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传播学包罗宏富,流派纷呈,初学者常有这样的困惑:传播学的核心理论究竟有哪些?《传播学原理》(第二版)应能解决这个问题,它提供的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精炼的理论阐述,形成了一幅相对完整的传播学“理论地图”。
在老版的基础上,新版修订、增补了近十五万字的内容,体例更为清晰。新版基本遵循传播基础——传播要素——大众传播的思路,广泛吸纳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新成果,结构紧凑合理,内容丰富翔实。
与其他“概论类”教材相比,本版的优势和特点显而易见:
一,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作者为国内早开展传播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见证并跟踪传播学发展数十年,其眼光和积淀使本书早已超出“介绍”层次,融入了自己的创见和心得。
第二,学以致用,本土经验。新版中诸多见解都源于作者多年来的研究,体现了作者一贯的主张:用舶来理论验证中国现状,解决本土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在新版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除此,新版承续了原版的风格——逻辑清晰,叙述简练,案例丰富,这也是其首版畅销十五年、销售十多万册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播学原理》(第二版)不仅适用于新闻传播各学科本科教学使用,亦适用于广告公关、市场营销、宣传、国际关系乃至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课程,对从事传播业的人员也颇多益处。
作者简介
张国良,1954年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全球传播研究院院长。兼任《亚洲传播季刊》(SSCI)编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信息化报告》中国地区主编、香港《传播与社会》顾问、香港《中国传播学刊》顾问、台湾《新闻学研究》评审委员、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
曾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首任主任、中国传播学会(CAC)首任会长、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主持各类课题50多项,总经费逾300万元。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包括在美、日、韩等国出版6部,发表10多篇)。
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获得“中国图书金钥匙奖”、“中国新闻奖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导师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中国传媒思想人物”、“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传播与传播学
第1节 传播的含义
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
二、传播与COMMUNICATION
三、传播的定义
四、“信息”视野中的“传播”
第2节 传播的类型
一、两种分类方法
二、自我传播
三、人际传播
四、组织传播
五、大众传播
六、各类传播的特点
第3节 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
一、传播研究的起源
二、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三、传播学的形成
四、奠基人的生平和贡献
五、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4节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一、信息革命和国家建设
二、大众传播时代的呼唤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第2章 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第1节 传播的结构
一、何谓结构
二、结构(过程)研究的意义
第2节 传播的基本模式
一、何谓模式
二、线性模式
三、控制论模式
四、社会系统模式
五、各具特色的其他模式
第3节 传播的功能
一、传播的基本功能
二、二功能说:工具性和消遣性
三、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四、四功能说:社会传播和大众传播
五、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
第4节 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一、三功能说:负功能研究
二、“两个环境”理论
三、“托马斯公理”和“自我达成的预言”
第5节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一、传播研究与发展研究
二、拉纳的贡献
三、发展传播研究的经典范式
四、旧范式的欠缺
五、新范式的兴起
第3章 传播技术的进展
第1节 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
一、从语言到文字的进化
二、形形色色的媒介
三、复制技术的演进
四、社会结构的变革
第2节 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
一、活字媒介“家族”的成长
二、声像媒介“家族”的兴起
第3节 新媒介与信息化社会
一、何谓新媒介
二、新媒介的种类
三、传播新技术对媒介实践和研究的冲击
第4节 媒介理论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威廉斯的媒介观
三、梅罗维茨的创新与发展
第4章 大众传播媒介的自由与责任
第1节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一、媒介的四种理论
二、权力与媒介
三、最后的权利
第2节 社会控制的其他理论
一、“获知权”和“接近权”理论
二、国家发展(国益)优先理论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体制理论
第3节 媒介自律
一、新闻专业主义
二、媒介自律与职业伦理
第5章 现代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1节 大众媒介与社会
一、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二、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三、媒介的全球化与集中化
第2节 大众媒介的生产过程
一、大众传播过程的分解
二、媒介工作的一般程序
三、“把关人”现象及其研究
第6章 传播内容的中介、载体与表达
第1节 什么是信息
一、信息的基本性质和传播特征
二、信息的分类
三、信息论概略
四、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第2节 什么是符号
一、符号的定义
二、符号学概略
三、符号的分类
四、象征互动理论
第3节 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
一、语言传播
二、非语言传播
第4节 大众传播的内容
一、媒介内容的类型与研究方法
二、新闻类型的分析
第7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1节 受众概述
一、传播过程中的受众
二、“大众社会”理论
三、受众观的历史变迁
四、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行为
五、受众寸媒介的使用和满足
第2节 受众的类型和特征
一、受众的类型
二、受众的社会特征
三、受众的个体特征
四、受众的心理特征
第3节 受众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受众研究的沿革
二、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
第4节 受众调查
一、受众调查概述
二、中国受众调查的发展历程
第8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
第l节 效果概述
一、传播效果的内涵与层次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和研究课题
三、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
第2节 “有限效果”理论
一、信息流程研究
二、劝服研究
三、克拉伯的总结性研究
第3节 “多元效果”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二、“培养”理论
三、“知识沟”理论
四、“沉默的螺旋”理论
五、“第三人效果”理论
六、“框架”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1章 传播与传播学
第1节 传播的含义
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
什么是传播学?顾名思义,即研究“传播”的学问。
那么,什么是“传播”?从汉语看,我国的权威辞书《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词目中并没有“传播”,只有“传布”,但有趣的是,对“传布”的解释就是:“传播”。可见,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等同的。与它们近似的词还有“传”、“传达”、“传送”、“传递”等。
据方汉奇教授考证,该词在1 400年前就出现了。即,可能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中的“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在今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出现的频率也不太低,可算是一个次常用词。如“小道消息的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播疾病”等,是几个典型的用例。
由此可知,中国民众对“传播”这个词非但不陌生,而且相当熟悉。其主要用以表达:某种事物(多指消息、意识等精神内容)的“传播”。虽然,一般人不会想到,它指称的这种传布精神内容的“传播”行为,与“饮食”、“劳动”等物质行为一样重要,是人类所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之一。但无论如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传播”,这总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那么,它有哪些特性?它的本质又是什么?
前言/序言
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原理(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值得一看,结构清晰,看起来不麻烦
评分
☆☆☆☆☆
张国良著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传播学包罗宏富,流派纷呈,初学者常有这样的困惑传播学的核心理论究竟有哪些?传播学原理(第二版)应能解决这个问题,它提供的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精炼的理论阐述,形成了一幅相对完整的传播学理论地图。在老版的基础上,新版修订、增补了近十五万字的内容,体例更为清晰。新版基本遵循传播基础——传播要素——大众传播的思路,广泛吸纳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最新成果,结构紧凑合理,内容丰富翔实。与其他概论类教材相比,本版的优势和特点显而易见第一,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作者为国内最早开展传播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见证并跟踪传播学发展数十年,其眼光和积淀使本书早已超出介绍层次,融入了自己的创见和心得。第二,学以致用,本土经验。新版中诸多见解都源于作者多年来的研究,体现了作者一贯的主张用舶来理论验证中国现状,解决本土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在新版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除此,新版承续了原版的风格——逻辑清晰,叙述简练,案例丰富,这也是其首版畅销十五年、销售十多万册的关键因素之一。传播学原理(第二版)不仅适用于新闻传播各学科本科教学使用,亦适用于广告公关、市场营销、宣传、国际关系乃至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课程,对从事传播业的人员也颇多益处。非常好的一本书,京东配送也不错!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
评分
☆☆☆☆☆
反反复复得到顶顶顶顶
评分
☆☆☆☆☆
很喜欢张国良,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原理(第2版)很不错,传播学包罗宏富,流派纷呈,初学者常有这样的困惑传播学的核心理论究竟有哪些?传播学原理(第二版)应能解决这个问题,它提供的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精炼的理论阐述,形成了一幅相对完整的传播学理论地图。在老版的基础上,新版修订、增补了近十五万字的内容,体例更为清晰。新版基本遵循传播基础——传播要素——大众传播的思路,广泛吸纳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最新成果,结构紧凑合理,内容丰富翔实。与其他概论类教材相比,本版的优势和特点显而易见第一,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作者为国内最早开展传播学研究的学者之一,见证并跟踪传播学发展数十年,其眼光和积淀使本书早已超出介绍层次,融入了自己的创见和心得。第二,学以致用,本土经验。新版中诸多见解都源于作者多年来的研究,体现了作者一贯的主张用舶来理论验证中国现状,解决本土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在新版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除此,新版承续了原版的风格——逻辑清晰,叙述简练,案例丰富,这也是其首版畅销十五年、销售十多万册的关键因素之一。传播学原理(第二版)不仅适用于新闻传播各学科本科教学使用,亦适用于广告公关、市场营销、宣传、国际关系乃至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课程,对从事传播业的人员也颇多益处。第1章传播与传播学第1节传播的含义一、传播的特性与本质什么是传播学顾名思义,即研究传播的学问。那么,什么是传播从汉语看,我国的权威辞书辞海(上海辞书社,1979年版)的词目中并没有传播,只有传布,但有趣的是,对传布的解释就是传播。可见,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等同的。与它们近似的词还有传、传达、传送、传递等。据方汉奇教授考证,该词在1400年前就出现了。即,可能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中的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在今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出现的频率也不太低,可算是一个次常用词。如小道消息的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播疾病等,是几个典型的用例。由此可知,中国民众对传播这个词非但不陌生,而且相当熟悉。其主要用以表达某种事物(多指消息、意识等精神内容)的传播。虽然,一般人不会想到,它指称的这种传布精神内容的传播行为,与饮食、劳动等物质行为一样重要,是人类所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之一。但无论如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传播,这总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那么,它有哪些特性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很喜欢张国良,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原理(第2版)很不错,传播学包罗宏富,流派纷呈,初学者常有这样的困惑传播学的核心理论究竟有哪些?传播学原理(第二版)应能解决这个问题,它提供的
评分
☆☆☆☆☆
传播学入门级教材,推荐和郭庆光的传播学一起看。
评分
☆☆☆☆☆
考研参考书,考纲规定,很实用
评分
☆☆☆☆☆
速度太慢,一个多周。
评分
☆☆☆☆☆
买了还好~~~~~~
评分
☆☆☆☆☆
张国良对传播学解释的很到位,对于初学者,想简单了解一下,有很好的帮助。搜罗了当前主流的各国学者专家的意见,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