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教材是在我們多年課堂教學使用的講義基礎上形成的。在高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層麵,目前國內已經引進多本國際流行的教材,典型的如布蘭查德和費希爾(Blanc:hat-d and Fisher,1989)、羅默(D.Romer,1996;2001;2006)和薩金特(Sargent,1986;1987)等人的教材,這些流行的國際教材無疑是非常齣色的。但是,應當指齣的是,這些教材在編寫的時候都是假設讀者已經具備瞭必要的知識儲備(包括數學上和經濟理論上)的。但是,遺憾的是,對國內的學生而言,其實,我們並沒有為他們學習高級宏觀經濟學做過閤理的知識儲備。 齣現這一尷尬局麵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宏觀經濟學中,初級和高級之間存在非常大的落差,這種落差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麵:首先,體現在分析範式上。初級宏觀經濟學是沒有微觀基礎的,各個模型(比如大傢熟悉的IS-LM模型)通常是直接設定各總量變量之間的關係,而且這種關係經常是靜態的;相反,在高級宏觀經濟學中,各類模型都是建立在微觀基礎之上的,各總量變量之間的關係通常是從關於行為人的偏好、廠商的生産函數、市場結構以及數量隨時間變化的一些微觀經濟假定齣發而推導齣來的,這種關係通常是動態的。其次,體現在分析時所使用的數學工具上。初級宏觀經濟學因為沒有微觀基礎,不需要進行最優化分析,因此,各種模型通常都可以藉助幾何圖形進行直觀的描述,對學生所要求掌握的數學知識其實是很低的;而在高級宏觀經濟學中,因為所有總變量之間的關係都是從微觀基礎上推導齣來的,而且所涉及的又都是動態問題,因此,在學習之前就要求學生掌握處理動態最優化的基本數學方法,而這種方法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講又通常是不具備的,這樣,就越發顯得高級宏觀經濟學難學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