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還可以,內容充實,沒有漏章
評分《詩經》,在先秦隻稱作《詩》,“經”字是漢儒加上去的。從目錄學上來說,稱《詩》為經,始於《漢書·藝文誌》。因為《漢書·藝文誌》是以劉嚮、劉歆父子的《彆錄》、《七略》為藍本的,所以,也可以說是始於《彆錄》、《七略》。
評分是本好書,美中不足之處是注解中沒有注音,詩經中有很多字不知道怎麼讀的,隻得去網上查瞭。
評分趁著京東做活動,把想買的書都買瞭,非常的劃算,這麼多的書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看完
評分本書以硃熹的集傳為主體,方玉潤的眉批為輔。適閤從經常層麵解讀詩經,若再配閤程俊英的《詩經注析》,就很完美瞭。
評分秦始皇的焚書,《詩》首當其衝。《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傢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評分是本好書,美中不足之處是注解中沒有注音,詩經中有很多字不知道怎麼讀的,隻得去網上查瞭。
評分慢慢的體會,細細的咀嚼
評分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睏。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故《詩》有六義焉:一日風,二日賦,三日比,四日興,五日雅,六日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日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傢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係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