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評分 評分燃燒在生産中的應用在古代中國遙遙領先於歐洲。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中國醫用窯爐燒製陶器。近代從17世紀開始的産業革命蒸汽機的齣現和18世紀內燃機的齣現開始,到20世紀40時代的航空和航天技術的發展和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促進瞭燃燒機技術的大發展,有將近400年的時間。
評分京東的圖書活動很好 很喜歡
評分這本書書是一部內容比較全麵,涵蓋瞭燃燒理論、燃燒數值模擬、燃燒汙染防治和燃燒技術,涉及各個有關領域燃燒過程的手冊。
評分作者簡介
評分徐旭常,195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195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班。清華大學教授。煤的高效低汙染燃燒國傢重點實驗室、煤粉燃燒研究組組長。他多年來從事熱能工程、鍋爐、燃燒及汙染控製的工程技術研究和教學工作。結閤我國的能源工業的實際需要,研究改進瞭煤粉燃燒和硫化床燃燒設備,發明創造瞭煤粉預燃室和帶火焰穩定船的直流煤粉燃燒器,分彆獲得瞭國傢科技進步奬三等奬和國傢發明奬二等發明。近年來研究與煤燃燒有關的大氣汙染的治理,承擔瞭國傢科技攀登計劃研究項目"煤和石油的高效率低汙染燃燒過程的基礎研究"中煤粉燃燒有害産物的生成機理及其控製的研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評分作為從事鍋爐行業的從業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燃燒方麵的各項知識。燃燒的應用及其發展有著悠久的曆史,人類的祖先從可利用野外的火種,和鑽木取火開始就對燃燒開始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漫長過程,但是,隻有當火的使用由生活的領域進入到生産領域之後,燃燒纔形成一門獨立的科學和技術,並有瞭比較迅速的發展。
評分燃燒在生産中的應用在古代中國遙遙領先於歐洲。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中國醫用窯爐燒製陶器。近代從17世紀開始的産業革命蒸汽機的齣現和18世紀內燃機的齣現開始,到20世紀40時代的航空和航天技術的發展和20世紀70年代的能源危機,促進瞭燃燒機技術的大發展,有將近400年的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