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所精神邁嚮建築現象學 [Genius Loci: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場所精神邁嚮建築現象學 [Genius Loci: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挪] 諾伯舒茲 著,施植明 譯
圖書標籤:
  • 建築現象學
  • 場所精神
  • 建築理論
  • 環境心理學
  • 建築史
  • 文化遺産
  • 地域性
  • 空間體驗
  • 剋裏斯蒂安·諾伯格-舒爾茨
  • 建築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960791
版次:1
商品編碼:10036938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Genius Loci: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開本:126開
齣版時間:2010-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1
字數:191000
正文語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場所精神:邁嚮建築現象學》仍主張藝術作品的概念係生活情境的“具現”(concretization)。人的基本需求在於體驗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義的,藝術作品的目的則在於”保存”並傳達意義。總之,早期著作的目的在於以具體的建築觀點來認識建築,目前我仍以為這種目的是重要的事。今天許多混亂的産生是由於一些人在談論建築時東拉西扯所造成的。因此我將反映齣建築的信念:我並不同意風土的或紀念性的建築是一種高貴品,或是某種“感動大眾”的東西(如拉普普(A.Rapoport)所言)。建築沒有什麼不同的”種類”,隻有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解決方式,藉以滿足人生在實質上和精神上的需求。

作者簡介

  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
  1926年生於挪威奧斯陸,1949年獲得瑞士蘇黎士理工學院(ETH)建築文憑,1952-1953年在哈佛大學以及1956-1958年在羅馬繼續研習。1978年榮獲德國漢諾威技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00年4月辭世。曾在世界各地任教:德國Ulm造型學院(1957,1969)、挪威奧斯陸大學(1958-1960)、挪威Trondheim技術大學(1964),美國耶魯大學(1965)、英國劍橋大學(1966,1968,1969)、英國利物浦大學(1966)、奧地利Graz技術大學(1966)、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73,1974)、美國達拉斯大學(1978),並於1976-1977年擔任挪威奧斯陸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除瞭教職以外,亦經常到世界各地演講,並為Byggekunst,Werk,Controspazio,Lotus,AAQ等著名的建築雜誌撰文。

內頁插圖

目錄

Ⅰ、場所?
Ⅱ、自然場所
Ⅲ、人為場所
Ⅳ、布拉格
Ⅴ、喀土木
Ⅵ、羅馬
Ⅶ、場所
Ⅷ、今日的場所
注釋
圖片引用來源
譯名對照
譯跋

精彩書摘

  “流浪漢”。而這些意象也暗示著更普遍的結構。首先這首詩區分瞭外部與內部。外部錶現在第一節的前兩行中,包括瞭自然的以及人為的元素。自然的場所錶現在下雪,暗示鼕天的景象,同時是在夜裏。這首詩的標題將每件事都“安置”(poaces)在這種自然的結構中。鼕夜不隻是日曆上的一個日子而已。就具體的錶現而言,鼕夜的經驗是一組特殊的品質,或是一般認為的氣氛(Stimmung)或“特性”,是塑造行為或事件的一個背景。在這首詩裏這種特性錶現在窗上的落雪、寒意、輕柔和寂靜,隱藏瞭在黑暗中摸索時仍能加以確認的目標的輪廓。“落下”(falling)同時創造瞭一個空間感,甚至是一種暗示天與地的存在。特拉剋以最少的詞匯,將一個整體的自然環境帶入生命中,而外部也具有人為的特質。由任何地方都能聽見的晚禱鍾聲來暗示,使得“私密的”內部成為綜閤性的、“公共的”、整體性的一部分。晚禱鍾聲不隻是一個實際的人造物而已,它是一種象徵,讓我們憶起以整體性為基礎的共同價值觀。海德格說:“夜裏的鍾聲將凡人引領到天堂”。
  內部則錶現在後兩行中,被描述成一幢房子,以包被及的“完善的設備”提供人庇護所及安全感。房子有窗戶、門口,讓人體認到內部是外部的補充(compoement)。我們發現房子裏主要的焦點是桌子,可供許多的擺設。桌子讓人聚在一起,比其他構成內部的任何東西更具有中心的意義。內部的特性雖然是那麼明顯地呈現,卻是難以言喻的。

前言/序言

  本書是我在理論性方麵的著作:《建築中的意圖》(Intentions In Architecture 1963)《存在、空間與建築》(Existence Space and Architecture 1971)的一本續集,同時也和我在曆史研究方麵的著作:《西方建築的意義》(Meaning in Western Architecture,1975)有關。它們共同的觀點為:建築是賦予人一個“存在的立足點”(Existentialfoothold)的方式。因此主要目的在於探究建築精神上的含義而非實用上的層麵,雖然我承認這二者之間有密切的關聯。事實上在《建築中的意圖》中所討論之實用的與“機能的”尺度,是某種”綜閤性係統”的一部分。不過該書也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意味著建築的目的超越瞭早期機能主義所給予的定義”。因此對知覺和象徵性加以透徹的探討,同時強調人不能僅由科學的理解獲得一個立足點。人需要象徵性的東西,也就是“錶達生活情境”的藝術作品。

用戶評價

評分

適閤建築專業的人員精讀

評分

終於買到瞭 發貨真是齣乎意料的快,昨天下午訂的貨,第二天一早就收到瞭,贊一個,書質量很好,正版。獨立包裝,每一本有購物清單,讓人放心。幫人傢買的書,周五買的書,周天就收到瞭,快遞很好也很快,包裝很完整,跟同學一起買的兩本,我們都很喜歡,謝謝!在大傢都說在京東買東西的時候,一直沒在京東逛過。前一段時間幫老媽買電視盒,在京東買瞭一個,沒什麼問題,主要是快遞很快。前幾天又買瞭一個豆漿機,九陽的,買迴來,用瞭幾迴,還不錯。主要是不是我做,男朋友做,說挺不錯。沒有買虧。比超市便宜瞭200塊。快遞還是很快。但是感覺京東的快遞服務要改進一下:選貨到付款,明明說先驗貨,再給錢的。還好用的沒什麼問題,買瞭兩次都還可以。像京東這麼大的店,而且現在也有名氣瞭,各種服務都應該做的完善一點,特彆是快遞,是和客戶直接交互的。其實我也知道這是快遞的問題不是京東的問題就是瞭,快遞網上有的說的很可怕,將你的東西亂丟的,京東的還算不錯瞭。通讀這本書,是需要細火慢烤地慢慢品味和幽寂沉思的。親切、隨意、簡略,給人潔淨而又深沉的感觸,這樣的書我久矣讀不到瞭,今天讀來實在是一件叫人高興之事。作者審視曆史,拷問靈魂,洋溢著哲思的火花。人生是一段段的旅程,也是需要承載物的。因為火車,發生過多少相聚和分離。當一聲低鳴響起,多少記憶將載入曆史的塵夢中啊。其實這本書一開始我也沒看上,是朋友極力推薦加上書封那個有點像史努比的小人無辜又無奈的小眼神吸引瞭我,決定隻是翻一下就好,不過那開篇的序言之幽默一下子便抓住瞭我的眼睛,一個詞來形容——“太逗瞭”。|據說,2011年8月24日,京東與支付寶閤作到期。官方公告顯示,京東商城已經全麵停用支付寶,除瞭無法使用支付服務外,使用支付寶賬號登錄的功能也一並被停用。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先生5月份曾錶示京東棄用支付寶原因是支付寶的費率太貴,為快錢等公司的4倍。在棄支付寶而去之後,京東商城轉投銀聯懷抱。這點我很喜歡,因為支付寶我從來就不用,用起來也很麻煩的。好瞭,現在給大傢介紹三本好書:《古拉格:一部曆史》在這部受到普遍稱贊的權威性著作中,安妮·阿普爾鮑姆第一次對古拉格——一個大批關押瞭成百上韆萬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營——進行瞭完全紀實性的描述,從它在俄國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擴張,再到公開性時代的瓦解。阿普爾鮑姆深刻地再現瞭勞改營生活的本質並且將其與蘇聯的宏觀曆史聯係起來。《古拉格:一部曆史》齣版之後立即被認為是一部人們期待已久的裏程碑式的學術著作,對於任何一個希望瞭解二十世紀曆史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必讀書。厭倦瞭工作中的枯燥忙碌?吃膩瞭生活中的尋常美味?那就親手來做一款麵包嘗嘗吧!麵包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代名詞,還是溫暖和力量的化身。作者和你一樣,是一個忙碌的上班族,但她卻用六年的烘焙經驗告訴你:隻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一雙勤快靈活的手,美味的麵包和美好的生活,統統都屬於你!<停在新西蘭剛剛好>100%新西蘭=1%旅行 1%打工 98%成長全世界年輕人都在打工度假!錯過30歲就等下輩子!她叫巴道。26歲那年,她發現一個書本上從來沒有提過的秘密:全世界年輕人都在打工度假。拿到打工度假簽證,你不必承擔巨額旅費,也不必羞於張口找父母要錢,因為你可以像當地人一樣打工賺錢。你不會成為一個無趣又匆忙的觀光客,因為你可以花一年的時間,看細水長流。目前嚮中國大陸開放這種簽證的國傢,隻有新西蘭——《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鄉,百分百純淨的藍天白雲,山川牧場。世界嚮年輕人敞開瞭一道門。門外光芒萬丈,門裏波譎雲詭。巴道發現,自己心動瞭。|

評分

書封麵比較髒 而且紙質不是很好 感覺不像正版

評分

 ★《第一次一個人旅行》

評分

很快很快,關注瞭很久。是正品書籍,一直相信京東

評分

Good

評分

Ⅱ、自然場所

評分

Ⅲ、人為場所

評分

很不錯的書,值得細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