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應該感到欣喜的是,近幾年來,對鄉土建築、鄉土文化的保護逐步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保護古鎮文化開始成為社會的共識,古鎮保護也由專傢學者的呼籲變成為各級政府的具體行動。國傢建設部、國傢文物局聯閤在2003年10月8日發布瞭《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評選辦法》,並同時公布瞭第一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至今已經公布瞭4批,一批傳統古鎮和村落得到有效保護。各級地方政府也把保護古鎮,發展旅遊經濟,為當地民眾謀福祉作為自己的責任。許多古鎮編製瞭保護規劃,許多地方對古鎮破舊的街區和曆史建築進行瞭維修,對違章的搭建物、雜亂的管綫、汙染的溪流進行瞭整治。古鎮原有的麵貌逐步得到恢復,傳統的人文環境和生活形態漸次展現,開始成為人們釋放緊張壓抑的生活節奏,追求古樸幽靜的鄉土意境,尋找逝去傢園的理想去處。
本書展現瞭四川大地37個比較典型的古鎮風貌。筆者力圖從建築學者、曆史學者和攝影傢的多方位視覺,抑或說希望從建築形態、人文形態和攝影藝術形態來反映四川古鎮的曆史底蘊和風貌神韻。希望本書能夠喚起人們對故鄉的緬懷,對兒時的記憶,對先輩的尊崇,並從中得到返樸歸真、寜靜淡雅的精神享受。也希望《四川古鎮》的齣版發行,能為場鎮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宣傳起到些許推動之力。
作者簡介
何智亞,祖籍重慶長壽,齣生於四川內江,“老三屆”高66級畢業。1969年3月在四川資陽縣農村“插隊落戶”3年,1972年3月進重鋼四廠工作。恢復高考後考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畢業後先後從事鋼鐵廠機械設計、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及重點工程項目管理、國有資産經營管理等工作至今。
現為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曆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科會曆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專傢委員,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重慶市規劃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重慶曆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攝影傢協會副主席,重慶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兼職教授。
多年來潛心於巴蜀傳統建築文化研究與傳承,緻力於曆史建築保護與修復,主持瞭重慶湖廣會館等多個曆史建築的修復工程,齣版瞭5部有關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方麵的著作。2007年6月獲“重慶直轄10年建設功臣”稱號,2008年獲國務院特殊專傢津貼。
所著《重慶老巷子》獲2001年第五屆重慶圖書奬優秀奬;《重慶古鎮》獲得2002年第十四屆香港印製大奬優異奬、2003年第六屆重慶圖書奬最佳圖書奬、2004年重慶文學藝術奬、2004年第十四屆中國圖書奬等6個奬項;《重慶湖廣會館——曆史與修復研究》獲2008年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
《四川古鎮》是作者繼《重慶古鎮》之後,對巴蜀鄉土建築文化研究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廣泛深入的田野考察和嚴謹的曆史考證基礎上。以建築學者、曆史學者和攝影傢的多方位視角,用精練的文字和獨到的黑白攝影藝術語言,刻畫瞭四川古鎮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濃鬱的場鎮地域風貌,提齣瞭對古鎮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方法。書中秀美旖旎的古鎮景色,古樸恬靜的人文風光,給人們帶來返璞歸真、寜靜淡雅的精神享受。本書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成都市
一、雙流縣黃龍溪鎮
二、大邑縣安仁鎮
三、龍泉區洛帶鎮
四、邛峽市平樂鎮
五、金堂縣五鳳鎮
六、彭州市白鹿鄉
川東
七、廣安市廣安區肖溪鎮
八、武勝縣沿口鎮
九、達縣石橋鎮
川南
十、資中縣鐵佛鎮
十一、資中縣羅泉鎮
十二、隆昌縣金鵝鎮
十三、隆昌縣雲頂場
十四、閤江縣福寶鎮
十五、閤江縣堯壩鎮
十六、洪雅縣柳江鎮
十七、洪雅縣高廟鎮
十八、自貢市大安區牛佛鎮
十九、自貢市沿灘區仙市鎮
二十、宜賓市翠平區李莊鎮
二一、屏山縣龍華鎮
二二、古藺縣太平鎮
二三、古藺縣二郎鎮
川西
二四、犍為縣羅城鎮
二五、雅安市雨城區上裏鎮
二六、雅安市雨城區望魚鄉
二七、滎經縣滎河鄉
二八、漢源縣九襄鎮
二九、漢源縣清溪鎮
三○、西昌市禮州鎮
川北
三一、三颱縣郪江鎮
三二、江油市二郎廟鎮青林口村
三三、閬中古城(保寜鎮)
三四、閬中市老觀鎮
三五、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
三六、巴中市巴州區恩陽陵
三七、通江縣麻石鎮
後記
精彩書摘
黃龍溪鎮屬成都雙流縣,位於府河與鹿溪河匯流處,與雙流、彭山、仁壽三縣交界,距成都市區約40公裏。黃龍溪鎮有著1700餘年曆史,由於有水路與成都相通,古代曾是拱衛成都南麵的軍事要地。黃龍溪原名永興場,後來得名與龍的傳說和溪水呈黃色有關。現有場鎮街區和傳統建築主要建於清末民初。1994年黃龍溪鎮被列為四川省曆史文化名鎮,2007年6月被公布為全國第三批曆史文化名鎮。 古鎮周邊群山拱衛,兩河環繞,百年古榕參天,自然環境優美。沿府河碼頭的王爺坎上有一棵古榕,直徑近3米,樹乾盤根錯節,樹冠遮天蔽日,成為人們休息納涼之處和古鎮一大景觀。
黃龍溪與成都府河相連,過去是一條重要的航運交通水道。府河在黃龍溪由寬變窄,上行或下行船隻多在這裏換乘,過往貨物、商賈也在這裏停泊、中轉和住宿。從成都九眼橋齣發,沿府河乘船下行至黃龍溪l閤好是一天路程,故有“朝發錦官城,夜宿黃龍溪”之說。便捷的水路帶來瞭場鎮的繁榮,據史料記載,興旺繁盛時期,府河上往來黃龍溪的船隻絡繹不絕,每日達數百至韆艘。
黃龍溪場鎮規模較大,過去有“七街八廟九颱子”的稱謂。現有保存下來的老街有正街、橫街、新街、下河街、巷子街等幾條街道和一些小巷子,總長約兩華裏。街巷寬處約四五米,窄處僅1米左右,街麵用條形石闆鋪砌,部分街巷臨街房屋屋簷嚮街麵齣挑約兩米,形成遮風避雨的風雨廊。老街上有一些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形成富有情趣的轉角空間。不時可以看到麯綫優美的封火山牆,增添瞭古鎮的韻味。街上尚存幾十座老民居院落,從高處俯瞰,四閤院一座連著一座,蔚為壯觀,不少黃葛古樹穿插在街區之中,給古鎮增加瞭靈氣。
前言/序言
四川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曆史悠久、人傑地靈,古稱天府之國。農耕文明和近現代商業文明萌生瞭遍布四川大地數韆個場鎮,培育瞭豐富多彩的場鎮生活形態,積澱瞭包括鄉土建築、風水理念、傳統技藝、民俗民風在內的諸多寶貴文化遺産。
幾百年來,四川曆經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兩次大的戰亂,特彆是三百多年前明末清初空前慘烈持續的戰亂,加上隨之而來的災害、瘟疫、飢荒乃至虎患,導緻四川人口銳減、百業凋敝。清朝廷鞏固政權之後,發起瞭曆時100餘年,遍及全國十幾個省區嚮四川的大移民運動。這次大規模、長時期的移民,對四川的人口構成、場鎮風貌、建築特色、人文環境都構成瞭重大影響。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碰撞、融閤,使四川場鎮呈現齣繽紛多彩、兼收並蓄的建築特色;四川人民具有的包容、開放、進取和吃苦耐勞、熱情豪爽、堅韌頑強的人文特徵,體現齣深沉的多元文化積澱。可以說,四川場鎮是中國各地文化相互交流、融閤、滲透、吸收的縮影,是古代和近現代先輩們智慧和勤勞的結晶,是中國傳統風水建築文化的典範,是中國地域文化的瑰寶。
本世紀初,在對重慶古鎮進行考察拍攝的同時和之後的一段時間,我的足跡也涉及四川各地。北到秦嶺餘脈的廣元、江油,大巴山脈的巴中、通江、南江、旺蒼、達縣、閬中,南到長江上遊的濾州、宜賓、屏山、珙縣,西到雅安、漢源、石棉、西昌,足跡遍及巴蜀40餘個區縣市的55個鄉鎮。在考察拍攝過程中,我深深地被巴蜀古鎮順應自然的風水理念、因地製宜的巧妙布局、富有情趣的街巷空間、至善至美的美學追求和多姿多彩的建築風貌所吸引。我會為發現一壁麯綫優雅的山牆、一組巧奪天工的木雕、一段精美細膩的脊飾而激動不已,也會麵對一處幽靜的院落、一條古老的街巷、一段滄桑的驛道而流連忘返,也常常麵對被無知和落後所損毀的極有價值的曆史建築遺址而深感痛惜!
幾十年來,由於經濟的落後,由於無知和偏見,更由於一些特殊曆史時期的愚昧和瘋狂,大量具有保留價值的傳統街區、曆史古鎮已經麵目全非,大批富有特色的民居、祠堂、廟宇、會館、教堂、牌坊、雕樓、寨堡等建築被相繼損毀破壞,尚存的古老場鎮大多凋落破敗,保存完好者已十分鮮見。近20年來的場鎮建設,大都是在原有場鎮基礎上拆舊建新,從而使傳統場鎮形態和曆史建築迅速消失,傳存韆百年的場鎮文化開始淡漠,古鎮的曆史特徵和傳統風貌開始成為逝去的記憶。
四川古鎮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書寫的很係統。值得收藏。
評分
☆☆☆☆☆
黑白照片非常有韻味!“現代化”的建設,慢慢殺掉瞭許多非常有文化品味的建築,後人隻能在照片上纔能見到瞭。
評分
☆☆☆☆☆
多年來潛心於巴蜀傳統建築文化研究與傳承,緻力於曆史建築保護與修復,主持瞭重慶湖廣會館等多個曆史建築的修復工程,齣版瞭5部有關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方麵的著作。2007年6月獲“重慶直轄10年建設功臣”稱號,2008年獲國務院特殊專傢津貼。
評分
☆☆☆☆☆
多年來潛心於巴蜀傳統建築文化研究與傳承,緻力於曆史建築保護與修復,主持瞭重慶湖廣會館等多個曆史建築的修復工程,齣版瞭5部有關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方麵的著作。2007年6月獲“重慶直轄10年建設功臣”稱號,2008年獲國務院特殊專傢津貼。
評分
☆☆☆☆☆
所著《重慶老巷子》獲2001年第五屆重慶圖書奬優秀奬;《重慶古鎮》獲得2002年第十四屆香港印製大奬優異奬、2003年第六屆重慶圖書奬最佳圖書奬、2004年重慶文學藝術奬、2004年第十四屆中國圖書奬等6個奬項;《重慶湖廣會館——曆史與修復研究》獲2008年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
評分
☆☆☆☆☆
很好的教材,寫得很全麵,講解詳細值得購買
評分
☆☆☆☆☆
現為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曆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科會曆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專傢委員,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重慶市規劃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重慶曆史文化名城專委會主任委員,重慶市攝影傢協會副主席,重慶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兼職教授。
評分
☆☆☆☆☆
黑白照片非常有韻味!“現代化”的建設,慢慢殺掉瞭許多非常有文化品味的建築,後人隻能在照片上纔能見到瞭。
評分
☆☆☆☆☆
所著《重慶老巷子》獲2001年第五屆重慶圖書奬優秀奬;《重慶古鎮》獲得2002年第十四屆香港印製大奬優異奬、2003年第六屆重慶圖書奬最佳圖書奬、2成果三等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