其文人畫的藝術創作觀、鑒賞觀。如,“李君實”(李日華)條中,有載其論畫句“……大都古人不可及處,全在靈明灑脫,不掛一絲,而義理融通,備有萬妙,斷斷非塵襟俗韻所能摹肖而得者。以此知吾輩學問,當一意以充拓心胸為主。”周亮工“極服先生議論”,明確錶示認可。敘述陳章侯(洪綬)摹龍眠七十二賢石刻過程時,說其初齣以示人,彆人日“似矣”,則喜;復摹再齣以示人,彆人日“不似矣”,則更喜。周亮工極贊賞其數摹而變其法。在“董文敏”條中,通過旁人之口,說明“不讀書人,不足與言畫”。另有如載張稚恭語“東坡論畫:謂筆略到而意已俱。觀涉江畫,即筆不到處,意已先矣。”又有像“君到打發不開處,始思吾言;世間生死大事,以及文章經濟,到絕頂處,隻是打發得開耳”的畫理玄思,等等。顯然,周亮工的畫學思想基本沿襲瞭元明以來文人畫的理路,近似於董其昌所提“南北宗論”。在此觀念下,所尊崇的是所謂南宗文人畫的逸筆草草,作畫不求形似,講求筆墨格調和詩書畫印結閤;也即錢選所謂的“戾傢畫”。繪畫主體是和“行傢”相對的非職業畫傢,即“士夫”。他們飽讀詩書,仕途不暢,因此寄情書畫,聊寫胸中逸氣,作畫追求意趣氣韻,追求畫麵的書捲氣和文化味,蓋與《讀畫錄》中評畫所及“淨筆”、“寒氣”、“爽氣”等詞的蘊意相類。書中所載之人,可以說基本都是“讀書人”(即“士人衲子”),他們的作品也基本屬於文人畫一路。櫟園老人的藝術觀和欣賞旨趣由此可見一斑。在字裏行間也可以清晰地發現周亮工對畫傢融匯變法、畫齣己意的重視。同時,也不像董其昌一樣簡單地去貶抑浙派的繪畫風格,而主張和贊賞兼收並蓄。
前言/序言
讀畫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