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張氏醫通》是清代初期著名醫傢張璐的代錶性著作他“博采眾長,貫以己意”,詳細論述各種疾病的辨證論治和方藥應用。以內科為主,兼及外科、皮膚科、五官科、婦科、兒科等。由於他是一位有60多年臨床經驗的醫學大傢,而且纔學兼備,所以能以理論聯係實際,廣搜博覽,由博返約,做到“韆芒一明賢至論,統敘一堂;八方風氣之疾,匯通一脈”,成就卓著。本書共16捲,內容以雜病為主,兼及外感,編纂分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種疾病證治,並附以驗案。其中捲一~捲七為內科,捲八為五官科,捲九為外科,捲十、捲十一上篇為婦科,捲十一下篇、捲十二為小兒科,捲十三~捲十五為專方,捲十六為祖方。先將各種疾病分門彆類,再按照具體疾病與證候類型闡述病因病機,進而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選擇的對方藥,並解說方藥配伍特點與應用思路及其加減變化。本書引用醫學文獻廣博,上自《素問》、《靈樞》,下達當時醫著,舉凡130餘種,內容十分豐富,是明末清初臨床醫學的集大鹹之作,對中醫學科分化、疾病名稱分類和臨床醫學發展影響深遠。因此,本書為中醫人員必讀的重要參考著作。
本次齣版是以清思德堂藏本為底本,進行整理,為便於讀者學習和理解,撰寫瞭導讀,書後並附有索引,便於查閱和檢索。
目錄
捲一
中風門
中風類中匯人
捲二
諸傷門
傷寒
暑參《緒論·暑證》看
濕濕熱
燥
火
傷飲食
勞倦
虛損傳屍
捲三
寒熱門
發熱
熱
潮熱
惡寒背惡寒
振寒
戰栗
寒熱外熱內寒 外寒內熱 上熱下寒 上寒下熱
瘧
厥
諸氣門上
氣
鬱
痞滿
腹滿
水腫
鼓脹
積聚
捲四
諸氣門下
痰飲唾
咳嗽
肺痿肺脹
肺癰
暗
喘短氣 少氣 逆氣 哮
諸嘔逆門
噎膈
反胃
嘔吐噦乾嘔 漏氣 走哺 嘔苦 中酸 吐酸
嘔水 吐沫 吐蛔
霍亂乾霍亂 吐利
關格
呢逆噫氣 諸逆衝上
胃脘癰
捲五
捲六
捲七
捲八
捲九
捲十
捲十一
捲十二
捲十三 專方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祖方
附 張介賓八略總論
精彩書摘
《內經》論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變,皆能失血,各當求責,若不察其所因,概與涼藥摺之,變乃生矣。服寒涼後,證雖大減,脈反加數者,陽鬱也。宜升宜補,大忌寒涼,而執迷不省,復用寒涼不徹者,必死而後已。七情妄動,形體疲勞,陽火相迫,緻血錯行,脈洪多熱,口乾便澀,宜行涼藥。若使氣虛挾寒,陰陽不相為守,血亦妄動,必有虛冷之狀,蓋陽虛陰必走是也。更驗其血之色,必瘀晦不耐,非若火盛迫血妄行之血色,濃厚紫赤也,宜理中加肉桂收攝之。因氣而發者,加木香、烏藥;或飲食傷胃,逆上吐衄,香、砂、楂、麯。咳嗽有紅,用固本丸、集靈膏。脾胃虛而大便不實者,瓊玉膏。勞嗽吐紅,上熱下寒,四味鹿茸丸、濟生鹿茸丸選用。腎虛風襲,下體痿弱,骨節疼痛,喘嗽失精,腰腹腿膝脛踝作痛不能起立者,安腎丸。久病虛勞失血,血枯發熱及女人經閉血枯者,宜素問四烏鰂骨一藘茹丸,或四物換生地加桃仁、虻蟲,作丸服。吐血成升鬥者,花蕊石散;然必陽虛不能製陰,陰氣暴逆者為宜。若氣盛血隨火湧者,誤用必殆,宜十灰散。若胃脘蓄血上溢,犀角地黃湯加大黃下逐之。吐血初起,多宜大黃下之。失血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又言亡血虛傢禁下,何也?大抵宜行者,行之於蓄妄之初;禁下者,禁之於亡脫之後,不可不明察也。積勞吐血者,血病之餘吐血者,吐血多而久不止者,並宜獨參湯主之。氣虛有熱,保元湯加童便、藕汁,即有血亦無礙。一切失血,或血虛煩渴,躁熱不寜,五心煩熱,聖愈湯。血證既久,古人多以胃藥收功,異功散加丹皮、山藥、澤瀉。咳嗽更加萎蕤,此虛傢神劑也。凡失血,無論衄血齣於經,咳血齣於心,嗽血齣於肺,吐血齣於胃,咯血齣於腎,嘔血齣於肝,唾血齣於脾,但以色紫黑者,為瘀積久血,色鮮紅者,為暴傷新血;色淡清者,為氣虛挾痰。總屬炎火沸騰,故治血以降火下行為首務,不可驟用酸寒收斂,使瘀積發熱,轉增上炎之勢。先用瑞金丹,次用童真丸,引血與火下行最速。若血色正赤,吐齣即凝,剔起成片如柿皮者,此守藏之血,因真陰受損而脫,雖能食倍常,必驟脫而死。若吐淡紅如肉如肺者,謂之咳白血,此肺胃並傷,雖淹歲月,亦終不救。虛勞精滑無度,或交寅刻夢泄,氣少力微,日漸瘦削,目視不明者,因房勞太過,督任不交,不能約製陰火也。陽虛者鹿茸丸、龜鹿二仙膏;陰虛者六味丸加鰾膠、五味,或六味丸雜聚精丸一分閤服。飲食減少,難於剋運者,納氣丸。陰陽俱虛者,十補丸。脾胃陰陽俱虛者,香茸八味丸,皆兼補先後天藥也。男子精未充滿,色欲過度,泄齣多有半精半血者,此竭力傷肝,肝傷不能藏血也。蓋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少陰之精氣既竭,則厥陰之血氣亦傷,是以並血泄齣。腎主閉藏,肝司疏泄,氣竭肝傷,中空無主,所以二髒俱闢,其治總不齣上法也。若夫思欲不遂,鬱火無製,精為火擾而亡脫者,又當清利瀉火為主,設與固斂,其滑愈甚矣。
……
前言/序言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張氏醫通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