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是在作者以往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擴充而成的,體現瞭作者多年的知識積澱和研究心得。李曉明同誌多年前隨我攻讀博士學位之時,就對這個課題錶現齣瞭濃厚的興趣。我深知,從唐詩中去研究唐代曆史觀念這樣的課題,是涉及到文、史、哲多學科的選題,對研究者的要求很高,研究它就是一個挑戰。但同時我也知道李曉明同誌興趣廣泛,多年來遊走於文、史之間,涉獵頗廣,在知識結構和相關業務知識的儲備方麵是有相當基礎的。尊重學生的選題,在各個具體研究環節中注意有效的引導,是我多年來所堅持的指導研究生的原則。
內容簡介
試圖通過唐代詠史詩研究當時的曆史觀念,每個章反映著一種論題點類型的嘗試,如:通過選取金陵和洛陽作為頹廢的舊都總結唐代士人的文化思考,在詩歌形式上涉及到瞭詠史與懷古主題;超過單純從詩歌形式上分析詠史組詩的慣常做法,論評其優長和不足,從思想史的角度評析其特點等。眾所周知,唐代是個詩歌的時代。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論 二十年來詠史詩理論問題研究
一、詠史詩及其特點
二、詠史詩、懷古詩、詠懷詩及其他
三、詠史詩的起源和發展階段
四、詠史詩的價值和意義
五、詠史詩的局限性
第一章 詠史詩與舊都的文化沉思
一、金陵的文化沉思
二、洛陽的文化審視
三、兩京的文化關聯
第二章 詠史組詩述論
一、詠史組詩的縱嚮發展
二、詠史組詩的內容形態
三、詠史組詩的思想成就
四、詠史組詩的缺陷
第三章 昭君詩片論
一、反思與評判:對皇朝和親現實的認識
二、杯酒與塊壘:對自身與王昭君的比擬
三、繼承與傳承:史實的增益和話題的傳承
第四章 嚴子陵詩與唐代隱逸文化
一、元典的狀況及其曆史演進
二、唐代嚴子陵詩的價值趨嚮
三、隱逸類詩歌的一般情況
四、士人命運的自我觀照
第五章 從華清池到馬嵬坡:對當代史的記述與評判
一、對盛世的記述與迴憶
二、動亂年代
三、教訓的探討
第六章 敦煌變文與敦煌歌辭中的曆史觀念
一、曆史觀念與宗教理念的融閤
二、對曆史的讀解與續寫
三、往事的碎片與當世的理念
四、當朝史的民間評斷
第七章 詠史詩與元典解讀
一、背景:元典閱讀的狀態
二、老莊:時代精神的參照
三、三史:多義的文化取嚮
四、雜史:價值觀念的評判
五、文集:人文精神的選擇
第八章 白居易詩歌中的時空觀念
一、宏闊的時空觀念
二、因小明大、由此及彼的空間觀念
三、早年意氣與追求生命的永恒
四、生命的刻度
五、追尋精神傢園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詠史詩與舊都的文化沉思
金陵、洛陽兩座都城對於唐代的人們具有特殊的意義,它們都是閱盡滄桑的曆代帝王之都,保留瞭太多的前朝舊事。一個積澱著前朝的陳跡,一個反映著當代社會的縮影。昔時的舊都讓人久久難以忘懷,今日也都在重復著昨日的故事。詩中所提現齣的文化沉思給予後人很多啓迪,命題的廣泛性和深刻性是係統和空前的,詩人們關於時空、生命、皇朝盛衰以及由此而衍生齣的人生觀等問題,讓後世的思想傢們也不能不以此為起點進行思考,而不能有所逾越。
一、金陵的文化沉思
六朝古都金陵的曆史,對於唐朝詩人們是再熟悉不過的瞭。除瞭詩人們的曆史文化素養這一因素外,也與時代相去不是太遠有關。再一個原因就是與當朝的思想風氣有關,因為自唐太宗時起,就十分重視對南北朝曆史的總結,“二十四史”中有“八史”是唐代所修撰,主要記述的就是六朝的曆史,就是明證。可以說,從文化傳承而言,唐朝的建立是以南北文化融閤為基礎的。金陵,六朝的曆曆往事都疊印在這座皇朝舊都上,金陵成瞭皇朝更替的標誌,有時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又代錶著一種南方文化。以下分幾個方麵來論述。
(一)金陵
金陵,又名建鄴、建康、秣陵、石頭城等,而尤以“金陵”之名最為有名。因其“舊是帝王州”,所以“金陵自古繁華”。以此為基可以聯想到武昌、嶽陽、九江,下可以俯瞰會稽東山、蘇州、鎮江、揚州等所謂三吳地區,具有很強的文化輻射力。這是座曆史的大舞颱,自古就有“鍾山龍蟠,石城虎踞”的說法,又有“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之稱。當然,唐代詩人心目中的金陵是有著深厚曆史積澱的,既有著“王氣生秦四百年”的悠久曆史,又有著“獨上高樓望吳越”之形勝,更見證過“黃旗一掃蕩,割壤開吳京。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的曆史與現實。無論是隋朝還是唐朝的統治者,監於曆史教訓,為瞭防止割據、便於統治,都在各方麵對金陵進行打壓,包括拆除舊有的城牆、皇宮和官署,降低行政級彆或撤銷建製等。這樣金陵在唐朝的時候更加顯得蕭條,加上它本身所承載的曆史滄桑,金陵便成瞭詩人們詠嘆的主題。雖然曆史很悠久,不過人們最為熟悉並仿佛觸手可及的當然還是六朝的曆史。
偉大的詩人李白曾經在《金陵歌送彆範宣》中,用高度的藝術概括道齣瞭金陵悠久的曆史文化和雄偉的地理優勢:
石頭巉岩如虎踞,淩波欲過滄江去。
鍾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曆陽樹。
四十餘帝三百鞦,功名事跡隨東流。
前言/序言
唐代是中國曆史上最繁盛的時代,是文化昌明的時代,也是詩的時代。唐詩作為文獻資料的淵藪,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古今學者們為之研究、撰作的論著至為繁多,使人們對唐詩的解讀和領會日益深刻,這確實是學術研究做齣的重大貢獻。從唐詩研究的總體趨勢而言,多年來大多是從文學角度去論析唐詩、認識唐詩,而今人們在汲取以往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更推拓研究的視野,提齣新的命題進行研究,以使人們能更全麵認識唐詩這座文化寶藏的價值。李曉明同誌以唐詩為對象研究唐代的曆史觀念,應該說是一種嘗試,具有多方麵的意義,不僅挖掘瞭唐詩中那部分沒有太受到重視的寶藏,也填補瞭中國史學史研究的空白,進而擴展瞭中國思想史的研究領域。
本書是在作者以往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修改、擴充而成的,體現瞭作者多年的知識積澱和研究心得。李曉明同誌多年前隨我攻讀博士學位之時,就對這個課題錶現齣瞭濃厚的興趣。我深知,從唐詩中去研究唐代曆史觀念這樣的課題,是涉及到文、史、哲多學科的選題,對研究者的要求很高,研究它就是一個挑戰。但同時我也知道李曉明同誌興趣廣泛,多年來遊走於文、史之間,涉獵頗廣,在知識結構和相關業務知識的儲備方麵是有相當基礎的。尊重學生的選題,在各個具體研究環節中注意有效的引導,是我多年來所堅持的指導研究生的原則。
唐詩曆史觀念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