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对艺术史涉猎颇广,但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总是在我心中占据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而这本书恰好印证了我的这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书法集,更像是一部视觉化的“人学”教材。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从来都带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温润感,即便是写一些看似严肃的对联,也总能从中读出几分看透世事的豁达。这本选集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他的艺术成就,而是以一种朴实的态度,将他不同人生阶段的墨迹一一呈现。我尤其欣赏那些短小的题跋,往往是寥寥数字,但那份平淡中的超脱,远胜过那些长篇大论的说教。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现代艺术大师内心世界的平静,他的书法是他的心境的直接投射,没有矫饰,坦荡如洗。对于追求心灵安宁的读者来说,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来得实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影印质量,也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要知道,书法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墨色与纸张的互动关系,一旦影印失真,那种神韵就荡然无存了。这本选集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墨迹的层次感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浓淡干湿的变化纤毫毕现。这对于我们这些外行爱好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得以清晰地观察到笔尖在行进过程中水分的消耗情况,从而推断出书写者的运笔节奏。我记得有一幅作品,墨色浓得几乎要化开,但线条的骨力却丝毫不减,那种力量感透过纸面扑面而来,让人几乎能听到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这种高保真的再现,使得即便是隔着纸张,我们也能与古人的创作瞬间产生共鸣,这比那些印刷模糊、失真的字帖强了太多。它体现了一种对艺术原作的尊重,也是对阅读者的尊重。
评分说实话,当我打开这本字帖时,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纯粹的技法分析册,结果发现它远超我的想象,更像是一部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展示。里面收录的作品跨度很大,从早期的工整规范,到后期那种更加洒脱、近乎草书的笔法,变化非常明显。特别是那些写在旧信笺上的短句,那种烟火气十足的笔锋,简直能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我对比了一下他不同时期的作品,能清晰地看到他从对传统楷书的刻意模仿,逐渐过渡到形成自己独有“丰体”的过程。这种渐变过程的展示,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比直接模仿成品更有价值。它揭示了“创新”的源头并非凭空臆造,而是建立在扎实的传统基础之上,再通过个人性情和时代背景的沉淀而自然生成。我反复对比了几个用相同字体写、但书写载体不同的篇目,发现纸张的质地、墨色的浓淡,都会微妙地影响最终的韵味,这些细微之处,这本书都处理得相当到位,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维度。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值得称道。它没有采用简单粗暴的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是似乎根据书体的不同风格进行了巧妙的归类。这样一来,如果我想研究他楷书的结构特点,就能快速找到集中展示的篇幅进行对比学习;如果我想感受他行书的洒脱气韵,也能立刻进入那个情境。这种分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欣赏的效率。我不需要费力去分辨哪几幅作品风格相近,编者已经帮我们做好了梳理。这种清晰的脉络感,使得学习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吸收养分,而不是被海量的作品淹没。我曾试着寻找过一些他的其他墨迹资料,但往往零散杂乱,难以形成系统认知。而这本选集,就像一个经过精心策展的画廊,让每一件展品都在最恰当的位置,引导观者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品鉴,是集艺术鉴赏与书法研习于一体的上佳读物。
评分这本关于丰子恺先生的书法作品的集结,我从头到尾仔细翻阅了一遍,真是让人心生敬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遒劲而又不失灵动的笔触,与他散文和漫画中所流露出的那种恬淡、天真的性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我特别注意到,在那些看似随意的勾勒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功力。许多篇章,特别是那些题在扇面上的墨宝,结构布局极为精妙,寥寥数笔,意境已然深远。这并非那种刻意求“古”的匠气之作,而是自然流淌出的文人气质。每一个字的点画转折,都像是在讲述一个不急不躁的故事,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和禅意。对于一个想学习传统书法又厌倦了僵硬范本的人来说,这本选集简直是一剂清新的调味品,它教会我们如何将“写”与“生活”真正地融为一体,让书法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技艺,而是融入日常的修身养性之道。我光是对着其中几幅对联摩挲揣摩,就感到心神宁静了许多,深感一位真正的大师是如何将艺术的深度藏于看似朴素的表象之下的。
评分好书
评分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为“爸爸”,夏丏尊为“妈妈”,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曾写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评分6.我一直以来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不管做了多么明智合理的选择,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无法知道它的对错。到头来我们被允许做的,只是坚信那个选择,尽量不留下后悔而已。
评分7.和教会中的妄想不太一样吗?那就是你们打算舍弃的人的脸……我经常看到失去了住处的人的表情,他们现在还在陷入强烈的不安中吧……不过假如你们的愿望实现了……人们最终露出的表情才不会是这样。到最后大家都一样,在巨人的臭嘴中体验人生最糟糕的经历,然后结束生命,全人类一起啊1.自己来选择,不会后悔的道路。(灵魂的语录)2.你已经十分活跃了。然后……从今以后也会继续活跃下去。因为你留下的意志将会赋予我“力量”。我跟你约定,我一定会,将巨人灭绝!(做出与自身洁癖完全不符的动作,握住即将死去的部下沾满鲜血的手)
评分东西很好哦!
评分版本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丰子恺先生的字和画都是一流精品
评分家乡读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人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评分3.这是我一贯的主张,我认为最有效的管教就是疼痛,现在你最需要的不是语言上的教育,而是教训。(必要的演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