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晚清新政。主流对它的认识与肯定远远不够。客观方面,它搞得还是比较实在比较稳健的:第一,废除科举,新式教育全面启动;第二,废除传统的中华法系引进大陆法系,司法独立开始起步;第三,官制改革,传统衙门开始向现代政府部门过渡;第四,中央和省先后出现议会预备机构:资政院和谘议局;第五,地方自治开始起步,各种民间团体诞生,公民社会发育;第六,政府虽有报律,但民间办报比较自由,社会舆论空间不小;第七,经济发展不慢,19世纪末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仅有8000万两,但是1900年达到2亿8000万两,1911年受到革命的影响仍达到2亿6000多万两。第八,政府官员中,不论满汉,都有数量不少的改革精英,且改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总之,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相信晚清新政会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主观方面,一般人士喜欢认定清政府没有改革的诚意,具体标志就是弄个皇族内阁。1911年建立的内阁固然有皇族性质,可是政府答应1913年就要召开国会,一经国会选举,注定皇族内阁仅是过渡性的。再说原先是皇帝金口玉言,现在让皇族其他人参与进来,怎么着也是由君主寡头专制向贵族精英政治转型,总算一种进步吧。一口吃个胖子,那是大跃进。所以,没有注意到改革开放导致的激进主义与参与爆炸问题,是政府主观性能方面的第一大失误。第二大失误就是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民营铁路公司不但资金缺口大,且管理不到位,比国营铁路部门的贪污腐败、挪用亏损还要严重得多,让股民自己发现问题,闹得不行了,政府再出面充好人,帮他们收拾烂摊子,政府干嘛急着收归国家呢?结果让人借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号当坏蛋给打了,革命就以近乎儿戏的方式成功了。
评分评分
评分
从深秋开始,湖水就慢慢退远,退往湖的中间。当到达冬天的时候,湖里就只剩下一小片水域了,露出大片辽阔而平展的湖滩。这时候的湖滩全是软泥湿地,显得没有一点生机,有的只是死亡的河蚌和河螺留下的壳,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湖滩之上,在冬日铁色的天光之下,微微泛白。偶有活着的河蚌在平展的泥地上挣扎着走动,划出一条条长长的痕迹。
评分怎么能断定这件青花梅瓶是康熙时期的我依据的是青花上的画风:梅瓶上的鸟是翻着白眼的,样子跟“八大山人”朱耷所画的一模一样。朱耷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画家,他是明室后裔,出身贵族,明亡清兴,他内心是不平衡的,所以他对社会不满,并在他的绘画当中表达了这种情绪,并主要反映在所画动物的眼睛上,比如他画的鹿、鱼、鸟,都是翻白眼的。朱耷还有个极为特殊的历史背景,他长期生活在江西景德镇。我们看到古人饮茶有什么讲究?电视剧中拿起盖碗刮两下的动作是粗鲁的表现?
评分评分
不错
评分评分
南大考研用书 ,是正版的 封面有些褶皱 不过还好啦 好好利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