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脾胃论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脾胃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金·李东垣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6707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47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9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医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在浩如烟海的古医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学习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必读之书。李东垣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贡献卓著,开创了疾病的内伤学说,他从损伤脾胃之气加以论述,独树一帜地形成了脾胃学派,对后世影响巨大;同时创立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如补中益气、升阳散火、升阳除湿、益气活血、内托消肿等,尤其是甘温除热的法则,直到今天仍脍炙人口,疗效显著。

内容简介

  《脾胃论》据明·梅南书屋刊《东垣十书》整理。全书3卷。卷上以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等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治疗。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治疗方法。全书列方61首,其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沿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作者简介

  李杲,字明之,号称东垣老人,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他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定(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终年71岁。他家世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因真定汉初为东垣国,所以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富甲...

目录

脾胃论卷上 1
脾胃虚实传变论 3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 6
脾胃胜衰论 7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15
肺之脾胃虚论 16
升阳益胃汤 17
君臣佐使法 17
分经随病制方 20
通气防风汤 20
羌活胜湿汤 21
用药宜禁论 22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 24

脾胃论卷中 29
气运衰旺图说 31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32
补中益气汤 33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36
黄芪人参汤 37
除风湿羌活汤 40
调中益气汤 41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43
清暑益气汤 44
随时加减用药法 46
肠辟下血论 49
凉血地黄汤 50
升阳除湿防风汤 50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51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52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53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53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55
三焦元气衰旺 57

脾胃论卷下 59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61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62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63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65
忽肥忽瘦论 66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67
阴阳寿夭论 68
五脏之气交变论 68
阴阳升降论 69
调理脾胃治验 治法用药若不明
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论 70
清神益气汤 72
半夏白术天麻汤 73
人参芍药汤 73
麻黄人参芍药汤 74
升阳散火汤 74
安胃汤 74
清胃散 75
清阳汤 75
胃风汤 75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76
调卫汤 76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77
清燥汤 77
助阳和血补气汤 77
升阳汤 77
升阳除湿汤 78
益胃汤 78
生姜和中汤 78
强胃汤 79
温胃汤 79
和中丸 79
藿香安胃散 79
异功散 79
饮食伤脾论 80
五苓散 80
论饮酒过伤 81
葛花解酲汤 81
枳术丸 81
橘皮枳术丸 82
半夏枳术丸 82
木香干姜枳术丸 82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82
和中丸 83
交泰丸 83
三棱消积丸 83
备急丸 84
神保丸 84
雄黄圣饼子 84
蠲饮枳实丸 85
感应丸 85
神应丸 86
白术安胃散 86
圣饼子 86
当归和血散 87
诃梨勒丸 87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87
胃风汤 88
三黄丸 88
白术散 89
加减平胃散 89
散滞气汤 90
通幽汤 90
润肠丸 90
导气除燥汤 91
丁香茱萸汤 91
草豆蔻丸 91
神圣复气汤 92
脾胃将理法 93
摄养 94
远欲 95
省言箴 96

后序 97

方剂索引 98

精彩书摘

此病皆由饮食劳倦,损其脾胃,乘天暑而病作也,但药中犯泽泻、猪苓、茯苓、灯心、通草、木通,淡渗利小便之类,皆从时令之旺气,以泻脾胃之客邪,而补金水之不及也。此正方已是从权而立之,若于无时病湿热脾旺之证,或小便已数,肾肝不受邪者误用之,必大泻真阴,竭绝肾水,先损其两目也,复立变证加减法于后。
心火乘脾,乃血受火邪,而不能升发,阳气伏于地中,地者,人之脾也。必用当归和血,少用黄柏以益真阴。
脾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乃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也。使行阳道,自脾胃中右迁,少阳行春令,生万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使诸经右迁,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之和气也。
脾虚,缘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也,其次肺气受邪,为热所伤,必须用黄芪最多,甘草次之,人参又次之,三者皆甘温之阳药也。脾始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之甘温,以益皮毛之气,而闭腠理,不令自汗而损其元气也。上喘气短懒语,须用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用炙甘草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甘草最少,恐资满也。若脾胃之急痛,并脾胃大虚,腹中急缩,腹皮急缩者,却宜多用之。经云:急者缓之。若从权,必加升麻以引之,恐左迁之邪坚盛,卒不肯退,反行阴道,故使引之以行阳道,使清气之出地,右迁而上行,以和阴阳之气也。若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如口干嗌干者,加干葛。
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且心包与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悗。悗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乱于胸中,使周身气血逆行而乱。《内经》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故当加辛甘微温之剂生阳,阳生则阴长。已有甘温三味之论。或曰:甘温何能生血,又非血药也?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又宜少加黄柏,以救肾水。盖甘寒泻热火,火减则心气得平而安也。如烦乱犹不能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盖将补肾水,使肾水旺而心火自降,扶持地中阳气矣。
如气浮心乱,则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得烦减,勿再服,以防泻阳气之反陷也。如心下痞,亦少加黄连。气乱于胸,为清浊相干,故以橘皮理之,又能助阳气之升而散滞气,又助诸甘辛为用也。
长夏湿土客邪大旺,可从权加苍术、白术、泽泻,上下分消其湿热之气也。湿气大胜,主食不消化,故食减,不知谷味,加炒曲以消之。复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泻火益肺气,助秋损也,此三伏中长夏正旺之时药也。
……

前言/序言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脾胃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脾胃论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脾胃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脾胃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贵了点。用处不大。

评分

特价买的,书是正品,等待下一次活动好要购买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虽然没有伤寒论等出名,但是只是也非常实用。

评分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评分

是古文版的,如果有点中医基础,结合百度的也是能看懂的。

评分

经典教材,不错的,宗教改革500周年,今天,感谢主。对京东还是跟支持的,活动给力,就是好多书要么不参加活动,要么下架。双11,满6oo-4oo,券好抢,可选的书少。据说还有白条神券,有的花3毛买6oo的书,还有几十的。

评分

质优价廉,物流给力,非常满意,还会再来,好评。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ThankyouverymuchfortheexcellentserviceprovidedbyJingdongmall,anditisverygoodtodoinwarehousemanagement,logistics,distributionandsoon.Deliveryinatimelymanner,distributionstaffisalsoveryenthusiastic,andsometimesinconvenienttoreceivethetime,butalsoarrangedfortimetobedelivered.AtthesametimeinthemallmanagementJingdongcust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印刷的字体比较大。讲的主要是儿科推拿的内容。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脾胃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