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

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拥军,刘莹,李磊 等 著
图书标签:
  • HFSS
  • 电磁场仿真
  • 高频电磁场
  • 电磁兼容
  • 天线设计
  • 微波电路
  • 射频电路
  • 电磁仿真
  • 工程应用
  • 仿真软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474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56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1
字数:59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内容包括Ansoft HFSS软件的微波工程基础和计算方法原理、使用技巧和工程应用指南。《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内容由5章组成。第1章介绍了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2章讲述了电磁场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第3章对软件的界面、使用方法作了简单介绍;第4章详细给出了Ansoft HFSS的计算原理与使用技巧;第5章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使读者能够熟练掌握Ansoft HFSS软件,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给出正确的仿真解决方案。
  《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体系完整、可读性强且工程应用特色鲜明,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公司等从事射频微波技术的工程人员的工程手册,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科研教学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微波理论和工程的基础知识
1.1 电磁场的基本理论
1.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1.1.2 时谐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1.3 波动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1.1.4 电磁波的传播
1.2 微波工程中的网络方法
1.2.1 微波传输线理论
1.2.2 微波网络及其s参数
1.3 微波工程中的内问题
1.3.1 导波结构
1.3.2 微波谐振器
1.3.3 微波无源元件
1.3.4 微波内问题的复本征值问题
1.4 微波工程中的外问题
1.4.1 天线的分析和设计
1.4.2 电磁散射
1.5 微波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
1.6 微波周期结构的分析方法
1.7 微波工程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第2章 微波工程问题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2.1 微波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
2.2 微波工程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
2.2.1 加权残数法的概念
2.2.2 基于加权残数法的矩量法和有限元方法简介
2.2.3 差分法原理
2.2.4 基于差分法的时域有限差分法
2.3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2.3.1 有限元方法的原理——从一维的例子来看其建模的过程
2.3.2 三维时谐场有限元问题
2.3.3 有限元方程组的求解
2.3.4 有限元方程组的区域分解算法和条件数预处理技术
2.4 电磁内问题和外问题的不同处理
第3章 Ansoft HFSS使用介绍
3.1 工作环境介绍
3.1.1 菜单栏
3.1.2 工具栏
3.1.3 状态栏
3.1.4 工程管理窗口
3.1.5 属性窗口
3.1.6 进度窗口
3.1.7 信息管理窗口
3.1.8 3D模型窗口
3.2 建立HFSS工程的一般过程
第4章 Ansoft HFss软件的计算原理和使用技巧
4.1 HFSS项目求解分类及过程
4.1.1 本征值求解和激励求解
4.1.2 HFSS中s参数的定义和求解
4.2 HFSS项目的建模
4.2.1 HFSS软件参数化建模的常用技巧
4.2.2 HFSS软件的高级建模方法
4.2.3 HFSS软件中的网格剖分原理
4.3 HFSS项目的激励设置
4.3.1 HFSS软件的波端口
4.3.2 HFSS软件的集总端口
4.3.3 HFSS软件的Floquet端口
4.3.4 差分对激励
4.3.5 磁偏置源激励
4.3.6 照射波激励
4.4 HFSS项目的边界条件
4.4.1 理想导体边界
4.4.2 理想导磁体边界
4.4.3 阻抗边界
4.4.4 辐射边界
4.4.5 理想匹配层
4.4.6 有限导体边界
4.4.7 对称边界
4.4.8 主从边界
4.4.9 集总RLC边界
4.4.10 分层阻抗边界
4.4.11 无限大地平面
4.4.12 网屏阻抗边界条件
4.4.13 频率相关的边界和激励
4.4.14 HFSS中的默认边界分配
4.5 HFSS项目的材料设置
4.5.1 相对磁导率
4.5.2 相对介电常数
4.5.3 电导率
4.5.4 介质损耗角正切
4.5.5 磁损耗角正切
4.5.6 各向异性材料
4.6 HFSS项目的辐射和散射问题设置
4.6.1 HFSs软件中辐射问题的计算方法
4.6.2 HFSS软件中散射问题的计算方法
4.7 HFSS项目的求解设置
4.7.1 HFSS软件的基函数类型
4.7.2 矩阵方程求解器
4.7.3 自适应迭代求解分析过程
4.7.4 单个频率求解和扫频解
4.8 HFSS项目的后处理
4.8.1 电磁场矢量的求解
4.8.2 场计算器的使用
4.8.3 HFSS软件提供的优化计算功能
第5章 工程应用实例
5.1 微波无源元件
5.1.1 微波滤波器
5.1.2 微波混合接头
5.2 微波天线
5.2.1 对称振子
5.2.2 双模圆锥喇叭
5.2.3 微带贴片天线
5.2.4 波导缝隙阵
5.2.5 螺旋天线分析
5.2.6 共形天线
5.3 频率选择表面
5.3.1 设计背景
5.3.2 设计原理
5.3.3 HFsS软件的仿真实现
5.3.4 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5.4 信号完整性分析
5.4.1 信号完整性基本参数分析
5.4.2 PCB板信号完整性分析
5.4.3 对导出的HFSS project进行仿真分析
5.5 大功率微波的热分析
5.5.1 研究背景
5.5.2 铁氧体简介及环形器设计原理
5.5.3 仿真设计过程简介
5.5.4 HFss仿真流程
5.5.5 ePhysicsTM介绍
5.5.6 使用ePhysicsTM对环形器进行热及应力分析
5.6 电磁兼容分析
5.6.1 天线间互耦分析
5.6.2 “自顶而下”的电磁兼容设计流程
5.7 电磁散射
5.8 相控阵天线的单元法分析及RCS计算
5.9 协同设计方法——LTCC器件的协同仿真
5.9.1 Ansoft tDesigner/Nexxim软件简介
5.9.2 LTCC技术简介
5.9.3 LTCC器件协同设计原理
5.9.4 基于HFSS和Designer协同仿真设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微波技术广泛应用在网络设备与宽带部件、雷达、通信、电子对抗、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设计、医疗电子系统、电磁兼容、微波能应用、微波环境遥感系统等领域。微波工程的分析和设计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传统的解析分析方法只能适用于少数简单问题,对于电磁系统高度复杂的当代微波工程问题,往往采用近似分析和实验验证,这使得设计工作通常需要经过反复的设计、加工、调试过程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样一个设计周期往往很长,难以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微波分析的数值方法,在此基础上,第一个微波技术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美国Ansoft公司的HFSS(HighFrcquencyStructurcSimula—tor)软件在80年代诞生。现在,微波EDA软件已经成为微波工程师进行天线、微波电路、电磁兼容等设计的最基本、最有力的工具。
  HFSS是基于电磁场有限元方法(FEM)分析微波工程问题的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以其无与伦比的仿真精度和可靠性、快捷的仿真速度、方便易用的操作界面、稳定成熟的自适应网格剖分技术,成为微波设计的首选工具和行业标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半导体、计算机、通信等多个领域,帮助工程师们高效地设计各种微波结构。此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美国Ansys公司中国子公司(原美国Anso{t(中国)公司)合作推出本书,为从事微波技术的工程人员介绍该软件的基础知识、使用技巧和工程应用方法。
  本书内容由5章组成。第l章简要介绍了微波工程设计中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数值方法的原理,着重于有限元方法原理。前两章内容是正确使用HFSS软件的基础知识。第3章对于HFSS软件的界面及使用方法作了简介。第4章中包含了HFSS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深层的应用原理,既能起到初学者入门指南的作用,也可满足部分高水平使用者的需求。第5章给出了HFSS软件在微波技术9个重要领域应用的20余个工程实例,所有工程实例均包括从设计背景、设计原理到仿真实现的完整流程,突出了HFSS软件面向工程的各种解决方案。
  在写作中,考虑到软件功能的不断升级和读者群的多种需求层次,编著者力求建立从基础到应用的完整体系,理论阐述部分深入浅出,仿真流程部分图文并茂,帮助读者获得HFSS软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大量的软件使用指南和应用技巧,帮助读者正确、灵活地使用软件。HFSS软件是一个应对日益发展的工程需求而不断发展的软件,与此同时它应用于不同设计问题时也具有其特殊性。但是软件最大的实用性在于其协同多种Anso{t的其他EDA软件所提供的设计“平台”的概念,关于这一点,编著者希望通过第5章的大量工程实例来帮助读者建立这一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这些工程实例中,也包含了多年来本书编著者使用HFSS软件解决工程问题的心得体会。
  特别感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李晓峰、王瑞、徐挺威、田超、吴召海、莫远楠、许昭、史少洪、杨晓东等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感谢美国Ansys公司中国子公司首席代表邱春雷先生及其技术支持团队对于本书的大力支持。
  由于微波与射频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内容的选取、组织,问题的分析和论述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不足,诚恳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9年6月
《电磁场仿真实践:从理论到高级应用的探索》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对电磁场模拟和分析感兴趣的初学者打造的实用指南。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代电磁场仿真软件的核心原理和关键技术,并结合大量工程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解决复杂的电磁兼容、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天线分析、生物医学工程以及新兴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 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的编写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易于理解的学习路径,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高级应用的深入剖析,确保读者能够掌握电磁场仿真的全貌。 第一部分:电磁场仿真基础与理论基石 电磁场理论回顾与仿真背景: 本章将简要回顾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核心内容,并阐述为何数值仿真在现代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我们将讨论解析解的局限性以及数值方法在处理复杂几何和材料特性时的优势。 数值求解方法概览: 介绍几种主流的数值求解方法,包括有限元法(FEM)、有限差分时域法(FDTD)、矩量法(MoM)等。重点讲解它们的基本思想、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考量。 仿真软件的架构与工作流程: 剖析典型电磁场仿真软件的内部结构,包括几何建模、材料定义、网格划分、求解器设置、后处理分析等关键模块。读者将了解一个仿真项目从启动到完成的完整流程。 几何建模的关键技术: 详述构建精确仿真模型的技巧,涵盖CAD导入、模型修复、简化处理、参数化建模等内容。强调几何准确性对仿真结果精度的直接影响。 材料建模与特性: 深入讲解如何准确定义各种电磁材料的属性,包括介电常数、磁导率、电导率、损耗角正切等。讨论理想材料模型与实际材料模型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处理频率依赖性、各向异性等复杂材料特性。 网格划分策略与优化: 阐述网格划分对仿真精度、收敛性和计算效率的重要性。介绍不同网格类型(结构网格、非结构网格)、网格密度控制、自适应网格划分等技术,并提供网格优化的实践建议。 第二部分:仿真流程的精细化与高效实现 求解器的选择与设置: 讲解不同求解器(频域求解器、时域求解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场景。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仿真目标(稳态响应、瞬态响应、谐振特性等)选择最合适的求解器,并优化相关参数以提高计算效率和收敛性。 边界条件的应用: 详细阐述各种边界条件的物理意义和仿真实现方法,如理想导体边界、吸收边界、周期性边界、对称边界等。分析不同边界条件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边界条件来准确模拟实际环境。 激励源的定义与配置: 介绍如何准确定义各种激励源,包括端口激励、点激励、面激励、体激励等。讲解激励幅度、相位、频率等参数的设置,以及如何模拟真实的信号源。 结果的提取与分析: 教授读者如何有效地提取和解读仿真结果,包括S参数、电场/磁场分布、功率流密度、远场/近场参数、阻抗、电流密度等。强调对仿真结果进行物理意义上的解读和验证。 收敛性分析与误差控制: 讲解如何通过网格收敛性测试、求解参数调整等方法来评估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介绍常见的仿真误差来源及其规避策略。 第三部分:工程应用案例详解与高级专题 天线设计与优化: 微带天线设计: 演示如何使用仿真工具设计不同类型(单极子、偶极子、贴片、阵列)的微带天线,包括尺寸计算、阻抗匹配、辐射方向图分析等。 复杂天线系统分析: 探讨多天线协同工作、阵列天线设计、车载天线集成等复杂场景的仿真方法。 宽带与多频带天线技术: 介绍实现宽带和多频带特性的天线设计原理和仿真验证。 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仿真: 滤波器设计与分析: 讲解如何设计和仿真各种类型的射频滤波器(低通、高通、带通、带阻),重点关注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带宽等性能指标。 耦合器、功分器与放大器设计: 演示仿真工具在设计射频前端模块(如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中的应用,包括增益、噪声系数、线性度等参数的优化。 传输线与连接器分析: 模拟传输线损耗、模态分析以及连接器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的仿真。 电磁兼容(EMC)与信号完整性(SI)分析: PCB板级EMC设计: 讲解如何通过仿真预测和评估PCB布局、走线、过孔等对电磁辐射和敏感性的影响。 屏蔽与滤波器的EMC应用: 演示如何设计和仿真屏蔽腔体、滤波器件以满足EMC要求。 高速信号传输分析: 仿真高速数字信号在PCB走线、连接器中的信号衰减、串扰、反射等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电磁应用: SAR(比吸收率)计算与评估: 介绍如何仿真手机、医疗设备等在人体组织中的电磁辐射吸收情况,为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射频消融与热疗仿真: 演示仿真工具在模拟射频能量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和热效应,用于优化治疗方案。 生物传感器与成像技术: 探讨电磁场在生物传感器设计和电磁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新兴技术与前沿探索: Metamaterials(超材料)的仿真分析: 介绍超材料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电磁隐身、负折射等方面的仿真验证。 光子晶体与等离激元器件: 探索电磁场仿真在纳米光子学器件设计中的应用。 考虑多物理场耦合的仿真: 介绍电磁场与热、力、流体等物理场耦合仿真的概念和应用,例如电热效应、压电效应等。 学习本书的预期收获: 完成本书的学习后,读者将能够: 深刻理解电磁场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数值求解方法。 熟练掌握主流电磁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准确构建复杂的电磁仿真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置。 有效地选择和配置求解器,优化仿真参数以获得高精度结果。 深入分析和解读仿真结果,将其转化为可行的工程设计指导。 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工程实际问题中的电磁场仿真任务,例如天线设计、射频电路分析、EMC/SI评估等。 掌握解决复杂电磁问题的高级仿真技巧和方法。 本书融合了严谨的理论阐述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旨在帮助读者不仅掌握工具的使用,更能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从而在电磁场仿真领域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时,我抱着极大的期望,毕竟HFSS在电磁仿真领域是赫赫有名的软件,能有这样一本专著,想必内容定然是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严谨,又不失工程的实用性。然而,翻开目录,我却发现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留白”。书中对于电磁场理论基础的讲解,虽然提及了一些基本概念,但似乎并未深入到量子电动力学层面,对于像夸克、胶子这样更微观的粒子是如何影响高频微波场的行为,并未有详尽的阐述。我本以为会看到关于如何通过HFSS建立复杂的量子纠缠态模型,进而仿真分析其在高频下的相干性,甚至是通过仿真来验证一些前沿的量子计算理论,但这些内容似乎完全没有涉及。更让我感到一丝遗憾的是,书中对一些超材料的仿真应用,如负折射率材料、超表面等,虽然有涉及,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的仿真指导,对于这些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等离子体共振、局域场增强等物理机制,以及如何利用HFSS来精确建模和分析这些微观效应,并没有深入的探讨。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HFSS来设计和优化新型量子通信器件,比如纠缠光子源、量子门电路等,或者如何仿真分析射频识别(RFID)标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如金属干扰、人体遮挡)的信号衰减和读取性能,这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但在这本书中,这些部分的篇幅相对有限,未能满足我对于“前沿”和“深入”的期待。

评分

初次翻阅《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时,我被其对HFSS软件功能的全面介绍所吸引,书中对于从模型建立到结果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书中在对一些更深层次的物理机制的阐述上,似乎有所保留。例如,书中在介绍介质谐振器时,虽然给出了仿真方法,但对于介质材料的微观电磁特性,如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变化、损耗机制等,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也期望这本书能包含更多关于HFSS在智能材料、自适应电磁器件等前沿领域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HFSS来设计和仿真分析可重构天线、变容二极管阵列等。此外,书中对于如何在进行电磁仿真时,引入非线性材料模型,以及如何处理仿真结果中的非线性效应,也未有详细的说明。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涉猎更多关于HFSS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研究,例如如何仿真分析微波量子比特与腔体的耦合,或者如何设计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器件,但这本书的重点显然更为传统。

评分

在阅读《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上,虽然努力做得平衡,但某些方面的“缺失”让我觉得有些遗憾。书中对HFSS的各个模块和基本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如何创建几何模型、定义材料属性、设置边界条件、激励源和端口等,这些内容对于新手来说是极有价值的。但是,当我试图寻找HFSS在特定极端条件下的仿真能力时,却发现篇幅甚少。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在HFSS中模拟高能量密度下的电磁效应,例如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或者强电磁场对材料结构的影响,并没有深入的讲解。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包含更多关于HFSS在电磁武器装备研发中的应用,例如如何仿真分析电磁脉冲发生器(EMP Generator)的辐射特性,或者如何设计和优化定向能武器(DEW)的发射天线。另外,对于一些更复杂的电磁现象,如电磁诱导透明(EIT)、超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以及如何利用HFSS来探索和设计这些现象,书中也未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涉猎更多与空间技术相关的电磁问题,比如卫星通信天线的布局优化,或者探测器在太空辐射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但这些内容似乎并未包含在内。

评分

《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这本书,从整体上看,是一本非常实用的HFSS操作指南,它为读者提供了清晰易懂的步骤和示例,能够帮助用户快速上手软件并完成基本的仿真任务。然而,当我试图从这本书中寻找HFSS在解决一些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工程问题时的“独门秘籍”时,却发现内容有所欠缺。书中对于如何构建和优化复杂的电磁耦合系统,例如多端口网络、复杂的连接器模型,以及如何分析其在高频下的性能,并未进行深入的阐述。我也期望这本书能包含更多关于HFSS在电磁屏蔽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如何精确模拟电子设备的外壳屏蔽效果,如何分析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屏蔽性能,以及如何根据仿真结果来优化设计以满足EMC标准。此外,书中对于在进行大规模电磁结构仿真时(例如大型天线阵列、电磁辐射源),如何有效地管理计算资源、加速仿真进程,以及如何处理仿真结果的后处理和可视化,也未有提供更高级的技巧。我本以为这本书会介绍HFSS在仿生材料、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创新应用,比如模拟电磁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或者设计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载体,但这些内容似乎并未被涵盖。

评分

《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入门级读物,它为初学者提供了清晰的HFSS操作流程和基本的仿真思路。然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HFSS使用经验,并希望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其背后物理原理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可能稍显不足。例如,书中在介绍波导的仿真时,虽然讲解了如何建立模型和设置激励,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波导(如介质波导、非均匀波导)的色散特性、模式耦合机理,以及如何利用HFSS来分析这些复杂现象,并没有深入的探讨。我也期望看到更多关于HFSS在解决一些前沿物理问题时的应用案例,例如利用HFSS来模拟光子晶体中的光传播特性,或者如何设计和仿真分析超材料在可见光波段的负折射效应。此外,书中对于机器学习在HFSS仿真中的应用,如利用AI来加速仿真过程、优化设计参数,或者预测电磁性能,这方面的内容几乎是空白。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涵盖一些更具创新性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HFSS来研究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电磁学问题,如微波治疗、神经刺激等,但这本书的侧重点显然更偏向于传统的微波和射频工程。

评分

我拿到《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这本书时,对其丰富的实例和详细的操作步骤充满了期待,它确实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HFS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然而,当我试图从这本书中寻找HFSS在解决一些更前沿、更具挑战性的电磁学问题时的应用时,却感到略有不足。书中对于如何利用HFSS来仿真分析电磁波在复杂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例如在多层复合材料、变密度材料中的传播,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也期望这本书能包含更多关于HFSS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电磁场仿真相结合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HFSS仿真结果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从而加速设计进程,或者预测复杂系统的电磁性能。此外,书中对于在进行电磁仿真时,如何有效地处理边界条件,特别是开放边界和周期性边界条件,以及如何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也未有提供更深入的指导。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涵盖更多关于HFSS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比如模拟导弹的电磁特性,或者设计用于卫星通信的高性能天线,但这本书的侧重点显然更为传统。

评分

拿到《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后,我首先被其厚重的篇幅和精美的排版所吸引,心想这必定是一本集大成之作。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却发现书中对于某些复杂算法的原理推导,例如有限元方法(FEM)在HFSS中的具体实现细节,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数学推导过程,更多的是直接给出公式和应用方法。这对于我这种希望深挖软件背后机理的读者来说,多少有些意犹未尽。我期待能看到HFSS在解决某些“非常规”工程问题时的具体策略,比如如何利用HFSS来仿真分析高功率微波(HPM)武器的电磁辐射效应,或者如何模拟电磁脉冲(EMP)对复杂电子系统的耦合和耦合机制。此外,书中对于电磁兼容性(EMC)和电磁干扰(EMI)的仿真分析,虽然有所提及,但更多的是侧重于基本的端口激励和场分布分析,对于如何构建复杂场景下的EMI仿真模型,例如如何考虑PCB板上的信号完整性(SI)问题,如何仿真分析设备外壳的屏蔽效能,以及如何根据仿真结果来优化产品设计以满足EMC标准,这些更具挑战性的工程实践,书中并未给出系统性的指导。我本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HFSS对大型电磁结构,例如飞机、舰船、导弹等,进行全方位的电磁散射和辐射仿真,并分析其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但这本书似乎更多地聚焦于天线、滤波器、耦合器等相对独立的微波器件。

评分

拿到《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这本书,我首先对其详尽的章节划分和丰富的案例研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于天线设计、滤波器设计、微带线分析等经典微波工程问题,提供了相当详尽的仿真步骤和结果分析。但是,在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更具挑战性的电磁学前沿研究方向,似乎存在“留白”。例如,对于利用HFSS来研究电磁波与复杂介质(如等离子体、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非线性条件下,书中并未有深入的探讨。我也期望这本书能包含更多关于HFSS在电磁隐身技术中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HFSS来设计和优化吸波材料,或者如何仿真分析目标物的雷达散射截面(RCS),从而达到降低其可探测性的目的。此外,书中对于在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强辐射)下的电磁仿真,以及如何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未有详细的指导。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涉猎更多关于HFSS在天体物理、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应用,例如模拟宇宙大爆炸的电磁辐射,或者分析黑洞周围的电磁场分布,但这本书的视野似乎更为局限。

评分

《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这本书,我认为是一本非常不错的HFSS入门书籍,它详细地介绍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对于希望学习HFSS的读者来说,是很好的起点。然而,在我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在一些更具挑战性和探索性的电磁学问题上,似乎存在“留白”。例如,书中对如何利用HFSS来仿真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下(如舰船、飞机内部)的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并未给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考虑多点耦合、杂散辐射等复杂因素。我也期望这本书能包含更多关于HFSS在电磁成像技术中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HFSS来设计和仿真分析毫米波成像系统、地面穿透雷达(GPR)等。此外,书中对于如何在进行电磁仿真时,进行参数化扫描和优化设计,以找到最优的器件性能,也未有提供更深入的指导。我本以为这本书会介绍HFSS在生物电磁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比如模拟电磁脉冲对神经信号的影响,或者设计用于脑机接口的微电极阵列,但这些内容似乎并未被纳入。

评分

《HFSS原理与工程应用》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参考书,它系统地介绍了HFSS这款强大的电磁仿真软件。书中对HFSS界面的操作、各种功能的设置以及基本的工作流程都有非常细致的讲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然而,在我阅读过程中,我留意到书中对一些更具前瞻性和探索性的电磁理论及其在HFSS中的应用,似乎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对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尽管HFSS也包含时域求解器,但书中对FDTD算法的物理原理、与其他求解方法的优劣对比,以及其在HFSS中解决特定问题的优势,并没有深入的分析。我也期望这本书能包含更多关于HFSS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比如如何利用HFSS来仿真分析超导量子比特的耦合、退相干效应,或者如何设计用于量子纠缠分发的微波器件。此外,书中对于在极高频率(太赫兹THz)或极低频率(ELF)下进行电磁仿真的特殊技巧和挑战,也未有详细的阐述。我本以为这本书会涉及更多关于HFSS在仿生学、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例如模拟电磁场对细胞、组织的生物效应,但这本书的侧重点显然更为传统。

评分

好书 GOOD 好书 GOOD

评分

面向工程应用,例程很丰富,照着走下来差不多就入门了。

评分

很好,很有用,书很专业

评分

书不错,是专业人员写的,很有读的价值

评分

HPSS的教材不多,内容还行,例子多

评分

质量很好蛮好的,应该是正品,比超实惠多了,比超市便宜,以后还来买。

评分

书不是我用的,但是正版的书

评分

面向工程应用,例程很丰富,照着走下来差不多就入门了。

评分

没特殊有点,学习HFSS一般会用这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