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容包括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梁陈之际南人北迁及其影响、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释、魏晋隋唐券书常见的有关署券、执券的套话、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团对国家的抗衡与妥协、北魏国家宗庙祭祀制度考述等。
真是好书。认真学习中。增长知识。
评分第五章 拓跋鲜卑
评分这本书虽然名为《北朝史研究》,但实际上是对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于相关的考古等各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政治方面,内容包括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服色改易;汉六朝时代礼制和官制的关系;温峤考略;从“并官省职”到“帖领”;北魏文成帝初年的三后之争;关天北魏的太子监国;北魏都督诸州军事制度试探;北魏灭燕对海东局势的影响;北魏时期南朝流亡人士行迹考述——从一个侧面看南北朝之间的文化交流;试论北魏时期良贱身份制度的几个问题;梁陈之际南人北迁及其影响;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释;北朝“五职”源流考;南北朝宗族制度试探。经济方面的内容包括:魏晋隋唐券书常见的有关署券、执券的套话;北魏的财政结构——以孝文帝、宣武帝时期的经费结构为中心。宗教与文化文化方面: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教团对国家权威的抗衡与妥协;北朝若干闻人疑年录;北朝礼学与佛教心性学;《洛阳伽蓝记》考论;北魏国家宗庙祭祀制度考述;寇谦之与北朝道教;苏绰伦理思想论纲;汉唐间“新”中华意识的形成;民族与社会生活;曹魏治夷策考;民族因素与三国鼎立;梁陈时代的岭南统治与种族问题;论僚人入蜀及其意义;狩猎习俗对北魏前期政权的影响;《周书•王士良传》补正;源姓秃发鲜卑考;北朝夜游之风与元宵节灯俗起源。考古方面: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所录部分汉族职官研究;山西大同北魏墓葬考古新发现;云冈石窟所反映的一些北魏政治社会情状;北朝石窟分布的交通地理学考察;北魏宋绍祖墓石椁的相关问题;南京栖霞山千佛崖释迦多宝并坐像及有关问题;火珠柱浅析——兼谈嵩岳寺塔的建造年代;论云冈石窟双窟的概念及特征;大夏纪年墓志铭中“大夏二年”的意义;昙曜五窟三则;司马金龙墓葬的重新评估。
评分第三章 乌桓族的兴衰及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评分民族与社会生活
评分国内学者对于东胡系统中的各族,曾经分别进行过研究,其中以马长寿的《乌桓与鲜卑》一书,最为史学界所瞩目。随后出版的周伟洲的《敕勒与秉然》、《吐谷浑史》、《南凉与西秦》;陈述的《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契丹政治史稿》,孙秀仁、孙进己等的《室韦史研究》,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的《蒙古族简史》等,也都是探讨东胡各族的重要著作。但贯通东胡各族历史为一书的专著则尚未见,仅国外日本学者白鸟库吉早年(本世纪初)所著的《东胡民族考》曾被译成中文。此书虽包罗甚广,但内容并非叙述东胡各族的史事,而是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以考订东胡各族中的族名、地名、人名、称谓及其它术语等,实际上是一本“东胡民族语言考”。此书虽在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但我们今天要求的却是一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详细叙述东胡各族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史实的系统之作。
评分《洛阳伽蓝记》考论
评分刘汉民,1962年11月生于山东青岛,分别于1983年、1988年、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南开大学。2001-2003年在天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6届特约研究员兼体制改革组召集人。2007年受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教授担保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作为期18个月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与企业制度、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比较制度分析等。曾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被转载、引用数百次,参与撰写的《公司治理》一书获第11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和天津市优秀社科著作特等奖。
评分汉唐间“新”中华意识的形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